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

孟浩然

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

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

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


[注]①张八子容,即张子容,排行第八,是作者同乡好友。作者来此游历之前,曾赴举不第。开元二年冬天,孟浩然来此游历,与张子容相遇(当时张子容被贬为乐清尉),好友结伴游赏,遂有此诗。②逆旅:旅馆。③廨宇:官署,衙门。④失路:比喻不得志。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逆旅相逢处”照应标题,点明了诗人与朋友张子容相遇的具体场所,叙事中寓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
B.“江村日暮时”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是借景物的描写抒发浓郁的思乡情怀。
C.“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写出了诗人与旧友饮酒、题诗,有群山为伴,有孤屿相陪,高标异韵,超凡脱俗。
D.全诗短短四十字,有记叙,有写景,有抒情,情融于景,诗人将微妙心绪寓于诗中。
2.“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别自堪悲”一句紧承上句,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一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幼时丧父,天涯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泊不定的生活。
D.本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基调悲凉,哀婉动人。最后一句“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令人回味。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㶚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深受李广事迹触动夜不能寐,于是将他的经历写入词中。
B.词人由李将军饮罢夜归联想到自己曾受醉尉刁难,愤恨不已。
C.“慷慨”“谈笑”表达了词人失意时仍坚强自信的人生态度。
D.词尾以景结情,借“斜风细雨”等景象抒写壮志难酬的悲凉。
2.词人笔下的“故将军”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概括。
2022-10-2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当时词人身处宋金交战的前线荆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景,描写了秋日晴空、天水相连、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B.上阕勾勒的图景虽明丽壮阔,实则以乐景衬哀情,与“澹烟衰草”一起传达出词人感伤的心境。
C.下阕抒写词人对烽火遍地的中原的无尽担忧,尾句中“挥泪向悲风”更是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D.本词词意悲壮,气势雄健,意蕴丰厚,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体现出豪放派的词风。
2.这首词和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浊酒”这一意象,它在三首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李白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载(745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愧”字照应了“未就”,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C.“葛洪”的典故表面是规劝李白潜心炼丹求仙,实则暗示李白不要为现实处境伤感。
D.此诗简洁凝炼,遗貌取神,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惋惜等复杂情感。
2.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


【注】①这是一首写词人与心上人分别之后,旧地重游的词作。②“桃溪”句: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去天台山采药迷路,以桃子充饥,偶遇两美女,遂相慕悦,留居半年。他们怀念家乡,辞别二女下山回家后,其子孙已历七代,后来重返天台山,那两名女子已杳无踪迹。唐人常用遇仙暗寓艳遇。③赤阑桥:化用顾况《题叶道士山房》“水边垂柳赤栏桥”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句,化用典故,暗示词人曾有过一段刘晨、阮肇入天台式的爱情遇合。
B.“秋藕”句,暗示“桃溪”一别,正像秋藕断后,再也不能重新连接在一起了。
C.上阕三、四两句,“当时相候”时的兴奋、激动与“今日独寻”时的落寞、冷寂形成对比。
D.词作末尾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表现了心上人的绝情和词人内心的失落与痛苦。
2.赏析“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的艺术技巧。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1)《将进酒》是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创作的古体诗。(2)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1.关于这首诗,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起兴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裹海雨而来之势,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全篇诗情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于“万古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诗人消极颓唐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D.《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地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感情。
2.你从诗中哪些内容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2-10-15更新 | 38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答命同作

刘禹锡

邻境诸侯同舍郎,芷江兰浦恨无梁。

秋风门外旌旗动,晓露庭中橘柚香。

玉簟微凉宜白昼,金笳入暮应清商

骚人昨夜闻鶗鴂,不叹流年惜众芳。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担任连州刺史期间。连州、朗州、澧州三州相邻。②同舍郎:同居一舍的郎官。后亦泛指僚友。③清商:商声,古代五音之一。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④鶗鴂:杜鹃鸟。古人常闻其声而感时光之流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与窦朗州、元郎中距离较近却很难见面,“恨无梁”透出浓浓遗憾之情。
B.颔联“秋风”照应了题目中的“秋”字,“橘柚香”以物象暗示这时是秋季。
C.玉簟微凉而只适宜于白昼,写秋气侵入;金笳奏出清商之音,写秋声感心。
D.诗人表达伤感之情,却用了诸多具有欢悦色彩的意象,如玉簟、金笳、众芳等。
2.清代金圣叹评此诗说:“‘不叹流年’,妙!”试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2022-10-1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杜甫《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抓住秋日的典型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江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情。诗人登高望远,见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流露出生不逢时之感。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艰难苦恨繁霜鬓”表现了他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仍不忘忧国忧民的情怀。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陆游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七兄:指陆游仲兄陆濬,行七。②刍荛策:刈草曰刍,析薪曰荛。指樵夫而言。刍荛(chúráo)策:普通人的意见。这里谦指自己的政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简洁的笔墨概括了金兵南犯的经过,也交代了写作背景。
B.颔联写诗人多次向朝廷提出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皆被采纳重用。
C.颈联两句借景抒情,益见其愤慨之烈,痛苦之深。
D.尾联点出送行之意,以“乱絮飞花”来表达深情缱绻之意。
2.清人范大士评此诗“声情痛楚”,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022-10-02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一)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