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0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联想是一种最普遍的作用,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类似联想,例如看到菊花想起向日葵,因为它们都是花,都是黄色,在性质上有类似点。一种是接近联想,例如看到菊花想起中山公园,又想起陶渊明的诗,因为我在中山公园里看过菊花,在陶渊明的诗里也常遇到提起菊花的句子,两种对象虽不同,而在经验上却曾相接近。这两种联想有时混在一起,例如看到菊花想起陶渊明,一方面是一种接近联想,因为陶渊明常做菊花诗;一方面也是一种类似联想,因为菊花有高人节士的气概,和陶渊明性格很类似。

凡是两种观念联在一起想时都用联想,例如说“人是动物”“这个声音像是张三的”“妻就是老婆”“美感经验是形象的直觉”“流云如白衣苍狗”“衣在箱子里”等等。从此可知凡是可以用一个完全语句表示的知识都是联想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联想是知觉、概念、记忆、思考、想象等等心理活动的基础,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从前哲学家如霍布斯哲姆士诸人把思想分为有意旨的和联想的两种。“联想的思想”是自由起伏飘忽不定的。例如我此刻从“菊花”想起,想到中山公园,由中山公园想到溥心畲的画展,潭柘寺,蛇,《古舟子咏》中的一行诗,鸦片烟等等。从菊花到鸦片烟虽是牛头不对马嘴,其中联想线索前后相承,却有关系可寻;虽有关系可寻,却都是偶然的。换一个时间,换一个环境,我也许可以由菊花想起许多其它事物。梦中的思想往往完全是联想的。“有意旨的思想”也是由甲到乙由乙到丙逐渐前进,但是在辗转前进时步步受一个主旨控制,它所走的方向是由主旨指定的。甲和乙、乙和丙相承是以必然关系为线索的。日常思考都是用这种“有意旨的思想”。其实“有意旨的思想”也还脱离不了联想,所不同者不过是一个是有定向有必然关系的联想,一个是飘忽的偶然的联想罢了。现在我们沿旧习惯,说联想作用时单指飘忽的偶然的联想,就是与“有意旨的思想”有别的“联想的思想”。

在观照自然或艺术时,我们最容易起联想,因为我们暂时丢开实际生活的种种牵制,心里没有一个主旨指定思路的方向,平时可以限制联想的种种力量都暂时失其作用。一般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大半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最简单的实例是颜色的偏好。我们对于颜色,往往因民族性,年龄、性别、教育不同而各有所偏好,有人偏好红色有人偏好青色。据一派心理学家看,这都是由于联想的作用。例如红是火与血的颜色,所以看到红令人觉得温暖,感到热情。青是田园草木的颜色,所以看到青色令人联想到乡村生活的安闲。再比如看画。图画的美本来在颜色线纹阴影诸成分的谐和配合所现出的意象。多数人看画却不着重这一点而着重画里的故事。乡下人喜欢把孟姜女、薛仁贵、桃园三结义、安天会的图糊在壁上做装饰,并不是因为能欣赏那些木板雕刻,是因为它们可以引起许多有趣的故事的联想。在音乐方面联想的势力更大。据近代实验美学的结果,纯粹的音乐嗜好是极稀罕的,许多人喜欢音乐,都不是因为欣赏声音的和谐,而是因为喜欢它所唤起的视觉的意象。

中国许多诗人描写音乐的诗也可当作实验报告看。例如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节选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前哲学家把思想分为有意旨的和联想的两种,二者都用了联想,只不过一个有定向必然的关系,一个是飘忽偶然的关系。
B.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听到声音知道说话的是谁,见到一个词知道它的意义,都是起于联想作用。
C.在观照自然或艺术时,因为暂时丢开了实际生活的种种牵制,我们最容易产生联想,平时可以限制联想的种种力量也都暂时失其作用。
D.乡下人喜欢把一些图糊在壁上做装饰,并不是因为能欣赏那些图画的美,只是因为它们可以联想到许多有趣的故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与类比论证的手法,以区分类似联想与接近联想。
B.文章指出思想的两种形态其实都离不开联想,并对二者的异同加以论证。
C.选文从多角度多方面谈及联想是为了论证联想在生活中具有普遍的作用。
D.文章举人们对颜色的偏好和欣赏画的心理是从观照自然或艺术角度证明联想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用了类似联想而非接近联想,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类似,看到芳草就想到了穿罗裙的美人。
B.联想对于艺术很重要,因为知觉和想象都以联想为基础,无论是创造或是欣赏,知觉和想象都必须活动。
C.作者认为“有意旨的思想”所走的方向是由主旨指定的,所以就与联想无关了,因为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
D.《听董大弹胡笳》中所描写的都是音乐所唤起的联想而不是音乐本身,可见人们喜欢音乐,只是因为喜欢它所唤起的视觉的意象。
2022-03-2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稷坛抒情

