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山下的花环(节选)

李存葆

梁大娘看上去年近七十岁了。穿一身自织自染的土布衣裳,褂子上几处打着补丁。老人高高的个,背驼了,鬓发完全苍白,面孔干瘦瘦的,前额眼角、鼻翼,全镶满了密麻麻的皱纹。像是曾患过眼疾,老人的眼角红红的,眼窝深深塌陷,流露出善良、衰弱、接近迟钝的柔光,里面像藏着许多苦涩的东西。如果是在别的地方偶然遇上,我怎会相信这就是连长的母亲啊!

我连忙双手扶着老人:大娘,您快坐下吧。

我把大娘扶到床沿坐下,转脸对韩玉秀说:小韩,您也坐下。

玉秀刚坐下,床上的孩子醒了,哇哇直哭。玉秀忙转过身去给孩子喂奶,轻声哄着啥事还不知的孩子:盼盼,好闺女,莫哭,莫哭……

大娘,听说你们上路十几天了。怎么才到……

没待我说完,段雨国贴着我的耳根告诉我,大娘她们下了火车,是步行赶来连队的!

啥?!我心里打了个寒悸。

从火车站到连队驻地一百六十多华里,难道这祖孙三代是翻山越岭,一步一步挪来的?这时,我发现大娘和玉秀的鞋上、裤角上全沾满了南国殷红色的泥巴。昨天刚落过一场雨,路该是多难走哇!段雨国对梁大娘说:大娘,下了火车站不远就是汽车站,汽车能直接开到我们连的山脚下。怎么?你们没打听着有长途汽车站!

玉秀小声说:打听着了。

大娘接过话:庄稼人走点路,不碍事。

你们在路上走了几天呀?段雨国又问。

四天带一过晌,玉秀边给孩子喂奶边说,要不是老打听路,走得兴许还快些。

我忙给段雨国递个眼色,不让他再问了。

在邀请烈士亲属来队时,团里已寄去了足够用的路费。这祖孙三代下了火车步行而来,是将路费用在别的事上了,还是为了省出几块钱?!梁三喜留下的那六百二十元的欠账单,足以使我晓得梁大娘一家的日子过得该是有多难……

炊事班长带着几个战士,端着刚出锅的面条和四碟儿菜走进来。他们把面条盛进碗里,让大娘和玉秀坐到桌前吃饭。

这时,大娘从床上摸过一个包干粮的包袱。包袱是用做蚊帐用的那种纱布缝的,沾满了旅途上的尘埃。大娘解开快空了的包袱,我一看,里面包着的是些黑乎乎的碎片儿,还有几个咸萝卜头。大娘用手抓着那些碎片儿,朝面条碗里放……

炊事班长上前抓住大娘的手:大娘!别吃这烂瓜干做的煎饼了!瞧,都挤成碎碴碴了……

带在路上吃没吃完,孩子,吃了不疼撒了疼,用汤泡泡还能吃大娘说着,又把那煎饼碴儿往碗里捧……

我眼里湿了。此时,只有此时,我才真正明白,粱三喜生前为啥因我扔掉那半个馒头而大动肝火啊!

……

战士们已陆陆续续来到连部,要为大娘一家送行。昨晚,我已给大家讲过,在大娘一家离开连队时,让大家把眼泪忍住……

这时,段雨国竟第一个忍不住抹起泪来。他抹泪,好多战士也忍不住掉泪了。

梁大娘站起来:莫哭,都莫哭……庄稼人种地,也得流几碗汗擦破点皮,打江山保江山,哪有不流血的呀!三喜他为国家死的,他死得值得……

大娘这一说,段雨国更是哭出声来,战士们也都跟着哽咽起来。有人捅了段雨国一下,他止住了哭。大家也意识到不该在这种时候,当着大娘和玉秀的面流泪。

屋内静了下来。

秀哪,时辰不早了。别麻烦同志们了,咱该走了。停了停,大娘对玉秀说,秀,你把那把剪子拿过来。

玉秀从蓝底上印着白点点的布包袱里,拿出做衣服用的一把剪子,递给了梁大娘。大娘撩起衣襟。这时,我们发现,大娘衣襟的左下角里面缝进了东西,鼓鼓囊囊的。大娘拿起剪子,几下便铰开了衣襟的缝……

我们不知大娘要干啥,都静静地望着。

只见大娘用瘦骨嶙峋的手,从衣襟缝里掏出一叠崭新的人民币。放在了桌上!

