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存在的表达形态,社会结构转变了,其外在的文化形态自然也会随之改变。随着技术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介入,人们的整体行为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而来的必然会是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的改变。

费孝通先生曾极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乡村发展的三级两跳: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第一跳的转型还没有真正完全实现,作为第二跳的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就紧随其后发生了,并叠加在了原有的乡村工业化的基础上,以极为迅捷的发展步伐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模态。

从乡土中国到工业化中国的转变,根本上还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是实际生活的物质改变;而到了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了,即从曾经的物质性的的层面转换到了精神性、文化性的的层面上来,这对人自身的存在而言显然意味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可以说构成了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一个新的维度,也意味着在乡村生活中要有更多价值和观念层面的新变化。

最值得强调的是,工业或者机器、技术以及产业的下乡,更多还是属于经济或生计意义上的。此时,乡村生活的基调或其基本结构仍旧还是以农业为主、辅之以工业的。只是先前的那种的存在会更多地体现在农业以外的手工劳作上,而现在的则更多是机器大生产的模式。乡村中的家庭结构依旧是相对稳固的,而乡村的工业化生产则是离土不离乡的模式,人们在农业的基底上借助乡村工业化去实现物质生活面貌的根本改观。

而一旦到了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那便无可避免地触及人们的观念、价值、精神和意义诸层次。那些从城市落入乡村的事物更多会属于人的精神观念或思想意识上的,因此它们显然更多地触及了人们对于新出现的生活方式的认同与选择。一方面,留存在村里的人会因为更多精神性意义的触动而尝试生活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外部世界的种种观念或思考会对乡村自身构造出来的新发展模式产生驱动和影响,使得乡村在精神意义上被重新塑造,成为类似于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意义上的理想生活之地,甚至让能够在乡村的环境中生活也成了人们在精神意义上的追求,这种不同于农工相辅的牛郎织女模式的新式乡村发展模式,我们不妨称之为桃花源模式。这种模式更注重于精神性意义的追求,这显然也是在我们的文化观念中所固有的、从来都不缺乏的另一种对于乡村生活的想象。它是富有艺术以及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无形地跟更多人所选择的闲暇生活的乡村旅游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成为新时代一种艺术以及艺术家的乡村介入的意义引领。而所有这些从根本上而言,也是当下的人们在一种文化自觉意识的牵引之下的新乡村发展道路的选择。这使得文化进入了乡村,附带着城市人的休闲旅游进入了乡村,同时那些艺术家们也因此而介入了乡村的生活和建设。

(摘编自赵旭东《从工业下乡到文化下乡》)

材料二: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这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从农业本身看,许多人群居在一处是无须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就像女的插秧、男的锄地等。这种合作与其说是为了提高效率,不如说是因为在某一时间里忙不过来,家里人出来帮帮忙。耕种活动不向分工专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许多人住在一起的必要了。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而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的。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有屋檐相接的邻舍。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的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结构与文化样态互为影响,后者会随着前者的改变而改变,前者会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而做出相应改变。
B.“三级两跳”是费孝通先生对我国乡村社会发展进行观察分析后做出的判断,是对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的形象概括。
C.属于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现象与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现象有本质的区别,对人类的贡献也有根本性的不同。
D.乡土性中国体现的不流动是从人与空间的关系着眼的,孤立隔膜是从社区之间的关系着眼的,这两个特点是相对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过去的工业下乡到现在的文化下乡,农村经历了一个极大的质的转变,这也成为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新维度。
B.材料一认为工业下乡前乡土中国生活方式的模式类似于“牛郎织女”模式,这种模式较少注重于精神性意义的追求。
C.在乡土社会,家庭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但在四川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却很常见。
D.费孝通所说的乡土社会的乡土性是指老根不常动,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住在一处的集团与其他集团之间是有隔膜的。
3.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所界定的“桃花源模式”生活的一项是(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B.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秋日的败草、一丛丛荆棘,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哦,香雪》)
C.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有屋檐相接的邻舍,保持着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乡土中国》)
D.夜幕降下。灯光亮起,与空中的明月交相辉映。民宿中的人们三三两两,或坐或躺,或闲聊或赏景,惬意极了。(《乡村月夜》)
4.费孝通将乡村发展喻为“三级两跳”,请简要说明“两跳”的具体含义及其转变特征。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请依据材料观点,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不见的珍藏

