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答。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别号叫混世魔王;王熙凤的别号叫凤辣子;林黛玉的别号是潇湘妃子;贾母的别号是老祖宗。这些别号都是抓取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请从这四个人物中选取一个人物,从别号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2023-09-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感怀

【明】刘基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

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

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

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

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注】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元至正二十年(1360)受聘至金陵,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开创帝业,为明开国元勋。累迁御史中丞。洪武四年(1371)辞归故里。性刚,嫉恶如仇,为胡惟庸所僭,被太祖猜疑,忧愤而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两句,表明自己年轻时远游他乡,而今逍遥自在,静观天下之变。“结发”,指少年时。“逍遥”,指游宦及归隐均从容如一,联系下文,可知“逍遥”二字乃慷慨洒脱之语。
B.三、四两句描绘出一个空旷寂寥的环境,创造了孤独迷惘的气氛,并为后面各句做垫衬。
C.五、六写景又有隐喻,上句比喻官吏逃散、百姓流离失所,下句比喻家乡一片空空茫茫、荒凉死寂。古人常用乔木来代称家乡或故园。
D.全诗初看散漫不经意,然以气贯之,动止由心,开合自如,古朴苍凉,直追汉魏。
2.诗歌语言常常具有隐喻性,请结合本诗最后两句具体分析。
3 . 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起笔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酿造出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
B.《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以空间之无际衬托出离愁之无限。
C.《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D.《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整,情韵悠扬。白天吹笛子,夜晩唱菱歌,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蓬姑娘都很快乐。
2023-08-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以下对课文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战中的插曲》中,聂荣臻元帅给日本方面写信,主要是出于对敌人进行政治工作的需要,这就是毛泽东曾说的“长征是宣传队”传统的延续。
B.《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是总结性综合报道,作者没有多着笔墨记叙具体的事件或讲述人物事迹,而是概述大量的人和事,并发掘其中的意义与价值。
C.《复活(节选)》中聂赫留朵夫面对玛丝洛娃讨要钱财时窘相毕露,是因为他不想跟玛丝洛娃有任何牵扯,而现在玛丝洛娃直言要钱,令他意想不到。
D.《百年孤独(节选)》借助魔幻手法来表现社会现实,文中“骨殖、失眠症”等描写,反映了拉美民族保守的思想观念和容易健忘的精神特质。
2023-07-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2.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点明了诗人观沧海的时间和地点。
B.诗歌以“观”字总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大海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气度。
2023-07-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军人之家

巴利斯

维拉的丈夫巴都林离开妻子维拉上前线两年了。一天,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信中通知说,她的丈夫巴都林受了重伤,现在就住在市荣军医院。

医生带维拉走进病房,指着一张靠在墙边的病床,床上的伤员盖着被单,仅露出圆圆的修剪过的后脑勺。

维拉快步奔过去,轻轻地呼唤着丈夫的名字:巴都林、巴都林她希望看到床上的人把枯瘦的双手伸出来,她就会投向他的怀抱,可是他没有动。维拉猛然惊呆了:手呢?原来自己的丈夫竟然连双手都没有了!床上的伤员慢慢抬起了头,维拉看到的是一张破了相并带有深红色伤疤的脸,空空的小洼坑代替了眼珠,又大又白的伤痕歪歪斜斜地穿过这可怕的面孔,她惊叫一声,便失去了知觉。维拉醒过来后,少校和医生向她介绍了巴都林受伤的全部情况:他踩响了地雷,烧伤了双目,炸没了双手,截去了双腿。他不能说话,至少是现在。被找到时已无法辨认,他身上没有证件,胸前内衣口袋里仅藏着一封给妻子的信,根据信人们才确认出他的身份。

第二天她再次来到医院,把巴都林运回了家,战争毁了她的幸福生活,但没有使她屈服,她悉心地照料着丈夫,盼着丈夫的状况能够有所好转。九月的一天,维拉正在做家务,篱笆门吱呀地响了一声。啊!站在门口的是活生生的、健壮的巴都林吗?

巴都林听妻子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他激动地问妻子:你以为他就是我?

当然!

只要他活着你打算护理他一辈子?

是的。

伤员躺在床上,脸朝着墙,维拉倾着身子温和地在他耳边说着:我的丈夫回来了!但您别难过,您将和我们一起生活,谁也别想带走您,听见了吗?