①北京有座美丽的中山公园,公园里有个用五色土砌成的社稷坛。

②社稷坛是北京九坛之一。古代帝王,在社稷坛祭地。祭地为了要求土地肥沃。五谷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因此,人们臆想的稷神(五谷)就和社神(土地)同在一个坛里受膜拜了。

③穿过古柏参天、处处都是花圃的园林,来到这个社稷坛前,突然有一种寥廓空旷的感觉。在庄严的宫殿建筑之前,有这么一个四方的土坛,屹立在地面,它东面是青土,南面是红土,西面是白土,北面是黑土,中间嵌着一大块圆形的黄土。这图案使人沉思,使人怀古。遥想当年帝王们穿着衮服,戴着冕旒,在礼乐声中祭地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他们在庄严中流露出来的对于“天命”畏惧的眼色,你仿佛看到许多人慑服在大自然脚下的神情。这社稷坛现在已经没有一点儿神秘庄严的色彩了。它只是一个奇特的历史遗迹,是一个激发人们思古幽情的所在!

④这坛后的宫殿是华丽的,飞檐、斗拱、琉璃瓦、白石阶……真是金碧辉煌!而坛呢,却很荒凉,就只有五色的泥土。然而这种对照却使人想起:没有这泥土所代表的大地,没有在大地上胼手胝足的劳动者,根本就不会有这宫殿,不会有一切人类的文明。在这个土坛上走着,仿佛走进古代去,走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在那里,莽莽苍苍,风声如吼。一个戴着高冠,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正在用他的悲悯深沉的眼睛眺望大地,吟咏着诗句:“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⑤这是屈原的声音,也是许许多多古代诗人遥望原野时曾经涌起的感情。这种“大地茫茫”的心境,是和对于自然之探索和对于人间疾苦的忿慨联结在一起的。

⑥想一想这些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劳动者开辟这些土地,是和大自然进行过多么剧烈的斗争呀!这种斗争一代接连一代继续着,我们仿佛又会见了古代的唱着《诗经》里怨忿之歌的农民,像敦煌壁画上面描绘的辛勤劳苦的农民,驾着那种和古墓里挖掘出来的陶轮牛车相似的车子,奔驰在原野上,辛苦开辟着田地。

⑦在这个五色土坛上面走着走着,仿佛又回到几千年去,会见了古代的思想家。他们白发苍苍,正对着天上的星辰,海里的潮汐,陶窑的火光,大地的泥土沉思。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时代谢,万物死生的现象,都使他们抱头苦思。他们看出一点道理,世上的万物万事,有因有果,有主有从,它们互相错综地关联着……没有这些古代思想家,我们就不会有这个五色的土坛。审视这五种颜色吧,端详这个根据“天圆地方”的古代观念筑起来的四方坛吧!它和我们民族的古代文化存在多么密切的关系啊!

⑧我们汉民族的摇篮在黄河的中上游,那里绵亘的是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因此,黄色被用来配“土”,用来配“中心”,成为我们民族传统中高贵的颜色。中心是不同于四方的,能够生长五谷的土地是不同于其他东西的,黄色是不同于其他颜色的。在社稷土坛的中心,黄土被特别砌成了一个圆形,审视这个黄色的圆圈吧!它使我们想起奔腾澎湃的黄河,想起在地层下不断被发掘的古代村落,也想起那古木参天的黄帝的陵墓。

⑨多少万年的劳动经验和生活智慧积累起来,才有了今天的人类文明。每一个人在人类智慧的长河旁边,都不过像一只饮河的鼹鼠。在知识的大森林里面,都不过像一只栖于一枝的鹪鹩。这河是多少亿万滴水汇成的啊,这森林是多少亿万树木构成的啊!

⑩瞧着这个社稷坛,你会想起了中国的泥土,那黄河流域的黄土,四川盆地的红壤,肥沃的黑土,洁白的白垩土……你会想起文学里许许多多关于泥土的故事:有人包起一包祖国的泥土藏在身旁到国外去;有人临死遗嘱必须用祖国的泥土撒到自己胸口;有人远从异国归来,俯身亲吻了自己国门的土地。

⑪瞧着这个紧紧拼合起来的五色土坛,一个人也会想起了国土的统一,在我们的土地上,为了统一而发生的战争该有多少次呀!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像今天这样高度统一过,等我们解放了台湾和一些沿海岛屿以后,这种统一的规模就更加空前了。

⑫我在这个土坛上低徊漫步,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仿佛曾经上溯历史的河流,看见了古代的诗人、农民、思想家、志士,看他们的举动,听他们的声音,然后又穿过历史的隧洞,回到阳光灿烂的现实。啊,做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子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回事!做今天的一个中国的儿女是多么值得快慰的一回事!回溯过去,瞻望未来,你会觉得激动,很想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想好好地学习和劳动,好好地安排在无穷的时间之中一个人仅有一次,而我们又恰恰生逢其时的宝贵的生命。啊,这座发人深思的社稷坛!

