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宜春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期末 2022-04-09 2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首先,国与家,国与国民、国土具有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国与家是统一的。《逸周书》云:国有本,有干。土地,本也;人民,干也。这是说,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与国土、国民是一体的。

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中国古代美学总结出了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一是诗言志。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汉代《毛诗序》不仅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言志教化的统一,关键是将转化为,经此转化,言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了公志——家国之志。二是兴寄论。重情,重美;重理,重善。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中国当今审美生活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实际上是在糟蹋美学。文艺是社会审美最高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作家、艺术家是全社会的审美导师。因而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要有担当,有责任,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为新生活写真创美。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还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互利、公平。宋代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在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万世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这一重要理念。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得到彰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所以历代统治者把拓展疆土作为治国之本。
B.家国情怀在生活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而成为一种美学情怀。
C.“诗言志”是中国美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中国古代典籍中提到了这一命题。
D.“教”转化为“志”,“言志”的“志”就从“私志”成为“公志”,就不再属于个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论证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B.文章第四段中运用了引证法、例证法,对“天下情怀”的理念形态进行了分析论证,具有说服力。
C.文章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文字、名人名言,用于说理或佐证,内容丰富,论述有理有据。
D.文章结尾通过古今对比,指出了当下“天下情怀”的现实意义,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时代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不正确一项是(     
A.“为万世开太平”是“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与提升,“开”字体现了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B.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限制,本质上还是一种空想,不可践行。
C.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彰显了中华美学的精神内核:家国情怀及天下情怀。
D.娘化,后宫争宠剧热播等现象显示了当今“过娱”化审美,实际上是在糟蹋美学。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现代科学逐渐证实,森林及其资源环境禀赋对人类生理与心理有重要的养生保健功效。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众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需求愈发强烈。森林康养这一释放心理压力、愉悦身心、提高身体机能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森林康养是指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

早在19世纪40年代,德国就在巴特·威利斯赫恩镇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并先后建立了350处森林疗养基地,创建了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库乃普疗法。在美国,森林康养已经融入国民生活,这一产业年接待游客20多亿人次。日本林野厅于1982年首次提出将森林浴纳入健康的生活方式。截至目前,日本共认定了65处森林疗法基地与步道,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我国的森林康养发端于2014年,国家林草局将引导森林康养、森林养生发展作为提高森林多功能利用水平、扩大森林旅游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摘编自程希平《森林康养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光明日报》2021年7月17日)

材料二:

尽管森林康养在世界范围内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但据统计,目前全球在森林生态保护上的资金缺口达7000亿美元。这个资金缺口应该有一个综合解决方案,包括林业补贴、绿色金融产品、碳排放交易等。如果有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和个人参与到森林的保护和恢复中来,我们就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大自然的潜力。大自然保护协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麦戈德里克呼吁。

在我国,森林康养的巨大社会需求和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是一个突出矛盾,“一床难求”的局面日趋扩大;同时,政策供给也严重不足,森林康养的融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为了协同推进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快速发展,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巩固提升绿化质量和成效,采取有偿方式,合理利用国有森林资源、草原资源及景观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提高林草资源的综合效益。可以预见,在市场需求与国家政策的双重催化下,森林康养产业将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摘编自吕慎《森林康养:现代版归隐林泉来了》,《明日》2021年7月17日)

材料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化、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创新引领、市场主导五项基本原则,提出“创新机制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支持引导经营主体投资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各地可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基金,以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项目奖补等方式,大力培育森林康养龙头企业,鼓励贫困地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据了解,2019年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先后开展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有效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