茨威格

①这个故事是我从事艺术品买卖的这37个年头里所经历过的最不寻常的。自从我们钞票的价值就像逸散的煤气荡然无存以来,古玩交易市场那些暴发户们突然对古旧的版画及画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我得源源不断地进新“货”。我不由想到把过去的旧账本拿出来翻一翻,兴许能找出几个昔日的老主顾,从他们那儿弄回几件副本呢。

②我突然翻出一捆大概要算是我们最早的老主顾写来的信件。我将其近60年的订单慢慢地加以整理,发现他的收藏品早就价值连城了。尽管如此,自从1914年以来,他再也没有寄来过订单了。

③我毫不费劲地找到了他的住所,约定下午三点以后来看藏画。

④衣着朴素的老主顾赫尔瓦特的女儿找到我。她断断续续地告诉我来意:在大战过后,老人已经完全失明。当时物价飞涨,单凭老人微薄的退休金,根本无法应付一家人的日常开销,甚至温饱都不够。不得已母女俩只好背着老人把他的藏品卖掉。而为了不被这可怜的失明老人知道,为了让他继续维持他那每天都要花费几小时的“看”画的乐趣,也为了老人能够不知晓真情继续快乐地活下去,她们只好用一些仿制品和空白页来填充画框,瞒过老人。老人女儿的话使我感动万分,我决定对老人守口如瓶,并尽力配合他。

⑤我们于是一起到她家去。“赫尔瓦特今天一个中午根本睡不着,为了急于要把他的宝贝给您看。”老人的妻子微笑着对我说。她女儿的一个眼色已经使她明白我的态度,并让她放下心来了。

⑥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⑦“怎么样,”他颇为得意地说道,“您曾看见过比这幅更加精美的复印画吗?每个细部的线条印得多么清晰,轮廓多么分明。再看看它的来历!瞧这儿”——他把画页翻了过来,用指甲极精确地指着这张白纸的某些地方,让我看那儿是不是真的还盖着图章——“您看,这儿是那格勒藏画的图章,这儿是收藏家雷米和艾斯代勒的图章。”

⑧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图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

⑨“简直叫人拍案叫绝!”我终于结结巴巴地说道。老人的脸上马上现出得意的神气,“不过,这还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就这样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边说边让我看画夹,足足忙了两个小时。我和他一起共看这一百来张空白的废纸或蹩脚的仿制品,而这些在这个可悲的丝毫没起疑心的盲人的记忆里还是真实存在的,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差错、按照准确无误的顺序精确入微地夸奖并且描绘每一幅画。只有一次,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使他不能热情洋溢地说下去。他拿起一张《安提俄珀》,他那已经训练得十分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纸上没有摸到那些凹纹,于是他突然皱起眉头,声音也慌乱了:“这不是……这不是《安提俄珀》吧?”他喃喃自语,神情有些狼狈。我马上采取行动,急忙从他手里把这幅画取过来,热情洋溢地大事描绘我也熟悉的这幅画的一切可能有的细节。盲人的那张已经变得颇为尴尬的脸松弛了下来。“总算找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他洋洋得意地掉转脸去冲着他的妻女欢呼起来,“总算找到一个懂行的,你们也听听。”

⑩他说着,用手指温柔地抚摸一下那些早已空空如也的画夹,就像抚摸一些有生命的东西似的。这是一个既可怕又动人的场面,因为在进行大战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来没有在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过这样纯净的幸福的表情。

