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8 道试题
1 . 阅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1.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已
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
2.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食无   求:追求B.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君子于义       喻:知晓,明白D.质胜文则             野:粗野、鄙俗
3.下列对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仁     而:如果B.小人喻     于:在
C.不亦重     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D.“恕”乎     其:它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项伯,项羽季父也
B.知先后,则近道矣        道之存,师之所存也
C.知止后有定                    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D.壹是皆修身为本             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5.将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⑥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⑥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指孝敬父母,“悌”指尊敬兄长。《论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认为孝悌是伦理道德的起点和根本。
B.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给“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C.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从治学的角度看,他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孔子所说的《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使人弃旧图新,使人达到“至善”的境界。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C.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D.根据课文可知,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纠正事物中的错误,纠正事物中的错误才能获得知识。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②,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③西门伫献捷。

【注释】①岑参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诗人写此诗为封送行。②走马川:又名左末河,今之车尔成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③车师: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围“风”字落笔,走马川、雪海边,黄沙飞扬,遮天蔽日,不着“风”字,而风之猛烈,如在目前。
B.“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三句写夜间行军所见之景,化静为动,狂风咆哮,石大如斗,战士们在风中无畏前行。
C.“金山西见烟尘飞”句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唐军早有戒备。
D.这首诗极力夸张,给人雄浑壮美之感,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经验,故而此诗能“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2)鉴赏“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3)结合诗句分析,此诗塑造了西征将士怎样的形象?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截击

孙犁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我们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高的黑石山上,找块能种庄稼的泥土是这样难,种地的人就小心整齐地用石块把地包镶起来,恐怕雨水把泥土冲下去。奇怪!在这样少见阳光、阴湿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翠,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吴召儿出去了,不久,她抱回一捆湿木棍:

“我一个人送一把拐杖,黑夜里,它就是我们的眼睛!”

她用一把锋利明亮的小刀,给我们修着棍子。这是一种山桃木,包皮是紫红色,好像上了油漆;这木头硬得像铁一样,打在石头上,发出铜的声音。

这半天,我们过得很有趣,差不多忘记了反“扫荡”。

当我们正要做下午饭,一个披着破旧黑山羊长毛皮袄、手里提着一根粗铁棍的老汉进来了;吴召儿赶着他叫声姑父,老汉说:

“昨天,我就看见你们上山来了。”

“你在哪儿看见我们上来呀?”吴召儿笑着问。

“在羊圈里,我喊你来着,你没听见!”老汉望着内侄女笑,“我来给你们报信,山下有了鬼子,听说要搜山哩!”

吴召儿说:“这么高的山,鬼子敢上来吗?我们还有手榴弹哩!”

老汉说:“这几年,这个地方目标大了,鬼子真要上来了,我们就不好走动。”

这样,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

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天上的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从山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吴召儿说:“这是暴雨,一会儿就晴的,你害怕吗?”

“要是我一个人我就怕了,”我说,“你害怕吧?”

“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常在山上遇见这样的暴雨,今天更不会害怕。”吴召儿说。“为什么?”