(选自秦牧同名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面对着社稷坛思接千载,以高昂的格调和奇特的想象力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
B.作者在平易、亲切的絮谈中,时有精语妙句,使人得到审美的愉悦,也得到哲理的启迪和知识的升华。
C.作者在文章开头即向读者介绍了社稷坛的位置和作用,接着笔锋一转,化虚为实,由社稷坛展开丰富的联想。
D.文章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形散神聚,虽驰骋于历史长河之上,上下数千年,但始终以社稷坛、五色土贯穿全篇。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面对社稷坛,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3.本篇散文在艺术手法上除了抒情外还有夹叙夹议,体现出情与理的完美融合,请举两个例子探究这种写法。(提示:答题引述原文时中间可以使用省略号)
2022-03-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品的文本层次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最先呈现在读者面前,最早被感知的自然是可供阅读的言语层。作家在物化阶段,大多会对语言文字进行选择性地加工。可有一点我们无法否认:网络作家们的身份和语言运用水平参差不齐。的确,他们中有人写出了精品,可是,还有很多作家缺乏深刻之作。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专业水平的不够,另一方面也因网络平台限制较少,他们的写作也就更加自由随性,因而在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方面还有待提升。传统作家们毕竟有一定资历和语言驾驭能力,在写作时便会反复的推敲语言,加之有编辑的严格把关,语言方面自然更加考究。

再谈文学的形象层。二者作品中的文学形象都不乏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传统文学作品有贾宝玉、曹操、宋江和孙悟空等经典人物,网络文学作品也有李强(《飘渺之旅》主人公)、张小凡(小说《诛仙》主人公)、唐龙(《小兵传奇》主人公)和紫川秀(小说《紫川》主人公)等出彩主角。但还是同一个问题,大多数网络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同其语言一样,经不起推敲,人物形象或流于“傻白甜”或又成“玛丽苏”“杰克苏”(指主角光环无敌的人设,前者指女主角,后者指男主角)。尤其当网络上某种人物类型风头正盛时,一些网络作家便会盲目跟风,复制出各种版本的同类人物。不仅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新活动,还容易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而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虽也有同类型的,但在作者高超的笔法下,却又“同中有异”,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忠勇;张飞,骁勇;赵云,智勇。他们一个个都是勇猛大将,但又各有特点。

最后比较一下两者的意蕴层。传统作家以其丰富的材料储备和优美凝练、富于逻辑性的语言,反映客观世界,抒写人生感悟,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作品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内容和哲学意蕴。比如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在描写了北平小羊圈胡同市民艰难生活的同时,还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画面。又如王小波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和《沉默的大多数》中透出的理性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充满了哲学意味。再关照网络文学,以历史为题材的有近年来大热的《明朝那些事儿》《那时汉朝》和《如果这是宋史》等作品,而具有哲理性的网络作品却少有耳闻。并且,大多数作品中的历史是以架空、虚构的形式存在,捏造和错误之处颇多。因而比之传统文学作品,只可说是新意和趣味有余,但历史厚度和严肃程度则明显不够。不过,单纯看二者的审美意蕴,却又无法分明谁优谁劣。因为两者都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这或是感官上的快意,又或是精神上的满足。

(摘编自《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材料二: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二十年,却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

中国现代文学主张“人的文学”“活的文学”“真的文学”,文学要为现实、为人生,表现自我。受外来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常见浓墨重彩的心理描写,运用多线并进的结构形式,刻画“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式的主人公,艺术含量和思想密度大,小说风格滞重、沉郁、苍凉。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要稀薄,更注重娱乐性,风格上轻松、明朗,充满谐趣。

网络文学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精神内质上与当下读者的心意相通。网络小说对接的是中国古代“小说是劝人的”传统,承载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是非判断分明,包含仁、义、礼、智、信、善恶有报等正能量价值观。但网络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古典的道德价值观上,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的价值理念,表现个人勤奋努力的意义。网络故事的场景设定是虚拟的,但人物的精、气、神是当下的。

