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就像曾经的80后使用的“狂汗”“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流行语”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③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④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⑤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⑥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⑦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⑧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它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⑨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⑩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⑪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选自《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同名篇目,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落笔写池塘中缺荷的遗憾,为下文种荷、赏荷做铺垫,表现了作者对于荷花的热切渴盼之情。
B.第④至⑥段详写叶的生长过程,既表现了荷花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也引发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C.第⑨段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荷花凋落的静美画面:月下荷塘,流水脉脉,微风不经意时吹落了一叶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飘荡。表现作者对荷花凋落的深深惋惜之情。
D.本文语言清新自然、朴实真挚,比喻、对比、引用等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描写生动有趣,给人一种禅意的理趣和强烈的美感体验。
2.文中的第④、第⑤自然段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3.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应该是什么呢?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
2023-10-0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英雄和普通劳动者并不是对立的,挺身而出的普通劳动者也是英雄。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暴发,全国纷扰。危急关头,许多普通劳动者挺身而出,世人皆谓之英雄。

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英雄,他们有怎样的事迹?对这些英雄的壮举,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你的观察、思考,围绕材料内容及内涵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23-10-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农村一直不是、               艺术家笔下的“桃花源”,反而是苦难的土地、悲惨的生活和没有光明的未来。(               )农民从农村逃逸,进入城市,这是近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核心主题。农民对乡村的逃逸,就是对土地的逃逸,对苦难的逃逸,对命运的逃逸。农民对于城市来说,那里反而是一个能够带来美好生活的“桃花源”。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中期,令人              的诗意生活又再度出现在了中国的乡村——通过抽离变质机体的方式, 满怀激情地               “新社会”的新思想。作家用一种优美的语言描写乡村风物,从而凸显新社会的秩序和伦理——这更多是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在起作用。优美叙述和现实生存状况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                。这些“诗意乡场”的叙事背后,不乏残酷的社会现实:斗争、枪杀、饥饿、孤独、歧视、死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也绝不是 耿耿于怀 讴歌 界线B.也绝不是 心驰神往 讴歌 鸿沟
C.从来不是 心驰神往 赞颂 界线D.从来不是 耿耿于怀 赞颂 鸿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农民来说,城市反而是一个能够带来美好生活的“桃花源”。
B.对于城市来说,那里反而是一个能够给农民带来美好生活的“桃花源”。
C.城市对于农民来说,反而是一个“桃花源”能够带来美好生活。
D.农民对于城市来说,反而是一个能够带来美好生活的“桃花源”。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欧洲知识分子,如卢梭等人对乡村田野风光的描写,在中国的乡村中是无法找寻到的。
B.欧洲知识分子,如卢梭等人对乡村田野风光的描写,中国的乡村是无法找寻到的。
C.欧洲知识分子,如卢梭等人那样描写乡村田野风光,在中国的乡村中是无法找寻到的。
D.欧洲知识分子,如卢梭等人那样描写乡村田野风光,中国的乡村是无法找寻到的。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秦文君在《每一寸墙每一朵花》中记述了对自然的深情。罗大佑的歌曲中也唱道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日”“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自然中的一条路,一堵墙,一棵树,一座山峰,一段河流……是否会牵动你的思绪,抑或是勾起你的回忆……

请以“一         ,一         ”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先将题目填充完整。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记叙、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抒发真情实感,有细节描写。

2023-09-06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来,华罗庚、钱学森、陈景润、屠呦呦、袁隆平等大先生,以探索学术前沿的坚毅勇气和厚重的家国情怀,成为知识分子的榜样和楷模。特别是一代代坚守在特殊岗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优秀人才,一代代坚守在最基层、最艰苦、最一线的祖国最需要地方,在平凡岗位干着不平凡事业的优秀人才,以其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凸显着国之大者的品格。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材料,以“奋斗正青春,以才著华章”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9-0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迈不过的坎。当新冠病毒疫情来临时,白衣天使们不畏艰险,逆风而行;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交警不辞辛苦,奋战前线;社区物业人员守土有责,毫无怨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守护群众安全;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学校师生网络教学,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坚守岗位,守望相助……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国人的硬核担当。

也有人刷流量、蹭疫情,盲目传谣,哄抢物资,甚至谩骂工作人员、袭击干警。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对象,以“抗疫路上,为你而歌”为标题,给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硬核”担当的国人写一封慰问信。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9-03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省疾控中心防治室孙主任告诉记者,蚊子是可怕的疾病传播者,可传播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脑等多种流行疾病。数据显示,蚊子传播的疾病至少有80种。蚊子有很多种 ,种类不同,则其传播的疾病也不完全相同。

总有人特别招蚊子喜欢,一群人在一起时,被咬的总是他 。医师称,首先,蚊子更偏向于叮咬爱出汗和体温高的人;其次,蚊子更偏向于叮咬穿深颜色服装的人;第三,蚊子对二氧化碳气流比较敏感,所以平时呼出二氧化碳越多的人也越容易招蚊子。

灭蚊灯和驱蚊手环是很多家庭灭蚊驱蚊的选择,但它们的效果并不太好。市面上很多驱蚊手环里放有一些驱蚊药,但驱蚊药挥发较快,驱蚊效果甚微。对付神出鬼没的蚊子,真正有效的还是使用蚊香、驱蚊液等,除此之外,挂蚊帐、安纱窗等方法效果也不错。

这三段文字各回答了怎样的问题?请用疑问句写出这三个问题,每句不超过10个字。

2023-08-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食客们早已习惯了中华美食甲天下的尊荣,街边商厦________的小吃店的墙上往往喜欢挂一段上逾千年的传说——虽然食客大多也不会把这些动辄与乾隆、诸葛亮、秦始皇甚至是黄帝、女娲扯上联系的故事当真,但换个视角将华夏五千年历史视为五千年美食史,似乎也不算太夸张。然而,历史真相往往令人感到意外。中国历史虽然________,但中华美食文化异常晚熟: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分野,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诸如大盘鸡、螺蛳粉等为人们________的小吃美食、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而菜系作为一个专有词条,直到1992年才被收录到《中国烹饪辞典》中。

中华美食荣光背后,是其发展的漫漫长路。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     )五千年时光仿佛是一场漫长的蛰伏,为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爆发出最绚烂的华章。食客们在________之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美食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兼容并蓄的气度和能力。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老悠远的中华美食文化,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
B.中华美食文化古老悠远,同时厚积新成。
C.中华美食文化是厚积新成的,同时也是古老悠远的。
D.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
2023-08-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银川三沙源上游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后会无期》)这句话在知乎平台上引起了许多探讨,有共鸣也有争鸣。有人说,还是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够吧;有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行动起来才真难啊;还有人说,大道至简,多则生乱嘛;也有人说,莫非是我们对过好有什么误会?那么这句话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呢?

请以“道理与人生”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2023-08-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银川三沙源上游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