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长城富于强烈的生命节奏。它把自然中的节奏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显示出来。这是一条有生命的线,神奇的线,寓奇险于沉实,藏变化于整齐。从苍茫的西北戈壁,至浩瀚的东部海滨,长城涉大河巨川,穿崇山峻岭,跨危崖绝谷,过荒漠草原,腾挪跌宕,气象万千。宛如神奇巨笔在北国山河一笔挥就的气势磅礴的草书,而敌楼就是这草书中的顿挫,雄关就是这草书中的转折,亭障墩堠则是这草书中错落的散点。它们与长城的城墙主体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形成一幅结构完整的艺术巨作。

长城建基于大地之上,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地艺术”。

东部的长城,多建于崇山峻岭之上,凭借高山深谷用条石和砖筑成屏障城垣,“用险制塞”,城体顺山势盘腾于陡峭的山峦脊背。敌楼则虎踞制高点处,两翼曲直回环。关塞坐落谷间峡口,扼险制要。在人们的视角中,起到了与塔相似的审美效果,并且更具有险峭峻拔的气势。同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因山势不同,长城也显示出不同的风致来。八达岭长城雄伟壮丽,沉雄中见“阔大”。慕田峪长城建于悬崖峭壁之上,这里山峰嶙峋陡峭,长城沿山脊忽而直上云天,忽而飞越深谷,真是奇险至极,令人不寒而栗。这段长城可谓雄伟中见“奇险”。它摄魂动魄,使登临者身入险境,惊奇赞叹。而金山岭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沿雾灵山伸展,山峦雄壮,而山势平缓。敌楼密集,设计巧妙,各不相同。由司马台水库西望金山岭,长城恰似一件精工细笔的工艺品。它于雄伟之中见出“灵秀”。

与东部的崇山峻岭不一样,西部的长城大多坐落于戈壁大漠之中。由于缺少砖石材料,这里的长城基本上都用黄土夹以芦苇和柳条夯筑而成。这种土夯的城墙却与沙漠和戈壁的色调融为一体。西出敦煌80公里的戈壁之中,留有玉门关遗址。还有距敦煌西70公里的阳关遗址,仅残存一座烽火台。可是,在四周无垠的戈壁之中,这两座颗粒似的建筑,不但没有因它们体积的微小而为大漠的苍茫所淹没,反而突兀地矗立在滚滚黄尘和砂石之上,宛如铁骨凌空。它们在沙漠戈壁的广袤无艰和千古岁月的时空交错中,展示出一种纪念碑式的历史永恒感。

除了与不同的地形地貌相得益彰,长城在四季时令,雨雪云雾,晦明晨昏,都有着各种不同的风姿。春华烂漫明丽,长城如展笑颜;夏日万绿葱茏,长城如腾碧浪;秋霜层林尽染,长城如披盛妆;冬寒冰天雪地,长城如舞银蛇。月夜下之长城,孤峭冷峻;晨光中之长城,新美壮丽。

(取材于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有删改)

1.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长城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体现着自然的节奏,宛如北国山河上一笔挥就的巨幅草书。
B.长城腾挪跌宕、气象万千、气势磅礴的特点,也是建筑美与自然美浑然融合的结果。
C.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因山借势、用险制塞,在崇山峻岭中各显风致。
D.东部长城盘腾于陡峭的山脊之上呈峭拔之势,西部长城色调与大漠融合则富永恒之感。
2.纵观全文,分条概括作者眼中长城美在哪里。
3.下列描写长城的诗句与文中所介绍的长城特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明末清初•顾炎武《八达岭长城古诗咏》,居庸:居庸关;倚:靠着,接近。)
B.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清•丁澎《度岭见长城》,坂bǎn:山坡)
C.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清•康有为《登万里长城》,立:耸立)
D.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唐•李益《登长城》,惨:黯淡;惊:滚动)
2022-04-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之芯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松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不像往年,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隔三差五地摘一次,而今年是一次全早早摘了,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

⑥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⑦但不久我就有些惊讶了。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

⑧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枝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

⑨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⑩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作物们就再也找不到那条让它们真正抵达秋天的时光之路了。

而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1.对第①自然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蓄积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时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B.第四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清风吹拂的状态,表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C.第四句用“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来表述时间的珍贵,呼吁我们珍惜时间。
D.第四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阳光从葡萄藤叶子中透出的状态,从侧面写出葡萄藤的茂盛。
2.对第③段中妻子“颇有微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暮秋时分,葡萄叶落的满院子都是,这情景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B.因为看不到碧绿的饱满苍翠,不能有爽朗和清新的感觉了。
C.妻子时时清扫,却总扫不净。
D.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
3.阅读第⑥自然段回答,为什么今年“妻子”会把葡萄一次全早早摘了?
4.对第①和⑦自然段中葡萄叶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结构上起到照应、对比的作用。
B.突出果实是叶子生命的灯芯。
C.用前面葡萄叶生长旺盛的喜悦来反衬后面葡萄叶过早凋落的无奈。
D.描写了葡萄叶凋零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埋怨妻子不懂得生活情趣。
5.对第⑨自然段中“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果实一旦出现就预示着作物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
B.一旦果实夭折了,作物的生命也就夭折了。
C.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命价值的所在。
D.作物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
6.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标题“生命之芯”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作物的果实。
B.作者认为人类生命的果实就是人类的灵魂。
C.在作者眼中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只要有自己的梦想、使命和灵魂都值得尊敬。
D.作者用果实象征人的梦想和灵魂。
7.对本文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8.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9.下列对本文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巧用对比,以妻子对葡萄叶的讨厌反衬“我”的喜爱。
B.本文以作者对葡萄叶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行散而神聚。
C.“我”从葡萄叶上得到人生有益的启迪,应该把握住美好年华,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
D.本文最后省略号意味深长,言尽而意无穷。
2022-04-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汉语文试题
3 . 下面诗句,不是描写思乡之情的一项是(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D.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22-04-0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汉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其父曰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明·杨慎《艺林伐山·卷七》