⑪我们开始握别的时候,他的声音变得非常柔和,“我终于又能和一个行家一起看一遍我心爱的藏画,这对我来说真是幸福。我在这儿答应您,在我的遗嘱里加上一条,您应该得到管理这批不为人所知的宝藏的荣誉。请您答应我一件事:请您印个漂亮的藏画目录,这将成为我的墓碑。”我深受感动地答应他去办这件实际上我永远无法照办的事,老人死沉沉的瞳仁又为之一亮。

⑫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像童话里的天使似地使一个穷瞎子在两小时内重见光明,我用的办法是帮人进行了一次虔诚的欺骗,而我自己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卑鄙的商人跑来,想狡猾地从别人手里骗走几件珍贵的东西的。可是我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在这阴暗迟钝、郁郁寡欢的时代,我又一次生动地感觉到纯粹的热情,一种纯粹是对艺术而发的精神上的快感,这种感情我们这些人似乎早已忘怀了。我心里充满敬畏之情,又一直感到羞惭。

⑬我已走在大街上了,回头却看见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楼上的窗口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觉的白云托着,远远脱离了我们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我不觉又想起那句含有深意的老话——我记得好像是歌德说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看不见的珍藏”,指藏品并不存在和失明老人看不见藏品,同时也昭示了“我”人性中的纯粹与善良。
B.老人急切地期盼“我”的到来,得意地展示他的珍藏,这种兴奋源于倾吐自己艺术爱好的渴望,遇到知己的喜悦。
C.失明老人发现《安提俄珀》画纸的异常,这一情节展现了他敏感的艺术鉴赏力,暗示了老人内心的怀疑。
D.老人的妻子和女儿在战后一边艰难维持家庭生计,一边依然小心翼翼、尽力地呵护着老人心中的艺术世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战过后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飞涨和老人再没给“我”寄来过订单,为后文老人藏品的荡然无存埋下伏笔。
B.小说中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失明老人的形象,表现他对自己藏品的狂热喜爱。
C.结尾窗口老人“高高兴兴的笑脸”与大街上人群的“愁眉苦脸”形成对比,反映对艺术的追求能消解现实的严酷。
D.小说截取了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片段,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控诉了战争,也讴歌了黑暗年代中人性的光芒。
3.“我”的心理随着老人鉴赏名画的过程逐步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我”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
4.作者在文末引用了歌德说的一句话“收藏家是幸福的人!”那么,你认为老人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3-12-01更新 | 160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饭圈,即粉丝圈子,是由粉丝组成的群体。”“粉丝的第一要义是情感,是对特定的人或事物投入强烈的赞赏、爱慕或崇拜之情,也就是说情感是粉丝联结成的最初纽带。然而伴随着饭圈的野蛮生长,其赖以生存的情感被异化为狂热的非理性行为,随之而来的是以应援打榜、刷量控评、互撕互黑等现象为代表的流量争夺战,甚至为非法集资、诱导借贷等违法行为提供土壤,饭圈成为乱象丛生的怪圈

饭圈的失序,究其根源,是资本的无节制渗透。资本的天性是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在数据成为一般等价物的网络时代,饭圈为资本的无限增值提供了丰腴的土壤。狂热的追星族不仅真金白银地直接贡献利润,更是在每一个环节都投入真情实感和时间精力,成为免费的数字劳工,源源不断地生产流量。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利润,这原本无可厚非,不过一旦利润足够大,资本就敢于铤而走险甚至置法理伦常于不顾,这是饭圈产业链日趋畸形和饭圈劣迹屡见不鲜的根源所在。

更需警惕的是,具有非理性和组织性特征的饭圈建构起和外部世界有壁黑话体系,以黑话为媒介的信息分享和情感交流逐步强化群体和外部之间的区隔,巩固群体内部价值认同。如此,饭圈不仅形成了成熟完整的产业链条,还生成了为诸多乱象背书的话语生产场源源不断地生产极富蒙蔽性、煽动性的话语样态和价值观念,将唯利是图合理化,将违法失德合法化。

