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22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①据《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孔融赞扬韦端的两个儿子韦康与韦诞为一双明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为黄庭坚在胡逸老的致虚庵所题,赞美胡逸老不慕荣利,雅有山水之趣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胸怀与抱负。
B.首联使用对比的手法,将藏书万卷与遗金满籯的结果进行比较,凸显了胡逸老诗礼传家的品格,为下文作铺垫。
C.颔联正面刻画胡逸老的人物形象,第三联通过致虚庵的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出胡逸老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
D.整首诗以议论为主,写人如果乐善好施,能够造福子孙,如果心灵纯净,能体会山水之妙,富有哲理和禅机。
2.前人以“奇”字评价此诗颈联。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此联“奇”在何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狩猎

阿来

军分区的侦察参谋,银巴;农牧局的小车司机,秦克明;我呢,专业给文工团歌手填写歌词。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因为大家的身份脾气极不相同,更何况因为野生动物保护法,我们渴望到手的飞禽走兽几乎都受到法律保护了。

我们沿着小径向深山里进发。四周一片静谧,在树林变得稀疏的地方,出现了黑色圆润的新鲜獐子粪便。再后来,就看到了那个棚寮,那个以前许多猎手相继过夜,相继修缮过的棚寮。

我们坐下来歇气,突然,一只獐子从棚子里飞蹿而出,连银巴也来不及举枪就蹿下山坡了。它站在对面一座孤立的小山冈上向我们瞭望,距离太远了,超过了枪的射程。

天很快就黑了,还有只獐子在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银巴说:“要出来你就出来吧。”不久,那獐子果然就从一团灌木后探出了脑袋,双眼十分明亮。我端起小口径运动步枪,瞄准致命的额头的中央,勾动枪机,一声枪响,獐子纵身一跃,黑暗中传来一串树枝摇动的声音。

“是只母獐。”秦克明很有把握地说。

“算了,睡吧。”我躺上了吊床,秦克明裹件大衣半倚在底下藏过獐子的松枝上,银巴钻进了睡袋。

睡着一阵,醒来,天上的星光消失了,下雨了,只听到树叶在雨声中沙沙作响。恍惚中,我还看到了雾气从谷底慢慢升向我们过夜的这个地方。

轰然一声枪响,把我从似梦似醒的状态中彻底震醒了,“麝香!”银巴端起枪大叫,显出一副极不平静的样子:“我都看到它的獠牙了!"

“公獐子都有獠牙,它们的肚脐眼就是价比黄金的麝香。”我觉得他大惊小怪。

而经常为一点小事神经过敏的秦克明这时倒过分平静了。

他们两人重新拨燃火,默无声响地喝起酒来了,

我的吊床在轻轻地左右摇晃。他们好像有心事。而我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吗?我们只是在狩猎时建立起一种短暂的伙伴关系……

终于,那些松鸡嘎嘎地叫开了,天就要亮了。雨仍然下着,雨水渐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我们附近的潮湿的泥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蘑菇!银巴说:“我打个赌,你吃不完这些蘑菇。”说完,他就提枪钻进了树林。果然,周围地上,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最多半个来小时,一群蘑菇又破土而出了。

我们背后突然传来羊子似的哀叫声。

一声,两声,焦灼、悲哀、凄凉。那羊子似的叫声渐渐近了,终于一只母獐子从雨水中走了出来,它被雨水完全淋湿了,丰满的乳房里奶水自己渗漏出来。看来,它很久没有给幼獐喂奶了。

棚寮深处的干枯松枝底下传出了一个幼獐的声音,它和我们悄然过了一夜而我们竟然毫无知觉。我们两人同时跃起扑向那堆松枝,底下传来一声惨叫。我们抱出那只哆嗦不已的幼獐,它的一只腿在我们的扑击下折断了,那只母獐仍然在前后左右奔窜跳跃,用越来越凄凉的叫声搅得我们心烦意乱。秦克明端起了他的大口径双筒猎枪,子弹射到獐子的脚下,掀翻了一大片泥土,獐子也被翻了个肚子朝天,滚下了山坡。

我们两个一人削好一个桦木片,再把这木片当成夹板固定到幼獐的断腿上,用不久就会腐烂的棉布条扎好。棉布条用去了我内衣上的两个袖口。

也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渐渐停了,一抹阳光终于钻破了云层,照亮了我们,照亮了周围的景物。