网络小说要吸引读者,常采用一些基本的故事套路。受商业化的驱动,网络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这是网络小说面临的困境。但是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拓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适当沉潜,提高修养,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摘编自《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

材料三:

网络文学的兴起很大程度源自对读者群体多样化阅读需求的捕捉和满足。但是,敏锐捕捉并不代表一味迎合,对创作者而言,既不能落入“写书人抄不算抄”的自我欺骗,也不能被点击量、更新频率甚至作品字数等牵着鼻子走。网络文学行业的发展不排斥商业逻辑,但并不意味就要屈从盲从。那些披着商业运营外衣,唯点击率至上,将“流水作业”代替原创,夹杂色情、暴力、媚俗等“精神鸦片”的行为,只能是自我陶醉的泡沫,泡沫消散,未来将难以为继。

事实上,网络文学目前急需构建一种成形的社会逻辑。内容扎实、笔触精致,关注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关怀人的生命和心灵,好的作品各有其出彩之处,但没有一种出彩是以抛弃文学作品应有的正向社会意义得来的。

2018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通过客观指标和量化标准对网络文学进行社会效益考核。有了指挥棒,还需自念紧箍咒。对于网络文学创作者而言,理应在行业飞速发展的大潮中少一些浮躁逐利、多一些伏案定力,转变唯点击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回归对所处时代和生活本身的关注。唯有如此,网络文学才能在量的高原上继续打造质的高峰,让更多作品走进人心。

(摘编自《莫让网络文学被资本绑架》)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于传统作家,有些网络作家还需要提高专业水平,还需要反复推敲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使语言更加考究。
B.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作品中都不乏性格鲜明的文学形象,这些形象让读者读起来没有审美疲劳,但有些网络小说人物类型化倾向严重。
C.传统作家语言驾驭能力比较强,材料储备丰富,作品反映现实,抒写感悟,在哲学、审美等意蕴上普遍胜于网络作家作品。
D.材料一从三个层面分析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对网络文学有肯定,但更多的是指出其不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将网络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分析了网络文学的特点,也指出了其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同时提出破解之道——有效对接文学传统。
B.材料二和材料三立足于网络文学的发展,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网络文学需构建一种成形的社会逻辑的紧迫性。
C.《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为网络文学的社会效益考核制定了客观指标、量化标准和奖惩方案,是创作者的指挥棒。
D.随着网络文学市场与影视、游戏等众多娱乐市场的结合,网络文学体现出巨大的营销价值,因而会有更多的网络文学作品走进人心。
3.网络文学创作者们如何在商业化和艺术性中间找到平衡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2-03-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和才叔岸旁古庙

梅尧臣(北宋)

树老垂缨乱,祠荒向水开。

偶人经雨踣,古屋为风摧。

野鸟栖尘坐,渔郎奠竹杯。

欲传《山鬼》曲,无奈《楚辞》哀!


注释:山鬼,屈原《楚辞·九歌》篇名,祀一山中女神,因其非正神,故称“山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从庙旁老树写起,以枝条乱垂的老树,来衬托野水荒祠的冷寂。
B.写古庙,不写崇楼高塔,不赞颂神佛的“法力无边”,诗人选材运思独到。
C.“《楚辞》哀”既是诗人对《山鬼》的评论,也是“自哀其志穷”。
D.由“祠荒”可以想见村落之荒凉,也可想见此时北宋民生之凋敝。
2.诗的颔联、颈联运用白描的手法,“写破庙如画”,请对此加以赏析并指出这两联蕴含的情感。
2022-03-2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长卿,蜀郡成都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以赀为,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严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会梁孝王薨,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困,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初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卓王孙僮客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请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临。令不敢尝食,身自迎相如,相如为不得已而强往,一坐尽倾。

酒酣,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两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临邛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时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令侍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不材,我不忍杀,一钱不分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谓长卿曰:“弟俱如,比昆弟假贷,犹足以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尽卖车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既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奈何相辱如此!”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