饭圈渐成怪圈,是资本贪得无厌的表征,不仅扰乱文艺和经济秩序,还挑战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更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饭圈通过消费性、非理性、组织性、专业性等属性以及以黑话为核心的话语和意识形态体系建构起坚固的利益图和价值图,劝导教育、批评谴责、道德约束等方式难以撼动其根本。监管部门针对饭圈的一系列整治行动,正是从法律和行政等方面进行治理,通过发布相关规定、惩处违法主体、封禁违规账号、清理有害信息等形式,重拳打破怪圈的坚固壁垒,引导饭圈经济和文化向着健康向上、和谐有序、风清气正的方向发展。

每一个时代都有偶像,那本应是青少年获取自我投射和情感认同的载体,承载着成为更好的自己、奔赴更好未来的青春愿景,是激励青年人不断奋进的宝贵精神动力。而饭圈所关联的文化产业、网络经济、社群经济、粉丝经济则是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活跃经济局面、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在贡献国民经济产值、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相关产业在文化输出方面的巨大潜能,明星偶像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是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借助的文化政治手段。由此观之,治理饭圈不是一竿子打死,而是堵与疏相结合,趋利避害、因势利导。重拳出击是堵,涵育良好的文艺生态则是疏。

(摘编自《饭圈渐成怪圈破圈势在必行》)

材料二:

包括饭圈文化在内的娱乐圈种种乱象的出现,显然与一些人缺乏健康正大的审美观有关。由于一些人只知道追求世俗的欢乐,感官的愉悦和虚妄的幸福,审美趣味日趋平俗和杂芜,再加上碎片化、功利化造成的审美标准的单一和审美取向的混乱,结果所作所为离真正的美越来越远。而盲目跟风的青少年既缺乏判断力,更缺乏批判意识,对什么是恒久有价值的美远未形成明确的认知,加以心理上常渴望将虚拟理想和不切实际的欲望对象化,不仅以为追星并不出格过分,相反,还认为是都市时尚的当令趣味,由此主动接纳,积极传播,以抱团取暖,结成内聚性极强的群体自傲,完全没有认识到因为抽空了意义或原本就没有赋予它意义,这种借助网络等移动互联技术结成的共同趣味,不过是娱乐至死的场景化的喧嚣而已。

美育无疑是关于审美的教育,但更是关于情操的教育,关于心灵的教育。所以,我们要认真探索凸显美育价值并促使其落实的有效途径,结合时代精神和当代趣味,给青少年以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审美训练,从而培养其对美的感悟,以看破颜值崇拜和所谓颜值即正义的极端片面,看清资本提供的所谓人设不过是滤镜偶像,再完美也只是失魂的躯壳,是没有完整精神世界的纸片人,进而能唾弃黑红也是红这类不论是非、不辨美丑的畸形成就观、审美观,领略到真美和大美带给人的快乐,直至加深对生活真实的体验,对人生真义的思考,并最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体素质。

席勒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人。我们确信审美教育联通着主体的自由意志,具有包含生理、心理等多个维度的多元包容特性,既为青少年必需,又易为其所接受,它的功用和意义一点都不亚于意志训练和品格训练,全社会都应该共同提倡,并积极践行。若不能针对青少年的特点,体恤他们生命展开过程中必有的迷失和狂乱,而只是一味地指责批判,则饭圈转为暗流,他们对社会关闭自己并进一步内卷,这会非常危险。

(摘编自汪涌豪《亟待展开的心理建设与审美教育》)

