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季鹰

李白

河东郭有道[注],于世若浮云。

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耻将鸡并食,长与风为群。

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注]郭有道:又名郭泰,山西介休人,东汉末大学生首领,位居“八顾”(指能以德行引导人的八个名士)之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抛开所赠之人,却引入了同姓历史名人郭有道,写法颇为奇特。
B.颈联兼用对比和比喻,表达了以与庸才争禄为耻、乐与高人为伴的志向。
C.尾联紧承上文,将高逸的追求寓于生动的形象,可谓豪气冲天,高耸入云。
D.该诗风格雄奇飘逸,笔法灵活,富有激情,与一般的应酬之作迥乎不同。
2.诗的颔联将“我”与“君”对举来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2022-08-0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诗看,这是一篇对行客的宽慰语和开导话,寄托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
B.首联写相逢的地点和行客的去向,推测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团聚。
C.颈联诗入采用赋笔,直接描写战后城池荒,老百姓无家可归、到处流浪的情状。
D.尾联写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不忍目睹,以此宽慰北归的行客,令人感慨。
2.有人说本诗的颔联具有“不语而悲”的效果,是全诗的关键,对这一说法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2022-07-31更新 | 345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秀道中【注】,自七月二十五昼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衿。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姑苏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实写雨带来的感受,由燥热一转为清凉,提示诗人内心喜悦之缘起。
B.颈联实写稻花等,抒发出诗人对秋田久旱逢甘霖,将因此复苏的欣喜之情。
C.尾联直抒胸臆,用“犹”何况”等字启后承前,来升华“喜”之境界。
D.本诗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通俗易懂。
2.诗的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2-07-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汇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径开门户又翻书。


【注】①梦余:梦醒之后。
1.对于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了雨后初晴,诗人从梦中醒来见到的生机十足又宁谧生动的图景。
B.诗人午睡醒来之后,虽然只见到雨后的绿树,但可以想见宁静恬适的心境却是非常好。
C.青苔满地,表明已阴雨多时,此时天放晴朗;诗人白天进入梦乡,睡醒后发现四周无人,只有浓浓的绿荫。
D.诗人的情感有久雨初晴后的喜悦,有四周无人的孤独,亦喜亦忧,复杂跌宕。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杜甫

雀啄江头黄柳花,䴔鶄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注】①此诗作于乾元元年春,时杜甫在左拾遗任上。郑八丈,朝廷史官。南史是春秋时齐国的史官,以不畏强权、直书史实而著称。②䴔鶄(jiāo jīng):水鸟。鸂鶒(xī chī):水鸟。③近侍,即左拾遗。④才力,一作“文力”。⑤汉朝初年,故秦东陵侯邵平,秦亡后沦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东门,其门青色,故称青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江边黄柳花开、雀儿啄食、水鸟曝沙的清新之景,展现江边动人的春色。
B.颔联抒发诗人自叹人生迟暮之悲和及时行乐、借酒消愁的豁达,含蓄而委婉。
C.“近侍即今难浪迹”一句写诗人居官左拾遗而难得浪迹江湖,处境进退两难。
D.本诗首联写春景,颔联写陪郑,颈联自叙,尾联又提到郑,起承转合,层次分明。
2.尾联“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2022-07-23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五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指如今十里扬州街道,在春风的吹动下,到处长着青色荠麦,即全然破败之象。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说扬州城在金兵南侵时变得面目全非,就算擅游杜牧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牧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词人的感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
2.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黍离》之悲”是什么意思?试举例分析本词如何表现这种情感。
2022-07-23更新 | 45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元日立春

吴琚

彩仗鞭春,椒盘迎旦,斗柄回寅。拂面东风,虽然料峭,终是寒轻。

带花折柳心情,怎捱得、元宵放灯。不是东园,有些残雪,先去踏青。


【注释】①彩仗鞭春:以彩仗鞭打春牛,以期农事顺利。②椒盘:用盘进椒,饮酒时取椒置酒中。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序词指以时令节日、民俗风物为表现对象的一类词作。“元日立春”中“元日”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B.上阕前三句极力渲染新年伊始、新春到来的喜庆气氛,展示了淳朴的民俗民风,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C.上阕后三句描写春风微寒,其中暗含着词人对寒冬终逝,春天已至的喜悦,为下阕抒写春兴作了铺垫。
D.本词是一首快词,语气急促,情感热烈。全词清新别致,妙趣横生,富有生活气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节序词的特点是“措辞精粹,又且见时序风物之盛,人家宴乐之同”。请结合本词内容进行分析。
2022-07-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①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安置。左藏(cáng),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②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③两谢:谢瞻和谢灵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貌,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词开篇运用“一漏天”“终日”等词,起调低沉,苏词则用“莫听”“何妨”等词,笔调高昂。
B.两词都提及了“酒”字,但黄庭坚的饮酒时间是在雨过天晴以后,和苏轼的饮酒时间不同。
C.黄词运用了典故,表达出了词人认为自己不及古人的遗憾,但是苏词对此并未涉及。
D.黄词是唱和之作,苏词是醉归遇雨之作,两首词中都展现出了词人立世处事的哲思。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022-07-2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诗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表现诗人非常珍惜白海棠,也很珍重自我。
B.薛诗颔联使用倒装写法,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写出了白海棠的生长环境和气质。
C.林诗首联既交待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又着重写看花人的风姿,从正面描写了白海棠的冰清玉洁。
D.林诗颔联写白海棠花色如梨蕊,韵如梅花,“偷来”“借得”巧用拟人手法,新颖别致,颇显诗人慧心。
2.两首诗皆以花自比,请选择任一首诗,概括诗人形象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耐可:愿得、怎么能够。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题目较长,这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少见,这类题目客观上有提供信息的作用。
B.两首诗词境界澄澈如画,然李诗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而是即景发兴,启人逸思。
C.张词称“妙处难与君说”,综观上阕,主要就是“妙”在洞庭风光之美,独一无二。
D.张孝祥挹西江、斟北斗,以万象为宾客,奇思妙想中表现出包怀天地的大胸襟。
2.试分别简要分析两首诗歌中“月”的意象特点。
2022-07-19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