(节选自《汉书·司马相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令侍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B.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令侍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C.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令侍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D.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令侍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男子行冠礼取“字”;女子行笄礼取“字”。名与字的意义有关联,比如诸葛亮,字孔明;韩愈,字退之。
B.郎,古代官名,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本为君主侍从之官。
C.孝景帝,即汉景帝刘启,因其庙号为“孝”,故称孝景帝。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D.风谏,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规劝君主或长辈、上司。孔子认为,忠臣向国君进谏,有五种方式:谲谏、戆谏、降谏、直谏、风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好辞赋的汉景帝,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加赞赏。由此可见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出众。
B.司马相如到了朋友临邛县令王吉那里后,开始并没有得到王吉真正的敬重,后来,王吉却对他越来越敬重了。
C.当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涤器于市”的时候,“昆弟诸公”劝卓王孙不要瞧不起司马相如,认为司马相如虽然贫穷,但有才能。
D.司马相如通过老乡杨得意的举荐,有了向皇帝献赋的机会,并得到了皇帝的肯定,任命他为郎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得与诸生游士居。
(2)会梁孝王薨,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2022-03-2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人。其先廪君之苗裔也。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薄赋敛之,口岁出钱四十。巴人呼赋为賨,因谓之賨人焉。及汉高祖为汉王,募賨人平定三秦。既而求还乡里,高祖以其功,复同丰沛,不供赋税,更名其地为巴郡。及魏武克汉中特祖将五百馀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迁于略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

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身长八尺,雄武善骑射,沈毅有大度。元康中,氐齐万年反,关西扰乱,频岁大饥,百姓乃流移就谷,相与入汉川者数万家。特随流人将入于蜀,至剑阁,箕踞太息,顾眄险阻曰:“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同移者咸叹异之。

永康元年,诏征益州刺史赵廞为大长秋,以成都内史耿滕代廞。廞遂谋叛,潜有刘氏割据之志。滕率众入州,廞遣众逆滕,战于益州城门,滕败,死之。廞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特弟庠与兄弟及妹夫李含、任回等以四千骑归廞。廞以庠为威寇将军,使断北道。庠素东羌良将,晓军法,部阵肃然。廞恶其齐整,杀之。复以特为督将。特兄弟既以怨廞,引兵归绵竹。廞恐朝廷讨己,遣长史费远等督万馀人断北道,次绵竹之石亭。特密收合得七千馀人,夜袭远军,远大溃,因放火烧之,死者十八九。进攻成都。廞为下人所杀。

先是,惠帝以梁州刺史罗尚为平西将军、益州刺史,督王敦等凡七千馀人入蜀。特等闻尚来,甚惧,使其弟骧于道奉迎,并贡宝物。尚甚悦,以骧为骑督。特及弟流复以牛酒劳尚于绵竹。王敦、辛冉并说尚曰:“特等流人,专为盗贼,急宜枭除,可因会斩之。”尚不纳。

冬十月,六郡流人推特行镇北大将军,承制封拜,其弟流行镇东将军,以相镇统。进兵攻尚于成都,尚据大城自守。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大将军、大都督,改年建初,赦其境内。二年,惠帝遣荆州刺史宋岱、建平太守孙阜救尚。尚遣大众奄袭特营,连战二日,众少不敌,特军败绩,斩特及弟李辅。

其子雄称王,追特景王,及僭号,追尊曰景皇帝,庙号始祖。

注:李雄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304——349),是十六国之一。

(节选自《晋书》)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魏武克汉中/特祖将五百馀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迁于略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
B.及魏武克汉中/特祖将五百馀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迁于略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
C.及魏武克汉中/特祖将五百馀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迁于略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
D.及魏武克汉中/特祖将五百馀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迁于略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一种轻慢、不拘礼节的坐姿。
B.谥号,始于西周,是对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奖的称号。如欧阳修谥号文忠。
C.州牧,官名,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D.“僭”,超越本分,指地位低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器物等等,尤指用皇家专用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特的家乡在巴西宕渠,他的祖先是廪君的后代子孙。巴人自称为賨人,因助汉高祖平定三秦有功,家乡得以免除赋税徭役,并更名为巴郡。
B.李特性格雄武沉毅,年轻时见解就非同寻常。后与兄弟辅、庠、流、骧等人率领流民起兵反晋,兵败被杀,是成汉政权的奠基人。
C.李庠是李特的弟弟,乃东羌良将,通晓军法,善于带兵,因受赵廞猜忌而被杀。李庠被杀直接导致了李特兄弟对赵廞的发难。
D.太安元年,李特自称益州牧,改年号为建初,大赦境内。李特虽没称帝,但定年号的举动已经表明了他的立国之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眄险阻曰:“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
(2)王敦、辛冉并说尚曰:“特等流人,专为盗贼,急宜枭除,可因会斩之。”
2022-03-2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峰之树

田 瑛

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准确地说,这是一棵马尾松,通过一个简单的认领仪式,彼此互为化身。

一生中去过无数地方,与会、采风或旅游,无非见证一些大同小异的风景。唯这次与往常不同,湖南雪峰山给了我惊喜,以自然的名义邀我入伙。我不再是过客,从此作为山的一员或森林的一部分而存在,与万物同生共长。另一个我不管走到哪里,经历什么人间风雨,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棵树,一棵负有使命的雪峰之松。