1.下列对材料一中“饭圈”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饭圈”是指粉丝圈子的简称,对特定的人或事物投入强烈的爱憎之情,是粉丝联结成“圈”的最初纽带。
B.“饭圈”成为乱象丛生的“怪圈”,各种劣迹屡见不鲜,野蛮生长,使资本无节制渗透,甚至违背法理伦常。
C.“饭圈”具有组织性和非理性的特征,粉丝通过“黑话”体系建构起和外部世界相对封闭的新场域,将自身与外界隔离开来。
D.“饭圈”在网上互撕谩骂、应援打榜、造谣攻击,会破坏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时代的偶像都是青少年获取自我投射和情感认同的载体,承载着美好的青春愿景,是激励青年人奋进的精神动力。
B.缺乏健康正大的审美观,就可能会导致包括“饭圈文化”在内的娱乐圈乱象出现,离真正的美越来越远。
C.青少年由于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和独立思考能力,易陷入“饭圈”怪象,可见饭圈具有非理性的特点。
D.审美教育具有多元包容特性,联通着主体的自由意志,是青少年必需接受的教育,全社会应共同提倡,积极践行。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具有真正的审美教育意义的一项是(     
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D.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4.如何打破“饭圈”怪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3-11-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顺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王来何操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⑤百姓之不见保          
⑥何厌之有            ⑦舆薪之不见            ⑧天下可运于掌   ⑨是寡人之过也            ⑩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A.①⑥⑦/②⑤/③⑧/④⑨/⑩B.①⑥/②⑤/③⑦⑧⑩/④⑨
C.①⑥/②⑤/③⑦⑩/④⑧⑨D.①⑥⑦/②⑤/③⑨/④⑧/⑩
2023-11-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顺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5 .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均为通假字一组是(     
①毋诸侯       ②奈何取之尽锱       ③乃中《经首》之       ④技至此乎       ⑤手举,则又超忽而跃
⑥以君子       泰山以超北海
A.①④⑤B.②③⑥C.③⑤⑦D.③④⑥
2023-11-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顺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晏子以平阴与棠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弊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槽(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②关市:指设在关卡的集市。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涂黑。
服之轻重A便于身B用财之费顺C于民D其不为E橧巢者F以避风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B.明堂: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明堂的主要意义是借神权布政,宣扬君权神授。
C.禄:本义是指福。引申为官吏的俸给、给予俸给之义,还引申为食物、赏赐物等义。在这里是动词,赐给的意思。
D.“耕者十取一焉”与“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一”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B.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阐明了晏子的政治主张。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4.把文中画横线和课文《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023-11-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顺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竞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气晴朗,春风和畅,暖气袭人,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佳人款款出现。
B.美丽的佳人白天又黑夜地酣畅淋漓地唱歌,为后面的抒情蓄势。
C.佳人竟然发出长长的叹息,怎么不让人心生感叹呢?
D.本诗平淡自然又情味隽永,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极富魅力。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先扬”的乐景及“后抑”的哀情。
2023-10-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集序》的真迹之所以被评为天下行书第一,这得益于汉字的结构。汉字结构,有一种稳重端庄的整体感,这表现在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处于相互对应、相互平衡的状态中。还有一种审美感,即人们见到汉宇,一种审美愉悦之情就会        这是因为汉字的形态具有艺术特质,也就是说汉字的偏旁、部首大都是对自然形状的描绘,能使人一下子进入到所创造的意境里。汉字的构形往往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质,日常生活中常有借用字形譬况事物形状的现象,如八字须”“十字路口”“金字塔”“国字脸。像这样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汉字        。这一特性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中国汉字还有神奇的社会功效,就是中华民族在        的生存土地上能维持着南腔北调的民众彼此相沟通的大一统局面,这得益于汉字所起的维系团结的重要作用。今天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1.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涉及到了哪些文化常识,请列举出三点。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3-09-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跳去掉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吧,

喝完了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

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内,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那你打仗了吗?

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噗嗤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

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瘸一拐地跟着部队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也没听你说过呢?

