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是,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它的内容是,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叫做大乐与天地同和,这是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

乐者,和也,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重要思想,它所突出的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中国人的礼乐文化传统,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秩序的传统,音乐被当作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节选自叶朗、朱良志《以乐治国》)

材料二

大部分情况下,普通人听音乐并不以受教育或者学习为目的,而是为了娱乐。当人们处于某种亢奋的状态中时,会歌唱;紧张的工作之余,会欣赏一首轻松快乐的歌曲;茶余饭后,会借音乐来调剂自己的生活。由此可见,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忘掉不快,赶走疲劳,从而得到身心上的舒缓。

音乐可以娱人,同样也能够自娱。音乐并不仅仅指那些广为传唱的经典,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个别旋律,它还包括诸如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在人们日常的劳动生产过程中,民歌和号子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赶走疲劳,从而得到身心上的舒缓,能够减少工作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消除疲劳,鼓舞干劲。通过音乐的欣赏,释放出人们现实中的郁闷和压力,达到精神的宁静和安乐。从这个意义而言,音乐消解了社会个体的压力,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安定。

音乐是思想的载体,因而在音乐中,能传达出乐章所包含的神韵。人们能与音乐中所蕴神韵互交,这一互动过程,可谓之乐能动神,神可感乐。恰如其分的音乐,可以鼓舞人的斗志,提振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潜力。例如古代行军作战,都备有战鼓。临战时,鼓声震天,士气如虹。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多少热血志士奋发向前,每当我们行注目礼,目睹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耳闻雄壮的国歌徐徐奏响,有谁不心潮澎湃?有谁能不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定奋进?音乐能通过自身内蕴催人奋进,这方面具体的例子,不遑多举。哪个时代都不乏这样催人向前、催人奋进的音乐,它使得社会中有志之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了共同的目标拼搏不懈。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团结、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音乐另外一个重大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在于道德教化。中外诸多先贤,对此都有过深入分析、研究和论证。汉代《毛诗序》讲道: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在古代,诗、乐、舞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节选自史其威《论音乐的社会功能》)

材料三

近来,风靡电视圈的音乐类综艺节目《歌手2019》和《声入人心》就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其在兼具商业效应、娱乐大众作用的同时,使音乐表演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反映了部分音乐人对民族文化的守正与创新。

《歌手2019》总决赛上,歌手龚琳娜携手京剧艺术家王珮瑜、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共同演唱了一首集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及西方古典音乐于一体的音乐作品,其中包含《垓下歌》《六州歌头》,囊括我国古典文学、民族音乐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以专业的功底和震撼的演唱为观众充分展现了中国味音乐。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及其同名音乐会全国巡演也是今年以来的文化热点。《声入人心》以深耕古典音乐、严肃音乐闻名,着重向观众展示美声、歌剧、音乐剧等西方音乐元素。但与此同时,其中的部分演唱成员也保持着自身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坚守,从以西方元素占主导的音乐演绎中突出重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云南民歌《猜调》、湖南民歌《浏阳河》、江苏民歌《采红菱》、土家族民歌《龙船调》以及越剧《梁祝化蝶》等,都在节目当中有重点展现,为观众带来了不少日常生活中鲜能听到的民族调调和传统戏曲。这些都激发了观众对民歌和传统戏剧形式的兴趣,使民族音乐元素从一众美声、音乐剧演唱中脱颖而出。

歌者以自身对民族音乐和优秀传统艺术的观照,将本土元素更多地带入当下大众化、娱乐化的音乐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观众对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固有印象和认知。对文艺工作者而言,在文化市场越发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守住中国味,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是不断思索与探究的重要问题。虽然在当下,一部分人更为看重节目制作所能带来的市场和流量,但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我们不应丢掉民族的、传统的内容,应在大众化、快节奏的文化背景和传媒发展趋势下,更多地融入原汁原味的中国本土艺术元素,从而向大众普及民族音乐和传统艺术精华。期望令观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宣传效应的音乐类综艺节目肩负起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经典的重任。

(节选自于溟跃《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守住中国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礼”的内容是“序”,“乐”的内容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古代礼乐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
B.音乐可以娱人、自娱,欣赏音乐可以使人释放郁闷和压力等消极情绪,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C.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使人与它的神韵互交、砥心砺志,还具有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
D.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应坚守“中国味”,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力回击西方元素的流行音乐。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如劳累一天的人们坐下休息时听一段旋律轻柔的音乐,可以一定程度上驱散疲劳,身心得到舒缓。
B.恰如其分的音乐,无论简洁与否都能对人产生影响,如两军阵前对垒之时激扬的鼓声,就能够激发战士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畏的勇气。
C.现在一些人更重视节目制作带来的市场和流量,迎合了市场的需求,融入了本土的艺术元素,承担起了向大众普及传统艺术精华的重任。
D.材料三以风靡电视圈的两个音乐类综艺节目音乐表演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为例,反映了部分音乐人对民族文化的守正与创新。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的观点的一项是(     
A.《礼记·乐记》:“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
B.司马迁云:“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C.《晋书·乐志》语:“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
D.欧阳修《送杨寘序》:“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4.请分析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在当代社会怎样才能实现音乐功能的最大化?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失