(摘编自郭香玉《到2035年全国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200处》,新华网2019年3月13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具有得天独厚的医疗功效,能满足民众日益强烈的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需求,森林康养日益受到公众的欢迎。
B.森林康养依托森林生态环境,利用景观、食药、文化等资源,融合医学、养生学,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服务活动。
C.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德国,德国先后建立了三百多所森林疗养基地,并且创建了“库乃普疗法”。
D.截至2019年,中国已有27个省区市先后开展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计划到2035年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200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森林及其资源禀赋对人类生理与心理有重要的养生保健功效,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森林康养这一服务活动应运而生。
B.森林康养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蓬勃发展,如森林康养已融入美国国民生活,年接待游客人次众多,日本对森林康养已全面实行网络化管理。
C.森林康养在世界范围内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全球森林生态扩建资金缺口巨大,亟需实施林业补贴以及发展绿色金融产品、碳排放交易等。
D.2014年起,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引导森林康养、森林养生发展,用以提高森林多功能利用水平、扩大森林旅游生态产品供给。
6.如何有效推动我国森林康养快速发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1-11-22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超级全能生”高三全国卷地区11月联考(甲卷)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玉珍,叫你那位罗长生来一趟

张柠

我没考上大学,看书又看不进,整天百无聊赖地晃悠。我父亲是罗镇医院的名医,求他的人很多,所以他总是一副不可一世、傲视万物、洋洋自得的样子,在他儿子我的面前也是这样,没事喜欢在我面前显摆。那天他又把我叫到跟前。

父亲说:医生是最好的职业。

我心里说:你自己是医生,当然就说医生好了。

父亲说:病人半死不活地来,活蹦乱跳地走,谁也骗不了谁。

我心里说:你忘了,经常有病人睁着眼睛来,闭着眼睛走。

父亲接着对我说:照我的看法,你这种人是不适合学医的,不光是你的悟性不够,还有你的粗心大意。

我心里说:我从来也没想过要当医生。

母亲不同意父亲的观点,她说:既然隔壁赵学安都能当医生,我们的儿子怎么就不能当呢?我们的儿子怎么说也比他强一些吧。

他们在对话中决定了我的命运。我尽管在场,却没有发出一点响声,还不如一群飞来飞去的苍蝇。在父亲的逼迫下,我在罗镇医院里当起了一位中医的编外学徒。

有一天上午,来了一位叫刘玉珍的中年女人。父亲问她,哪儿不舒服。刘玉珍说:医生啊,这几天见了鬼,不知道是寒包住了火,还是火包住了寒,就是不舒服,给我开一点压火祛寒的药吃一吃吧。

父亲说:开什么药是我的事情,我只要你把病情讲得细一点就行。

刘玉珍说:医生啊,我怕你不耐烦,就讲得简单了一点。我是替你省心呢。要说细一点,那就多了。自从前年三月做了手术之后,我这肚子里就没有舒服过,总有一股气跑来跑去,有时候在肚子里,有时候又溜到了腰眼上。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出来,说不具体,等一下你摸一摸就知道了。要是等一下你摸到那股气跑到了背脊上,你也不要怪我瞎说,医生,它是跑动的。本来我还想挨一挨,但我挨不过我老公的打……在娘家的时候,谁不说我长得好?他们说我的皮肤就像糯米粑一样。我命苦呀。现在我哪里像四十五的人哪,医生。我给他生了四个女儿……嗨,也懂我自己的肚子不争气,没有给他留下一个儿子……

我心想,这个女人太离谱了,医院又不是妇联,讲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干什么?我很想打断她。

我看出来了,父亲已经有点烦躁。我希望那个女人继续说,天上地下地胡说,把父亲说得发作了才好玩呢。

那么,你到底哪里不舒服呢?父亲还是耐着性子问。

刘玉珍继续说:医生,这个镇上就你是个明白人。实话说了吧,我没有病,一点病也没有,我是跟罗长生赌气。医生,求求你,给我开一服消气药吧。我拿回去就煎上,等他回家的时候,我就在床上,让他饿着肚子对冷锅冷灶发脾气吧,看他还有没有劲打我。

父亲叫刘玉珍躺到观察床上去,检查了半天,然后真的给她开了药。父亲对她说,药一定要吃,每天都要吃,补药,吃完了再来。

刘玉珍惊叫起来:补药?天哪!罗长生知道我还吃补药,他不要打死我?