银巴回来了。他遇见一只狼,它吃掉了昨晚那头麝香,他又打死了那头狼。他把那只麝香捣出来,放在我们面前,他想我们会吃惊的。后来倒是他吃惊地看到我们把饼干泡软一点点喂那只小獐,呆立一阵,从我手中接过茶缸细心地喂了起来。

小獐子像小羊一样叫了一声,真像是小小羔羊的声音,我禁不住也学叫了两声。“不要叫了,”秦克明说,“母獐子就要来了。”我和银巴大笑起来。说话间,母獐真就来了,我们听见它穿过树林时一路碰掉露水的声音,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一伸手摸枪,它就跳开了。

秦克明说:“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我和银巴又笑,听从他的吩咐放下了枪。

我们躲到低处的一个山洼里,并肩在温煦的阳光中坐了下来,等那只母獐来领走它的孩子。突然,秦克明说:“看呐!”我们抬头仰望,先看到山包上棚寮的剪影,继而看到那头母獐正在给受伤的小獐子哺乳,此情此景确实有些令人胸口发紧发热。

银巴对獐子挥挥手,说:“回你家里去吧,我们也要走了。”

一路上,我们不断回头,望到的都只是满眼夕阳下熠熠生辉的绿树的不可思议的光芒。

——(选自《阿来作品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黑之后,母獐之所以在我们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是因为幼獐就在附近,母獐不忍离去。
B.天快亮的时候,银巴提枪钻进树林去了,“我”和秦克明呆在原处,后来就听到了幼獐“羊子似的哀叫声”。
C.银巴看到“我”和秦克明用饼干喂幼獐,虽有些吃惊,但也很快理解并接纳了我们的做法,并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
D.当我们看到母獐给幼獐哺乳的情景后,感到“胸口发紧发热”,说明我们被动物间的母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伏笔、照应。如开头交代“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后文写发现公獐时三人分别“极不平静”“觉得他大惊小怪”“过分平静”,具有逻辑合理性。
B.小说路写公獐,详写母獐:写母獐,略述天黑时在棚子周围逡巡不去的情形,详写天亮后在雨中哀叫着接近幼獐的样貌。这样处理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C.银巴是军分区的侦察参谋,打死了吃掉公獐的狼;“我”是文艺工作者,秦克明是小车司机,枪法都不够好,不能命中,母獐两次逃生:这样写切合人物的身份。
D.小说语言自然而不求绚丽,简约、朴素而充满艺术魅力。如写蘑菇雨后生长,“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描写细微、妥帖,富有动作性。
3.小说围绕“狩猎”是如何巧妙设置故事发展的线索并使作品主题意蕴丰厚的?请简要说明。
4.小说中划线句子在行文中能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规

余靖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庆历三年,范仲淹力主改革被贬,无人敢言,余靖以卑微之职上书皇帝,为其申辩,亦被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残春之景,以声衬静,“一春”“万古”以夸张手法突出子规啼声之悲。
B.诗人听到子规啼鸣后眼泪哭干,伤魂断魄,与首联“声声万古冤”形成呼应。
C.尾联看似表达诗人被功名束缚的悔意及归乡之愿,实则隐含了难以言说的痛。
D.诗人缘事而发,借物咏怀,于诗中融入个人的身世遭际,给人凝练厚重之感。
2.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____①____,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____②____。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___③__,但仍然供不应求。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时至今日,。经历了数千年的古籍经不起反复翻阅,因此绝大多数存放在库里,连专业研究者都很难看到。保护,;利用,就很难充分保护。如何平衡两者关系是当下古籍保护工作的难点焦点。技术难度、人才和资金匮乏造成目前古籍修复已经获得了很大进展的情况下古籍保护工作依然迫在眉睫的现状:古籍修复工序复杂,难以完全用科技手段代替人力,而培养一名专业的古籍修复人员需要极高的时间成本;有专家估算,如果将全国尚未数字化的40万个版本的古籍全部数字化,采集、组织、加工、存储、管理等费用大约需要60亿元;现有的数字化很多是由微缩胶片转换而成,呈黑白影像且分辨率较低,难以切实满足读者的需求,而将现存的千万册古籍全部转为数字化又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