1.对上面文章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
B.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
C.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
D.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
2.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告诉;对…说B.得:找到
C.御:和皇帝有关的D.堪:能够,可以
2022-04-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汉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细菌环保塑料

两名年轻的美国企业家研制出了一种绿色材料,这种材料以农业废物和菌类为原料,并且可以生物降解为一种天然肥料。

发明者之一埃本·拜尔说,这种被称为“生态摇篮”的产品还能用于隔热,而且,它是生长而不是制造出来的。这种材料能完美地取代在包装中使用的聚苯乙烯,而且它还能够生物降解,在生长过程中几乎不消耗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

拜尔说:“与相同单位或数量的聚苯乙烯相比,我们使用的能源只有十分之一,在该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的整个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八分之一。”

他说:“事实上,我们的长期设想是,取代所有塑料和泡沫,减轻这些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发现或者说发明的这种天然材料将使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目前,聚苯乙烯这种塑料材料在包装行业中的使用是如此广泛,甚至在美国的垃圾填埋场中,30%的垃圾都是聚苯乙烯。

“生态摇篮”在接触到水或潮气时会自然降解,而且作为植物的天然肥料,对环境有积极影响。这一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将棉籽壳、荞麦壳和稻谷壳等农业副产品与一种发挥粘结剂作用的丝状真菌——茵丝体——相混合,放入模子,任其生长。茵丝体分泌出一种作用强大的酶,能分解这些有机废物。在室温和黑暗条件下放置7天后,会产生一种质地紧密、具有可塑性并且能抗800摄氏度高温的超轻材料。

“生态摇篮”的生产成本与聚苯乙烯差不多。拜尔计划对年产值200亿美元的聚苯乙烯行业发起挑战。他说:“我们的设想是,在未来3年内,逐步向美国中西部、欧洲以及亚洲发展。”他说,开办工厂需要的投资不多,大约数百万美元。这是一种低科技生物技术……更接近于种植或烹饪蔬菜,而不是基因控制。

1.下列对“生态摇篮”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生态摇篮是一种用真菌培养生长而成的天然材料型的环保塑料。
B.生态摇篮以农业废物和菌类为原料培育而成,并可生物降解为一种天然肥料。
C.生态摇篮是一种可取代聚苯乙烯塑料和泡沫,对环境污染轻的绿色材料。
D.生态摇篮是一种低能耗、低碳、低科技生物技术生产出来的绿色材料。
2.下列对“它是生长而不是制造出来的”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它是以天然的农副有机废物与丝状真菌混合后在模子里自然生长而成的。
B.它是菌丝体分泌出的强大的酶分解有机废物后自然形成的。
C.它是以低科技生物技术方式,像种植或烹饪蔬菜一样简单,在自然状态中生成的。
D.它的生产过程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下使产品自然生长的简单的手工操作的模式。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态摇篮是能够完美取代包装中使用的所有的聚苯乙烯,并能用于隔热的绿色材料。
B.生态摇篮是一种质地紧密、具有可塑性并能抗800摄氏度高温的超轻天然绿色材料。
C.生态摇篮接触到水或潮气会自然降解成为植物的天然肥料,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D.生产生态摇篮消耗的能源只是聚苯乙烯的十分之一,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八分之一。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产生态摇篮投资不多,因此,在未来三年内生态摇篮将向欧美及亚洲发展并取代聚苯乙烯。
B.生态摇篮的生产不是高科技的基因控制,因而为低科技手段利用废物降低成本寻找到了商机。
C.生态摇篮能自然降解,是对造成白色污染的聚苯乙烯行业发起的革命性的挑战。
D.生态摇篮的研制成功,为农业副产品有机废物的利用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2022-02-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日喀则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1.对上面文章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B.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C.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D.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2.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通“现”发现B.计:计算
C.旋:随即D.癖:毛病
2022-02-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日喀则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7 .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业讲究时令节气,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下列诗词和时令节气相关的一项是(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022-02-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日喀则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客有曰:齿而损脾,枣益脾而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

1.下列文言文断句正确的是(     
A.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
B.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
C.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
D.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
2.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益:好处B.损:损伤C.狎:开玩笑D.倒:倒闭
2021-12-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9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行路难》《早发白帝城》《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D.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主要作品有《论持久战》《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2021-12-14更新 | 43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中的“黄花”是指(     
A.黄色的野花B.海棠花C.菊花D.象征革命战士
2021-12-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汉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