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李响摆了摆手,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

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

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望着李响。

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

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

我决定带李响走。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圈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待有的民宿……

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

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

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无偿地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

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

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

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有删改)


【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提到“正忙一件大事”,这既是李游讨厌李响的说辞,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从一线战士到炊事员再到开荒者,身份的变化,既丰富了李响的经历,又使小说主题更加突出。
C.小说中用“我”的不断追问和“扑哧一笑”的表现,意在说明“我”觉得祖父李响瞒着家里去参加革命是可笑而且没有意义的。
D.导游对李响故事的讲解,让读者更客观地了解了爷爷的伟大,丰富人物形象,增强感染力。
2.关于文中南泥湾垦荒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响回忆南泥湾开荒的情形,表现出生产运动的艰苦,反映了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
B.“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等细节,以点带面,展现了战士们坚韧顽强的品质。
C.李响南泥湾开荒的经历,集中体现了南泥湾精神,也促使后文中李游的态度发生变化。
D.南泥湾垦荒的情节,是李游与李响故事的纽带,也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
3.小说前后分别使用“李响”和“爷爷”两个不同的称呼,其中蕴涵着“我”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本文荣获“南泥湾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请结合文本从构思和主题两方面分析小说获奖原因。
2023-09-2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之一便是其特重饮食的传统,把饮食问题奉于至上的位置,而不仅仅停留在感官享受的表层上。历史上,铜鼎这种食器曾被作为政治与权力的象征。古之兵器、车器、农器、工器众多,而唯有食器被频繁作为礼器,这些都源于食器的独特地位,反映的是重饮食的文化习惯。饮食行为与中国古的形成存在着密切关系。古人的观念认为:人要生存就需脱离竞争抢夺资源的状况,以货力辞让来安排分配,此即礼的缘起之一。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题,故礼亦起于会餐分食。由饮食乃有生命;有生命乃能长大成人,而遂有冠有婚有丧;有个人而后亦有群体,群体间乃需有祭、射、御、朝、聘等礼以协于分艺,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

其实,围绕饮食与餐桌,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宴饮礼仪。一般认为,筵席的出现与古代的祭祀、礼俗和宫室、起居密切相关。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便已出现宴饮礼仪,其时制定有设宴之法。有学者研究发现,殷商时代的祭祀十分频繁,需要安排很精致的礼器,盛放丰盛的祭品,奏乐唱歌,顶礼膜拜。祭祀之后,必得将祭品分给大家吃掉,这便是宴饮的雏形。到了周代,周公加以变革,把一部分宴饮从祭祀中剥离出来,设宴饮之法,成为人们在一起宴饮所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随着历史的绵延,筵席得到长足发展,食礼也几经变化而趋于丰富完善,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蕴却基本未变,体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风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宴饮古礼的内容与细节令人惊叹。通过阅读古籍文献可以发现,作为汉族传统的安饮礼仪,便有如下纷繁复杂的程序:首先主人折束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宾至,互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循就座次;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莱,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至于席间之斟酒上菜的规程,《礼记·曲礼》中记载:凡进食之礼: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葵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深处末,酒浆处右。座次方位同样大有讲究,一般以座北面南为尊,是餐桌的上首;座东面西次之;座西面东再次;面北为下首。下首通常为主人座位,最次。在饮食过程中,应依个人的身份地位行事,敬重尊者与他人,对食的选择、食用的量度均应体现出个人的高贵品德,做一个有涵养的人,所谓于饮食中见人品

(摘编自陈洪东、任婷《传统宴饮礼仪的社会文化意蕴解读》)

材料二:

宴饮作为一种仪式象征,同时也是家族伦理的存在方式,因此实饮活动不仅是贵族家庭的一项基本生活内容,而且是出于维护一个和谐稳定的家族伦理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功利目的,

