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至后①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至之后,白日渐长,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于是作诗遣怀。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战争破坏,早已物是人非。
D.“棣萼”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2.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
2018-09-26更新 | 839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

【注】①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不必亲自去走永康之路,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足以令人吃惊畏难。
B.颔联从视和听的角度,极尽夸张描写,表现出杨君赴任永康的路途艰险。
C.“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希望杨君向陶渊明学习,刚正不阿。
D.在欧阳修看来,杨君才能出众,品德高尚,做永康令这样的小官是可耻的。
E.诗歌题目内涵丰富,“送”点明事件,“永康”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辛弃疾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注】①此词写于南宋宁宗泰嘉四年(1204年)作者初到镇江知府任上。郡治,郡府官署所在地。②矻矻,勤劳不懈的样子。③金山,在镇江西北的长江中,唐朝镇江节度使李琦另命名为“金山”。后李琦反叛,被朝廷腰斩。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悠悠”“矻矻”等叠词的运用,使语言富有音韵之美,写出了大禹治水的功业流传千古以及当年治水的辛劳。
B.鱼儿自在地游入深渊,人们安稳地定居平原,人间万物各得其所,直接评价了大禹当年治理洪水的功劳。
C.红日白浪,交相辉映,景象开阔壮美;西沉东去,无限苍凉,令人感慨万端。隐含岁月如流之意,情调凄惋。
D.全词吊古感今,发思古之壮怀,上下阕浑然一体,意境奇特,造语清俊,在小令中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E.该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同,前者整篇都是怀古忆昔,用典较少;后者先怀古后伤今,用典较多。
2.结尾句“我自思量禹”历来为人称道,被誉为“一语抵千言”,请分析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柳宗元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注]①愚池:柳宗元在永州冉溪边居住时,运土堆石,堵住泉水通道筑成的池子。②羲皇:指传说中的伏羲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此诗写诗人被贬永州后与谢山人清晨同游愚池的情景。“山人”指隐士。
B.颔联写因为有谢山人同行,诗人便自然地产生了超然世外、隐居山林之情。
C.颈联对仗工整,用霞尽山远、天高雁鸣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高远寥阔的图景。
D.诗人为愚池所陶醉,以至把所有“机心”完全交付于当下一路美丽的风光。
E.永州民风淳朴,世情淳厚,诗人居住在这里,仿佛生活在远古的伏羲时代。
2.清人沈德潜评价柳诗时说:“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丁评事宅秋夜宴集

柳中庸

翠幕卷回廊,银灯开后堂。

风惊拥砌叶,月冷满庭霜。

绮席人将醉,繁弦夜未央。

共怜今促席【注】,谁道客愁长。


【注】促席:坐席互相靠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赴宴的人必须穿过回廊进入后堂,显出丁评事家有秩序,家规森严。
B.第三句的“惊”和“拥”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秋风的迅疾,形象如在眼前。
C.丰盛精美的宴席上,人不知不觉就要醉了,而长夜未尽,各种弦乐演奏正盛。
D.颈联表达了作者以酒浇愁的凄苦心理和因醉而不能尽情享受音乐的惋惜之意。
E.最后一句看似洒脱旷达,实为正话反说,表达作客异乡的绵长愁苦,深挚感人。
2.赏析“月冷满庭霜”的精妙之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悲秋

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①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②别浦:通大江的小河汊。③楚人: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悲秋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题,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萧瑟西风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
B.颔联描绘了萧瑟落寞的景象,映衬出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叠词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性。
C.颈联写山鸟乐晴、井梧知寒,暗含对朝廷中一些官员安于享乐,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
D.前三联景中见人,诗人因时节变迁想到了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表现出诗人的气度和抱负。
E.全诗通过简洁普通的形象和平淡直白的语言,表现秋的意境,表达诗人复杂的感情,耐人寻味。
2.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中“感慨”一词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相关题目。

渔父(其一)

张志和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垂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注】①张志和,唐朝诗人,初受唐肃宗重视,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隐居江湖。②四皓: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刘邦曾欲废掉太子刘盈,吕后用张良策,请四皓出山,改变了刘邦的初衷。


(1)前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2)尾联诗人用“四皓”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7-11-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小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1.这两首元曲都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
2.这两首元曲的尾句在抒情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2017-05-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崔侍御

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年),当时诗人离开东鲁南游吴越。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②敬亭:指敬亭山。③陈蕃平时不接待俗客,但特意为接待徐孺子准备了一张卧榻,他走后便将卧榻挂起。
(1)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2)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的两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7-04-2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 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 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阕的“归来愁未寝”。
E.“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出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毛。
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2017-03-14更新 | 19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