: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传承性保护。北大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王军表示:“过往晦涩深奥的古籍文本,在改造成可交互、可触摸、可视化的数字人文作品,并借助互联网平台扩散后,无疑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中的普及和在全球范围的传播。”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曾说: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7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师徒的身份不能作为学问品行评价标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经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选择以祭奠江月的方式告慰过往。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近似特写镜头推出太守酒宴中的核心人物。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果圣人为王,他的治道就叫做王道。照孟子和后来的儒家说,有两种治道。一种是道,另一种是道。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圣王的治道是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霸主的治道是通过暴力的强迫。王道的作用在于德,霸道的作用在于力。在这一点上,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后来的中国政治哲学家一贯坚持王霸的区别。用现代的政治术语来说,民主政治就是王道,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自由结合;而法西斯政治就是霸道,因为它的统治是靠恐怖和暴力。

圣王的王道为人民的福利尽一切努力,这意味着他的国家一定要建立在殷实的经济基础上。由于中国经常占压倒之势的是土地问题,所以据孟子看来,王道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在于平均分配土地,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理想的土地制度,就是以井田著称的制度。按照这个制度,每平方里土地分成九个方块,中央一块叫做公田,周围八块是八家的私田,八家合种公田,自种私田。公田的产品交给政府,私田的产品各家自留(《孟子·媵文公上》)。

孟子进一步描绘这个制度说,各家在其私田中五亩宅基的周围,要种上桑树,这样,老年人就可以穿上丝绸了。各家还要养鸡养猪,这样,老年人就有肉吃了。这若做到了,则王道治下的每个人都可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

这不过仅仅是王道之,因为它仅只是人民获得高度文化的经济基础。还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使人人受到一定的教育,懂得人伦的道理,只有这样,王道才算完成。

行这种王道,并不是与人性相反的事情,而恰恰是圣王发展他自己的恻隐之心的直接结果。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在孟子思想中。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是一回事。我们已经知道,照儒家所说,仁,只不过是恻隐之心的发展;恻隐之心又只有通过爱的实际行动来发展;而爱的实际行动又只不过是善推其所为,也就是行忠恕之道。王道不是别的,只是圣王实行爱人、实行忠恕的结果。

孟子对宣王所说的一切,没有别的,就只是善推其所为,这正是行忠恕之道。在这里我们看出,孟子如何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孔子阐明忠恕之道时,还只限于应用到个人自我修养方面,而孟子则将其应用范围推广到治国的政治方面。在孔子那里,忠恕还只是内圣之道,经过孟子的扩展,忠恕又成为外王之道。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材料二:

孟子的政治哲学与孔子的政治哲学有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孔子讲政治的中心学说是政者,正也,他的目的只要正名”“正己”“正人,以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的政治。孟子生在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受了杨墨两家的影响(凡攻击某派最力的人,便是受那派影响最大的人。孟子攻杨墨最力,其实他受杨墨影响最大。荀子攻击辩者,其实他得辩者的影响很大。宋儒攻击佛家,其实若没有佛家,又哪有宋儒),故不但尊重个人,尊重百姓过于君主(这是老子、杨朱一派的影响。有这种无形的影响,故孟子的性善论遂趋于极端,遂成万物皆备于我的个人主义);还要使百姓享受乐利(这是墨家的影响,孟子自不觉得)。孟子论政治,不用孔子的字,却用墨子的字。但他又不肯公然用字,故用仁政两字。他对当时的君主说道:你好色也不妨,好货也不妨,好田猎也不妨,好游玩也不妨,好音乐也不妨。但是你好色时,须念国中有怨女旷夫;你好货时,须念国中穷人的饥寒;你出去打猎,作乐游玩时,须念国中的百姓有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痛苦。总而言之,你须要能善推其所为,你须要行仁政。这是孟子政治学说的中心点。这可不是孔子字的政治哲学了。若用西方政治学的名词,我们可说孔子的是爸爸政策Paternalism);孟子的是妈妈政策Maternalism)。爸爸政策要人正经规矩,要人有道德;妈妈政策要人快活安乐,要人享受幸福。故孟子所说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一类衣帛食肉的政治,简直是妈妈的政治。这是孔子、孟子不同之处(孔子有时也说富民,孟子有时也说格君心。但这都不是他们最注意的)。后人不知道这个区别代表一百多年儒家政治学说的进化,所以爸爸妈妈的分不清楚:一面说仁民爱物,一面又只知道正心诚意。这就是没有历史观念的大害了。

孟子的政治学说含有乐利主义的意味,这是万无可讳的。但他同时又极力把义利两字分得很严。他初见梁惠王,一开口便驳倒他的字;他见宋牼,也劝他莫用字来劝秦楚两国停战。细看这两章,可见孟子所攻击的字只是自私自利的利。大概当时的君主官吏都是营私谋利的居多。他所主张的仁义,只是最大多数的最大乐利。所以孟子反对的理由,还只是因为这种究竟不是真利。

