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下面关于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既有诗人对世事艰难的慨叹,又有他抗金复国的宏图壮志的袒露。
B.颔联两句用六个名词巧妙地概括出诗人抗金战斗的情形和复杂的心情。
C.诗人想起在塞上长城许下的志愿,如今镜中白发丛生,内心万分感慨。
D.尾联诗人以典明志,渴望效法前贤,施展抱负,其爱国热情至老不移。
2 .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小乔嫁与周郎这一赤壁之战前十年的事,移至赤壁之战时,表现了英雄美人相得益彰。“羽扇纶巾”,是儒将装扮,用形写出人物的神。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一典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表现出作者对韩侂胄之流轻举妄动必将误国的担忧。
C.事件描写方面,两首词都选择了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刘裕北伐中原等,以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做背景,为英雄驰骋战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D.情感抒发方面,两首词都抒发了缅怀古代英雄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都借古讽今,表达对朝政昏庸的愤懑与不满。
3 . 读《鹊桥仙》,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A.“银河”即是天河,“暗度”不仅写夜幕沉沉,星光微茫,而且还传出两人相思不得相见,如今匆匆会面又将分离的万千愁绪。
B.“金风”两句,点出季节。“一相逢”与上面的“恨”字相呼应,但又并不仅仅着眼于“恨”字,这“一相逢”能胜过人间的不分离。
C.本词采用七月七日之夜牛郎织女相会于天河鹊桥的传说。描写的虽是天上的景象,实际上是词人七夕仰视星空时的所见所思。
D.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本词的末两句与上面的诗句所抒发的情感是一致的。
2022-10-13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部分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注】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A.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B.“气如山”是说气概如同巍峨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北望中原时的慷慨激昂。
C.颔联以名词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了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有力衬托了诗人的心情。
D.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
2022-09-06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大国际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下题。

游园   

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和词牌一样,曲牌是曲的音乐谱式,比如元杂剧的每一折,都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成的一套曲子。
B.曲词前四句借美景无人欣赏来暗示主人公青春萌动的心理,也让细腻敏感的林黛玉感慨缠绵,点头自叹,认定是“戏中的好文章”。
C.“朝飞”之后十六字,赏春美景画面感十足,通过景物实写,细摹出幽禁在深闺的“锦屏”女子终得自由赏玩外部世界的喜悦心情。
D.本段唱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美好的春色和微妙的情感交织互映,自然写出女主人公面对美景暗自惊诧,转而对景自怜的情绪流转。
2022-07-22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A.遍地兰蕙芳草的湖泽间,心有所思的主人公泛舟采莲,画面优美,意境清幽。
B.采莲人自问自答,满腔的热忱及与知心人共同期待美好未来的情景跃然纸上。
C.漂泊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孤单地回头,遥望着故乡:“浩浩”,状写离家之远。
D.有情人同心离居,只能忧伤终老;诗歌流露出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复杂心情。
2022-01-18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结合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要求:(1)从两道题中任选一道题作答;(2)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分点作答。
(1)费孝通先生用了两章《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来解释“乡土社会”里,“文字下乡”没有必要。而又有人说,既然说乡土社会“哪里用得着文字”,那么家谱、墓碑等如何传下来呢?这样看来,好像两种说法相互矛盾,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分析。
(2)费孝通说“一表三千里”,是说我们的亲属圈子非常大。“大观园”里贾家既有林黛玉这样的姑表亲,也有薛宝钗这样的姨表亲,更有刘姥姥这样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请结合《乡土中国》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作者用这些材料要证明什么观点。
2021-12-2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零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安石以此信回答司马光,本文可谓是一篇观点鲜明、维护新法的驳论文。
B.本文是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言辞含蓄委婉,免得开篇就火药味十足,使对方不能往下看,从而不能表明自己的主张。
C.王安石从明“名实”人手,是因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司马光也不例外。
D.文章结尾处,作者既承认自己知罪,又说对对方观点不敢领教,实际上是用委婉的语言道出坚定的信念。
9 . 下列对这首古诗的赏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②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③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④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A.①句写女子渡江采莲,兰泽上芳草遍地,客观描绘出一幅和美的采莲图。
B.②句一转,写女子的担心:别人采莲都能送给心爱之人,我能送给谁啊?
C.③句对写羁旅之人思念故乡,“浩浩”既写路途之远,也能表现思念之深。
D.④句直接抒发诗人离居之愁,用“终老”的时间之长来加深离居的伤情。
2019-03-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辽宁省大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外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 龙为君死。

请从色彩运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首联。
2019-02-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