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只是昔日景观,在这里却是现实。我的记忆深处,始终保留着森林无边的印象。老家在湘西北的另一处大山,小时候,跟随大人出山去镇上赶场,就要经过一大片林子。路在密匝匝的树木间蜿蜒,再大的晴天也不见阳光,阴森得可怕。后来,成片的大树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运出大山。山头秃顶了,并且这一光秃秃的景象一直向远处延伸。

雪峰山却是个例外。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种子。尤其对于初临现场的孩童,其灵魂洗礼不言而喻。当他们面朝山林而跪,懵懂的心智便从那一刻开启,想象着自己是林中的一棵大树并照此生长,将来就像树一样顶天立地了。捍卫山林是每个人的职责,他们不甘落后,手持拿得动的家伙冲在前面,成功阻止了砍伐,保住了森林。

雪峰山堪称人树合一之地。人即树,树即人,树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长,又荫庇人世代繁衍。树是不会辜负人类的,它给予的滋养始终如一,既给了瑶寨一片遮天绿荫,又使雪峰山的一片肺叶保存完好。

如果时光倒回至更早的年头,雪峰山的树和子民既承受过深重国难,又为国争得了举世荣光。在著名的湘西会战中,侵华日军的铁蹄止步于雪峰山,受降纪念坊就在不远处的芷江城。当时战事惨烈,弹坑遍地。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拦腰折断,但它们像顽强的雷峰山人一样没有倒下,残存的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还原为一片新的密林。

沅水滔滔。这支由雪峰山脉的飞瀑、流泉汇聚而成的水系,流经之处,人杰地灵。无论土生土长者还是外来者,只要接上雪峰山的气,都将成长为参天大树。2000多年前,屈原在观摩学习沅水流域大型巫、道祭祀的基础上,创作了《九歌》。千年之后,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谪龙标尉,在雪峰山西麓的黔城创建龙标书院。又过千年,“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近代思想家魏源在雪峰山主峰白马山麓的腹地——隆回县司马前镇涎生。还有一位从雷峰山走出的出版家舒新城,主编《辞海》,影响深远。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雪峰山下出现了一块实验田,它的主人便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如今,已经九旬高龄的他,为圆粮食更加高产之梦,依然奔波在田间和世界各地。

我们则是后来者,是来共赴一个“与树结缘”的约会。本是一群书生,却硬要给雪峰山添一抹翠色,营造一片别样的文学之林。大家齐聚于雪峰山,几乎在同一时刻彻底改变了身份,各自成为了一棵树。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若再回到书斋伏案写作,笔力便具有了从未有过的坚硬与苍劲,那定然是树神附体所致。

诸多树种,主人偏偏挑选了马尾松给我们认领。这恰好是我最熟悉的树种,熟悉到一眼能认出它来,与我比肩齐高。分明就是我儿时的一个伙伴。马尾松又叫枞树,用途广泛,它几乎贯穿了我的童年,童年的全部快乐与辛酸都和它分不开。每次钻进枞树林,必有所求,也必有所获。我曾爬上数丈高的树巅,斫下枯桠作柴火;在枞菌生长的季节,一大清早背着背笼去捡菌子,那是一家人上好的食材。枞菌难以人工培植,所以稀有珍贵也在情理之中。枞树还注定了我与音乐的某种缘分,最早接触或者说最喜欢的乐器是二胡,但那时的家境决定我不可能花钱购买,只能动手自制,其松香便是取自枞树膏脂。二胡一旦拉响,隐约能听到松涛合鸣。对于山民来说,枞树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燃烧照明。将溢满松脂的树蔸劈开,肢解成碎块,当地人叫枞膏油。在没有电甚至缺少煤油的年代,松明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一灯具、火炬,又或光明的源泉。

然而,这一切已成过往。昔日的故乡少年一旦走出,再难找到回家的路。曾经长满马尾松的地方早就物是人非,那个在此留下辛酸与快乐的人也近垂暮,他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还有我们。不仅仅是我们,我们只是这片文学林的拓荒者,雪峰山期待着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会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