我们一看,那全是拾元一张的厚厚一叠人民币,中间系着一绺火红的绸布条儿。

接着,又见大娘从衣襟缝隙里,摸出一叠发旧的人民币,也全是十元一张的……

大娘这是要干啥?我惊愕了!大娘身上有这么多钱,可她们祖孙三代下了火车竟舍不得买汽车票,一步步挪了一百六十多华里……

大娘看看我,指着桌上的两叠钱说:那是五百五拾块,这是七十块

这时,玉秀递给我一张纸条:指导员,这纸条留给您,托您给俺办办吧。

我接过纸条一看,是梁三喜留给她们的欠账单!这纸条和那血染的纸条是一样的纸,原是一张纸撕开的各一半……

顿时,我的头皮嗖嗖发麻!

梁大娘心平气静地说:三喜欠下六百二十块的账,留下话让俺和玉秀来还上。秀哪,你把三喜留下的那封信,也交给蒙生他们吧。

玉秀把一封信递给了我。

呵,我们在此时,终于见到了梁三喜烈士的遗书!

……

捧读遗书,我泪涌如注,我怎么也忍不住,我嚎啕起来……

我用瑟瑟发颤的手拿起那五百五十元的抚恤金,对梁大娘哭喊着:……大娘,我的好大娘!您……这抚恤金,不能……不能啊……

屋内一片呜咽声。在场的人们都已完全明白,是一桩啥样的事发生了!

战士段雨国大声哭着跑出去将他的袖珍收音机拿来,又一下撸下他手腕上的电子表,一下按在桌子上:连长欠的钱,我们……还!

我们还!

我们还!!

我们还!!!

……泪眼下,我早已分不清这是谁,那是谁,只见一块块手表,一把又一把人民币,全堆在了我面前的桌子上……

当一片撕心裂胆的哭声渐惭沉下,我嗓音发哽地哀求梁大娘:大娘,我是……吃着您的奶长大的……三喜哥欠的钱,您就……让我还吧……

梁大娘用手背抹了抹眼睛,苍老的声音嘶哑了:……孩子们,你们的好意,俺和玉秀……领了,全都领了!可三喜留下的话,俺这当娘的不能违……不然,三喜他在九泉之下,也闭不上眼……

不管大家怎样哭劝,大娘说死者的话是绝对不能违的!她和玉秀把那六百二十元钱放下,上了车……

走了!从沂蒙山来的祖孙三代人,就这样走了!

啊,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上帝!

