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06-07更新 | 17645次组卷 | 3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比喻昂贵的柴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绵雨通宵未歇,从侧面写出诗人一夜难眠,表现了诗人内心深深的忧愁。
B.第二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绿草人格化,写草在雨中忧愁地生长。
C.诗人烦忧颇多,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都令他很心伤。
D.第七句虽然写的是现今的境况,但也让人联想到诗人年轻时的意气风发。
2.颈联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景物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刘和州戏赠

白居易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①本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诗人任苏州刺史之时,是赠与刘禹锡之作。②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刘和州戏赠》诗首句“池边新种七株梅”,点明栽种梅花的地点和棵数;第二句“欲到花时点检来”,写诗人打算观察梅花生长的情况,“点检”还包含着观赏梅花风姿的意味。
B.品读《酬刘和州戏赠》的诗意,不禁让读者想到了《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的诗句,二者都以种植香花香草等美好的花草植物来表达自己高洁的追求。
C.《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诗人表明自己与刘禹锡相互赏识,却因命运弄人,两人二十三年未曾重逢,这次重逢更要把酒言欢,刘禹锡也用诗句“二十三年弃置身”对此做了回应。
D.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写给好友刘禹锡的赠诗。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两人政见相合,在诗歌创作中也惺惺相惜,成为好友,在诗坛上前者被称为“诗豪”,后者被称为“诗魔”。
2.这两首诗歌都蕴含了诗人对好友深厚动人的情谊,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曾用“一味真朴,不假妆点”来评价白居易的诗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2-06-04更新 | 4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贵阳市一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永遇乐•投老空山

辛弃疾

(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注】①投老,将老,临老。②政,通“正”。尔,如此,这般。③停云,停云堂,是词人在铅山居所的西北隐湖山上修建的一处建筑,按陶渊明诗意,取名为“停云”。陶渊明的《停云》诗为思念亲友而作。④催诗雨,杜甫诗中有“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主要抒发了由新种杉松和修书未成而引起的感慨,表现了词人此时的处境和复杂的心情。
B.“政尔堪叹”,词人感慨自己将来恐怕看不到杉松成荫,更感叹繁华和欢娱多么令人留恋。
C.“万事不关心眼”,词人想要归隐后不再理会闲事,欲以超然物外的态度来摆脱内心的挣扎。
D.词人梦醒后,起身欲给亲友写信。片刻间狂风怒号,倒翻纸笔;又突然片云昏暗,急雨催诗。
2.这首词思想情感丰富,词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日暮

杜甫

日落风亦起,城头鸟尾讹

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

羌妇语还笑,胡儿行且歌。

将军别换马,夜出拥雕戈。


[注]①讹:动。②别:另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暗写浓烈的战争氛围。夕阳落下,晚风吹起,城头上鸟的尾毛随风而动,随时打算飞离。
B.颈联运用细节描写,以羌妇的又说又笑、胡儿的边走边歌写出了来犯敌人的趾高气扬和虚张声势。
C.尾联写唐朝边将换上另外的战马,暗示敌人将发起攻势,所以想要换上良马以胜任路途之艰辛。
D.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要求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每联对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2.诗歌的颔联无一字明写战争,但却将战争之前的紧张形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州桥

王安石

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州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注】①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②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③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④州桥:与王诗所咏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用实写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州桥踏月,聆听呜咽泉声的景象。
B.王诗表面上只是简单地描写州桥夜景和抒发自己的感受,略显消极,实则抒发了作者深沉、含蓄的情感。
C.范诗是作者过汴京时所作,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中原父老的哀怨与失望。
D.范诗语言朴素直白,但作者却将强烈感情浓缩于“等”“询”“真”等字中,使表达更加的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思想感情的异同。
2022-05-2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万顷”与“一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洞庭湖的浩渺辽阔与人的渺小,与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所营造的意境迥然有别。
B.全词的主旨句为“表里俱澄澈”,此句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秋月秋水上下通明的澄澈之美,二是湖上泛舟之人光明磊落的品格之美。
C.孤光,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
D.最后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直抒胸臆,说明词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自然之境,余味无穷。
2.张孝祥词风豪迈,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请结合本词谈谈作者在词中怎样体现出豪迈之风。
2022-05-17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璧池望秋月

张子容

凉夜窥清沼,池空水月秋。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

蟾影摇轻浪,菱花渡浅流。漏移光渐洁,云敛色偏浮。

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能持千里意,来照楚乡愁。


注:①壁池:古代学宫前半月形的水池,借指太学和皇帝的选士之所。②张子容:湖北襄阳人。③半魄:半圆的月亮。④蟾影:月影。⑤三献:楚人卞和多次将和氏璧献于楚王而楚王不识,因而卞和感慨“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⑥疑珠:在夜里把明珠投到人们跟前,人们因为怀疑而不拾取。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即景命题,并且开头两句中的“清沼”“月”等意象和“窥”这个动作与诗题“璧池望秋月”的内容相对应。
B.本诗以池中秋月为主要描写对象,诗人使用了“沉”“落”“摇”“浮”等动词来极力描摹水中秋月的各种状态。
C.本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景,将池中的月亮比作玉镜和银钩,满月则其形似镜,半魄则其状如钩,生动形象。
D.本诗七、八句描写随着时间推移,烟敛云收之后,越发皎洁明亮的月光随水波浮动的景象,光影变幻,绮丽绚烂。
2.本诗在抒写愁情时较为含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5-16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三模(诊断性检测三)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某还故里过括苍讲子思少卿示及诸公和诗次韵为谢

张九成

朝随落月东郊去,暮逐归云北浦还。

岂但劳农勤稼穑,要知为郡足清闲。

家传诗句东山谢,学到精微陋巷颜

今日倚栏聊解带,欲看烟雨四边山。


【注释】①括苍:括苍山。②谢景思:官至太常少卿,时任括苍郡守。③东山谢:东山谢氏,本指谢安,后借指隐士、名流。④陋巷颜:陋巷颜回,《论语》有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对仗工整,意境开阔,“还”字含蓄地照应了题目中的“某还故里”。
B.颔联写了括苍的百姓勤于耕种,原因之一在于官员懂得无为清闲而治的道理。
C.本诗作为一首和诗,颈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和诗对象的赞美和肯定。
D.诗歌最后诗人倚靠栏杆远眺,看似无聊的举动,却意外地欣赏到了烟雨的美景。
2.从诗人的描述中,你能了解谢景思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殷尧藩先辈

许浑

十载功名翰墨林,为从知己信浮沈。

青山有雪谙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

带月独归萧寺远,玩花频醉庾楼深。

思君一见如琼树,空把新诗尽日吟。


【注】①许浑:字用晦,晚唐诗人,晚年因痛恨朝廷污浊,寓居润州。殷尧藩:早年贫困,后中举当官,但不久就辞官做了隐士。②萧寺:僧寺、寺院。梁武帝萧行造寺院,命萧子云书“萧”字,后以佛寺称为萧寺。③庾楼:指晋人庾亮建造的高楼。白居易曾有诗云“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体现殷尧藩有功名和学问却宦海浮沉,借此暗示了晚唐朝政的黑暗。
B.颈联以好友归去的孤影对照自己醉酒玩花的憨态,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C.尾联把好友比作瑶池仙树,既是对他学问品德再次肯定,又呼应了首联。
D.全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功名的肯定,也表达了希望随友人归隐田园的愿望。
2.诗歌颔联一直为人所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