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国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今捕论,何足忧。二世喜曰:善。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皆罢之。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叔孙通已出宫,反舍,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

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曰: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
B.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
C.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
D.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诏,汉代征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
B.郡县,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
C.明主,贤明的君主,一般是指臣子对国君的称呼,文章中叔孙通认为当时的君主秦二世是贤主,所以称他为“明主”。
D.尉,古代官职的一种,多为武职,如县尉、都尉、卫尉、太尉等。也指军衔名,在校官之下,如尉官、上尉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有过人的才智,但性格为人方面不能秉公执政,而专事阿谀,见风使舵,通过叔孙通和秦二世的对话,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
B.文中多处运用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如叔孙通的弟子暗骂叔孙通以及叔孙通的答话,把一群鄙儒投降刘邦后,迫不及待地捞官做的性格活画出来。
C.秦二世认为,自己已经给下面制定了完备的法令,使人人遵法守职,四方八面都归附朝廷,哪有敢造反的!所以秦二世听说有人造反就很生气。
D.叔孙通善于变通,当他知道汉王非常讨厌自己穿的一身儒服,就换了服装,穿上短袄,而且是按楚地习俗裁制的,汉王见了很高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
(2)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
5.根据文本,简要分析叔孙通的弟子暗地里骂叔孙通的原因。
2022-11-13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文化为何能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为中华民族走向未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与中国历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及其形成的独特优势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这种独特优势。

崇尚善治。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开展了丰富的政治实践,积累了深刻的治理经验。国家治理是中国人高度重视的经世之学,推行善治、知人安民则是一以贯之的政治追求。例如,强调正已修身、为政以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施行仁政、政得其民的思想,对改善百姓生活、恢复和发展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治理理念,至今仍能给人以智慧启迪。

以民为本。中国历史文化自古就高度重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尚书》中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总体而言,儒家学说十分重视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强调人民满意与否直接关系到天下安危,主张务令(百姓)家给人足,庶几教化可兴,此万世治平之基也。可以说,以民为本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世代相传并历久弥新。

改革创新。将中国古代社会视为停滞、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守旧,是近代以来西方话语体系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偏见和曲解。事实上,改革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始终,创新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周易》中已有变易的思想。《汉书·礼乐志》载: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近代以来,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变革更成为中国人的重要主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将中国人数千年的变革精神、创新激情升华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文化人。中华民族自古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礼记·祭法》云: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礼记·礼运》中所描述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等景象,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与建设确立了标杆,即道德高度发达、人民充分自律,这也成为后世统治者的共同政治理想。通过对百姓实施教化,进行道德培训和规范,以文化人、安社稷而定天下,是古代中国为政施治的基本途径。

协和万邦。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兼爱非攻等理念,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在处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关系上,主张以协和万邦为交往原则,以天下大同为追求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鉴往知来。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历史,善继善述。自先秦时期起,中国人就开创了记述、传承和借鉴历史的传统,《尚书》《左传》《国语》等经典文献中保存了大量历史叙事。以《史记》《汉书》为龙头的二十四史,比较完整地记述了古代中国盛衰隆替的轨迹。记述历史的目的是鉴古知今,用历史思维、历史智慧启迪未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的历史名句,述往事、思来者的治史情怀,是中国古人重视历史、借鉴历史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人民具有鲜明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的充分体现。

上述这些方面,只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但足以体现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的历史文化,浩瀚而宽广、博大而精深,既铸就也展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和风范,是弥足珍贵、足以垂之久远的精神财富,是伟大中华民族拥有坚定自信的底气所在。

(摘编自高翔《中国历史文化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

材料二: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不仅是国家的政策目标和文化期待,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这与当下火爆出圈的国风文化浪潮息息相关。国风文化火起来,需要挖掘我国宝贵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它对于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国风文化是一种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彰显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中式审美特色、突出中华历史文化偏好的现代文化形式。国风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它通过新奇的创作手法和符号修辞策略,将音乐、服饰、造型、场景等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与青年文化、流行文化符号进行提取、编织、组合,并以青年惯用的符号传播和互动模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再生产和广泛传播,成为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表达。

国风文化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彰显,它的本质特征和优势就在于通过新奇思维和创意方式,激活、重述和再现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活起来。同时我们应当明确,国风文化火起来的根本价值指向在于使传统文化活起来

