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二首(其二)

李贺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檗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注】①清人方扶南说:“此二作(指《咏怀二首》)不得举进士归昌谷后,叹授奉礼郎之微官。”②著书:写诗。③讵(jù):岂,难道。④檗(bò):通称“黄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明李贺非常勤奋,每天勤于写诗,殚精竭虑,导致白发若霜。
B.颔联中,诗人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悲观情绪。
C.“苦檗”即“黄檗”,诗人不用“黄”字而用“苦”字,暗示出他的心中有难言之苦。
D.诗歌中,诗人写衣着,兼写生活和心情,熔叙事、状物、言情诸种表现手法于一炉。
2.诗的尾联写到清溪鱼,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2-04-1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八)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地点。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不得相会,
D.芭蕉的绿叶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村老

陆游

强健如翁举世稀,夜深容我叩门扉。

大儿叱犊戴星出,稚子捕鱼乘月归。

骨肉团栾无远别,比邻假贷不相违。

人间可羡惟农亩,又见秋灯照捣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用夸张手法写村老之强健,他至夜深仍精神很好,可与诗人款谈。
B.颔联叙事:村老长子勤于耕种,披星而出;幼子外出捕鱼,乘月而归。
C.颈联上句承上,写村老一家骨肉团聚,无须远别;下句转写其与邻里的关系。
D.全诗语言平易,情韵悠然,描绘了一幅温馨的乡村野老生活画卷。
2.“村老”的生活有哪些可羡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秀野种粟韵

朱熹

阿香一笑走丰隆,雨遍平畴万顷中。

旧喜樊迟知学圃,今看许子快论功。

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

珍重诗翁且强健,东阡南陌兴无穷。


[注]①阿香:推雷车的女神。丰隆:雷神。②樊迟:孔子弟子,曾向孔子请教如何种菜。③许子:许行,为神农之学,手种粟而后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借用 “阿香” “丰隆” 等古代神话传说,表达出了降雨时的欢快心情。
B.风雷之后,滂沱大雨解除了万顷农田的旱情,大地也迎来了耕种的时机。
C.诗人曾为儒家弟子想学习农耕而高兴,如今善意提醒朋友不可急于事功。
D.尾联祝愿老友保重身体,希望他能在田间小路漫步吟咏,尽享无穷兴味。
2.本诗的“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两句颇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舜民

江皋萤火故辉辉,仍解穿帘夜点衣。

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

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

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我”欣慰于流萤多情,它们读懂“我”的心意,穿帘落在“我”的衣襟上。
B.结尾“我”嗔怪流萤无情,它们明知“我”将离开却偏来牵惹愁思,加重离乡感伤。
C.诗人将个性风采和主观感情色彩融入物象流萤之中,使诗歌物我交融,情志深沉。
D.诗人虽流露迁客之意,但更对社会人生多有思考,思想闪烁理性光芒,给人启迪。
2.这首诗中的流萤给“我”怎样的人生启迪?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4-10更新 | 97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

刘禹锡

吟君新什慰蹉跎,屈指同登耳顺科。邓禹功成三纪事,孔融书就八年多

已经将相谁能尔,抛却丞郎争奈何。独恨长洲数千里,且随鱼鸟泛烟波。


【注】①本诗写于大和五年十月,刘禹锡赴任苏州途经洛阳,与白居易(字乐天)、崔群(字敦诗)等朝觞夕咏,作诗为寄。三人同登进士第,崔群曾授宰相。②邓禹,东汉军事家,因功业封候。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富有文学才能。③长洲,古苑名,今苏州市太湖北,这里指代苏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以“和”与“兼寄”表明作诗的原因,并以“乐天”和“敦诗”点明对象。
B.首联以“慰蹉跎”写朋友对自己的安慰,再点出与朋友同登科已达六十年之久。
C.颈联将诗人自己的经历与崔群曾经当上将相的身份作对比,寓无限感慨于其中。
D.诗人前去的苏州离朋友所在的洛阳几千里,难常与朋友饮酒赋诗,故“独恨”。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风

刘子翚

雁起平沙晚角哀,北风回首恨难裁。

淮山已隔胡尘断,汴水犹穿故苑来。

紫色蛙声真倔强,翠华龙衮暂徘徊。

庙堂此日无遗策,可是忧时独草莱


【注】①此诗约作于南宋建炎末年。②紫色蛙声:典出《汉书·王莽传》:“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后多指邪恶势力。诗中指金人于靖康二年所立的张邦昌和建炎四年所立的刘豫两个傀儡皇帝。③衮:古代君王等的礼服。④草莱:田野,喻指草野平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角哀”指傍晚时分传来凄婉哀怨的画角声,起句就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淮山”已落入胡寇手中,“汴水”依旧流过宫苑,只是江山依旧而故国不再。
C.颈联对邪恶势力进行了怒斥,对于当局者的逃跑懦弱行为却用“暂徘徊”来讳饰。
D.尾联诗人认为应该相信朝廷的政策,平民百姓对于时局的担忧有时候是杞人忧天。
2.结合全诗分析诗中流露出哪些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 陈亮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注】①木樨,桂花的一种,花小香浓。②陈亮,字同甫,南宋文学家、思想家。少年时即显示非凡的才华和志量。屡遭忌恨与诬告,多次入狱。数次上言,仍未被朝廷任用,但始终竭忧于国事。③高躅,高尚的行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花寄意,用浪漫主义手法,展开联想,天上人间,神行万里。
B.开篇描绘秋夜天穹如洗,月色通明,为桂花盛开营造出明净澄澈的氛围。
C.而对东篱黄菊,词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情景,内心甚是向往。
D.末尾三句,借评价桂花表达自己时运不济依然积极用世的高远志向。
2.词的上阕采用拟人手法,借木樨述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2-03-2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强化训练语文试题(新高考I)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北风行(节选)

李白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注】①轩辕台,乃黄帝轩辕氏与蚩尤战于涿鹿之处。遗址在今河北怀来乔山上。②鞞靫(bǐng chá):箭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停歌”“罢笑”“双蛾摧”等细节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
B.“金鞞靫”一句,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文字和箭袋来寄托情思。
C.末二句烘托出悲剧气氛,与白居易《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本诗雄奇豪放,语言夸张,意境壮阔,情感强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李白诗的风格。
2.“每一朵小雪花中心都写着各国代表团的名字,小雪花汇聚成了一个大雪花,全场瞬间进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如诗意境……”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这句解说词引用了李白的诗句,又翻出新意,请谈谈创新点在哪里。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

司马光

灵台无事日休休,安乐由来不外求。

细雨寒风宜独坐,暖天佳景即闲游。

松篁亦足开青眼,桃李何妨插白头。

我以著书为职业,为君偷暇上高楼。


【注】①邵尧夫: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自号安乐先生,司马光退居洛阳时与其成为莫逆之交。职事,职事官,宋沿唐制,官员之有执掌者称职事官,此处为戏称。②灵台:心。休休:乐道之心,语出《诗经》:“良士休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安乐”说起,心中无事就是最大的安乐,安乐向来是不需要外求的。
B.颔联写了邵雍日常游处之乐,是安乐窝中职事的一个方面。诗句清秀可喜。
C.“松篁”一句运用了阮籍“青白眼”的典故,表达了对邵雍志趣高洁的赞美之情。
D.尾联写诗人为“友情”而“偷暇”,说明在诗人心中“友情”的地位高于“著书”。
2.有人评论此诗“诗风平实,语无虚设”,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3-2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北大培文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