巴都林突然想起,你说在他身上找到一封信?给我看。

维拉拿出了信,巴都林看完后兴奋地说:他是阿廖沙,我的战友!为防万一,我们互相交换了信。这样,如果一个牺牲了,另一个就可以把信转给他的亲人。巴都林抹了抹眼窝里的泪水,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大声对伤员说:阿廖沙,我是巴都林,你还记得吗?

阿廖沙微微点了点头,巴都林兴奋地接着说:你就在我家里,我们将在一起生活,你听懂了吗?床上的阿廖沙动了一下,苍白的嘴唇颤抖着,传出了含糊不清的声音:谢——谢,通知——我母亲,我没有被——抛弃。

一缕阳光洒进室内,窗外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1.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一缕阳光洒进室内,窗外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有何作用?
2.请你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妻子维拉或者丈夫巴都林的性格特点。(只选一个)
2023-07-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选择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丝洛娃认出来探监的聂赫留朵夫之后,对于他请求饶恕的话,并不理会。她想起了以前痛苦的遭通,不再把他看成爱过的那个青年,而只是可以利用的为自己谋好处的男人,想着该如何利用他,并向他要了十卢布。
B.看着聂赫留朵夫为自己的案子四处奔波,玛丝洛娃深受感动,已重新爱上了他。不知不觉间她戒了酒,不再卖弄风情,还去医院做看护,完全依照他希望她做的去做了;只是每次对于他的求婚,她都断然拒绝了。
C.在天气火热的七月,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起程了。刚开始玛丝洛娃坐火车、坐轮船都与刑事犯在一起,处境很不好。在聂赫留朵夫的帮助下,玛丝洛娃被调到政治犯行列中,跟着他们坐车,在这个队伍里既安静又和平。
D.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在狱中他注意到玛丝洛娃的与众不同,在去西伯利亚服刑的途中爱上了她,决定与她结婚。但玛丝洛娃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苦役犯不配做人家的老婆,甚至会毁了西蒙松。
2023-07-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3·福建漳州·模拟预测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在阿吾斯奇

董夏青青

云霭封锁了雪峰之间偶尔显露的天际远景。阴冷彻骨的北风越刮越大。

教导员说:“这是南疆军区来指导工作的殷营长,他弟弟是咱们连队的三班长。”

“那这正好能跟兄弟见面了。”上山的烈士的弟弟说。

“三班长现在正在总医院住院……休养好了就回来。”教导员说。

“生病了?”烈士的弟弟问。

营长拿起面前剩下的半块馍,没作声。

“教导员,听说还有个‘烈士’埋在这儿?”

“嗯,有。”教导员说,“一个从北京来的同志,当时这边和苏联经常有矛盾,为了边界的事扯皮、闹人命。”

“一九七九年的时候……”教导员说,“这个叫李明秀的人就因为肝癌过世了,临走之前给家人交代,说务必把他埋在阿吾斯奇的双湖边上。这样国家可以拿他的墓作为一个方位物,作为边防斗争的一个证据。他火化了以后,连队派人带过去埋了,原地竖了一块石头板子。”

“那后来圈过来没有?”

教导员在桌上横着画了一道,说:“圈过来了,双湖都划给我们了。二00五年军区给他重修了墓,立了大理石碑。”

炊事班后厨响起水声。连队军医端着饭盒走出来同他们打招呼。

“阿吾斯奇的军医。”教导员说,“老同志特别痴迷书法,每回写字都误了饭点。”

回到招待室,营长听见沙发背后的窗户被风撞得嗡嗡作响。这两年不知说过多少回要来阿吾斯奇,可想不到有一天在这儿了,会是帮小弟收拾放在连队的被褥衣物和储藏室的行李,然后带走。

营长回忆起去年接到的电话。阿吾斯奇的雪下得早、下得多,要上山运煤渣的拖拉机没油了,小弟抢着开皮卡去山下送油,送完油顶着风雪往回跑时,对面驶来一辆拉粮食的大半挂车,司机没刹住,小弟被撞进路边的雪堆里埋住了。

营长端起热水瓶冲了杯茶,这时教导员推门走进来。

“我跟指导员说了,下午你跟三班一块去巡逻。到界碑看看,你弟去年刚带人上去描的字。”教导员说。

他点点头。

“你弟天生是带兵的料,在连队很有威信”