“领来你们这一群人,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

她的话,像她那天在识字班里念书一样认真,她的话同雷雨闪电一同响着,响在天空,落在地下,永远记在我的心里。

一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他们从吴召儿姑父的羊圈那里翻下,转到大黑山来。我看见老汉仓皇地用大鞭把一群山羊打得四散奔跑,一个人登着乱石往山坡上逃。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节选自《吴召儿》)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吴召儿姑家的庄园,既交代了人物的活动环境,又暗示了人们为保卫家园而奋起抗日的原因。
B.姑父前来报信,既反映出山地人民备战状态,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C.雨夜放哨交谈,显示战争影响下,吴召儿快速成长,不再害怕恶劣的天气。
D.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大河,写出形势紧迫,也衬托出吴召儿截击敌人的勇敢。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吴召儿做拐杖、姑父报信、雨夜放哨等情节,看似与“截击”无关,实则环环相扣,息息相连。
B.小说善用侧面烘托手法,虽然没有正面描述日军“扫荡”情况,却让读者时时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气氛。
C.小说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述了吴召儿的姑父,塑造出一个支持革命的勇敢机智的群众形象。
D.小说从“我”的视角展开叙事,讲述“我”在反“扫荡”时与吴召儿的交往故事,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3.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吴召儿的人物形象。
4.本文以战争为主题,写得却不那么血腥残酷,而是洋溢着诗意与温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4 . 请以《红楼梦》中的相关人物或情节为例,解读《乡土中国》中的“家族”“男女有别”“差序格局”或“礼治秩序”中的任意一个章节或核心概念。要求:言之有物,150字左右。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此词作于1095年,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两山相夹如蜀门户。③华颠:白头。④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晋安帝时,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与僚属欢宴于此,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为乐。⑤此词作于1104年,是词人的绝笔之作。

1.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风波》上片首两句用“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生动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
B.“及至”“也”呼应,由抑转扬,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跃然纸上。
C.《南乡子》开篇写诸将谈论立功封侯,意气风发;而词人却悄然独立,突出了其孤独无依的形象。
D.环境险峻,词人“催醉”;万事皆休,词人“催酒”。二词于细致入微的描绘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
2.文人墨客常借古事古迹抒发情怀,这两首词的创作时间相隔九年,作者均写到了“戏马台”,其中蕴含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诗词分析。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矜不长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
B.民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吾为其无用而掊
C.凿户牖为室
不赂者赂者丧
D.大败越人,裂地封之
何不虑以为大樽浮乎江湖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7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明知
B.凡在故老,犹蒙        愿陛下愍愚诚,听臣微志
C.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谓余曰
D.每移案,视无可置者     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2021-03-04更新 | 1177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8 . 找出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          
A.修葺:修造                 扃牖:关闭窗户
阖门:关门                 大类:大的分类
B.长号:大哭                 来归:嫁到我家来
归宁:女子出嫁          自禁:自己忍不住
C.洞然:明亮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偃仰:安居、休息       儿息:子嗣
D.斑驳:错杂                 先妣:已去世的母亲
先是:先前就这样       兀坐:端正的坐着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段缝

王安石(宋)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

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邪?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求相切劘,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己邪,则未尝也。

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家兄未尝亲巩也,顾亦过于听耳。足下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以为孝。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


【注】①段缝:北宋诗人。曾经写信给王安石,对曾巩的一些做法提出批评。②切劘:切磋。③县断:县通“悬”。悬断,凭空推断。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茵也。

节选于苏轼的《石钟山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尝为足下道曾巩善       属:撰著
B.于罪之中,有足       矜:夸耀
C.如不循其情而       诛:谴责
D.众之,必察焉             恶:厌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熟而慕焉友/五亩之宅,树以桑
B.皇皇求相切剷/用亡郑以陪邻
C.足下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见犯死,重负国
D.殆与余同,言之不详/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议事每不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B.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C.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D.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4.下面六句编为四组,都是王安石对曾巩肯定态度的一组是(     
①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
②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
③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
④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
⑤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
⑥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王安石针对段缝对曾巩的批评写的一篇驳论文,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作者对曾巩都非常推崇。
B.王安石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有因有果,应该先分析实际情况再灵活处理,所以他对于曾巩的做法并没有规劝。
C.作者认为即使是君子也会误听、误信、误传,贤人总会不断地遭受诽谤,那些困在底层的贤者尤其受影响。
D.作者引用孔孟的话和典故是为了证明“圣人之所以为圣”,用反问句和感叹句做结,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
(2)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
(3)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
7.结合文本分析王安石和苏轼观点的异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10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庄思想常有突破俗见之处;但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
B.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但前者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后者则主张爱没有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
C.消息和通讯都是新闻体裁,都要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通讯要求简洁、明了,消息则要求生动、具体。
D.魔幻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都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但批判现实主义重视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魔幻现实主义则以神奇怪诞的人物情节表现现实。
2022-01-13更新 | 4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