【印度】泰戈尔

我不得不离乡背井。为什么呢?这个嘛,我可不能开诚布公告诉你,只能隐晦地暗示一下。

我是本地的一个乡村医生。家就在警察所对面。对警察所里的先生们,我总是低三下四奴颜婢膝,真是比对阎王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我非常清楚,这些保护神会给人们带来什么。

宝石能使首饰更加名贵生辉,首饰能使宝石更加璀璨夺目。我和警察所的关系也是如此——我的职业能给警察所带来好处,而他们的营生也能使我增加收入。

由于这种紧密的联系,自然而然,我和警察所长就成了挚友。所长多次对我说:他亲戚有个无依无靠的女儿,打算嫁给我做妻子。这使我很为难,因为我的前妻留下了一个女儿——绍希。我不愿把她交给后娘。绍希已满十二岁,进十三岁了。我希望尽量多地积蓄些钱。只有这样,女儿才能与大户人家的子弟结亲。嫁了女儿,我再着手操办自己的婚事。

正在我筹办这笔要紧钱财的当口,图尔希村的霍里纳特找上门来,抱着我的脚哭泣哀求。原来是这么回事:他那孀居的女儿,夜里不幸突然死了。他的仇敌给警察所长写了一封匿名信,诬告是堕胎而死的。现在警察打算把他女儿的尸体弄来检查。

霍里纳特不能忍受对刚去世的女儿进行这样恶毒的诽谤和侮辱。由于我是医生,还是所长的朋友,所以他来找我,只有我能搭救他。

拉克什米【注】女神的行踪是难以琢磨的。她既可以堂而皇之从正门而入,也可不请自来,从后面而进。我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说道:“这种事情可不简单哟!”

不必赘述,为了安葬女儿,霍里纳特被弄得彻底破产了。

我女儿绍希以同情的语调问我:“爸爸,这个老头怎么跪在你脚下,这样嚎啕大哭呢?”

“去!去!去!”我生气地对女儿说,“这件事与你毫不相干!”

经办完这件事后,女儿婚事的款项迎刃而解,结婚的日期都定好了。独生女儿,婚宴当然要准备得非常丰盛。婚礼前一天,半夜三更,我突然发现女儿绍希得了霍乱。病情发展极快。我尽了最大努力,也无效果。最后,我把药瓶扔到地上,跑到霍里纳特跟前,抱着他的脚,说:“好兄弟,请原谅我,原谅我这个罪人!我只有一个女儿,我再也没有亲人了啊!”

“医生先生,你这是干什么?”霍里纳特被弄得莫名其妙,说,“我感激你一辈子,快起来吧!”

我对着上苍大声叫喊起来:“我的天啊!我对这位老人犯了罪,我应该受到他的惩罚。天神啊,请救救我的绍希吧!”

第二天十点钟,绍希全身发黄,离开了人世,永远安息了。

过了一天,警察所长对我说:“喂,别耽搁了,你马上就成亲吧!要不要先派人去打听一下?”

对别人揪心的痛苦,采取这样令人发指的漠不关心的态度,简直使魔鬼也会相形见绌。可是,通过形形色色事件,我早就懂得,对警察所长的这种人道精神,最好还是缄口不言。

我用自己的收入,为可怜的霍里纳特盖了一栋茅舍,把自家的奶牛送给了他,还把他典给高利贷者的农具家什赎了回来。我的痛苦和悔恨仍然难以平息。在寂静的黄昏和不眠的夜晚,我总是在想——我那心地善良的闺女,虽然离开了尘世,但是,由于父亲的罪孽,她在阴间都得不到安宁。似乎她在悲伤地问我:“爸爸,你为什么要干这种缺德的事呢?”

我给穷人看病,不再要他们交钱了。看到任何生病的姑娘,总是当成我的绍希在受病痛折磨似的,尽心尽力为她们治疗。

雨季开始了。大水淹没了村庄和稻田,出门就得乘船。大雨滂沱,从早到晚下个不停。

有一天,地主家找我去看病。派来的仆人船夫,急急忙忙,不耐烦地催促我启程。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出门之前,女儿总是事先撑开我那旧雨伞,看看是不是破了,还一再关照我,在这样的风雨天要多多保重。今天,在空无一人的家里,还得自己去找雨伞。坐船的时候,我看到警察所前面停了一只舢板。一个农民,只在腰里缠着一块布,坐在船上任雨浇淋,我问道:“喂,发生了什么事?”