父亲无奈地说:要不这样吧,你回家收拾一下,到医院里住一段时间。

刘玉珍说:住院?我四个女儿一窝鸡,两块菜地三头猪,我住院了,他们怎么办?

父亲说:不要什么都放不下嘛,自己的身体也要紧。叫你那位罗长生到我这里来一趟。

第二天,罗长生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罗镇医院。

不要再打你老婆了。父亲劝他。

没有呀,很久没有打了。今天她自作主张跑到医院里来躺着,丢下家里一窝畜生,还有一窝人不管,我也没打她。

父亲严肃地说:罗长生,我奉劝你,不要再打她了。

刘玉珍不知什么时候跑到门诊室来了。她说:现在当着医生的面说说,你凭什么打我?我哪一点对不住你?罗长生……你再打,我就死,死给你看……刘玉珍说着,哇哇地哭起来。

父亲说:回家去吧,回家去吧。罗长生明天再来一趟。

罗长生说:还要来啊?医生,我不打她了行不行?

罗长生领着刘玉珍回家去了。

父亲对我说:刘玉珍肝脏肿大,手感滞涩,有明显结节,边缘凹凸不平,我怀疑她是肝癌,而且是晚期。过两天让罗长生带她到省城医院确诊……他们也没有钱……即使到上海的大医院去,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唉,这个劳碌命苦的女人,就要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她的丈夫还不知道,还在凶神恶煞地对她吼叫。

罗长生知道实情之后,带上所有的积蓄,卖掉了三头猪,把家交给大女儿,就带着刘玉珍上省城去了。

三个月之后,刘玉珍就死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半部分主要突出了“我”与父亲的矛盾冲突。由于对父亲的不满,“我”始终一声不发。几处心理描写风趣幽默,也体现了两代人不同的生活态度。
B.“我尽管在场,却没有发出一点响声,还不如一群飞来飞去的苍蝇”,这是“我”面对父母亲“包办”的无奈表现,蕴含了“我”内心的苦涩与无助之感。
C.“也怪我自己的肚子不争气,没有给他留下一个儿子”,这反映了刘玉珍的落后与软弱。因为勤劳、节俭,她反对医生要她“吃补药”“住院”的建议。
D.小说颇有生活气息,借助日常琐事,构建了具有真实感的百姓生活场景。作家讲述了一个农村妇女的悲苦故事,在小说的结尾处弥漫着巨大的悲悯和沉痛。
8.请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9.小说在谋篇布局上很有特色,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讳英宗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年五十七。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淳祐元年,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
B.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
C.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
D.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讳”即忌讳,封建时代,在遇到与帝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改变名字的方式来回避,以示尊重。
B.“手版”即“笏板”,笏板是古代大臣朝见帝王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于比画或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周敦颐地位较高,其死为“卒”。
D.“从祀”,可称为“配享”,指古代宗庙、文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有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敦颐性情刚直,敢于争辩。在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时,面对没人敢与之争辩的凶悍的官僚,周敦颐敢于仗义执言,使本没犯死罪的囚犯得以免死。
B.周敦颐断案治政,深得信任。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的喜悦溢于言表,那些有污点的人也收敛趋好;合州官吏百姓就相信周敦颐所经办之事。
C.周敦颐监察勤勉,身体力行。周敦颐在广东以昭雪洗冤、泽及百姓为己任,巡视管辖的地区不怕劳苦,即使是有瘴气和险峻遥远之地,也从容视察。
D.周敦颐博学多智,因材施教。周敦颐学问广博,不仅著书立说,还广收门徒,上至知州,下至百姓,像孔子一样因材施教,最终得以从祀于孔子庙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2)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2022-04-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岑参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