二十八号界碑与哈萨克斯坦的边防哨楼毗邻。那一带早先是苏联的地界,齐踝深的草丛里遍布铁丝绊网。车开不进去,人走进去稍不小心也会摔倒。走过一截铺着碎石子的土路快进草滩时,指导员招呼大伙停下,各自检查裤腿和袖口是否扎紧。指导员向他解释,草丛里有一种叫草瘪子的虫,专把脑袋钻进人的肉里吸血。只要它的头站到肉,除非拿打火机烧,否则弄不出来。

“弄不出来会怎样?”他问。

“哦吼!那一块肉都会烂掉!”二条兵叫道。“营长,我亲眼看见的,班长被咬过,小腿那一块都烂了。”

“班长治好自己,把连队的二号马都治好了。”二条兵说,“那匹马马背颠破了,就有草瘪子钻进去,生了好多蛆。当时卫生队的军医都说这匹马没收了,但是我班长不肯。他用盐水和强碱给这匹马清洗伤口,又找军医给它缝上。那匹马好了以后不让任何人骑,除了我班长。”

界碑立在紧邻铁丝网的一个小土包上,坡下围着一片比人高的芦苇,地下水汩汩向外冒。太阳当空,界碑上新描的红色字眼看起来醒目极了。哈方一辆吉普车从铁丝网另一侧疾驶而过,战士们纷纷看向西北方向,低声讨论那边的暗堡里是否有人正在盯梢。

他站在界碑前向四周远望,阳光在光滑舒缓的大地上流泻。即将栽种新作物的大片黑土刚刚犁过,有雨水未及冲净的耙痕。

晚饭后,通讯员带他去了连队的储藏室。到那儿才发现,小弟平日就把他的箱包收得很利索,根本不需要他再做什么。

他抬起头,白炽灯管频闪的嗞嗞声叫他突然一阵心悸。想到几年前,小弟和连队的人在后山给鱼塘架网,远处一道雷电打下来,从铁丝网上传导过来的电流瞬时打飞小弟手中的铁钳。小弟飞奔回连队,求连长把手机发给他。

小弟不停拨哥哥的电话,均无法接通。

当时他已经近三天没吃过饭、阖过眼了。为时七天,号称地狱周的国际比武选拔考核到了尾声,原先的五十名候选队员只剩六人。他在其中。他从高空一千五百米处俯身而下。落到地面,伞刀撞破了他的下巴。

回招待室的路上碰到沈军医。

“三班长能吃苦、能干活儿。”军医说,“三班长常来找我借书。”

“还有个事你也不知道吧,”军医说,“几年前了,有天中午他来找我,说连续失眠半个月了,很苦恼。我就和他谈心。他说偷东西了,但是又放回去了,谁都不知道。前年他主动再跟我提起这个事,说知道为什么你一定要他参军了。他说以前在社会混,觉得社会上和他一样的人多。来了部队才觉得和他哥,就是和你一样的人多。”

营长回到招待室时已响过熄灯号。外头下雪了。广大空旷的天地间,每一片雪花都标示出风的力道和方向,在窗外,在他眼前连缀而下,蕴藏着沉甸甸的寒光。

那晚军医拿出一幅字赠他,他接过字在桌上展开。写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说,自己还没成家,这怎么受得起?

军医摇了摇头,说这哪是写给相好的,是苏轼七年没见着苏辙了,苏轼想他的弟弟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烈士”下葬、班长送油被撞、营长跳伞受伤这些情节前后参照并结成一个整体,使作品具有了相当开阔的延展性。
B.小说从开头的殷营长来到小弟连队,到结束的军医感叹“苏轼想他的弟弟啊”,首尾圆融,突出了作品兄弟情深的主题。
C.小说通过回忆与对话的穿插来叙述小弟的故事,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展现出小弟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较为饱满、
D.文中草瘪子虫对人和马伤害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戍边生活状况,表现戍边战士为了国家的安全不惧艰险的爱国精神。
2.关于文中阿吾斯奇的环境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以云霭与雪峰、阴冷彻骨的北风描绘边境独特的景象,也为下文小弟受伤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B.招待室窗户被风撞得嗡嗡作响的细节,反衬营长内心的孤寂,引出他对两年中没来看望弟弟的自责。
C.有关铁丝绊网、碎石土路和比人高的芦苇的描写,反映边境状况,也说明边境是普通人根本无法生存的。
D.结尾写雪花连缀而下,蕴藏着沉甸甸的寒光,暗示了边境虽然苦寒,但也是战士磨砺自己的好地方。
3.三班长的故事以沈军医的讲述作为结尾,这样设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评论家说,董夏在小说中构建了边疆的三重空间:山上、边境、自然。三重空间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世界,作者由此表现了戍边战士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3-07-01更新 | 29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画龟