农民告诉我,昨天晚上,他女儿被蛇咬了一口死了。警察要他从老远的村子里把尸体运来检验,我看到,他把自己仅有的一件上衣,盖在了死去的女儿身上。

下午一点钟,我出诊回来,那个农民缩成一团,仍坐在船上。警察先生根本就没来检查,我给他送了点食物,但他没有吃。

我急急忙忙吃了饭又出诊了。傍晚回家后,只见那位农民完全像个幽灵,坐在原地。问他时,已不能答话了,只是呆呆地望着我。经过反复询问,我才知道:有一次,一位警察来过,问他带钱来了没有,他说他一贫如洗,身边什么也没有,警察说了声“那就像现在这样坐着等吧”,就扭头走了。

这样的场面,过去就屡见不鲜,不过熟视无睹罢了。可今天却不同了。无论怎样,我再也克制忍耐不住了。我仿佛听到我女儿绍希那怜悯颤抖的嗓音,在阴沉的天空中回荡。这位失去女儿沉默不语的农民,所受的无以复加的痛苦,仿佛在撞击我的胸膛。

我忽然像旋风一样,冲进了警察所长的家。所长正安闲自在地坐在藤椅上,吞云吐雾地吸着烟。我愤懑地质问所长:“你们到底是人还是魔鬼?”

我和所长那渗透着无数被压迫者眼泪的友谊,在这场风暴中完蛋了。

不久之后,尽管我拜倒在所长脚下,一再颂扬他的好心肠,多次检讨自己的过失,但是,最终仍然不得不离开故土,远走他乡。

(有删改)

【注】拉克什米:财富女神。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含意很广,既指“我”对霍里纳特犯下的过错,也指“我”情绪激动时对所长的怒斥,还让人想到警察犯下的罪孽。
B.文章开始写到“我”与警察的关系就像宝石与首饰的关系,相得益彰,其实是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共同剥削和压迫穷苦百姓。
C.文章情感深沉动人,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将三对父女之间的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广大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D.文章所写事件并不复杂,人物也很简单,只是当时社会的小小一角,但足以揭示英国殖民统治下印度官僚机构的黑暗与罪恶。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开头写到自己不得不背井离乡,同时设置悬念,不告诉读者原因;结尾才交代原因,又说到不得不离开故乡,因而前后照应,内容完整。
B.文本采用顺叙的手法,运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是故事的线索人物,是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讲述者,这就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C.文本语言简洁含蓄,如“这些保护神会给人们带来什么”“不必赘述,为了安葬女儿,霍里纳特被弄得彻底破产了”,能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D.文本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一群欺压百姓、敲诈勒索、漠视生命、戕害人性的警察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3.文本中写道:“雨季开始了。大水淹没了村庄和稻田……”请简要分析这段话的作用。
4.文本中“绍希之死”这一情节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元翁从王夔玉借书

黄庭坚

为吏三年弄文墨,草莱心径失耕锄。

常思天下无双祖【注】,得读人间未见书。

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扪腹正空虚。

何时管钥入吾手,为理签题扑蠹鱼。

【注】无双祖:禅师名,诗人曾随其学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随好友元翁拜访高士王夔玉,并依元翁所作之诗的韵和用韵次序写下了此诗。
B.在第一句中,诗人自言为官多年,忙于处理公务,暗含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C.诗人说自己无暇读书,心径长满荒草,为写羡慕王家藏书丰富、渴望借书做铺垫。
D.诗人用“常思”“得读”二词,表达了自己对无双祖和曾经读书生活的深切怀念。
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读书、借书的渴望的?请结合最后两联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书易书

毕淑敏

她被一位中年男子拦住,中年男子说:"你就是那个拥有很多书的女兵吗?"她迟疑着斟酌道:我只有很少的书,都是和别人交换着读的。有些人把借给她的书送给她,这样,她就有了少许书的"积蓄"。

那男子有在高原工作过多年的烙印——极疲、极枯,肤色红赤干瘪,像一根锈铁丝编缀而成,声音里也带着铁锈般的粗涩质和渣滓感。

铁丝男说:我想向你借书。我知道你的规矩,借你的书,必要拿一本书和你交换。看完了,彼此再换回来。

她安静地说:是。

铁丝男说:我带来一本书,想借你的童话书看看,不知你可有?她恰好有一本童话书。

此刻,她无声无息地等待铁丝男拿出拟交换的书。铁丝男却无端地踌躇了。

她轻声催促;"你的书呢?拿出来让我看看。"

铁丝男缓缓地把手从衣兜抽出来,手里捏着的,是……一卷纸。他轻轻地将纸卷展开,再展开,继续展开……原本折叠的纸片,居然变成了两巴掌宽、约有半米长的惊人面积。

她愕然,心里嘀咕着:这模样,难道真是一本书?

