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5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微信公众号一篇《一个寒门士子之死》刷屏朋友圈,无数人的转发使这篇文章瞬间席卷网络。这篇阅读量达“10万+”的爆款文章,赚足了读者的眼泪,也使杜撰该文章的自媒体赚足了流量,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

某网讯,今年5月,xx地市积极组织开展视频直播农产品带货活动,先后举行了20多场“‘流量扶贫’村村行” “‘流量扶贫’年货大集”等活动,线上交易额高达1500万元,极大地解决了疫情造成的农副产品滞销的难题。

“流量”越多,获得关注的机会也越大。10万+转发量、100万+量和阅读量……在这个时代,对“流量”的追求似乎满足着人们的某些需求。

你对上述现象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2024-01-18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
名校
2 . 仿照例句修辞手法,以“她的笑声”为对象,写一个句子。
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仿写:                                                   
2024-01-18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文中划线句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浸染。不难想象,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应防范和警惕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出现断层。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1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有些领导总是埋怨农民不积极配合,他们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自己的某些做法是否切合实际呢?
B.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西部地区若能大胆创新,乘势而上,就能迅速赶上东部沿海地区,甚至青出于蓝
C.这些古籍卷帙浩繁,流传久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D.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形势严峻,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一叶知秋
2024-01-1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贺知章曾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传递一方缱绻乡音,不仅是地域风物的承载,更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赓续。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而今,能够真正熟悉方言的年轻人已是①_____,更不要说身口相传了。

2021年底,首部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这部作品与前作可谓②_____,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作品上线后就③_____,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由此看来,当下的方言保护更应该调动年轻人熟悉的网络形式,用智能手段转变语言文化传播每况愈下的态势,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

1.请在文段的空缺处填入合适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A.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之人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B.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C.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D.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之人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3.文中这些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知章曾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B.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
C.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
D.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根本上说,诚信原应该是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但苹果公司却对东方的衣食父母非常傲慢,而这种无与伦比的傲慢挑战着中国消费者的耐心。
B.当年我们创业时,你我风华正茂。如今,我们都已经两鬓挂满秋霜。
C.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无不表现得炉火纯青
D.作为一部精品,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破冰行动》不仅人物形象饱满,而且剧情引人注目,成为时下坊间谈论的热点。
2023-11-08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综合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
名校
7 . 同学们准备拟一副对联。小华想出了上联,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出4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盼未来        继往开来        勇争先
上联:忆往昔革命先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下联:
2023-11-0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综合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北宋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司马光和苏轼表示强烈反对,王安石也不退让。后来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面临被处死的危险,王安石却为其求情。虽政见不同,但王安石评司马光:司马君实,君子人也!司马光论王安石:介甫文章节义,皆有过人之处。王安石被罢相,与苏轼同游后,感叹道: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王安石病逝,司马光请求朝廷对其厚加礼赠,苏轼为其起草制书,提笔评价: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材料二:《论语》中有诸多关于君子的言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学校刊物将举办“君子之风”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采风的官员经过一片肥沃的田野,面前美丽的自然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笑闹声,原来是一群妇女正在采摘芣苢。其中不知是谁,首先唱出了采采芣苢的曲调,然后大家一边采摘,一边相互应和。暖阳之下倩影穿梭,歌声此起彼伏,如同天籁之音。

采风者不禁看呆了、听醉了,他将这个场景用诗歌记录下来。于是,那群采芣苢的妇女的歌声也穿越了时空,至今仍然欢快而鲜活地回响在我们的耳畔。

请从“热爱生活”、“快乐劳动”、“文化传承”三个词语中选一至两个关键词,展开联想或者剖析事理,自命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23-10-3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综合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的医护人员,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歌颂,他们的形象真实而丰满。

写一篇记叙文,展现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描写人物时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