当下青年具有爱表达的特性,他们极具个性、参与性和时尚性,具有探索精神,乐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从而掀起国风热潮。而国风热的背后,是国风文化能够满足青年一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慕、对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追逐和对社会正能量的追寻,能够实现青年对民族身份的自我呈现、对民族文化自信的热切表达、对民族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期许。

由此我们看到,传统文化活起来是国风文化火起来的必然趋势。国风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时尚化重构和生活化传承,实现了文化底蕴、现代思维和创意形式的统一,将发展文化产业与保护传统文化生态、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形成了有机对接,这既为开拓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借助前沿科技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寻得了时尚的传播介质,开辟了大众化叙事策略,创设了新的发展空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些都必将促进传统文化进一步活起来

(摘编自人民网《创新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滋养并为其走向未来提供强大动力的是中国历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传统。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协和万邦”为原则,以“天下大同”为目标来处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
C.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强大的自信和底气,它来源于我们拥有的浩瀚而宽广、博大而精深的悠久的历史文化。
D.通过新奇思维和创意方式,激活、重述和再现传统文化的国风文化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彰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务令(百姓)家给人足,庶几教化可兴,此万世治平之基也”,是为了论证儒家学说十分重视改善百姓生活。
B.近代以来西方话语体系对中国历史文化存在偏见和曲解,他们将中国古代社会视为守旧、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停滞。
C.中国人民善于鉴古知今,用历史思维、历史智慧启迪未来,他们“述往事、思来者”,具有鲜明的文化自觉意识。
D.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的国风文化是一种现代文化形式,它体现中式审美特色,突出中华历史文化偏好。
3.中华民族自古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文化人、协和万邦。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论据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劝学》)
B.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C.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5.根据材料,谈谈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做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
2022-11-13更新 | 26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弯弓”与“插羽”形象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2.作者是如何表现将士们的英雄形象和献身精神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难忘的生日

在三月份我的生日到来之前,学校里发生的一切,我在这儿全都略过不提了。生日那天的事,我记得真是太清楚了。那是在早饭以后,原本在运动场上的我们被召进教室,夏普先生进来叫道:

“大卫·科波菲尔,到小客厅去。”

我心里想,一定是佩格蒂给我捎来一篮东西了,所以听到这叫喊声我高兴极了。当我匆匆忙忙从座位上离开时,周围的一些同学都要求我分东西时别忘了他们。

“别急,大卫,”夏普先生说,“有的是时间,我的孩子,别急。”

“大卫·科波菲尔,”克里克尔太太把我领到一张沙发跟前,在我旁边坐下后对我说,“我特意把你叫来,是要跟你谈谈。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的孩子。”

听了这话,不知为什么我全身都颤抖起来,只是依旧盯住她看着,不想回答。

“因为,”她说,“说起来很难过,我得告诉你,今天早上我听说你妈妈病得很厉害。”

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接着我觉得烫人的热泪流淌到我的脸上,她的身影也静止了下来。

“她病得很危险。”她补充说。现在我全明白了。

“她死了。”

用不着这样告诉我了。我伤心地痛哭起来,觉出我已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上的一个孤儿了。

第二天下午,我离开了萨伦学校。车走得很慢,整整走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九至十点钟,我们才到达亚茅斯。

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她把我领进家门。她刚一见到我时,伤心地哭起来了,不过很快就控制住了。她低声说话,轻轻走路,好像生怕会打扰死者似的。我发觉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过床了,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

即便葬礼是昨天举行的,我也不可能记得更清楚了。我们站在墓穴的四周。这一天,我觉得跟任何别的一天都不一样。那天的天色,跟往日也不相同——显得格外惨淡。这时,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寂静是我们和即将入土安息的人从家里带来的。当我们都光着头站在那儿时,我听到了牧师的声音,在露天之下,它好像从远处传来,但是清晰明白,他说:“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接着我便听到了呜咽的声音。在离我站的地方一段距离的旁观者中,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我这颗孩提的心完全相信,总有一天上帝会对她说“做得好”的。

佩格蒂告诉我说:“在那最后的一夜,那天晚上,她吻了我,对我说:‘要是我的小婴儿也活不了的话,佩格蒂,请你告诉他们,要他们把他放在我的怀里,把我们埋在一起。’(他们这样办了,因为那可怜的小宝贝只比她多活了一天。)‘让我那最亲爱的小宝贝跟我一起去我们的安息地方吧!’她说,‘你还要告诉他,说他的母亲躺在这儿时,为他祝福过,不是一次,而是上千次。’”

说到这儿,佩格蒂默不作声了,她用手轻轻地拍着我的手。

“一直到深夜的时候,”佩格蒂说,“她向我要水喝。喝了以后,她对我微微一笑,哎呀!——漂亮极了!”