"铁丝男"将纸片小心翼翼地举起来,她满腹狐疑地盯着看——因为还有最后一层折叠尚未打开,如同藏起的谜底。她想象不出这陈旧泛黄的纸片,究竟是什么书?当最后一层折叠打开后,真相大白——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它……我想,应该也算广义的书了。”“铁丝男略带不好意思地说。

她不知如何回答。这能算书吗?如果这也算书,那真正的书,情何以堪?

她决定为书正名,便轻轻吞下高原一口凛冽的寒风,说:它……有人看吗?边说边把视力表拿过来,抖动着。

有。很多人看过它。”“铁丝男笃定地回答。

这问话甫一出口,她就发现了自己的失策。视力表曾贴在墙上,当然有很多人看它。首战失败,她并不气馁,接着问:它算印刷品吗?”“铁丝男的脸上简直容光焕发起来,说:它当然算印刷品了。她发现自己又失策了。视力表的确是印刷品,绝不是手抄本或油印本。她轻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不甘心败下阵来,继续发问:它有内容吗?”“铁丝男反攻说:它难道没有内容吗?!

她悲哀地发现,自己挖了一个个坑,然后又傻乎乎地跳进去。不过,她很快找到了杀手锏,问:就算有内容,那么它……有作者吗?

正当她以为胜券在握时,"铁丝男"低下头,面有惭色道:对不起。她一时想不明白,这声道歉,针对的人到底是谁?

铁丝男说:这个视力表是有作者的,我记得是中国的一位教授。可惜我不是眼科医生,把他的名字忘记了。

这一番关于书的较量,她只能承认,自己彻底败下阵来。

视力表是一本书———有内容,二是用纸张印刷的,三有作者,四是它千真万确被很多人看过……

她没法不同意“铁丝男”以书易书的请求。

喏,给你。她恋恋不舍地用双手平端着童话书,递给了铁丝男

铁丝男接过童话书,将书夹在腋下,然后把视力表双手举着递给她。视力表边缘下垂,好似一条白色哈达。之后,两个人不约而同地仰望高原湛蓝的天空和剌目的阳光,各自长舒了一口气,大有钱货两讫的终结感。

她想了想,说:咱们俩的书,何时再换回来?

铁丝男思忖着说:我们那里山高水远,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

她知道“铁丝男”说的是事实,只得认命,叮嘱道:“尽早还来。再有,千万别弄坏我的童话书。

铁丝男说:第一件事,我答应你,会用最快的速度。第二件事,可不一定。我把书带回去,假如别人知道了,脚前脚后来跟我借,我无法不借,只得提醒他们爱惜。但你能想象,不一定管得住。

她心知肚明,不再叮嘱,便追加了一个问题,好奇道:"你为什么喜欢童话书?"铁丝男沉吟了一下,说:在万丈冰峰雪岭之间读童话,能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她还年轻,对此话半懂不懂,只是在心里做好了和这本童话书永诀的打算。铁丝男小心地收好童话书,说:告辞了。

铁丝男走了。时间过去很久很久,那本童话书再也没还回来。她哀叹自己损失了一本书。这书她只略翻过,毕竟很少有军人会来借读。保家卫国和公主王子的故事,相去甚远;晶莹的水晶鞋和沾满泥污的战靴,天鹅蛋和寸草不生的旷野,也几乎毫不相干。

这件真实的小事,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西藏阿里高原。文中的那个,就是我,时任西藏阿里军分区卫生员。

(选自202219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用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要和我换童话书,既表明“铁丝男”聪明睿智,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极瘦、极枯”“红赤干瘪”等词语写出了异常恶劣的高原气候让高原军人饱受肉体的磨砺,从正面表现了高原环境的恶劣严酷。
C.“我把书带回去,假如别人知道了,脚前脚后来跟我借,我无法不借。”这说明渴望用书籍来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不止“我”一人,而是以“铁丝男”为代表的一群人。
D.“时间过去很久很久,那本童话书再也没还回来。她哀叹自己损失了一本书。”暗含“她”对铁丝男的抱怨。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对话,一“多”一“少”,一问一答,突出高原书籍的稀贵及我热爱读书的形象,自然引出下文“一番关于书的较量”这一情节。
B.小说把中年男子称作“铁丝男”,使用了比喻手法,引人联想,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突出,语言更富幽默感。
C.文中将边缘下垂的视力表比作一条“白色哈达”,使“以书易书”活动充满了仪式感,同时也象征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际关系。
D.“铁丝男”借走童话故事书之后再也没有还回来,文章没有交代书本未归还的缘由,使小说具有“留白”的艺术效果。
3.“视力表”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小说在叙述视角与情节设置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4-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乐亭留别

