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②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③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④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西方文化的“物性”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

⑤印度文化则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为什么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的呢?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那就真的是“纯精神”的了。印度文化的“神性”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

⑥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的,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选自《人民文摘:中国文化的性情化》)

1.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
B.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C.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中国人向来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D.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
B.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谓之“品茗”,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喝茶”。
C.世界文化可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物性”“神性”和“人性”的文化特性,分别以印度、西方、中国为标志,基本划分为三大类。
D.中国人性情化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既和生活紧密相连,又高于生活,是超凡脱俗、纯精神层面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陶瓷精美,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中国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B.性情由“心性”而生,且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因此外化之物能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C.中国人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兰、竹、菊各自的风格特点,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D.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
2024-02-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梅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9月测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2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一文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23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梅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测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3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梅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1月测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4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后世之人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梅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9月测试卷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步入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游客们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领略完全不同的江南乡土风情和特色民居建筑。
B.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C.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D.由20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的“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180万种已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纂成册。
2024-01-17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梅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9月测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       
②“商标战”作为一种商战策略是       的,但是要求卖家商户做出“二选一”,就       了正常的商业竞争。
③我们的古人在泼墨为文之际,       是沉郁至极的时候,词语依然有温润的秩序,词章的转化都在规则之间。
A.意味   无可厚非   违背   即使
B.趣味   无可厚非   违背   即使
C.意味   无可非议   违反   虽然
D.趣味   无可非议   违反   虽然
2024-01-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梅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9月测试卷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释]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众人”仅仅是指普通人,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
B.诗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五六两句说只要品行完备的圣人就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七八两句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2.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2024-01-1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梅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9月测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泸江                           次:驻扎
B.除武昌                           竟:竟然
C.吾独其责                       当:承担
D.昆弟贫来                    归:投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等祭祀祖宗的庙宇,这里作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B.浮屠,亦作浮图,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又称佛塔为浮屠。文中指的是佛教徒。
C.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唐代始设此职,此后演变为常设官职,相当于副宰相。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天资聪颖,博闻强志。奥鲁赤把政事全交给他裁决,并让自己的孩子拜他为师。
B.察罕善于辞令,明于事理。他怒斥安南世子,使其哑口无言;他劝仁宗以国事为重。
C.察罕明察秋毫,断案公允。他在江西及时识破谣言,在广西区别处置妖术惑众之人。
D.察罕善良友爱,德行深厚。他把田宅分给兄弟,接济贫苦兄弟,并释放奴婢为平民。
4.分别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
(2)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
2024-01-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梅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9月测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请把下面的关键词连缀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饱雨       曲曲弯弯       蓊郁       山中          断柯折枝
2024-01-1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梅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测试卷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万历二十八年举于。历刑部主事,励操行,善谈兵。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时大军屯山海关,永平为孔道,士马络绎,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就理而民不病。累转副吏、参政,仍故官。

崇祯元年,改关内道。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一日枭斩十二人。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督师袁崇焕言春廉惠,不听。御史李炳言:“春疾恶过甚,为人中伤,夫杀之滥否,一勘即明,乞免提问。”不从。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莅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

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两军交锋,火器竞发,声震天地。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黑云见,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部卒死者无算。诸人见清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至晚,遣使赐以珍馔。春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遂不食。越三日,复以酒馔赐之,春仍不食,守者恳劝,感太宗文皇帝恩,始一食。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朝议虽不从,而有司系其二子死于狱。

(选自《明史·张春传》,有删节)

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B.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C.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D.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纪年。文中“万历二十八年”是用帝王年号纪年。
B.乡,即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由各县知县主持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考后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C.关内,文中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亦用来泛指关口以内的地方,如函谷关以内。
D.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用来指房屋建筑,乡村村落,亦泛指平民百姓,人家,民间。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关外难民云集,他从不扰民,后遭弹劾,百姓为他诉冤;永平街巷毁于兵火,他尽心安抚百姓,百姓越发怀念他。
B.张春善于兵事,临危受命。辽东辽西尽失,形势危急之下,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面君陈述方略被认可;永平失守,他带领诸将收复失地,凭借能力升为巡抚。
C.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D.张春屡遭弹劾,令人同情。受谣言蛊惑,王在晋不察实情,两次弹劾他,使张春下狱受审;兵败被执尽忠至死,刘孔昭弹劾他,致他两个儿子死于狱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2)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
2024-01-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梅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测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