“后来天亮了,太阳正在升起。这时她对我说,科波菲尔先生待她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温存体贴,对她总是那么宽容;每当她对自己信心不足时,他就对她说,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宝贵,更有力量。由于她有这样一颗心,他感到很幸福。‘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

佩格蒂的叙述就这样完结了。打从我知道我的母亲死时情况的那一刻起,她一生的最后那段生活,便从我的心中消失了。从那时起,我能记得的,只是那个给我留下最初印象的年轻的母亲,那个老爱把自己发光的卷发在手指上一圈圈缠绕,以及常在黄昏时分跟我在客厅中跳舞的母亲。佩格蒂这会儿对我说的这番话,不仅没能把我带回到她一生的后期,而且使她早期的印象在我一心中扎了根。这样说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确实如此。她这一死,就又飞回到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时代,其余的一切全都消逝了。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里克尔太太不是直接告诉“我”母亲的死讯,而是语气尽量委婉、舒缓,以免刺激年弱的“我”,表明她是一个善良、懂得体贴他人的人。
B.“我”听到夏普先生召唤后的反应,与获悉母亲死讯后的反应形成巨大反差,“我”一时之间难受无比,所以,“我伤心地痛哭起来”。
C.母亲去世前,把头放在老佩格蒂的胳臂上,表达了她对老佩格蒂的无限依恋,也显示了她们主仆之间深厚的感情。
D.佩格蒂叙述完母亲的临终情形后,“我”对母亲一生的后期印象却消失了,这是因为“我”年龄还小,不能够记住更多的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孩子的心理视觉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世界,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更具有客观性。
B.“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这句话采用了心理描写手法,写出“我”的幻觉,表现了“我”在听到母亲病危时的震惊和内心的悲痛。
C.佩格蒂对母亲临终情形的叙述中,多次集中写母亲的神态,尽量把母亲叙述得安详、宁静,既表达了佩格蒂对母亲的疼爱,也是为了减轻“我”对母亲去世的伤痛。
D.小说在记叙母亲下葬时,描写了墓园“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对母亲去世的哀伤和悲痛之情。
3.佩格蒂是大卫的老奶妈,也是大卫母亲的女仆,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4.有人认为,节选部分的标题为“难忘的生日”并不准确,应改为“母丧之日”。你认为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筑风格,是建筑的时代的、地方或民族的形式,就是建筑的整个表现。它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互相牵制着的,所以寻找民族形式的途径,要从基本的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上去寻找。而平面部署及结构方法之产生则是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和技术所决定的。

历史上民族形式的形成都不是有意创造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演变而形成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艺术创造差不多都是不自觉的,一切都在不自觉中形成。每一座建筑物本身可能是一件很好的创作,但是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否则,每一个城市都可能成为一个千奇百怪的假古董摊,成为一个建筑奇装跳舞会。请看近来英美建筑杂志中多少优秀的作品,在它单独本身上的优秀作品,都是在高高的山崖上,葱幽的密林中,或是无人的沙漠上。这充分表明了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之失败,它经不起城市环境的考验,只好逃避现实,脱离群众,单独地去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

19世纪以来日益发达的交通,把欧美的建筑病传染到中国来了,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长河中,中国人完全失掉了自信心,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养成了十足的殖民地心理。在艺术方面丧失了鉴别的能力,一切的标准都乱了。建筑师们对于本国的建筑毫无认识,把在外国学会的一套罗马式、文艺复兴式硬生生地搬到中国来。这还算是好的。至于无数的店铺,将原有壮丽的铺面拆掉,改做“洋式”门面,不能取得“洋式”的精华,只抓了一把渣滓,不是在旧基础上再取得营养,而是把自己的砸了又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彻底地表现了殖民地的性格。

