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8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1 . 请围绕“夏”这一主题,用三行现代诗,写出你的发现、你的心声。要求有想象和细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超过60个字。
三行诗示例:

蔡培国

一条银色的扁担

这端天涯   那端

故乡

档案

麦芒

白纸。黑字

一堆

醒着的历史

2024-01-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一新东方开学考语文试卷

2 .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杭州拥有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处世界遗产,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站在迎接亚运会、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窗口的历史节点上,杭州要___________,擦亮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金名片,深化“后申遗时代”的遗产保护与探寻工作,打造世界遗产保护的“杭州样板”。

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还拥有不少来自百姓之手的民俗技艺。例如西湖绸伞,选料考究,制作精巧。它的伞面采用特制的伞面绸制作,薄如蝉翼,织造细密,色彩瑰丽,图案有西湖十景、龙凤等。伞骨则采用江南独特的淡竹制成,“百里挑一”的竹子还要经过擦竹、编挑、整形等十多道工序,保证其任凭烈日曝晒、风雨侵袭也不弯曲变形。

1.填写在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丝不苟B.就地取材C.因地制宜
2.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3.根据资料,给西湖绸伞填写下联。
上联:轻巧绸面绘山色       下联:
2024-01-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一新东方开学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易(0.85) |

3 .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Ahào hàn)无边的历史长河里,每一处文化遗产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或静卧一,聆听时间的)语;或处于喧市,默视着行人luò yì bù jué)。B】文化遗产有大小之分,大者,见证沧桑巨变,小者,凝聚柴米油盐。但不论大小,它们就在人们身边,在日复一日的岁月更迭中然沉淀着历史,记载着历史文脉。C】我们应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讲好它们的故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一(yú/yǒng)        然(qiāo/qiǎo)
2.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3.文中三处画线句,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AB.BC.C
2024-01-0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一新东方开学考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爸妈不理解我?为什么要爱国?……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

请以“为什么”为话题,思考问题答案,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2023-12-2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一新东方开学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顶帐篷里最少要睡十几个人,此刻肯定没有谁能安然入睡。多少人睁着眼睛。没有天花板。帐篷顶几个小小的破洞里含着几颗冷冷的很亮、贼亮的星星。肯定会有人地反复数着那几颗星。越数越少,最后只剩下了一片青秃秃的夜空。断粮了,星星也饿得逃走了!

谁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反正夜已经很深了。帐篷顶破洞里那一片饥饿的夜空被一片薄云遮住了。这会儿,帐篷里开始有了鼾声。搞不清是哪一位贪睡者第一个打起鼾声,随之就一声接一声地从各个角落里应和着响起来。的鼾声几乎要把帐篷抬起来。劳苦了一天的修路人是该痛痛快快地休息了。鼾声,解乏的鼾声。乍听起来这鼾声很甜也很香,但细细辨味就能听出很有一种无奈的酸楚,它能解饥解饿么?

仍然有人睡不着,任启明和宋剑伯。这两位修路队的领导人还在为解决断粮问题

1.请在文中横线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标点符号,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指出其表意的作用。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8 年抗战期间,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武汉街头拍下一张照片——民众纷纷举起旗帜,其中一面醒目地写着:不死!

2020 年,疫情暴发之时,寒风凛冽,江城封闭。但从千千万万的窗户,传来       的呼喊:武汉加油!

不管是抗击外敌,还是抗击疫病,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都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传承着        的精神力量。美国作家赛珍珠曾感慨: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可以摧毁中国人,他们是善于从苦难中生存的坚韧之人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         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此消彼长     生生不息     沉淀
B.此起彼伏     生生不息     积淀
C.此消彼长     源远流长     积淀
D.此起彼伏     源远流长     沉淀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整齐中有变化,请结合语句简要分析。
3.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中国人”开头改写成一个单句,不改变句意。
2023-11-07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过:君子不器。

管子有言: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庄子也讲: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器物,泛指外物、工具,或某种具体的知识技能。人追求物,利用物,创造物,离不开物,但也容易被物所束缚。君子本当求道,而如果舍本逐末,受限于用以载道的器物,不知融会贯通,则容易把自己也变成了器物。

以上材料对我们认识人与物的关系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全球珊瑚礁监测网202110月发布的报告,过去十年全球损失了14%的珊瑚礁,主要原因是珊瑚白化。珊瑚依赖与之共生的海藻提供的营养而生存,它的颜色来自藻类光合作用的色素,一旦失去藻类,珊瑚就会发白。导致白化的主要原因是珊瑚生存环境的变化,包括温度升高,阳光辐射或者污染。一开始白化是一种可逆状态,     ①     ,藻类在珊瑚中重获繁荣,一切便会转危为安;但如果环境条件继续恶化,珊瑚就会活活饿死。

德国的研究人员想出了帮助珊瑚应对升温海洋的新方法:     ②     。 为了验证这一方法,研究人员把珊瑚分为两组,一组添加了从复原能力强的珊瑚中提取出的六种益生菌,另一组则不做任何处理。实验进行75天后,研究人员发现,     ③     ,所有珊瑚都表现出了白化迹象,但喂食了益生菌的珊瑚在温度适当降低后恢复得更快,生存几率也增加了40%。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根据文段,给“珊瑚白化”下定义。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地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地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是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原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我,是第一个跑到终点的。那就是我——一名普通的中学生。
C.“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23-10-23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14-15高三下·黑龙江哈尔滨·期末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朋友圈流传着一个“稻草定律”: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理会,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但如果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卖螃蟹的人拿它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于是有人认为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具有的,而稻草孕育的稻米的香味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10-05更新 | 467次组卷 | 67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前黄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