(摘编自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不仅使我们读来亲切自然,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B.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把我扔掉半个馒头和梁大娘吃烂瓜干煎饼进行对比,突出了大娘的崇高形象。
C.小说文笔朴实但感情深厚,节选部分的情节,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可起到净化读者心灵的作用。
D.小说结尾部分揭示了老区人民与军队水乳交融的联系,升华出“人民就是上帝”这个庄严神圣的主题。
2.著名评论家冯牧先生曾说:“梁大娘和玉秀这两个人物,准确地、形象地体现了中国农村劳动人民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最瑰丽和宝贵的思想品质。”请简要分析婆媳二人有哪些“瑰丽和宝贵”的思想品质。
3.有人评价《高山下的花环》:“用传神的笔触描写出人性的光辉。”请结合选文分析其“传神的笔触”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09-0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注]①禅观:禅理、禅道。②古先生:道家对佛的称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为《闲居》,却无一处着“闲”字,真可谓写“闲”而不着痕迹。
B.首联写诗人不知自己性格疏懒鄙陋,一直住在城中,体现了“大隐隐于市”的境界。
C.“过门无马迹”与“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一样,表现出诗人的寂寞。
D.“带病吟虽苦”从“病”写性情,诗人虽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其闲情雅致。
2.姚合追求王维诗歌中的“静趣”,在这首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燕将攻下齐之聊城,人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尊卑贵贱,此其一时也,愿公之详计而无与俗同也。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齐必决之于聊城,公无再计。彼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栗腹以百万之众,五折于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天下戮,公闻之乎?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孰计而审处一也。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管仲射桓公中钩,篡也;遗公子纠而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身也;此三行者,乡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伍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公其图之!”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而去。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
B.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
C.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
D.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或谗之”与“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两句中的“或”含义不同。
B.“为天下戮”与“为天下笑”(《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为”含义相同。
C.“桎梏”即脚镣和手铐,文中的意思是(管仲)被恶名缠绕,无法施展才华。
D.“伯”通“霸”,“伍伯”,就是“春秋五霸”,“伍伯首”文中指齐桓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中鲁仲连指出燕将发一时的激愤,为臣不忠,舍身亡城,以致无功无誉,这样做是不明智的。
B.鲁仲连给燕将建议,虽然归燕必定会受到燕王和百姓的欢迎,但他更希望燕将降齐,这样就可以声名显赫。
C.信中以管仲的事迹为例,意在说明成大事者不能效小节,不能恶小耻,方能成就万代功业,流芳百世。
D.鲁仲连在信中恳请燕将熟虑慎取,明知而为,终于说服燕将撤军,成功解除了聊城之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
(2)昔管仲射桓公中钩,篡也;遗公子纠而不能死,怯也。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常以人治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治”和“法治”更重要的区别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而非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
B.礼的形成是从经验到传统、从传统到规范。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依靠礼加之于人来限制人行为的。
C.在乡土社会中,最基本的事务我们不必事事费心,这与传统息息相关,这些都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
D.道德和礼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如果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感到平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重点围绕“礼治”展开论述,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
B.第二段以“杀了人来祭旗”为例,目的是证明“礼”的某些规范野蛮残酷,不合乎现代的人情。
C.选文运用对比论证,详细介绍了“礼治”与“人治”“法治”,在比较中突出乡土社会中“礼治”的特点。
D.第三段中,作者认为传统得以在乡土社会里发挥极为重要作用的前提是,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
3.下列对“礼”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虽然“无法”,也就是没有规则,但不影响社会正常运行的秩序。
B.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传统是维持“礼”这种规范的力量。
C.长幼有序是礼治秩序的体现,是稳定乡土社会家庭、亲人之间关系,稳定延续乡土社会的一种方式。
D.“无讼”指的是人们在发生纠纷时不主张利用诉讼解决问题,而是利用传统礼治秩序来调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岑 参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得旧珠

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注】①岑参:唐代边塞诗人。②水碓: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③风炉:唐代一种专用于煮茶的炉子。 ④衣中得旧珠:《楞严经》载佛教故事,宝珠比喻佛心和智慧,佛家认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潜伏着佛性,它不以肉体的消亡而消亡。高明的禅师在修行者的时机成熟时使潜伏在修行者烦恼之下的佛性产生自觉,一似使他发现了衣中宝珠一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交代了诗人拜访的对象,时间和地点;首句的“话”字遥指尾联之“谈禅”。
B.颔联写寻访野寺的经过,前句暗示是乘舟寻访,后句写上岸后寻访所见;未言野寺,而野寺形象跃然纸上。
C.颈联前句描写郑和尚入定后心神凝一、迥忘外物的情态,“巢新鹊”则说明郑和尚入定时间之长、心志之专一。
D.本诗思想内容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迥乎不同,但从艺术风格看,两首诗均体现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
2.“凡诗恶浅露而贵含蓄”(明末诗论家吴景旭《历代诗话》)。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含蓄地表达对郑和尚的神往仰慕之情的。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冀为驰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征,玄由是著名。

时梁不疑为河南尹,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后四迁为齐相,坐事为城旦。刑竟,征,再迁上谷太守,又为汉阳太守。时上邽令皇甫桢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一境皆震。郡人上邽姜岐,守道隐居,名闻西州。玄召以为吏,称疾不就。玄怒,敕督邮尹益逼致之,曰:“岐若不至,趣嫁其母。”益固争不能得,遽晓譬岐。岐坚卧不起。郡内士大夫亦竟往谏,玄乃止。时颇以为讥。

桓帝末,鲜卑、南匈奴及高句骊嗣子伯固并畔,为寇抄,四府举玄为度辽将军。玄至镇,休兵养士,然后督诸将守讨击胡虏及伯固等,皆破散退走。在职三年,边境安静。

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有顷,司隶校尉阳球率河南尹、洛阳令围守玄家。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玄瞋目呼曰:“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促令兵进。于是攻之,玄子亦死。玄乃诣阙谢罪,乞下天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诏书下其章。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弛,京师劫质,自是遂绝。

