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①韦使君指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②诗人所居之地远离朝廷。③陶潜曾为彭泽县令,庾亮曾都督江荆六州军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上句“数年湖上”是说数年来漂泊江湖,下句“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
B.颔联写诗人有时逢寺即宿,无事时沿江漫行,是对首联所写生活状态的具体描写。
C.颈联中“陶潜”“庾亮”分别代指“韦应物”和“李明府”,此联含有诗人自伤之情。
D.尾联写诗人向两位朋友诉苦,用反问语气表达自己的牢骚不平,但是“怨而不怒”。
2.本诗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一诗都写了诗人对“仕”和“隐”的态度,请简要分析二者在这方面的异同。
2021-10-14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岑参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

色借玉珂迷晓骑,光添银烛晃朝衣。

西山落月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禁闱。

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注】①祠部:官署名,掌管祭祀之事。②玉珂:马头上的装饰物,多为玉制,也有用贝制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长安雪后景象仿佛春天归来,白雪凝聚映着朝阳的光辉,绚丽多彩,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B.诗歌颔联用“借”和“添”描写雪色之亮,用“迷”和“晃”反衬雪景银光闪闪,使静态光影有动感。
C.诗歌颈联以落月、朝云构成了浓淡相宜色彩丰富的美丽场景,以“月临”“云捧”烘托出皇城的庄严肃穆。
D.诗歌画面开阔,意境恢宏。曙光雪景的明艳和百官早朝的隆重并举,自然和人文交相辉映,蔚为大观。
2.尾联“由来此曲和人稀”蕴含哪些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1160年,张孝祥在临安任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后被劾罢。1162年春,他被重新起用,途经三塔湖时创作此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东风”“杨柳”“乘船游湖”作了铺垫。
B.第二句中“重来”写再次来此的欣喜,“又”字暗含对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感慨。
C.三、四句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寄情于物,物我合一。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厌倦官场,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2.本词的结尾两句写得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贺州闻席大光、陈去非诸公将至,作诗迎之

吕本中

五年避地走穷荒,岭海江湖半是乡。

欢喜闻君俱趣召,衰颓如我合深藏。

晓寒已静千山瘴,宿雾先吞万瓦霜。

日日江头望行李,几回驱马度浮梁。


(注)北宋灭亡,南宋高宗即位,金军大举南下,吕本中一家躲避战乱,辗转到广西贺州。他的好友席益(字大光)与陈与义(字去非)接到朝廷起用的诏书,前去勤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因战乱连年辗转,奔走于穷乡僻壤,漂泊于岭海江湖,最终落脚在贺州。
B.听闻席、陈二人将至,诗人不顾自己“衰颓”境况,早早前去迎候友人到来。
C.贺州城外千山蒙瘴,城内万瓦卧霜,一派残破颓败景象,诗人不免心生感慨。
D.诗人骑马过浮桥,到江边远眺,由此可推测友人是从水路经贺州前去勤王的。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5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

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商鞅【注】

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注】王安石因推行新法受到了多方责难,有人指责他违背先王之道,舍弃王道讲霸道。本诗即为此事而做。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虽逝,但他的文章遗留后世,阅读这些文章可想见其风度与品格。
B.尽管很多人指责王安石迂腐,但孟子阔达乐观的性格足以给他慰藉。
C.商鞅重视诚信,言出必行,取信于民,为治理国家留下了宝贵经验。
D.作者认为商鞅能够让政令得到贯彻执行,告诫人们不要对商鞅非议。
2.请简要概括这两首咏史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B.颔联中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披䋈帽”与“挂铜钲”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较为贴切、形象、生动。
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与尾联农人忙春耕,共同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2.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1-02-06更新 | 1104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安史之乱”时,杜甫一度寄住在成都,此诗作于作者出川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之中,“旅夜”交代时间,点明诗人处境;“书怀”即抒发情感。
B.颈联是诗人的愤激之语,诗人抱负远大,却因年老多病而壮志难酬。
C.诗人以天地间飘飞的沙鸥喻己,有自伤漂泊之感,更显孤独和凄凉。
D.整首诗内容深刻,结构谨严,景中有情,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2.首联颔联写景,对诗歌的情感表达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 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②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十始一命”,“一命”是说官职来之不易,这让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深感懊丧,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因此消磨殆尽。
B.颔联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的厌倦,官职卑微,本不屑为之,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C.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河水涨起淹没采樵小路,山花怒放醉倚药栏的充满生机、秀丽清幽的山野景象。
D.诗中的“吞”字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则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
2.尾联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后出塞五首(其一)

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能守旧丘”一句以反问语气加强情感,突出青年舍家从军的决心。
B.“斑白”两句写别景,老者居上列,醉后见他人年轻有为自感羞愧。
C.“含笑”二字言简义丰,既有对少年朋友的感激,又有对未来的期许。
D.诗歌描写青年从军的情景,情感基调豪壮明快,和《春望》明显不同。
2.诗歌是如何塑造从军青年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二首(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西汉时,苏武被困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改。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不屈而死。②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白发萧萧”表示诗人年迈不被重用,只能“卧泽中”,让天地照出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表明诗人对朝廷完全失去了信心。
B.颔联用词极其精妙,其中的“久”字写出诗人困厄的时间之长,“空”字突出诗人年华已逝、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C.颈联运用想象的手法虚写春雨中长满杂草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实际上是借长安、洛阳两座古都的荒凉来喻指沦陷的都城汴京。
D.尾联与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壮心未老。
2.试比较本诗颔联与陆游另一首《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共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