白居易

灞浐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

昔时蹙促为迁客,今日从容自去官。

优诏幸分四皓秩,祖筵惭继二疏欢。

尘缨世网重重缚,回顾方知出得难。

【注]①唐文宗大和三年(829),诗人称病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②四皓:避秦乱隐商山的四位须眉皓白、德高望重、品行高洁的老人。③二疏:汉宣帝时名臣疏广与其侄疏受因年老同时辞官,为世人所称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写离别的时间、地点,交代了离别的背景,并且叙述自己曾经几次离别长安,体现了诗人仕途的沉浮。
B.颔联用了对比手法,叙述了先前大都是被贬出京,心情压抑急促;这次出京是自己请求辞去官职,从容不迫。
C.颈联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辞去官职之后,受到皇帝优待,回到东都洛阳,享受二疏一样的欢乐。
D.尾联阐述追名逐利像一张张大网,把人们紧紧捆缚起来,白居易挣脱这张尘网之后才发现要想摆脱这张大网很难。
2.阅读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留别时的心情是快乐的,那么请你谈谈白居易快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4-04-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允则字垂范。以父任为济州衙内指挥使。少以才略闻。太平兴国七年,初置静戎军榷场(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特命允则领。初,允则在阁门,凡下诸宣敕,真宗必付允则视审而后行。京师诸河水门及郑州水硙(wèi,石磨),皆淳化中允则所开。治湖南,民岁输绢谓之地税绢,又屋每间出绢一丈二尺,谓之屋税绢。始户给一牛,岁输米四斛,牛毙犹输,谓之枯骨税,皆马氏暴敛之余。允则治潭州,悉奏除之。湖湘山田,民不耕垦,允则下令给诸军刍(chú,牲畜吃的草),皆输粟藁(gǎo,禾秆),由是山田遂无遗利。潭州旧分兵戍邵州,允则谓蛮不扰而益戍兵,是长边患也,亦遂奏罢初至沧州葺营垒多开井泉言者以为扰。未几契丹围城,近郊老幼皆入城保,而水不乏。又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冰代炮,虏兵遂解。真宗召而语之曰:顷有言卿扰民者,及敌至,始见其利也。励雄州,榷场禁通异物,逻者获珉玉带及妇人首饰交易者,允则纵之,曰:此以我无用,易彼有用也。周世宗始以瓦桥关置州,居民唯结茅,允则教以陶,公私营造皆易为瓦甓矣。又欲合外旧瓮城,与大城为一,先建东岳祠,自以黄金百两为供器,导以鼓吹(宣扬),民间竞以金银器献。久之密撤去,而移文言北界盗,因以护祠为言兴版筑城就,而敌不知也。雄州上元旧不张灯,允则结彩为山,聚优(古代称以表演乐舞或杂戏为职业的人)乐,纵民夜游。谍知北人欲观灯,乃率同僚会城北,俄有衣紫胡人至,延之传舍,剧饮而罢。即幽州统军也,后数日,闻为北主所诛矣。尝宴宾,而甲仗库火,终宴不救。真宗问其故,曰:兵械警火甚严,当宴而燔,奸人欲以计见动。若舍宴救火,其谁不他窥测也?真宗善之。景德以后,国信往还仪制所及费用皆其所裁定,智识开敏,处事审当,其方略施设,虽游观亭传,莫不有所寓也。

(节选自《隆平集·卷十六》)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相应位置的选项涂黑。
初A至沧州B葺营C垒D多开E井泉F言者G以H为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命允则领之”的“之”,与《师说》中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意义用法不同。
B.路,是宋代时期的区划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路”含义不同。
C.京师,与姚鼐的《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中的“京师”含义相同,都是首都、都城之意。
D.版筑,古代修建墙体的一种技术,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版筑”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允则很受宋真宗等人的重用,政令的发布以及文书符节、礼仪制度的制定等都有他的参与。
B.在治理湖南期间,李允则不赞同马氏遗留下的税收政策,他废除了马氏的苛捐杂税政策,然后上奏给朝廷。
C.李允则在做地方官的时候注重给百姓谋福利,比如教百姓烧陶制砖瓦等技术,制作砖瓦结构的房子,等等。
D.李允则智谋过人,曾借刀杀人,他让敌军主人除掉敌军幽州统帅的策略只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延请他。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允则谓蛮不扰而益戍兵,是长边患也,亦遂奏罢。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在“合外旧瓮城,与大城为一”这件事情上,如何体现了李允则的“智识开敏”?请做简要分析。
2024-04-0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风