玄以光和六年卒,时年七十五。玄性刚急无大体然谦俭下士子弟亲宗无在大官者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殡当时称之初,曹操时,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操常感其知己。及后经过玄墓,辄凄怆致祭。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一》)


【注】①寇抄:亦作“寇钞”,指“劫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性刚急无大体然/谦俭下士/子弟亲宗无在大官者/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殡/当时称之/
B.玄性刚急无大体/然谦俭下士/子弟亲宗无在大官者/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殡/当时称之/
C.玄性刚急无大体然/谦俭下士/子弟亲宗无在大官者/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殡/当时称之/
D.玄性刚急无大体/然谦俭下士/子弟亲宗无在大官者/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殡/当时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与“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两句中的“厚”字含义相同。
B.嗣子,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旧指称嫡长子;亦指称无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为后嗣。
C.诣阙,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借指朝廷;“诣阙”可指赴朝廷,也可指赴京城。
D.“曹操微时”的“微”与“动刀甚微”(《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微”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桥玄做县功曹时,曾请求豫州刺史周景让自己以部陈从事的身份,彻查羊昌的罪行。虽然梁冀试图救下羊昌,但羊昌最后还是被囚车押解进京
B.桥玄想让隐居不仕的姜岐出来做官,姜岐称病不去,惹得桥玄生气,威胁要让他的母亲改嫁,督邮尹益据理力争,桥玄才停止做这件事。
C.桥玄为度辽将军,到任后休养兵士,然后监督各将领讨伐胡虏及伯固等,打退敌人,确保任期内边境安定无事,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
D.桥玄幼子被人劫持,官兵攻击劫罪的同时其幼子也死了。桥玄借此请求皇上发布命令,凡劫持人质的,一律格杀。京城劫质从此禁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梁不疑为河南尹,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
(2)玄瞋目呼曰:“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
7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北齐二首(其二)

李商隐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注】北齐:550年—577年,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导致亡国。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句描述了华清宫所在地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的秀美景色。
B.李诗首句“巧笑”语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李诗借此刻画冯淑妃的妩媚形态。
C.“倾城最在著戎衣”一句表面上赞美穿着出猎武装的冯淑妃风姿,实为反语。
D.同为咏史诗,杜诗重在议论,李诗重在叙事,但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关心。
2.两首诗都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苏武牧羊图

【元】杨维桢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注】①麒麟阁,汉未央宫内的阁名,画有功臣像,苏武为第十一人。②指苏武归汉时,李陵置酒送别一事。
1.下列关于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到眼前的牧羊图,涌入作者脑海的首先是苏武忠君爱国的形象,不能不让人仰慕。
B.若不是鸿雁带回消息,苏武恐怕终老都将在异域的雪地中放养羊群,没人能想起他。
C.“风霜节”“日月光”对举,新颖而独特,苏武伟岸的形象与诗人的态度都隐含其间。
D.诗人不局限于图画的内容,他借助凝练的诗歌语言,拓展了图画的空间,深化了主题。
2.末句的“涕泪”一词意蕴丰富,同时也包含着诗人对李陵、苏武二人的历史评价。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聂鑫森

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

护城的小河上,横着一架古朴的木桥,出城、进城的人,流水般淌来淌去。

“风筝!风筝!每只一角五!”

那声音又脆又亮,带点儿挑逗的味道。寻声一看,靠着桥栏站着一个胖胖的老头,脸上带着讨好的笑,额上沁出一层晶亮的油汗。他手里提着一串风筝,风筝的翅上、尾上,涂满刺眼的大红大绿。

从他那得意的神态看,他的生意无疑是不错的。一只只风筝从他手上递出去,一张张角票和零散的分币塞进了口袋。

当他的眼光落在桥那头的时候,便从心底里发出一种真诚的同情。

那儿也站着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头,悠闲地靠着桥栏,瘦瘦的脸上嵌着双精明的小眼睛,大鼻,阔嘴,下巴上蓄着几根干枯的胡子。

他也在卖风筝。

他的风筝是素白的,有蜻蜓、蝴蝶……翅上还装了会转动的风笛,可朴实得叫人看不上眼。他没有着意地叫喊,只是沉静地等候着买主。

偶尔有人问一声:“喂,多少钱一只?”

他伸出五个指头。天啊,五角!问的人摇摇头,嘴角浮起一个淡淡的笑,那意思是:不值。

他站了多半天了,连一只风筝也没有卖出去!