袁良才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名满天下,万金难求。

石埭小城龟壳斋主人吴忌则擅长画龟,痴心画龟,他的龟图也极见功夫,近年声誉日隆,求画者甚众,价码一路看涨呢。

吴忌画龟,先养龟。他在龟壳斋后院专门请人挖了一个一丈见方卵石垒岸的龟趣池,高价购来各个品种的乌龟放养池中,池内置石多块,且散种莲花,好不精致玲珑!日中群龟爬上池石横七竖八晒暖,穷形尽相,正是吴忌观龟揣摩之时,偶尔竟有一两只龟,不知怎么爬到了荷盖上睡懒觉呢!吴忌触景生情,口占一诗:千年龟,轻如灰,水托荷叶叶托龟。只缘心中无一物,岂为躯壳反成累。每每眯细着眼若痴若醉,不知日影之西斜,直到乌龟扑通扑通跌入水中,他才顿醒如出梦中。

当然,吴忌养龟,从不卖龟吃龟,而是为了敬龟画龟。众人不解,或问之笑之,大千世界,万物纷繁,什么不好画,偏要画龟?岂不知乌龟王八在世俗文化中贬义多多!吴忌仰脖大笑,笑毕,作肃色曰,大谬不然也!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乃吉祥神圣之物,象征长寿庄重。曹孟德作《龟虽寿》,其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已成为千古名句。古人用龟甲占卜吉凶,亦用作货币。古人取名亦多用此字,取其美好寓意,如深得唐玄宗赏识的宫廷乐师李龟年,晚唐农学家、文学家陆龟蒙等。就连古时候的纪念碑、功德碑、御碑都是用龟形石做底座呢,谓之龟趺。旁征博引,让质疑者不仅茅塞顿开,拨云见日,而且大长学问。

吴忌画龟前,皆净手焚香,以示敬诚。他画龟,无不取奇数,或单只,或三只、五只、七只、九只。吴忌自有自己的说道,按照阴阳五行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奇数为变,可求新日进,永无止境,永葆生机。偶数为满,为定,满则溢,定则僵,僵而朽,朽则死矣!不管是单龟图还是群龟图,莫不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仿佛一只只都是水淋淋刚从龟池中捉出来的。

最让吴忌引以为豪的是,香港回归祖国时,他画了一张巨幅《九九归统图》,画面上姿态各异的龟刚好九十九只,寓意香港历经九十九年沧桑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此画笔酣墨饱,大气磅礴,一举夺得全国美展金奖。自此,媒体界、评论界渐渐有人把吴忌画龟与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相提并论了。吴忌则不知是得意还是谦虚地一笑置之:吴某不才,附骥尾而已!

吴忌没有正经单位,实际上就是个开画店的,以卖画为生。但他卖画却有些怪讲究,一不卖当官的,二不卖为富不仁的奸商。此外,任是至交真亲,白白相送?更是免谈!

有人透露出个中奥秘,吴忌只要在每届全国美展中拿个金奖、银奖,就够他快活几年的!也有人背后说他的坏话、风凉话,狂妄!作秀!无非是想居为奇货,自抬身价罢了!

独生子在局机关奋斗了二十多年,连个小副科都不是。儿媳在一个偏远山乡小学任教,十八年调不回县城里,天天吵着要和老公离婚,说他俩的前途命运在公爹眼里,竟抵不上他纸上的一只乌龟金贵!闹到后来,小两口扬言要和吴忌断绝父子关系。

名画家有啥子用?你摆谱,人家更摆谱!毕竟咱在人家一亩三分地上呀!妻子天天数落、埋怨他,骂他迂夫子,画画画呆了,一点能耐没有,真是个缩头乌龟呢!