色借玉珂迷晓骑,光添银烛晃朝衣。

西山落月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禁闱。

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注】①祠部:官署名,掌管祭祀之事。②玉珂:马头上的装饰物,多为玉制,也有用贝制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长安雪后景象仿佛春天归来,白雪凝聚映着朝阳的光辉,绚丽多彩,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B.诗歌颔联用“借”和“添”描写雪色之亮,用“迷”和“晃”反衬雪景银光闪闪,使静态光影有动感。
C.诗歌颈联以落月、朝云构成了浓淡相宜色彩丰富的美丽场景,以“月临”“云捧”烘托出皇城的庄严肃穆。
D.诗歌画面开阔,意境恢宏。曙光雪景的明艳和百官早朝的隆重并举,自然和人文交相辉映,蔚为大观。
15.尾联“由来此曲和人稀”蕴含哪些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之于国也》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4-0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美贸易战形势可谓      ,双方是处在相互冲突愈演愈烈的路上,还是打得越厉害越接近达成协议,真是很难说。中美贸易战打成今天的规模肯定是当初双方都没有想到的,或者说是当初双方预期的“最坏情况”。这样的贸易战持续下去,严重的负面效果      。实际上中美都有珍惜即将到来的第十三轮高级别经贸      的充分理由。在这之前,中美经历了很动荡的交锋和沟通重启,进一步检验了双方的意志和实力,同时也垒高了贸易战的爆炸当量。

把贸易战作为国际战略清算,绝不会有一个国家的人民真正欢迎它。(     )。中美社会中都有一些针对对方很冲动的想法。中美鉴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都缺少将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兑现的能力,也不真正具有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加上这是一个越来越现实、世俗的世界。喊一喊可以,真正进行大国战略对撞肯定不受大多数社会成员欢迎。硬撑着要推动中美打“史诗级”贸易战      是对历史大势的“顶风作案”。结束贸易战无论在当前有多难,历史地看,一定会被视为从善如流。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错综复杂     一目了然       磋商       必然
B.扑朔迷离     不言而喻       磋商       注定
C.错综复杂     不言而喻       商讨       必然
D.扑朔迷离     一目了然       商讨       注定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而如何应对真实的民意,实现它的软着陆或者贸易战的退出,却是富有挑战的工作,比开打和升级贸易战要复杂得多。
B.然而如何实现贸易战的退出或者它的软着陆,应对真实的民意,却是富有挑战的工作,比开打和升级贸易战要复杂得多。
C.然而如何应对真实的民意,实现贸易战的退出或者它的软着陆,却是富有挑战的工作,比开打和升级贸易战要复杂得多。
D.因而如何实现贸易战的退出或者它的软着陆,应对真实的民意,却是比开打和升级贸易战要复杂得多,是富有挑战的工作。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美鉴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都不真正具有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也缺少将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兑现的能力。
B.鉴于中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都缺少将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兑现的能力,也不真正具有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
C.中美鉴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都缺少将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实现的能力,也不真正具有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
D.鉴于中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都缺少将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实现的能力,也不真正具有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毋庸置疑,近年来,____________,但我们也要看到,在中国实现教育全民普及之时,一些人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之时,似乎不懂审美,或者对“美”麻木和淡漠了。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说:“____________,但美盲很多。”更值得思考的是,____________。有研究者将当下这种现状概括为“低美感社会”,某杂志上也列举出了一些人的种种审美病征……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12月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三亚开幕。本届电影节为期8天,设立“星光”“天涯海角”“采珠拾贝”“万象中国”“浮世图景”“另辟新径”“聚焦”“经典”等八大展映单元。189部中外佳片将在海口、三亚、儋州、琼海4座城市15家影院展映。其中,包括世界首映、亚洲首映、中国首映的影片97部,新片首映率达92.5%。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屈原志存高远,体恤苍生。即便遭到小人谗毁被流放时,也没有放弃对国家的责任和对使命的担当,用一种磐石般的坚贞诠释人生的崇高。“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写尽了他忠君忧民、勇于担当的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楷模。

材料二:“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从此,张桂梅就如一条小溪,一步步流向山区。献身教育的使命感让她一直坚守在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帮助乡村女孩走出大山,去追逐属于自己的人生梦想。

材料三: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将这三则材料联系起来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其他小说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脱脱等  《宋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岑参(715-770)  酬和类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选择题组
20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10.65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4青春 使命  责任 担当  奋斗 励志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