(摘编自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第十篇《荀子以前的儒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道与霸道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治国之道,它们分别采用德行和暴力作为治国的策略。
B.孟子认为“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是因为实现王道还需要道德指示和教育。
C.孟子的思想不仅来源于孔子,而且还有受到其他学派思想的影响,比如杨墨、佛家。
D.孟子对君主的个人喜好没有进行道德评价,而是希望君主从个人感受出发施行仁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主张实行“井田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土地问题,让民众免受阶级压迫。
B.孟子认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君王只要用爱的实际行动去推广,就能实现王道。
C.胡适认为孟子在不知不觉中借用了墨家乐利的观点,在使用时,对“利”又有区分。
D.胡适认为,不能区分孔孟之间的不同,就不能准确分清“仁民爱物”和“正心诚意”。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孟子“乐利”观点的一项是(     
A.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B.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C.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4.冯友兰和胡适在引用《孟子·梁惠王上》中“五亩之宅”的材料时,有何不同?
5.冯友兰和胡适二人都对孔子和孟子的政治哲学进行了分析,请结合材料谈谈二人观点的异同。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事实是否需要判断?答案是肯定的。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是人们运用历史知识服务于人生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

由于发论者生活在不同时代,他们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时,会自然而然地站在不同的立场、表明不同的观点。《左传·桓公六年》有齐大非耦的记载。齐国曾想把文姜嫁给郑国太子忽,而太子忽引《诗·大雅》中的警句自求多福,强调与其依靠大国的辅助,不如求诸己,故以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为由辞谢。对此,《左传》作者给予的评论是善为自谋,表达了对郑太子独洁其身而谋不及国的批评之意,为后人取鉴于史提供启示。随着历史形势的发展、变化,齐大非耦在南朝大史学家沈约那里成为严格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他曾以此激烈抨击士族王源将女儿嫁入寒门之举。后来,齐大非耦又发展成为中国古人婚姻观念的重要原则,郑忽辞婚则演变成歌颂大丈夫志在自立的历史素材。可见,对于历史事实的见解、评论和运用,是随着评论者所处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史学是人们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史家则是史学的主体。总体上看,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史家议论的两个基本维度。

事实判断是史学家针对史实本身所进行的总结和评价,并用以指导时人和后人的社会实践。以有关皇朝得人、用人的评价为例,《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在论及汉顺帝、桓帝二朝形势时,指出由于统治者未能任用贤能,在朝者以正议婴戮,谢事者以党锢致灾,导致东汉在这一时期由盛转衰。据此,范晔对东汉的历史走向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倘使顺帝、桓帝能够任用贤能,则可延续盛世。史学家运用历史知识对既成事实做出假设,是史学服务于社会的一条重要路径。当然,史家议论是否能够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这还要取决于史家本身见识的高下。

价值层面的判断,则是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把人物史事的善恶、是非揭示出来,也就是给人物史事定性,这种判断受史家意旨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班彪评论司马迁《史记》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这是中国史学上较早对史书中的史家议论做出的直接评价。班固所撰《汉书·司马迁传》,亦持此说。对此,范晔这样看待:彪、固讥迁,然其论议,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从思想上看,班氏父子批评司马迁轻仁义”“贱守节,范晔则批评班氏父子轻仁义”“贱守节愈甚。范晔之所以与班氏父子表现出对于仁义”“守节的不同标准,是具有切实社会历史根据的。一方面,他的历史研究和撰述的对象——东汉时期——有重名节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他所生活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个人对传统儒家道德规范正不断进行着突破和修正。

从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精神和信史原则来看,史家议论当以事实判断为先。洪迈言作议论文字,须考引事实无差忒,乃可传信后世,正是此义。

(朱露川《史书叙事与史家议论的辩证关系》)

材料二:

秉笔直书实录毋曲是古人著史作典的起码原则和治学品德,其实说起容易做起难。有人为沽名钓誉,为利禄奔波而不惜臆改讹误、伪造史实,从而贻累古人,延误后学。

东汉班固为了入仕当官,在撰写《汉书》时,对刘汉政权隐讳真实,肆意溢美。南朝沈约为了跻足政坛,撰《宋书》时,大肆颂扬豪门士族,达官显贵,对被皇帝随意诛戮的文武大臣,均隐去真实死因。史书的失真,带来一系列荒谬。这种荒谬常常作为改头换面的正史国传又汇编于新的历史著述中,如此循环往复,欺骗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也有对历史文献表示怀疑者。最早以证实精神审度历史文献的史学家是司马迁。他撰述《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反对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没其真。他整理考订原始文献与亲身调查访问史实,具有追根穷源的开拓意义。对于一时难以理清的问题,采取了疑则传疑的审慎态度。