王勃

肃肃[注]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肃肃]形容快速、匆忙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凉风肃肃吹来,山谷林间顿时变得清爽凉快,一个“加”字写出风的善解人意。
B.颔联抓住“驱”“寻”“卷”“出”等动词,将风的流动拟人化,使这一形象栩栩如生。
C.颈联写凉风来去没有踪迹,却和诗人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形成互动,蕴藏情意。
D.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时,风又吹动松林,奏响了美妙的乐曲,给人以欢娱。
2.后人赞此诗“有情”,又称此诗“最有余味”。请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有情”和“余味”的理解。
2024-04-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服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义也。”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献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彭氏之子,不使御。彼苟,然后可也。”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视义士不若负粟者。今有人于此,负粟息于路侧,欲起而不能,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何故也?曰:义也。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说而行,又从而非毁之,则是世俗之君子之视义士也,不若视负粟者也。”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倍蓰,必为之。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蔺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①一言:指义。②倍蓰:五倍的意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B.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C.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D.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事莫贵义”和“耻学师”的意义不一样,但用法一样。
B.“令彭氏之子”中“御”指驾驭车马,与射、礼、书、乐、数并称为“六义”。
C.“因彭氏之子”的“下”字与“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的“明”字都是使动用法。
D.“彼苟然,后可也”和“非恶其声而也”中加点的“然”字意义一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以语录体形式记述了墨子的言论,通过这些“义”的言论表达了“贵义”的观点。
B.墨子认为,“今天下莫为义”,“故人”如果劝说他就算了,怎么能够阻止他去行义?
C.墨子劝说穆贺,“穆贺大说”,说明穆贺赏识墨子,但他担心楚王不会采纳墨子的建议。
D.墨子的观点:世俗的君子不喜欢行义之人,甚至非议、诋毁义士。认为义士比不上负粟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2)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
5.墨子善辩,长于推理,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墨子“说穆贺”的推理过程。
2024-03-3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第零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

汪曾祺

香港多高楼,无大树。

中环一带,高楼林立,车如流水。楼多在五六十层以上。因为都很高,所以也显不出哪一座特别突出。建筑材料中钢筋水泥已经少见了。多是飞机钢、合金铝、透亮的玻璃、纯黑的大理石。香港马路窄,无行道树。寸土如金,无隙地可种树也。

这个城市,五光十色,只是缺少必要的、足够的绿。

半山有树。

山顶有树。

只是似乎没有人注意这些树,欣赏这些树。树被人忽略了。

海洋公园有树,都修剪得很规整。这里有从世界各地移来的植物。扶桑花皆如碗大,有深红、浅红、白色的,内地少见。但是游人极少在这些过于鲜艳的花木之间流连。他们到这里来的目的是乘坐“疯狂飞天车”、浪船、“八脚鱼”之类的富于刺激性的、使人晕眩的游乐玩意。

我对这些玩意全都不敢领教,只是吮吸着可口可乐,看看年轻人乘坐这些玩意时兴奋紧张的神情,听他们在危险的瞬间发出惊呼。我老了。

我坐在酒店的房间里,想起北京的大树,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天坛的柏树,北海的白皮松。

渡海到大屿岛梅窝参加内地和香港作家的交流营,住了两天。这是香港人度假的地方,很安静。海、沙滩、礁石。错错落落,不太高的建筑。上山的小道。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居住在高度现代化的城市的人需要度假。他们需要暂时离开紧张的生活节奏,需要安静,需要清闲。

古华看看大屿山,两次提出疑问:“为什么山上没有大树?”他说:“如果有十棵大松树,不要多,有十棵,就大不一样了!”山上山下是有树的。台湾相思树,枝叶都很美。只是大树确实是没有。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然而没有乔木,是不成其为故国的。《金瓶梅》潘金莲有言:“南京的沈万三,北京的大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至少在明朝的时候,北京的大树就有了名。北京有大树,北京才成为北京。

回北京,下了飞机,坐在“的士”里,与同车作家谈起香港的速度。司机在前面搭话:“北京将来也会有那样的速度!”他的话不错。北京也是要高度现代化的,会有高速度的。现代化、高速度以后的北京会是什么样子呢?想起那些大树,我就觉得安心了。现代化之后的北京,还会是北京。

文本二:

留住城市的时代芳华(节选)