(选自202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来雪峰山参加了一个“与树结缘”的活动,认领了一棵马尾松,由此生发出诸多感慨,这是本文创作的缘起。
B.聚居于雪峰山的花瑶人视树为神,貌似落后的行为中恰恰体现了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
C.认领雪峰山之树后,作者说自己也成为了一棵树,非常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于树木、对于大自然的敬重和亲近感。
D.在惨烈的湘西会战中,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摧折,但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象征了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文章起笔巧妙,既点明文章的题目,又形成一定的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他和马尾松的放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中的“版本”本是图书出版专用词,作者将其用于人和树的故事,非常新奇也非常贴切。
C.“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运用借代,形象地赞美了雪峰山给予“我们”创作上的坚硬和苍劲。
D.“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中的“他”和“我”在两种人称之间自然切换,体现了作者审视过去和立足现在两种不同的视角。
3.文中有两处写到“我”童年的经历,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析概括文章以“雪峰之树”为标题的用意。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为了开展我国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1965年9月,开始组建卫星设计院。“东方红一号”经历了模样、初样、试样和正样研制阶段,科技人员们艰苦奋斗,群策群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1970年4月1日,两颗“东方红一号”卫星、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运抵我国西北的酒泉发射场。1970年4月24日10点,运载火箭1、2、3级工作正常,卫星与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准确入轨。

(节选自《历史上的今天》,2003年8月《人民网》)

材料二:

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实现全球区域覆盖,并且国内精度达到2.5米。这是3月20日,在北斗航天集团挂牌仪式暨“北斗沙龙”论坛上,有关部门对外发布的。与会专家认为,北斗卫星与数据挖掘、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相融合,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截至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16颗卫星,覆盖亚太区域。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目前已经启动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以增强信息修正误差,实现米、分米甚至厘米级的服务,可以给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是国内导航企业弯道超车的一个机会。同时阐明了北斗产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难。一方面是生产企业众多,有1000多家企业在生产同类型产品,芯片层面的竞争也处于白热化,产品标准不统一。另一方面,各地北斗产业园蜂拥而建,北斗成为圈钱圈地的名头。因此,他提出,北斗产品开发企业要转变理念,要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信息产业转变,要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新的技术和服务。

(节选自李新玲《北斗导航2020年将实现全球覆盖》,2015年3月《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北斗系统空间段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北斗系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北斗系统用户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节选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2017年3月北斗网)

材料四:

2019年12月16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双星”再次成功发射两颗“北斗星”,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至此,北斗三号全球系统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成功发射。

美国《福布斯》杂志称,北斗导航系统不会止步于中国,它将专注于东南亚、非洲和东欧的市场,并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相比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系统将为自动驾驶汽车、农业和关键基础设施管理等领域提供更高级别的准确性。

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以北斗系统为核心驱动力,由亚太地区逐步拓展到“一带一路”区域,最终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应用服务。如今,中国北斗系统提供了基本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和国内双向短报文通信服务。2020年全球组网完毕后,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与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此外,还将提供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和国际搜救等服务。

近些年来,北斗导航产业主要通过3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一是国家间双边和多边合作,尤其是与其它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系统层面的兼容互操作,基本上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达成兼容,这是北斗产业实现市场全球化的关键性基础。

(节选自《北斗,你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020年1月新华社)


【注】第55颗北斗卫星,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于2020年6月23日9点43分发射成功,至此,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据“新华网”)
1.下列对“东方红一号”相关内容的梳理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历时近五年,终于在1970年4月成功发射。
B.“东方红一号”的研发是从困难重重的模样、初样、试样和正样这“四样”阶段开始。
C.“东方红一号”是在我国西北的酒泉卫星发射场、借助“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
D.“东方红一号”从点火发射,经历了“长征一号”的三级正常工作,又经历了与“长征一号”的正常分离,才准确进入运行轨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
B.2020年6月23日9点43分,我国发射了第55颗北斗卫星,全面完成了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
C.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优势的不断呈现,“北斗”也成为一些地方为圈钱圈地蜂拥而建的产业园的名头。
D.北斗系统由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的空间段、若干地面站构成的地面段和以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组成的用户段组成。
3.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在纪念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座谈会上,科技工作者肯定了“东方红一号”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中的奠基作用。请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为例,概括分析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
B.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D.“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妙处。
2022-07-06更新 | 305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捡 漏 儿

程宪涛

十年以后,吴征已是鉴宝专家,古玩行业的翘楚,古董界的权威。吴征经常参加鉴宝秀,出现在电视上、课堂上,或一针见血巧辨真伪,或化腐朽为神奇。但是,最让他引以为豪壮的事,依然是那次捡漏儿。摆在楠木架上,在各朝历代器皿中,虽然显得不起眼儿,地位却是举足轻重。

那一年,吴征到河南出差,完成公干后逛古董摊儿。地摊儿上多是仿冒品,他没指望淘到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最西侧一摊儿上,他发现了这个物件。摊主五十岁左右,黑黝黝的脸庞,浑身筋骨分明。正面多是一些赝品,角落里蹲着