现在那个时期已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始。我们从事于营建工作的人,既不能如古代的匠师们那样不自觉地做,又不能盲目地做宫殿式的仿古建筑,又不应该无条件地做洋式建筑。怎么办呢?我们唯有创造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

科学化的建筑首先就与大众化不能分离的。我们必须根据人民大众的需要,用最科学化的方法部署平面。次一步按我们所能得到的材料,用最经济、最坚固的结构方法将它建造起来。

建筑艺术和技术的传统又是与前两项分不开的。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中国的房屋由极南至极北,由极东到极西,都是由许多座建筑物,四面围绕着一个院子而部署起来的。它最初的起源无疑的是生活的需要所形成。形成之后,它就影响到生活的习惯,成为一个传统。陈占祥先生分析中国建筑的部署,他说,每一所宅子都是一个小城,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大宅子。因为每一所宅子都是多数单座建筑配合组成的,四周绕以墙垣,是一个小规模的城市,而一个城市也是用同一原则组成的。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重要成分。它是否仍适合于今日生活的需求?今日生活的需求可否用这个传统部署予以合理适当的解决?这是我们所要知道的。

(摘编自梁思成《建筑的民族形式》

材料二:

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城,有着千年历史,境内古建筑星罗棋布。有关数据显示,福建泉州市共有1.3万余栋历史建筑普查线索,正式公布1199栋,挂牌保护的传统历史建筑669幢。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古建筑,让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今年以来,在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和向福建省政府报批《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背景下,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密结合古城保护规划设计实践,加快编制《泉州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进一步完善古城保护技术与实践方法,加强和提升泉州的古城保护工作。目前,编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形成《泉州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初稿)》。

中山路、西街,泉州人耳熟能详的古城街巷代表,节假日,是游客集中打卡的“网红点”,平日里,亦是泉州城人间烟火的温馨所在。编制过程中,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中山路、西街等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空间研究为切入点,从战略,上对古城空间保护进行控制与引导,并对城市街道、绿化、广场、街景等公共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同时,围绕中山路(涂门街—钟楼)综合提升、八卦沟古城水系保护提升、小山丛竹公园及周边区域规划研究、通政巷、花巷等街巷规划提升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践,对古城传统建筑的保护修缮提炼出涵盖形制、风貌、结构、功能、空间完善等各方面控制要素索引40余项,并逐一明确相应修缮要求。

(摘编自《让古城留住古早味   福建泉州编制古建筑修缮导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风格是建筑的整个表现,其形成是由时代、地方或民族这三个因素长期综合而成的,这三个因素是互相牵制的。
B.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单独本身不乏优秀作品,其失败在于脱离环境,不能满足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
C.19世纪以来,中国人在艺术方面完全丧失鉴别能力,养成了彻底的殖民地性格,表现在将欧美建筑的精华生搬硬套,完全吸收。
D.为了使拥有众多古建筑的泉州城更有古早味和积极推进申遗工作,泉州市完善保护技术,加强和提升古城保护工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设计建筑物必须考虑城市环境和生活需要,否则,即使建筑物本身再优秀,也只能是游离于城市体系的附属物。
B.19世纪以来中国建筑体现出的殖民地特点,与中国社会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紧密相关,这表明了建筑具有时代性。
C.在平面的部署上,中国有特殊的民族传统,只要沿袭这一传统,我们就能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
D.泉州城的中山路、西街等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以空间研究为切入点,十分契合泉州城的古建筑风格。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标题新闻不符合梁思成观点的一项是(     
A.深圳南头古城修缮植入文化创意、数字展厅社区舞台等内容。
B.泉州崇武古城百年榕树被砍,因其根系深入城墙成安全隐患。
C.台州临海的桃渚古城,木工师傅采用传统手艺修复古宅。
D.西安耗资2亿重建阿房宫景区,终因交通不便而拆除。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怎样才能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2-10-30更新 | 177次组卷 | 1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蓝天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6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译文正确的一句是(     
A.贤才远道而来,他们屈尊问候我。
B.穿越小路,足迹很快就消失。
C.穿越千山万水,哪用的着问候我呢?
D.客人远道而来,他们的足迹很快就消失了。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准确把握重点、关键、支撑、目标等工作着力点,才能做到整体谋划、全面推动、取得实效。

