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平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材料二:

庄子者,蒙人也,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肱箧》,以诋訛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洗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三: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鲥鱼 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B.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C.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D.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男子在十五岁行冠礼时由长辈敲定。有的以职业为名,如庖丁、师旷。
B.墨,即墨家,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主张“兼爱、非攻”。
C.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牲,古代供祭祀用的体形完整的牛。
D.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侯”高一等的是“公”。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老子的学说思想。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去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再做官的决心。
C.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渔父》《盗跖》《亢桑子》等作品,都是虚构的,没有实事。
D.活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鲫鱼急需斗升的水让自己活下来,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庄周。
4.翻译句子: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2023-10-1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焉:怎么
B.不知疾之所自起,则能攻   弗;不
C.故亏父自利   而:连词,表目的
D.圣人治天下为事者也   以:介词,用
2023-10-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故父而自利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
B.扰乱故乱异家以其家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
C.欲则不达   形容词作动词,快速完成。
D.大学之道,在明德   形容词作动词,彰明。
2023-10-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有道者不       处:为,做
B.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C.其脆易,其微易散       泮:同“判”,判断
D.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补救
2023-10-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泰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天、资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予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 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 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 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 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 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   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在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材料二

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性与社会问题。

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性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性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

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发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追求更多、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的 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

(摘编自江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的言论虽各不相同,但其观点完全一致。
B.材料一引用《礼记·大学》中的名言,说明了个人发展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
C.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
D.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容易导致人生和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快乐更重要。
B.在先秦诸子看来,只有认清幸福的本质,领略精神的高贵,才能自觉修身行道。
C.追求物质欲望满足,必然会导致心理的恶性循环,让心灵不堪重负。
D.将资源占有当作幸福本身和人生目的来追求的人,就会成为贪欲的奴隶。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北京快递小哥刘阔起早贪黑、风雨无阻,2019年送出去5万多件包裹,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虽然一直奔跑在送快递的路上,但是他觉得特别骄傲。
B.有人谈退休后的理想说:“只要有几位能常相聚的老友,有一位长相厮守的老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巢’,有一份稳定的劳保,余生足矣!”
C.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D.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静成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攻克疑难疾病,,让病人好转来的难以言表的成就感。”
4.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在论证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好处。
2023-10-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我大瓠之种                      贻:赠送
B.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          龟:皮肤冻裂
C.越有,吴王使之将                 难:灾难
D.大败越人,地而封之             裂:分裂;分割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旗谱(节选)

梁 斌

严志和的心像铅块一样,又凉又硬,在胸膛里坠着,几乎要掉出来。一时觉得头脑沉重,伸长胳膊搂着小肚,低下头去,合紧嘴巴,眼睛看不见什么,耳朵也听不见什么,一股劲向前走。朱老忠在后头喊了他两声,也没听见。走到小木桥上,桥头站着一堆人,大睁着眼睛,向第二师范那边望着。严志和倒背了手,不言不语地站了一刻。岗兵见聚的人太多了,端着枪走过来,说:“走开!走开!有什么看头?还没见过死人的?”严志和斜了他一眼,心里骂着:“好像疵狗,吃孩子吃红了眼了!”

他走着走着,看见眼前有一带高墙,像城墙一样高,有一个古式瓦楼大门。才低下头往里走,不提防门前站着两个岗兵,见他要进门,瞪起眼睛问:“干什么的?”严志和眨着眼睛说:“想看看我的儿子,他被捕了。”岗兵不细问他,说:“也不看什么时刻,明儿再来!”岗兵一唬,吓得严志和倒退了两步,溜湫着步儿(注:小碎步)走过去。昂起头看了看天,又看看狱墙,叹口气说:“咳!墙比天还高啊……”心里一时挠痒,酸楚得难过起来。停住步站了一会,抖了抖肩膀,使足了动,猛地跑过去。横着膀子,照准狱墙一扛,他想:“把墙扛倒,兴许能见到江涛。”抬头一看,狱墙纹丝不动,倒把他碰了个倒仰跤,摔在地上,气得长眉毛一乍一乍地扇动。严志和眼眶上噙着泪水,愣着眼离开狱墙。沿着城墙根走到大南门,不知不觉出了城,在南大桥上站了一刻,又沿着河边向西走。那里没有灯,黑黑的。他在一棵柳树底下站住脚,解开纽扣,敞开怀让河风吹着他滚热的胸膛。

他蹲在地上,从腰带上摘下荷包,打火抽烟。把胳膊拄着膝盖,抬起头望着黑暗的天空,摇晃摇晃脑袋,说:“天哪!不许人们抗日,我们的祖国要亡了!”泪滴顺着鼻梁流下来,仄耳细听着,河水冲击桥梁,哗哗地响着。

他又觉得,这一辈子活得实在不容易,如今祖国要亡了,要当亡国奴了!他心里气闷,伸起脖子吐了口长气,拍拍胸膛,叹口气说:“唉!抗日的人有罪?实无天理!”对着黑暗的天空笑了两声,把小褂子脱了下来,拎在手里看了看,放在地上。他想:“也许,我们的祖国不会灭亡!江涛和运涛还会回来。”