肖复兴

那几年,我常常游走于城南这些大街小巷,完全像一个“胡同串子”。有时候,会遇见不少逛胡同的北京人,他们都很年轻,成群结队,背着专业的相机,拼命地为这些即将消失的老北京景象拍照留档,他们有自己的网站,可以将这些照片传到网上,让更多关注北京的人看到。有时候,也会碰见外国人,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背着旅行包,他们大都不会说中国话,我们只能相视一笑。那些有些年代感的胡同和院落,让他们觉得还像老北京。有一次,我碰见一些来自美国的大学生,会说一些中国话,他们对我说,以前门楼子为中心,东西两边的胡同,他们都去看了一些,觉得西边拆得少,更像他们读过的老舍写的《骆驼祥子》里的老北京,东边不像了。

游走在这样的老街,碰见这样的新旧朋友,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有一种仿佛在往昔时光中穿越的感觉,回忆和现实、幻觉和错觉,交织一起、碰撞一起,常让我感到似是而非而无所适从。我想起梁思成先生1947年写的《北平文物必须整理和保护》文章;北平和平解放以后,他又多次陈情相告:北京城的整体形制,既是历史上可贵的孤例,又是艺术上的杰作,城内外许多建筑,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至宝,它们综合起来,是一个庞大的“历史艺术陈列馆”。他特别强调,承继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一笔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遗产,需要做的是整体保护这一文物环境。

加拿大学者雅各布斯曾写道:“老建筑对于城市是如此的不可或缺,如果没有了它们,街道和地区的发展就失去活力。”她特别强调:“必须保留一些各个年代混合的旧建筑。保留这些旧建筑的意义绝不是要表现过去的岁月在这些建筑上的衰败和失败的痕迹……这些旧建筑是不能随意取代的,这种价值是由时间形成的。”她说,这些旧建筑“对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街区而言,只能继承,并在日后的岁月里持续下去”。

如今走在北京,簇新的建筑比比皆是,即使走在旧城老街区,那些雅各布斯所说的“老建筑”“旧建筑”,也已经所剩无几。随着这些“老建筑”“旧建筑”的消失,更可怕的是和它们连在一起的记忆,也一并消失,以为新改造完成的城市空间,就是以往老北京历史的倒影和地理的肌理。如果这样,老北京真的就彻底消失而无可追回了。北京城的时代流动与历史变迁的影子和轨迹,也就荡然无存了。

古诗说:往来千里路常在,聚散十年人不同。这个世界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更何况北京经历过的岁月漫长,其中的发展变化是极其正常不过的。但重要的是,对于北京这样一座古都,不要忘记老北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在这样的变化之中,寻找到有规律的变法,要依据历史的罗盘,还要能够找到回家的路,以及在回家的路上扑面而来的浓烈的乡愁。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香港“高楼林立,车如流水”,既表现了这座城市的繁华和高度现代化,也表现了这里的生活节奏之快。
B.汪曾祺在酒店联想到北京的大树,采取了一一列举的形式,传达出对这些树真切的想念和如数家珍的自豪感。
C.汪曾祺通过写自己在香港看树,古华发出关于树的疑问,表达出本文的主旨:香港作为一座高速发展的城市,应该有大树。
D.“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原意是说明故国与大树无关,文本反用其意,认为大树是构成“故国”的重要元素。
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我”串胡同的经历,为后文关于城市发展的思考作了铺垫。
B.引用中外学者的论述,是为了说明北京的老建筑值得也应该保留。
C.“回家的路”是人们对于城市的记忆,也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留存。
D.文章描写了北京建筑的过去与现在,表达出了对城市发展的思考。
3.文本一反复写到香港的树,有怎样的用意?
4.文本一和文本二画线句中,两位作者对北京发展看法一致,心态不同,请就此简要分析。
2024-02-03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材料一:

近年来,字母词呈迅速扩张之势。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为例,第3版收录字母词39个,第6版猛增到239个。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的不该使用外语的地方,字母词也屡见不鲜。我们中国人生产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也开始流行洋名或汉英混合的名称。高耸在大都市中的一些公共建筑、楼盘上,只见英文标识,而不见汉语踪迹,让人恍若到了英语国家。字母词在汉语通用领域扩张,向社会发出了汉语英语可以混杂的错误信号。

英语入侵汉语,危及汉字汉语的安全。近二三十年来,英语正在改变中国年轻人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改变他们对汉字汉语的感情。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基石,如果任由字母词扩张、泛滥,将危害汉语的纯洁性,冲击中华文化的基础。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字母词也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我们不能把字母词拦在中华文化的大门之外,可是也不能任由字母词泛滥成灾。因此,应该对字母词的使用加以规范和限制。

能不能仿效机动车的出行规定,让字母词的出行更规范?