在选题策划上,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要突出新时代现实题材精品生产的主体地位。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创造了无数波澜壮阔的伟大奇迹,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广大读者迫切希望能够读到更多深刻反映新时代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的优秀文学作品。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强调聚焦新时代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就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文学出版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通过优化选题结构、规划选题重点,突出新时代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在选题计划中的占比和分量。同时,倡导新时代现实题材精品生产与多样化题材精品生产相互促进,目的在于以选题内容的丰富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长期以来,文学出版一直存在数量与质量的结构性矛盾,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作品大行其道,脱离现实、无病呻吟的作品比比皆是,反之,称得上“高峰”的精品却如凤毛麟角。如何提升文学出版的品质,如何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成为长期困扰出版界的一个难题。为人民奉献有正能量、有感染力,传得开、留得下的文学精品,对文学出版来说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对那些可出可不出的作品坚决不出,杜绝无效产出;对那些只有市场效益而内容有害的作品坚决不出,决不能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而对那些基础好的作品,则要本着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与作者一道精心打磨,久久为功,将“璞玉浑金”铸造成为文学精品。

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的支撑点,是实现全媒体条件下的文学创作与多介质传播的深度融合。文学出版基于媒介技术的支持,推动出版流程重塑再造、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转型升级,不同媒介通过内容、渠道、平台、终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文学精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被制作成有声书、电子书,可以促成文学IP运营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读者多样化文化需求,依托新技术、新媒介和新商业模式,为作家与公众搭建起思想与艺术互通的平台,聚合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最大程度地发掘文学作品的内容资源优势,传播知识、引领精神、启迪审美。

文学出版属于大众出版,其商业属性相对来说表现得更明显一些。但是,如果一味重市场需求、轻价值引领,重故事情节、轻文化底蕴,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则会导致文学的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最终将失去读者和市场。文学出版要倡导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把效益提升作为目标,则意味着文学出版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学精品必然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在市场上广受欢迎,而且具有长远性。同时,这些作品的多介质传播所衍生出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将进一步促成效益提升这一目标的实现。

(摘编自路英勇《紧紧抓住推出“文学精品”这个关键》)

材料二:

优质原创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在某种意义上恰犹如科技创新一样,需要时间与精力的大投入,如果将这些量化为经济计量也同样是一次大投入。但这种投入无疑是值得的。它一方面为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精品,同时也是在为文化企业提供独有的核心竞争力,且降低了在复制、生产、传播和衍生开发等后续价值延伸增值过程中的成本,这种产业链越长,优质原创文学作品无形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就越充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就越强。

尽管理论上如此,但由于当下种种复杂的因素,一些优质原创力在一定时间内未必完全能够释放出它本该产生的强大文化影响力及经济效益等现象也并不鲜见。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美成在久。相关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一定要保有足够的耐心,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与业绩观,充分尊重艺术生产规律。坚持以强原创为基石。一方面,在各种资源配置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应旗帜鲜明地围绕着原创力坚持党和国家的标准与尺度,大力扶持、表彰和奖掖原创,尤其是现实题材的文学原创,在全社会倡导与培养尊重原创、呵护原创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事前审核和事后监管等多种手段,抑制低端重复出版现象,比如明确规定中外文学名著单位的专业出版资质与门槛,对校勘者、译者和责任编辑等相关人员的相关资质与能力进行基本审核等。