停了一刻,听得河里水流声,水面上映着巡远的灯光,闪着一缕缕亮闪闪的影子。一合眼睛,看见槐花开了,大公鸡在井桩上长鸣。江涛笑嘻嘻从堤岸上走下来,说:“爹!我来跟你拔麦子。”严志和说:“好,你回来正麦热,助我减一点辛苦吧!”江涛脱下紫花小褂,说:“好,看我拔得多快!”小伙子弯下腰拔麦,拔得飞快。涛他娘走出来,站在门台上说:“看你,把孩子使坏了呢!”老两口子对着眼睛看着,同时笑了。

他这时睁开眼一看,是个梦境,从背后走过一个人来,把他拦腰接住,说:“志和!你在这里?”他摇了一下脑袋,在黑影里仔细一看,是朱老忠。朱老忠拍了拍严志和的胸脯,责备说:“咳!兄弟,叫我好找啊!”

严志和猛地愣住,心上糊涂起来,半天说不出话,朱老忠一伸手,合住虎口攥住严志和的手腕,说:“兄弟!你心里想的什么哩?”老头子挥起泪来,又说:“你就不想想,两个孩子在监狱里,有谁去照管,你就忍心吗?”说着,连跺着脚蹲在地上,两只胳膊抱起头大哭起来。

严志和看朱老忠难过的样子,猛地照准胸口擂了两拳,说:“我混蛋!我傻了!这是做的什么梦?”

朱老忠又站起身,说:“刚才你在前面走,我在后头跟着,追到店门口,进去一看,屋里黑黑的。我又返身走出来,只差几步,就赶不上你了。找来找去,说什么也找不到你。我在大桥头上停了一会,才无可奈何地顺着河边走过来……咳!原来你在这里!”他拉起严志和的手向回走。河边柳树上有“伏凉儿”在叫,朱老忠摇摇头说:“唉!急死我了,急了我一身汗哪!”一面说着,上了土坡走在马路上,路灯依然亮着。

两个人回到店里,朱老忠亲自拿灯去添了油来,点上,说:“来!快坐下歇歇吧!”他抬起胳膊,擦了擦额上的汗,咕嘟起嘴,翘起小胡子。严志和发着呆,也不说什么,两只眼睛发出惨淡的目光,直瞪瞪地看着那盏小油灯。灯光黑红,焰苗上升起黑色的烟缕,一点也不光亮。两个人坐着,谁也不说一句话。小屋子里闷得不行,周围静静的,没有声音。朱老忠走出房门,在院里歇了一刻。自从闹起二师事件,客人稀少了,几间破房子里都静着,店掌柜在厨房里点起灯做晚饭。

严志和叹着气,哑了嗓子说:“咳!我心里真是难受!”他拿起烟袋,把烟锅插进荷包里,摸索着装上烟,打着火镰取火。

朱老忠走进去,翘了翘小胡髭,说:“你难受,别人呢?”见严志和打不着火,朱老忠走过去替他点上。

严志和说:“我总是想,我们是不会当亡国奴的!”

朱老忠说:“当然不会,回去我们就要宣传发动群众起来打日本人!”

严志和搓着手说:“好!你这么一说,我们又有路走了!”

朱老忠说:“当然有路走!”

严志和又摇摇头说:“反动派决心当卖国贼了,我们还是要打日本!”

朱老忠说:“当然是,打不败日本人决不罢休!”

严志和一听,伸起长胳膊在空中一划一划地,大笑一声,说:“好!我们就是这么办!”

严志和气愤地鼓动着胸脯,索索打抖,埋藏了几十年的仇恨,在肚子里翻腾起来。他穹下腰,两只手拉着膝盖,摇摇胸膛,说:“咳!我们赶快拿起枪吧!”

(有删改)

[注]①运涛:严志和的大儿子,北伐军失败后被捕入狱。②二师事件:保定第二师范的爱国青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遭到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严志和的小儿子江涛被捕入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叙写严志和心情格外沉重,以至于对朋友朱老忠故意不理不睬。
B.“端着枪走过来”“瞪起眼睛问”等描写表现了岗兵凶神恶煞的形象。
C.严志和的两个儿子都因为参加革命而被捕人狱,这让年迈的他伤心欲绝。
D.小说结尾暗示着革命陷入低潮后,一场如火如荼的武装斗争正在酝酿着。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地展现了儿子江涛被捕后,父亲严志和的心路历程。
B.小说插叙部分,严志和梦见江涛回来,以“槐花开了”“大公鸡在井桩上长鸣”衬托哀情。
C.小说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又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D.小说语言朴实,通俗,生动又浑厚;写景叙事,干净利落;刻画人物,富于个性化。
3.小说节选部分表现了朱老忠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红旗谱》的主题表现了农民由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的发展过程,本文节选部分也可窥见一二。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与越人
B.不赂秦
C.非能也,而绝江河
D.左右欲相如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矜不长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
B.民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吾为其无用而掊
C.凿户牖为室
不赂者赂者丧
D.大败越人,裂地封之
何不虑以为大樽浮乎江湖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翻译下列句子。
(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3-09-0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