语言文字的使用可分为三个领域。一是公民个人生活领域,类似人行道,字母词可以自由通行。二是专业领域,也就是专业人员和部分人群才经常使用的专业用语用词,比如X光、B超、A股、B股等。在专业领域内,有些字母词用汉语代替很不方便。专业字母词只在专业范围内交流使用,不需要大众都看得懂,又因为它不进入通用领域,对汉字汉语的影响甚微。因此,专业领域类似慢车道,少量字母词可以通行。三是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就像快车道,字母词应该禁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文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汉语文出版物、广播电台电视台、公共服务行业等,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字母词来自外语,外语显然不符合我国通用语言的规范和标准。

现在,有些人主张取消通用领域对字母词的限制,理由有两条:一是吸收外来语丰富汉语,二是字母词比汉语简单好用。其实,没有人反对吸收外来语,只是要求翻译成汉语再吸收。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对应的中文简称代替字母词,它们同样简单好用。现在通用领域正在使用的字母词,有一些的确没有相应的汉语简称代替。这就需要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组织权威的翻译委员会定期翻译公布,比如:“CPI”消指代替,“PM2.5”微尘2.5”代替,等等。

在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中,语言文字是给最广大的人民看的。可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不懂英语,更不明白这些字母词的含义。在通用领域限制字母词,不仅是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尊重,也是对不懂外语者的理解和尊重。

(摘编自傅振国《警惕字母词侵蚀汉语》)

材料二:

从秦代书同文算起,汉语已然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当今,出现了新的景象:使用字母词形成热浪,令人注目。

汉语中出现外来词,自古有之。一种语言,只要跟其他语言密切接触,就难免出现外来词。汉语的突出特点是使用方块汉字。不管是繁体还是简体,都能帮助我们把同音的词语所表示的意思分辨清楚。比如:飞屑吸入人体致癌。(魏润身《挠攘》)这种石头也能治癌。(柳建伟《突出重围》)这里出现了致癌治癌,二者的前一个字都读zhì。正是因为字的形体有所不同,才保证了不会引起误解。这是使用拼音文字的书面语做不到的。

面对风起云涌的字母词,一方面,要看到字母词的语用价值。对于使用者而言,字母词具有美感引力。其一,视觉引力,从字形上凸显某种事物,使之显得醒目突出,如巴萨vs皇马。其二,新知引力,通过字形求解字义,增长知识,如GDP指国内生产总值。其三,心态引力,由于字母词新颖而带国际味,因此可以引发人们心理上的高雅感和奇异感。如某营养品的盒子上面,印着小一号字体的“TRT”“TRT”是什么,没几个人知道,可看起来显得有档次。诚然,字母词不属于汉语汉字,不能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但是,可以把它看成一支外来的特种生力军,让它配合汉语汉字,发挥其特定的作用,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那么,字母词的普遍使用,会不会引起汉语汉字的混乱?这不必担忧。阿拉伯数字也是外来的,但是,其在汉语中的使用并没有伤及汉字文化,因为汉语有汉语的应用规律。比如八十八岁叫作米寿,这是因为拆开是八十八;九十九岁叫作白寿,这是因为减去。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用法,阿拉伯数字能够干扰吗?

另一方面,要看到字母词的局限性。字母词的使用,缺乏实实在在的群众基础。比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除了内行,能看懂的少之又少。

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郑重指出:辞达而已矣。广大群众看不懂的东西,其生命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明确字母词这一弱点,运用时要想办法弥补。个人以为,可以编写一部《英文字母词词典》,同时有必要立项研究如何做好字母词汉化的工作。

(摘编自邢福义《辞达而已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语通用领域,字母词的不断扩张,将错误地引导人们将汉语英语混用。
B.英语改变着中国年轻人对汉字汉语的感情,这会冲击中华文化的基础。
C.汉语与其他语言密切接触后,不免出现外来词,这在历史上有迹可循。
D.由于汉语使用方块汉字,所以我们能根据字形将同音的词语分辨清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出了要对字母词的使用加以规范和限制的观点,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B.材料一认为无相应汉语简称代替的字母词可由权威部门定期翻译公布,比如“很SA”用“很飒”代替。
C.材料二介绍了字母词对使用者的三种美感引力,视觉引力、新知引力、心态引力,并分别举例分析。
D.材料二认为编写一部《英文字母词词典》,并且对字母词进行汉化处理,是可以弥补字母词弱点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批评某些企业,他们将国货品牌的名字冠以各种外文字母符号,以此提升企业品牌的“高级感”。
B.有些字母词使用很方便,应该向大众推广。比如DNA,要是翻译出来既难记又难写,还不如DNA来得简明清楚。
C.某科研数据显示,从2010—2014年的《人民日报》中,每年选取一周合计35天的样本语料中出现字母词490个,共1597次。
D.在汉语部分词语中,阿拉伯数字是替代不了汉字的,比如“推三阻四”“不管三七二十一”。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概括字母词的特点。
2024-01-3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B卷)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