但奇怪的是,吴忌学起黛玉焚稿,竟将所有画作付之一炬,宣布从此封笔,开起了书画装裱店。好在这个他懂,虽然挣的是辛苦钱,但养家没有问题。都说吴忌是个怪人,怪得邪乎。

吴忌只顾忙着他的装裱活计,不言不语,似乎什么都没听见。

文本二

荒诞艺术,主要是艺术家通过扭曲、变形、夸张等手法创造出来的,决定了其独特的审美品格,可以给人迥然不同的审美感受。它把丑的对立和不和谐进一步推向了极度。它对世界丑陋的一面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愿望。经过种种努力而依旧成为绝望后的伤感与颓废,通过各种非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人们现在可以普遍感受到的艺术审美中的荒诞。荒诞的美学特性表现为反传统、反理性、反形式,是指将正常当作反常,而又将反常视为正常。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叙述吴忌擅长画龟且声誉日隆,求画者甚众。这并非闲笔,而是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充足铺垫。
B.吴忌画龟,先养龟。他对龟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痴迷,让他得到了人生的乐趣,也领悟到生活哲理。
C.因为“龟”与“归”谐音,寓意美好,所以香港回归时,吴忌画的巨幅《九九归统图》夺得全国美展金奖。
D.小说喜怒哀乐的故事情节皆因龟而起,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龟把故事娓娓道来,使小说的结构严谨。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开头,目的是和吴忌的龟作对比,从而表明吴忌画龟的成就。
B.吴忌为自己的画室取名龟壳斋,而不叫龟斋,可见龟壳引发了他的思索,让他思考现实。
C.文中引用了大量中华文化的事例来表明龟的文化意义,虽让质疑者茅塞顿开、受益匪浅,但也有调侃、讽刺之意。
D.文本一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之作卡夫卡《变形记》都属于荒诞小说,都有对现实的批判,所用手法相同。
3.小说中吴忌口占一诗,对诗句你如何理解?
4.结合你对文本二的理解,请简析文本一中所表现出来的荒诞色彩。
2023-06-1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里红

林斤澜

北方的秋风,扯着尖嗓,漫山遍野的一卷一过,岩石就铁青了,草皮就焦黄了。这时,忽见深沟里的山里红,树上满挂着果子,有的红艳艳,有的紫巍巍,山沟仿佛立刻活跃了。

山里红甜酸、酸甜,老羊倌陈双喜吃得住不了嘴。他吆喝着羊群,来到一个弯急岩陡的她方,岩上伏着一间小屋。陈双喜把头羊带到小屋跟前,这样,羊群自会在山坡上乖乖等着。这是陈双喜放羊的拿手本领。

小屋往着羊倌李有本。屋里不过一张窄炕,炕边倒挤着一只母羊两只小羊。陈双喜钻进小屋,脸上皱折全都活动起来:双羔,又下双羔了。山里的羊倌们都知道,李有本手下的母羊,经常不空怀,还常下双的。这是李有本的看家本事。

陈双喜想起正事,赶紧说道:水泉沟的模范羊倌跟咱挑战哩。

李有本问了一句:他指着你的名儿了?"

没指名儿,他点了咱们黄岩沟,也有你在里头呢!陈双喜伸手往怀里摸出一张纸递过去,说:我找人写了应战书,你瞧瞧。

李有本看完,冷冷地回了两个宇:没劲。

陈双喜倒吃一惊,张着嘴问道:怎么?

他提一人放一百二十只羊,你应一百五。母羊满怀,羔子全活,这才带劲。

行,听你的。这就算咱们两个应的了。

我不应,去年闹疖子,死了几十只,还没缓过气来。

把我往高里捧,可你自个又不应。陈双喜心中挺不高兴,就走出小屋,吆喝上头羊上了路。

刚转过弯,小屋就不见了。面前高高低低,全是铁青的岩石,焦黄的山坡。陈双喜在坡上蹲下,这时,耳边听见有人叫了声:大爷。

回头一看,见是一个穿着干净制服的后生家。这后生名叫王金明,新来黄岩沟放羊不久。可是他在外边上过学,因此,羊倌们就都管他叫新羊倌。

陈双喜心中一动,往怀里摸出那张纸头,说:水泉沟的羊倌挑战了,咱黄岩沟好歹也有几个羊倌呢。你瞧瞧。

王金明打开纸头一看,笑得眼睛眯成条缝,说道:大爷,咱先放好一百,放好了再争取更多,不更带劲吗?