(葛存雍《史书的局限与史家的史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研究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以丰富的题材和多向度的视角,刷新了史学的风貌,使史书从干燥无味的说教,变为生动具体的叙事。史学开始走向大众,史学著作从少数人阅读变为大众读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史书的信誉在下降,戏说历史的各类书籍、讲坛受到欢迎。近年来在市场上走俏的如《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个都不正经》等,几乎都是非历史专业者所写。史学的作者从史官、专业学者,到非专业的作家,体现了述史主体的大变化。

一般说来,传统专业史家说什么都要有证有据,讲究的是历史真实性和启示性。如今则不然,这些业余作者讲史时有自说自话的,有戏说臆说的,有的竟宣称自己在玩历史。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读者似乎并不在乎什么史实不史实,只要读来解闷、解气就是好的。

史学本是一门纪实的学科,容不得掺假和戏说,古代一些史家为秉笔直书,牺牲性命的大有人在。如今,戏说、娱乐渗入到史学,可算是娱乐至死了,但死的不是娱乐,而是史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这是专业史家无可奈何的现象。期盼求真将再度成为人们读史解惑的追求。

(北京日报《史书的信誉不能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齐大非耦”的历史故事被沈约故意曲解,成为他区分士庶阶层的思想武器。
B.范晔对东汉历史走向所作的假设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体现了其见识之高。
C.中国史学上对史家议论做出直接评价的最早可以追溯到班彪对司马迁的评价。
D.司马迁不盲从历史文献,他整理考订原始文献、亲身访查史实,具有开拓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实判断总结和评价史实,对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实践有指导作用,这对史家的见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从范晔对班氏父子的批评可以看出:史家的价值判断往往与他所研究的时代及他所生存的时代相关。
C.史家伪造史实,失真的史实又被编进新的历史著述中,由此可见历史是无法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价的。
D.在史学走向大众的时代背景下,史学著作不可一味追求生动性,而丢失了史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
3.下列属于史家议论中的价值判断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B.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项羽本纪》)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D.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解牛》)
4.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根据材料内容,请对如何阅读历史书籍提出三条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场城堡中的大厅

莎士比亚

国王、王后、哈姆莱特、波洛涅斯、雷欧提斯、伏提曼德、考尼律斯、群臣、侍从等上。

国王:虽然我们亲爱的王兄哈姆莱特新丧未久,我们的心里应当充满了悲痛,我们全国都应当表示一致的哀悼,可是我们凛于后死者责任的重大,不能不违情逆性,一方面固然要用适度的悲哀纪念他,一方面也要为自身的利害着想。所以,在一种悲喜交集的情绪之下,让幸福和忧郁分据了我的两眼,殡葬的挽歌和结婚的笙乐同时并奏,用盛大的喜乐抵消沉重的不幸,我已经和我旧日的长嫂,当今的王后,这一个多事之国的共同的统治者,结为夫妇。现在我要让你们知道,年轻的福丁布拉斯看轻了我们的实力,不断向我们书面要求把他的父亲依法割让给我们英勇的王兄的土地归还。这是他一方面的话,现在要讲到我们的态度和今天召集各位来此的目的。我们的对策是这样的:我这儿已经写好了一封信给挪威国王,年轻的福丁布拉斯的叔父,在信里我请他注意他的侄子擅自在国内征募壮丁,训练士卒,积极进行各种准备的事实,要求他从速制止他的进一步的行动;现在我就派遣你,考尼律斯,还有你,伏提曼德,替我把这封信送给挪威老王。

考尼律斯、伏提曼德:我们不敢不尽力执行陛下的旨意。

国王:我相信你们的忠心,再会!(伏提曼德、考尼律斯同下)现在,雷欧提斯,你有什么话说?你对我说你有一个请求,是什么请求,雷欧提斯?只要是合理的事情,你向丹麦王说了,他总不会不答应你。丹麦王室和你父亲的关系,正像头脑之于心灵一样密切;丹麦国王乐意为你父亲效劳,正像嘴里所说的话,可以由双手去执行一样﹐你要些什么,雷欧提斯?