胖老头终于忍不住了。他觉得应该提醒一下这个不相识的执拗的同行,便用行家的口吻,向瘦老头打起招呼来:

“伙计,别傻等了,一角一个,卖了好回去,价太高,把人都吓一跳。”

瘦老头转过脸来,一双眼瞪得溜圆,下巴动了几下,想说什么,终于没有说。他不喜欢那张胖得肉往下坠的脸,不,他是不喜欢他的那些风筝。那也叫风筝?真真糟蹋了这个行当。那竹骨剖得粗细不匀,上面还带着毛刺;那纸也糊得太潦草;还有那颜色,俗!他真想对着那些买主喊一声:别让他哄了,那风筝放得上去么?不栽跟头才怪!但他终于没有说,说了只会惹人笑话。

他下意识地低下头,望着自己手上这一串风筝,那竹骨是耐着性儿剖的,然后又用砂纸细细地打磨了几遍,闪着柔润的光;那素白的纸糊得多贴展,兜得住风,一放,准嗖嗖嗖地往上窜。风笛儿响得欢快,真像筝的声音,美!嗨,绳头儿一捏在手里,顺心顺气,那是种享受。他相信自己的手艺,也很看重自己的手艺,那是几代的家传啊!

他感到满足,但也不无遗憾。

胖老头的风筝很快就卖完了。对这位不识相的同行,猛地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他狡黠地笑了笑,决定耐心地陪着等下去,瞧瞧瘦老头怎样提着卖不掉的风筝垂头丧气地离开桥头。他悠闲地点燃一支烟,呼,吐出一个烟圈,那烟圈又大又圆。

瘦老头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连肥大的鼻翼都在微微地颤动。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轴麻线,理出线头,接在一只风筝上,掂了掂,然后顺着风儿一抛。那风筝像懂事似地摆了摆,兜上一口风,憋着劲儿直往上窜。绳轴转动着,麻线伸延着,绷得那么紧、那么直;上面的风笛呼啦啦地响,响得撩人。眨眼间,化作一个小小的白点,在高远的蓝天上飘闪,像一片轻盈的云。

“好风筝!”

“正正经经的货!” ……

一时人们都往这边涌,喝彩声此起彼落。

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那一串素白的风筝上,从头看到尾,从竹骨看到风笛,没一处不顺眼,没一处不爽心!

“我买这一只!五角,认了!”

“眼见为实,我要这一只!” ……

人们边说,边把手往风筝上伸,生怕被别人抢了去。

瘦老头用手一挡,板紧的脸上没个笑星儿,显得庄重,但又叫人猜不透。他又从口袋里摸出把麻线,每根麻线丈把长,是为买主试飞用的。他把麻线小心地接在那一只只风筝上。

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虔诚地做着他应该做的一切,周围的人似乎都不存在,连那些杂乱的声音都似乎离他很遥远。

胖老头艰难地挤到他身边,焦急地对着他耳朵咕哝着:“快把货甩出去,捞一把,别误了这好机会。”

他斜了胖老头一眼,嘴角浮起一丝报复的笑。他依旧没有理他,那是一种高傲的不屑。

他顺着风,把接好线的风筝统统放起来。刹那间,他的手上飘出一簇素白的“花”,响起一片风笛的韵律。

人们又一次欢呼起来,像起了潮汛一般。

“给我一只!”

“我买了!”……

瘦老头忽然仰天打了个哈哈,睥睨了一下围在自己身边的人墙,矜持地问:

“你们懂得风筝?”

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风筝,怎么不懂?一双双眼睛直愣愣地望着他,这问题还需要回答么?