(摘编自潘凯雄《强原创:文学创作与文学出版永恒的主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准确把握重点、支撑等工作着力点,才能在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时做到整体谋划、全面推动、取得实效。
B.文学出版一直存在着数量与质量的结构性矛盾,出版界需要提升文学出版的品质,为人民奉献真正的文学精品。
C.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要把效益提升作为目标,文学出版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适当考虑社会效益。
D.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创作和传播优质原创文学作品,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来说都是值得的。
2.根据材料丙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选题策划上,为了丰富选题内容,尽可能地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应使多样化题材精品生产与新时代现实题材精品生产地位相当。
B.基于媒介技术的支持,文学IP经营的经济效益能实现最大化,如文学作品可以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被制作成有声书、电子书等。
C.文学出版如果一味重视市场需求和故事情节,忽视社会效益,就有可能会导致文学的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最终将失去读者和市场。
D.因为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所以一些优质原创文学在一定时间内未必完全能够释放出它本该产生的强大文化影响力及经济效益。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美成在久”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曹禺从1930年起几经揣摩构思,又用半年的时间全心写作,终于在1933年完成了《雷雨》。
B.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子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
C.1942年在重庆,仅用时十天,郭沫若就完成了五幕历史话剧《屈原》的创作。
D.从1975年开始构思、准备,直到1988年5月,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4.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称得上文学精品?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请从作家、出版企业和出版管理部门的角度,谈谈如何推动文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2022-09-23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而的文育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愍帝建兴元年。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令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揖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元帝建武元年。初,流民张平、樊雅各聚众数千人在谯,为坞主,王之为丞相也,遣行参军谯国桓宣往说平、雅,平、雅皆请降,及豫州刺史祖逖出屯芦州,遣参军殷乂诣平、雅。乂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奈何毁之!”乂曰:“卿未能保其头,而爱镬邪!”平大怒,于坐斩乂,勒兵国守,退攻之,岁余不下,乃诱其部将谢浮使杀之,逖进据太丘,樊雅犹据谯城,与逖相拒,逖攻之不克,请兵于南中郎将王含。桓宣时为含参军,含遣宣将兵五百助逖。逖谓宣曰:“卿信义已著于彼,今复为我说雅。”宣乃单马从两人诣雅曰:“祖豫州方欲平荡刘、石,倚卿为援,前殷乂轻薄,非豫州意也。”雅即诣逖降。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王含复遣桓宣救之,虎解去。逖宣为谯国内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B.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怨声也/因起舞/
C.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D.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汉魏以后的官名,是我国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B.中原,又称中土、中州,指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以北的地区。
C.部曲,在汉代指军队编制的单位名称,后来也泛指某人统率下的军队。
D.表,是指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所用的一种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居京口时,一边集结勇猛强壮之士为北伐做准备,一边向司马睿分析中原沦落的原因,并主动请缨,但是司马睿的态度并不积极。
B.虽然军需装备匮乏,但是祖逖没有退缩。在渡江时,他拍着船桨发誓,如果不能收复中原,自己就如这东逝的江水一样,绝不会返回。
C.祖逖出任豫州刺史后,派遣部下参军殷乂去谯城见流民首领张平、樊雅,二人也答应归顺,但是殷乂看不起张平,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D.在收复谯城的过程中,祖逖几经受挫,关键时刻得益于桓宣的帮助,作为说客的桓宣不辱使命,成功劝降樊雅,使祖逖顺利占据谯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力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奈何毁之!
(2)卿信义已著于彼,今复为我说雅。
5.祖逖北伐之所以能在军事上取得成功,你认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2022-07-29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题材与形式上来分析,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之间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通过诗词的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传承的范围也比较广泛。

我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是有相应技巧的。在演唱歌曲时,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不同风格。

中西合璧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歌曲,是在近现代时诞生的,作曲家主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作曲方式,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将古诗词所描绘的人物与景色,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在近现代历史上,这样类型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梅花引》《满江红》等。中西合璧类演唱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融合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式,同时还借鉴参考了传统民族音乐特色,使得歌曲既有古典雅韵之感,又有民族的特色。

古曲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是通过对古代留存下来的乐谱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使其形成歌曲作品,它的诗词与音乐旋律都是古代人创作的。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古曲风格艺术歌曲集就是《诗经》,并且这些歌也是古曲风格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这些歌曲以古代的歌词曲调和音乐旋律为主体,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这些古曲,一般都是以古琴作为伴奏的乐器,并且都是一个字匹配一个音调,来进行填词创作和演唱的。演唱的形式也是以吟诵为主。古琴的音色与古诗词的吟诵结合起来,让听众听起来就像是在诉说作者的内心情感一般,曲调比较倾向于平稳、悠扬、娴静,带给听众一种清新、舒缓、引人入胜的感受,比如作品《凤求凰》等。

戏曲风格。这类风格的艺术歌曲,在我国古典诗词歌曲中属于一种比较独特、别致的乐曲类型,它是将传统曲调与戏曲的唱腔进行结合,不仅具有艺术歌曲的抒情感,也有戏曲独特的腔体共鸣与曲调韵味。戏曲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种类十分多,比如《七律·送瘟神》,这是一首昆曲风格的艺术歌曲;还有《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京剧风格的艺术歌曲,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