《红楼梦》中宴饮活动的座次方位、场所位置等空间因素无处不在彰显着伦理化、仪式化的礼制要求。《左传·庄公十八年》云: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礼制要求人们的行为表现必须亦步亦趋,循礼遵节,合乎规范,如此一来,辨方正位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各种传统礼仪都是按男左女右,辈份亲疏,依次排列。平时吃饭坐席,左上方为上席,一般妇女是不能坐的。通过辨别方向,使各种身份的人适得其所,以正其位。

在贾府举行的正式豪宴中,在宴请具有尊责身份的客人的情况下,通常遵循的是尊爵原则。尊得是依据政治关系而形成的礼制秩序,爵位的高低成为隆重实会场合中安排空间座次的依据和原则。在有男性家长在场的宴饮场合中,座次安排会依照性别因素,最主要是依照男尊女卑的原则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没有男性家长参与的安饮场合中,辈份成为安排座次及方位的总体指导原则,而在有些宴饮场合的座次安排较明显地又体现出以客为尊的原则。

《红楼梦》中宴饮活动入席就坐的一般是贾府的主子阶层,但并不是只要隶属主子层就有入席的资格。根据不同性质的宴会场合,媳妇辈的女主们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入席就坐的,而只能在地下站立伺候,个别场合中,若有座位也会独立一桌。宴饮场合中礼制的支配力量几乎占据着主导性作用,可以说礼制的约束无处不在,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宴饮场合,偶尔也允许暂时挣脱礼制的束缚而出现人情流动与越位现象。如某学者所言:礼制的语法原则是一种僵化森严的空间政治表现,而人情的流动原则却提供平等主义的温暖与弹性。贾母因其自身具备了至高无上的母权,从而成为贾府中最高权力的代表和最尊地位的象征,凡贾母在场的宴饮场合中,贾母的喜好或宠爱便成为超越礼法之上的最高人情力量,使得在非礼筵盛典的宴饮空间里可以不那么严格地讲究尊卑原则,甚至偶尔可暂时泯除主仆的阶级之分。而在贾母缺席的宴饮场合中,人情也往往力困挣脱礼制的约束,旨在表现宝玉与众青春女儿的诗意人生价值,张扬一种活泼的自由的平等的浪漫精神。

(摘编自上官文坤《<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关系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为食器的铜鼎在历史上曾被看做是政治与权力的象征,这源于食器的独特地位,反映出古人重饮食的文化习惯。
B.中华民族的宴饮礼仪从祭祀礼仪中剥离出来,几经变化而趋于丰富完善,成为人们在宴饮时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
C.殷商时期,便已出现了宴饮的雏形;周代,设置了宴饮之法。此后历经几千年,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几乎没有改变。
D.宴饮作为家族伦理的存在方式,具有维护和谐稳定的家族伦理结构和等级秩序的作用,座次安排通常有一定讲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认为彬彬有礼的社会的形成依靠的是饮食,因此把饮食奉于至上的位置,而这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
B.材料一第三段写宴饮礼仪中,座北面南为尊,座南面北最下,置菜要“脍炙处外,醯酱处内”等等,目的是反映儒家礼制的等级思想。
C.礼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古人财货和人力应谦逊推让分配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源于古时的“会餐分食”问题。
D.古代宴饮活动的礼制要求十分严格,比如《红楼梦》中,无论主仆,在宴饮场合都要亦步亦趋,循礼遵节。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三段引用《礼记·曲礼上》中的记载,论证了宴饮中斟酒上菜的规程和座次方位都大有讲究。
B.材料一主要对中国传统宴饮古礼的源起、发展过程、具体内容等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C.材料二采用总一分—总结构,主要就《红楼梦》所展现的宴饮礼制与人情关系进行探析,条理清楚。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我国宴饮古礼中的座次方位问题,虽侧重点不同,但都表明了“辨方正位”的重要性。
4.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族传统宴饮古礼的两个显著特点。
5.《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等众人在藕香榭游园、吃螃蟹,座次安排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材料二,分析这样的座次安排反映的宴饮礼仪遵守的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