瘦老头自信地摆了摆头,摆得很有力。

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把剪刀,阳光下显得那么亮,亮得扎眼。

只听见咔嚓一声脆响,他手里捏着的那一把麻线,齐崭崭地断了,所有的风筝摇晃了一下,呼地抖着劲向上飞去……

胖老头使劲地跺了跺脚,一扭头走了。

人群里响起一片啊呀声。

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无数道目光也被牵引到那很高很远的地方。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蓝天是公正的。

(选自《人民文学》1983.6)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描写的和煦春风、古桥流水,营造出一种古朴平和的氛围,加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在动静结合中,形象地展现出古城的风貌。
B.小说细致详尽地描述瘦老头放飞风筝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既借此说明瘦老头高超的技艺,也表达了对传统手艺人执着虔诚品质的赞美。
C.小说中胖老头说话很多,而瘦老头从头到尾不说一句话,作者这样设计,切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以及所处的场景,突出了人物形象。
D.小说通过对胖、瘦老头的外貌、动作、神态以及做风筝生意的对比描写,写出传统文化和现代商品经济的冲突,引发读者的思考。
2.瘦老头为什么要把风筝全部放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题目是“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文中也多次提到蓝天,这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创作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一种睡眠疾病叫作嗜睡症。患者在静止状态或在单调、重复的活动中总是持续睡眠,能被叫醒,但总想睡,而且想睡的时间不合时宜(如聊天、吃饭时),这通常与下丘脑功能异常或者心理因素有关。嗜睡症患者还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缓、情绪不良等现象,产生焦虑、食欲不振、幻觉等症状。嗜睡症状需要持续一个月以上才能被诊断为嗜睡症。

(材料来自“学习强国·每日科技名词”)

材料二:

睡眠过度会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危害。

导致身体衰弱。当人活动时,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流量增加;当人休息时,心脏同样也处于休息状态。如果长时间睡眠,就会破坏心脏活动和休息的规律,心脏一歇再歇,最终使心脏收缩乏力,稍微活动便心跳不已、疲倦不堪。全身无力,因此只好躺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身体衰弱。

对呼吸的“毒害”。卧室的空气在早晨最浑浊,即使虚掩窗户,也有3成的空气未能流通。不洁的空气中会有大量的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这对呼吸道的抗病能力有影响,因而那些闭门贪睡的人经常会有感冒、咳嗽、咽炎等症状。高度的二氧化碳会使记忆力、听力下降。

肌张力低下。一夜休息后,晨时肌肉和关节变得较为松缓。如醒后立即起床活动,一方面可以使肌张力增加,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肌肉的血液供应增加,使肌组织处于活动的修复状态,同时将夜间堆积在肌肉中的代谢物排出,这样有利于肌纤维增粗。睡懒觉的人,因肌组织错过了活动的良机,起床后时常会感到腰酸腿软和肢体无力。

影响胃肠道功能。一般说来,一顿适中的晚餐,到次晨7点左右已消化得差不多。此刻,肠胃按照“饥饿”信息开始活动起来,准备接受新食物。赖床者由于不及时进餐,肠胃经常发生饥饿性蠕动,时间长了易得胃炎与胃溃疡。

(选自《中老年过度睡眠也是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3.23

材料三:

嗜睡症是以临床症状命名的西医病名,至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认为,食欲素与发作性睡病可能有关系。食欲素是下丘脑的食欲素能神经元分泌的一种神经肽。

嗜睡症属于中医学“嗜卧”“善眠”范畴,病机主要是阴盛阳衰。督脉为阳脉之海,行于脊里,入络于脑,又络于肾,总督一身之阳气,与脑、髓、肾关系密切。故督脉与人的精、气、神密切相关。倘若督脉阳气虚衰,则会使人“嗜卧”“善眠”。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刺激督脉可提高免疫力,解除血管痉挛,促进神经传导及病变组织功能修复;针刺督脉可使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强,直接刺激脊柱周围末梢神经,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

笔者认为,针刺督脉近脾胃之穴并使用传统“烧山火”针法,有温阳醒脑、健脾利湿、益肾强脊之功。笔者推测针刺督脉近脾胃之穴,可能使下丘脑等部位食欲素能神经元分泌功能得以恢复,食欲素增多,从而使患者清醒。

(选自《从督脉论治嗜睡症5例》,中国针灸2019.5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嗜睡症是一种睡眠疾病,患此病者往往会随时睡去,并在静止状态或在单调、重复的活动中一睡不醒。
B.心脏会随着人活动与休息而心跳加快或停止工作,过度睡眠使心脏一歇再歇,造成心脏收缩乏力、身体衰弱。
C.起床后时常会感到腰酸腿软和肢体无力,这并不是因为休息不够,而是由于过度睡眠使肌组织没有活动修复。
D.中医学理论认为嗜睡是由于人体阴盛阳衰,而督脉总督一身阳气,针刺督脉可提高免疫力,可升阳醒脑。
3.研究嗜睡症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