现代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主要是在歌调上选用古诗词,而在作曲上以现代乐曲风格为主,将这两者结合之后,就得到了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色鲜明、风格多元的音乐形式,是我国诗词文化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体裁新颖,风格独特。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有效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也能够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文明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对我们的品德以及审美观念进行熏陶与提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染力。

(摘编自王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特征》)

材料二

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中国诗词与歌词的最本质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有完整的意象结构和意境美分类,而后者则没有具体的意象、意境的概念和要求。比如在七言绝句《枫桥夜泊》中,诗人明明要表现的是一缕乡愁,但却并不会直白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而是将乡愁寄托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客船等一连串并列排列的景物意象结构之中,从而营造出一种冲淡、无我的意境之美。反观抒情歌曲(如《我的祖国妈妈》),其中既没有寓情于景的意象单位,也没有典型的意象结构,这样的歌词也不包含和隶属于任何一种意境之美,有的只是直白的情感宣泄和表现。

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其与人声旋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也是中国艺术歌曲的最核心审美规定之一,而抒情歌曲和其他类型歌曲则没有这种硬性的要求。如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中的钢琴伴奏在和声、音型、强弱以及色彩上,都十分丰富,富于对比和变化性,同时也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及表现力;而抒情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钢琴伴奏的和声、音型、变化和对比都相对单一、浅白,在音乐表现上也基本属于从属地位。

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后者为直白、外向,这是中国诗词的审美特质所决定的。在中国诗词中,最忌浅、白、直、露,而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这也自然会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表现方式和风格。即使是《大江东去》这样的属于典型雄浑意境美的歌曲,演唱者也不能将情绪表现得过于夸张,而像明显属于冲淡意境美范畴的《花非花》《枫桥夜泊》等歌曲,在演唱情绪表现上就要更加内敛、含蓄、深沉。抒情歌曲则不受中国古诗词意境美审美原则的束缚,大多在情感表现上十分直接、大开大合。

(摘编自胡东冶《溯源与省思——中国艺术歌曲概念之厘清与界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于它的独特之处。
B.我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有高水准的歌词,而抒情歌曲不具备。
C.我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讲究一定技巧,需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了解。
D.我国艺术歌曲在演唱上讲究含蓄、内敛,而其他类型的歌曲却表现为直白、外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典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受它影响,融合唱腔,戏曲风格类型得以产生。
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又呈递进形式,并通过一些生动的歌曲例子进行说理。
C.如果修改《我和我的祖国》钢琴伴奏的音型、变化等各项内容,也可达到艺术歌曲的效果。
D.《枫桥夜泊》和《我的祖国妈妈》虽是两首风格不同的歌曲,但它们都含有抒情的成分。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一项是(     
A.肖战和那英合唱的《少年行》(唐·王维)
B.陈力和余少群合唱的《枉凝眉》(清·曹雪芹)
C.蔡国庆和蔡轩正合唱的《诫子书》(蜀汉·诸葛亮)
D.杨洪基和王晰合唱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
4.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中国艺术歌曲”谈了各自的艺术见解,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5.《大江东去》到了高潮“樯橹灰飞烟灭”时,先以伴奏力度的增强达到情绪爆发的音乐效果,而后在最后一个字上,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大娘!”

“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

“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

文本二: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荷花淀》节选)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赵庄村普通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大多命丧冰河,赵老金执著打捞战士遗体遗物的故事。
B.母女俩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等细节照应上文“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暗示形势紧张。
C.小说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就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直接烘托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存处境。
D.小说写到多种声音,“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表明两军力量悬殊,揭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可能性。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构思和表达上都有“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比如李连长只出场一次,他与赵老金一家的亲厚已然传递出来。
B.小说两次实写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揭示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壮烈,表现了赵老金的悲痛之情。
C.结尾处“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寄寓八路军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军民鱼水情深。
D.小说独具匠心地运用了方言词语,比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等,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3.大娘和小菊两人性格有何不同?结合李连长到来时、战士牺牲后她俩的各自表现加以分析。
4.有人评论:两文均写战争,但风格迥异。《碑》展现战争的残酷悲壮,《荷花淀》显出清新明快。对这一观点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06-12更新 | 266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四)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