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3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抓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救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荣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戴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倒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戴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戴上走了。

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正忙着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停,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文本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
B.小说通过对像陈秉正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
C.小说通过对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农民的手的真切描绘,刻画出一位农业生产技术、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
D.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又生动幽默,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口语化很明显,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的高度统一。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树理在创作上特别注重从农村生活和劳作中选取题材,语言生动活泼又通俗易懂,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体现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
B.《套不住的手》构思巧妙,老舍赞其以“手套”串联情节。故事有起有落,让人意识到:这是一双普通农民的手,也是一双不平凡的手。
C.老舍认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以小见大,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
D.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赵树理是如何刻画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老舍说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文本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
2024-01-2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百(gē)        (jin)       (xiá)隙     田梗       嚣鸣
B.踟(zhù)       (liào)下     (nè)       兜鍪       鹿寨
C.(shān)稻     (xū)       堞(zhì)       廖廓       饥馑
D.肩(jiǎ)        (zā)       列(tiǎn)     揳入       蓑衣
2024-01-20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修的一生是与酒为伴的一生。纵观他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从无饮酒颓然乎醉其间,再到渴望常置酒一壶,得意于其间,恰好折射出其官场浮沉和心中历程的变化。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可以说,他们既是儒家思想的______,也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儒家激励人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要以天下为己任,______地承担社会使命。因此他们的人生之路,必然以入世求仕为开端。于是,在青年时期欧阳修的身上,可以看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在闪耀着。不饮酒,正是他恪尽职守、坚守正道的体现。但现实是残酷的。多年的仕途闯荡,风波迭起,贬谪成为常态。宦海中沉浮的欧阳修,一方面尊奉儒学,对于政务尽职尽责;另一方面,每日面对官场种种黑暗,又无法做到______。沉醉,便是官场起伏中的欧阳修心灵纠结的外现。

最终,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回归道家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托,亦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以酒为乐,便成了晚年欧阳修的宣告。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欧阳修的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他的诗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B.欧阳修的这种经历与心态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诗文
C.欧阳修也成了古代封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D.而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古代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缔造者              义不容辞              置之度外              置身事外
B.传播者              义无反顾              置之度外              置身事外
C.传播者              义不容辞              熟视无睹              超然物外
D.缔造者              义无反顾              熟视无睹              超然物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道家思想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托,亦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
B.随着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道家思想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托,亦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
C.随着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回归道家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托,亦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
D.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回归道家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托,亦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
2023-12-18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第一模块检测)语文试题
20-21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创了儒家学派,被尊称为“圣人”,其后继者孟子被尊称为“亚圣”。《论语》共三十篇,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其编辑者是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
B.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上《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早期儒学形成的轨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
C.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表达常有突破俗见之处。比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
D.墨子,名翟,创立了墨家学派。他基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指出世道混乱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兼爱”,这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家的兼爱不同于儒家的仁爱,它是一种不讲血缘亲疏与等级贵贱的无差别的爱。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有效避免不让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9000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___①___,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___②___,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安装“身份证”(       ),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城市管理者,___③___。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___④___,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不让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
B.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
C.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有效避免不让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
D.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众目昭彰             乘虚而入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B.众目睽睽             乘其不备             当仁不让             推己及人
C.众目昭彰             乘其不备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D.众目睽睽             乘虚而入             当仁不让             以己度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了人们安全的舌尖
B.不仅保障了人们舌尖上的安全,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
C.既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了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D.不仅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了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2023-10-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先秦诸子百家为后世留下了很多至理箴言,闪烁着智慧的光辉,泽被后世。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辨析或阐释。如儒家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致知在格物,道家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墨家的……

请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不再参与其中,处于次要地位。
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10-15更新 | 415次组卷 | 72卷引用:黑龙江省安达市七中2020-2021学年高一2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项羽

(南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9-11更新 | 290次组卷 | 4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六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会修玉清昭应宫,以承规为副使。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拜宣政使、应州观察使。五年,以疾求致仕。修宫使丁谓言:“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客省使上。”仍改新州观察使,上作歌以赐。承规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手诏褒美,复定殿使奉以给之。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疾甚,请解务还私第,听之。七月卒,年六十四。废朝,赠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谥曰忠肃。承规事三朝,以精力闻,乐较簿领,孜孜无倦。自掌内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式,又制定权衡法。性沈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上崇瑞命,修祠祀,饰宫观,承规悉预闻。作玉清昭应宫,尤为精丽。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承规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为延荐。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上甚嗟惜之,遣内臣与鸿胪典丧,亲为祭文。

节选自《宋史·刘承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B.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C.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D.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泰山”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B.“致仕”指古代官员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
C.“废朝”意思是“停止上朝”,大臣死后,朝廷会停止上朝,以此表示哀悼。
D.“配飨”指功臣死后附于帝王旁享受合祭,是古代帝王奖赏功臣的一种形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承规文武兼备,不但平定了土民造反,而且精于掌管宫内事务。日常喜好儒学藏书,礼遇各方名士。
B.刘承规备受真宗宠爱,真宗考虑到刘承规长期衰弱多病,为其更名,以度化危难。当他病重之时,皇帝恩赐宅邸准他颐养天年。
C.刘承规深知皇帝喜好,并顺应皇帝的迷信天命的心理,将玉清昭应宫修建的富丽堂皇。
D.刘承规性情深沉刚毅,一心为公,深受信赖,先后侍奉三朝,特别喜欢观察别人过失,因此,人们都惧怕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
(2)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2023-08-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注]①徐君猷:名大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当时黄州知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先描写自然,再转到描写民俗生活,选取的景象与人物活动十分具有代表性。
B.词的下阕写苏轼与徐君猷一起欢度端午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渗透着苏轼与徐君猷志同道合的情谊。
C.“狱草烟深”一句描写环境,突出监狱条件的恶劣,与端午佳节喜庆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全词借景抒情,名为写端午风俗,欣赏自然风光,实则借题发挥,赞颂徐君猷的善施政德,称赞他使民安乐的功绩。
2.“天气尚清和”是理解本词上阕的重点,有何精妙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023-08-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