雷欧提斯:陛下,我要请求您允许我回到法国去,这一次我回国参加陛下加冕的盛典,略尽臣子的微忱,实在是莫大的荣幸;可是现在我的任务已尽,我的心愿又向法国飞驰,但求陛下开恩允准。

国王:你父亲已经答应你了吗?波洛涅斯怎么说?

波洛涅斯:陛下,我却不过他几次三番的恳求,已经勉强答应他了,请陛下放他去吧。

国王:好好利用你的时间,雷欧提斯,尽情发挥你的才能吧!可是,来,我的侄儿哈姆莱特,我的孩子——

哈姆莱特:(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

国王:为什么愁云依旧笼罩在你的身上?

哈姆莱特:不,陛下。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

王后;好哈姆莱特,脱下你的黑衣,对你的父王应该和颜悦色一点,不要老是垂下了眼皮,在泥土之中找寻你的高贵的父亲。你知道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活着的人谁都要死去,从生存的空间踏进了永久的宁静。

哈姆莱特:嗯,母亲,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王后:既然是很普通的,那么你为什么瞧上去好像老是这样郁郁于心呢?

哈姆莱特:好像,母亲!不,是这样就是这样,我不知道什么好像不“好像”。好妈妈,我的墨黑的外套、礼俗上规定的丧服,以及一切仪式,外表和忧伤的流露,都不能表示出我的真实的情绪。这些才真是给人瞧的,因为谁都可以做作成这种样子。它们不过是悲哀的装饰和衣服;可是我郁结的心事却无法表现出来的。

国王:哈母莱特,你这样孝思不匮,原是你天性中纯笃过人之处,然而固执不变的哀伤,却是一种逆天背理的愚行,不是堂堂男子所应有的举动。既然我们知道那是无可避免的事,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固执地把它介意于怀呢?那在理智上它是完全荒谬的。因为从第一个死了的父亲起,直到今天死去的最后一个父亲为止,理智永远在呼喊:这是无可避免的。我请你抛弃了这种无益的悲伤,把我当作你的父亲。至于你要回到维縢贝格去继续求学的意思,请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离开这里,使我们因为每天能够看见你而感到欢欣。

王后:不要让你母亲的祈求全归无用,哈姆莱特!请你不要离开我们,不要到维滕贝格去。

哈姆莱特:我将要勉力服从您的意志,母亲。

国王:啊,那才是一句有孝心的答复,你将在丹麦享有和我同等的尊荣。(除哈姆莱特外均下)

哈姆莱特: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想不到居然会有这种事情!刚死了两个月!不,两个月还不满!这样好的一个国王,比起当前这一个来,简直是天神和丑怪。这样爱我的母亲,甚至于不愿让天风吹痛了她的脸。可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脆弱啊,你的名宇就是女人!短短的一个月以前,她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送我那可怜的父亲下葬。她在送葬的时候所穿的那双鞋子现在还没有破旧,她就,她就—上帝啊!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伤得长久一些——她就嫁给我的叔父。啊,罪恶的匆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那不是好事,也不会有好结果,可是碎了吧,我的心,因为我必须噤住我的嘴。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福丁布拉斯“征募壮丁,训练士卒”的事情,国王感到担心,于是给挪威国王写信要求他制止福丁布拉斯的行为。
B.在与雷欧提斯的谈话中,国王自称为“丹麦王”,一方面是要确立自己的身份,一方面是想凭借权势留住雷欧提斯。
C.哈姆莱特对母亲“好像老是这样郁郁于心”的表达很是不满,因为他认为母亲将他“郁结的心事”在公众场合说了出来。
D.哈姆莱特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比作“荒芜不治的花园”,体现了他对自身的怀疑与否定,以及他忧郁、敏感的典型性格特征。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对话为主,辅以旁白,通过语言展现人物形象与思想感情,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了戏剧典型的文体特征。
B.对于国王问他为什么被“愁云”笼罩的问题,哈姆莱特巧妙地以“太阳”相对,掩饰了内心焦灼痛苦的情感。
C.“黑衣”具有双关意义,既指“礼俗上规定的丧服”,也是哈姆莱特用于表现郁结心事的工具。
D.哈姆莱特将父亲称为“天神”,并回想起父亲对母亲的爱,与现在的国王和母亲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
3.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处哈姆莱特的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分析。
4.作为弟弟的“国王”是如何化解“王兄”死后的“悲痛”之情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