吴征的心怦怦乱跳,仿佛饿狼要冲出山。吴征把欲望关进笼子,表现得轻松平静。他先拿起一件做旧的砚台,询问价格。摊主回应的价格离谱。吴征又拿起仿制香炉,摊主说出实情——是假货。在古董市场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吴征装作对罗盘感兴趣,开始认真地砍价,挑拣罗盘的毛病,那是民国时期的器物,本就不值几个钱。吴征把价格压得低,双方自然无法谈拢。

然后,他终于拿起,仿佛漫不经心地刚看到一样。吴征第一眼就断定,那是唐朝时期的瓷器,时代特征不明显,恰恰因这一点,让很多人失之交臂。吴征问:这小家伙什么价?摊主伸出了一个巴掌。吴征故意说道:五十块?摊主显出不屑,道:五百。吴征用指鹿为马战术,道:寻常百姓家的东西,花哨但缺少质感和气度。其实,摊主再添两个零,吴征购买的意志依然坚定。这时有人走过来,吴征侧身挡住,唯恐被抢夺走,或者来人哄抬物价。好在那人没发现。吴征继续道:四百我拿走。摊主道:四百九,给您留个打车钱。吴征显出无奈的样子,从衣兜里摸出钱递上,接过找的十块钱,捧着撤退。

业界人士来欣赏,有人出百倍价格,有人出千倍价格。物以稀为贵,世上孤品,奇货可居。小小的古董,是时代的断面,包藏着历史、地理、文化……后来吴征在各种场合,描述这段捡漏儿的经历,面对电视台主持人,面对礼堂黑压压的人群,面对来访的朋友同事,经过无数次加工润色、添枝加叶,使其成为一段传奇故事。吴征在故事里斗智斗勇,占据主动控制节奏,而摊主顽固无赖,始终被蒙在鼓里,最后变成了一个傻瓜,与财富擦肩而过,把珍品拱手相送。其中,吴征添加了自己忐忑、惶恐、害怕等心理活动,人物有血有肉,故事具有可听性。吴征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引来听者的艳羡感叹。吴征总忘不了煽动、蛊惑听众去小摊儿,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若抛开文化和历史,用金钱衡量古董,吴征仅凭这个,就能跻身小康水平。他现在已成为专家大师,各种头衔称呼里饱含着对吴征的敬佩尊重。吴征每天坐在楠木椅子上,品味着上好的红茶,目光停留在古董上,内心滋润且满足。

某天,再次去河南那座城,吴征想到古董摊儿上看看,重温下历史,缅怀下过往。他很少再到摊位来淘宝,即使来,也是以居高临下的眼光,用达观的心态闲逛。遗落民间的珍宝少。十余年了,那个摊主还在。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染白了吴征的头发,摊主没有大变化。看来摊主没有发财,没有淘到值钱的货色。以前摊上还有民国造物,现在全是仿制品。

彼此咫尺天涯,吴征一步登天,摊主平淡平庸。吴征拿起一个盘子,即使是初入门的人,也一定看得出来,这是一个低劣的赝品。尤其可笑的是,盘子上居然烧着字,画蛇添足欲盖弥彰。吴征说:一万元卖吗?摊主正在吃盒饭——一碗浑浊的麻辣烫。他吃惊地抬起头来,下意识地说道:卖!吴征道:可以转账吗?我没有带那么多现金。摊主放下麻辣烫,重视起生意来,道:如果您执意买的话,给二百块钱得了。

为什么?吴征问。

摊主道:那是赝品,我不能骗您!

吴征不知如何离开市场的。

从此,他不再讲述捡漏儿的故事。那个放在角落里,有人问起来历,吴征就说:骗来的!

询问的人审视吴征,道:吴大师,你的意思……?

吴征认真地说:真的!

1.下列对小说主人公吴征的分析和评价,不合理的一项是(     
A.吴征知识丰富,眼光独到。他能够在仿冒品成堆的古董摊子里一眼发现难得的珍品;授课鉴宝时,总能一针见血,巧辨真伪。
B.吴征机智聪明,颇工心计。他在河南捡漏儿时不露声色,善于控制自己,善于谋划,迂回作战,巧施心计,最后如愿得手。
C.吴征为人高调,自鸣得意。他在各种场合反复讲述自己捡漏儿的豪壮事时,添油加醋,多方渲染,着意美化自己,贬低别人,蛊惑人心。
D.吴征良知未泯,勇于自省。他多次鼓励他人去小摊儿捡漏儿,凭实力获利;重回自己的发迹之地,对原摊主出手大方,亦有补偿报恩之意。
2.吴征两次去地摊,心态有何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摊主没有大变化”的多重含义。
4.试分析“地摊摊主”在小说中的作用。
2021-10-1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暨华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