嗐,李有本还嫌一百二都没劲呢!

这两天咱把羊倌们都请了来,开个会说说。

陈双喜想道:好。

晌午老羊倌刚摸出干粮,一只小黑羊来他身背后磨蹭。陈双喜摸摸它的脖子,猛吃一惊,啊,小黑羊长疖子了!陈双喜一阵心疼,破口吆喝,把羊群赶出山谷,钻进白杨林子,抄近路赶紧回去。

忽见林子里走来一个大汉,夺下老羊倌的鞭子一甩,羊群就掉头往回走。那大汉喝道:你不知道这里封山了?

老羊倌把怀里的小黑羊一亮,大汉一愣,瞪着眼说:把羊交给我,抱到王金明那里,打两针试试。

陈双喜问道:咱们哪儿见?

哈,咱们在公社里一块开过会,我叫张春发。

陈双喜心里叫道:哈,是你呀。立刻眉开眼笑,双手杷黑羊捧了过去。张春发搂了黑羊,大步通通地走下坡去了。

晚上,陈双喜叫上李有本,到王金明那里去会张春发。王金明请大家上炕,张春发大声说道:今天我来跟大家研究研究劳动竞赛的事。我们水泉沟的羊倌让我上黄岩沟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陈双喜眉开眼笑,说:应,好事儿,干嘛不应。

李有本冷冷地回了两个字:不应。

张春发圆睁两眼说道:像你这么个有本事的羊倌,不应总得有个道理。

李有本做了个苦笑:这两年,我叫死羊死寒了心。

王金明静静笑着,什么也不说。张春发疑惑起来,小声问道:你有什么意见?

王金明说起话来轻轻的:去年闹疖子,哩哩啦啦的直发作到现在,怎么过这一关?单干怕谁也不行吧。咱们几个羊倌,干嘛不往一块堆凑凑,好比今天小黑羊闹病,得怎么护理?咱们成立个治疖子小组,在咱们的挑战应战里,再添一条交流经验,好不好?原来这后生好使唤脑子,他笑着的时候,就是在琢磨呀!

李有本心里砰砰地跳了几跳,这位一向冷冷的羊馆,这时眉眼中间也透着光彩。他一边轻轻说道好,好,好,一边对张春发说:你们水泉沟可得小心着,我们黄岩沟有能人。可能这次不但治服羊身上的疖子,也治了人的思想疖子。只要各人把现成的看家本领端出来,兴许把你们水泉沟比下去了。"

张春发喝彩一般叫了两个字:不怕。

陈双喜往回走时,山沟正黑。老羊倌管自走路,独自眉开眼笑,竟撞在一棵山里红上了。树上的红果,劈头打脑掉了下来。他摸起一个个山里红,往嘴里扔。这种红艳艳的果子,不等吃,只要一摸着,就让人觉着甜酸,酸甜,觉着漫坡野岭,都是有滋有味的了。

一九六一年春节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各有技术特长又互相学习的羊倌群像,但人物形象固化缺少发展。
B.陈双喜和李有本两人在暗自较劲中产生矛盾,李有本总用冷言冷语表达不满。
C.“疖子”推动情节发展,李有本因为闹疖子不应战,又因为治疖子参与合作。
D.作品饱含对时代的反思,将一系列速写式人物融入有限篇幅,讽刺辛辣有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风景描写营造了苍凉坚劲的背景氛围,又带有一些牧歌式的悠闲与自在,有别于同时代作品常见的热烈昂扬,体现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
B.小说运用许多生动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作者并未插入文字交代说话人的个性和情态,却能让读者觉察话语出自何人之口,以及讲话时心情如何。
C.作者善于截取生活的断面,以黄岩沟羊倌应对水泉沟羊倌挑战这一核心事件,激发读者对人物生平经历的畅想,结构安排看似随意却又独具匠心。
D.李有本没有点明的黄岩沟“能人”,除了指自己和陈双喜这些经验丰富的老羊倌,更指王金明这个愿意扎根乡村,能够引领时代精神的社会新人。
3.小说中的陈双喜这一人物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以“山里红”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3-06-1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8月综合能力测试(一)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