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6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上有很多人是靠阅读重启一段人生的,比如杰克•伦敦。年轻时,读了《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两位女主人公对爱的诠释,对他有很大影响。杰克•伦敦在恶的世界里沉浮了很久,他对“好”的追求,有着自己的高标准,他的书写呈现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特质。从安娜和包法利夫人身上感受到的“爱”使杰克·伦敦有了很柔情的一面。

我们要像杰克·伦敦一样广泛地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那份豁然。世界上很多有成就的人,世界上也有很多了不起的人,这些很不平凡的人中包括许多作家,都十分地酷爱读书,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了生命中的价值。

我们可以多读诗歌。诗不论语法,只说意象,利用隐喻、象征等手法,让我们脱离日常生活的僵化。人的思维僵化以后就会硬化,硬化以后就会钢化,钢化以后就会无情。而诗歌让我们超越日常,润泽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发现生活的美。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语言表达较繁琐,请将之修改为简洁流畅的句子。
2.请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024-01-21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正式上线。全国143家顶级博物馆、美术馆方队精心选择1件(组)馆藏经典文物,讲述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并通过主流媒体形成传播矩阵,让博物馆之声

近些年,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以文物为主角的荧屏视听节目。《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以各具特色的内容和形式,引来网友点赞,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物馆说》栏目的重磅上线,为“文博热”又添一把火。

通过屏幕,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各地珍贵文物,更可以由此见人、见馆、见中华文明、见中国精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的军号》,作为战争年代的珍贵见证,蕴含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中国美术馆藏方增先中国画《粒粒皆辛苦》,表现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排比具有“增文势”“广文义”的作用,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排比句进行简要分析。
2024-01-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很多人都会产生此种感触,并极其自然想说说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的旅游圣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中国乡村文化事业正,景德镇陶瓷、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将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的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饱经风霜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春风拂过,大地一片绿意盎然、万紫千红。然而,春风唤醒的不仅是红花绿叶,还有一群的植食者。植食者对植物来说,常常被视为单一的取食关系,是非善意的访问者、掠夺者。

事实上,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与植食者之间早已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植物与植食者斗智斗勇的现象,然而,它们之间并非只有势不两立的仇恨。有的植食者在满足自身存活的必要需求下,不会对植物赶尽杀绝,而是懂得收敛,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既然植食者做出让步,植物也懂得妥协,往往不再斤斤计较,而是愿意做出一部分牺牲作为回馈。双方做出的让步可以化干戈玉帛,实现和睦相处,甚至双方还能,建立起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头细蛾与叶下珠就建立了这样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在叶下珠的种子成熟时,头细蛾幼虫也刚好从叶下珠的果实里孵化出来,并依靠取食种子成长。此时,叶下珠并没有做出反抗,而是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一部分种子拿来饲养头细蛾的幼虫,直至其化蛹。到了第二年开春,蛹破茧变为能够飞翔的头细蛾成虫时,又为叶下珠提供传粉服务,帮助其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

1.请在文中横线外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句使用到的修辞手法和文中加点的“干戈”“玉帛”不同的一项是(     
A.“北京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地说:“喂,我说小姑娘们,别扒窗户,危险!”。
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刘禹锡《陋室铭》)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收敛”一词所用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青藏高原被称作“世界屋脊”。
C.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
D.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4.划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叶下珠并没有做出反抗,它的一部分种子成为了头细蛾幼虫的食物,直至其化蛹。”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4-01-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不得已而离开家到外地生活叫作背井离乡。但是这个背井可不是背离了家乡的水井,更不是背着一口水井上路了的意思。

有很多带字的成语都跟井田制有关,比如(     ),其中的指的都是井田制的,而不是水井。背井离乡当然也不例外,是离开的意思,则是由井田制引申为乡里、家宅。

中国人一向安土重迁。除非是为了躲避战祸、逃荒,一般人是不会离开家乡的,所以背井离乡是非常严重的事情。这点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有如此表述:

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命运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时至今日,便捷的交通、人们眼界的开阔和格局的提升等等,背井离乡不再那么可怕。正如诗人向明在《立场》中所写:只要忘掉不同的路向,人类双脚所踏,皆是故乡。

1.下列词语不能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是(     
A.井然有序B.断井颓垣C.井井有条D.市井小民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024-01-1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A】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嘚嘚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许是银杏吧。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B】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文中【A】【B】两处,都有“像……”,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2024-01-11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体育之名,聚亚洲之力,筑未来之路。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汇聚“绿色、智能、文化”为一体的盛宴,更是一场体育盛会,奏响了“心心相融,@未来”的时代诗篇!

绿色的盛会,让之江大地满眼“亚运绿”。杭州亚运会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融入亚运会各领域、全过程,让世界看到中国“用绿色描绘未来的创新力和行动力”。智能的盛会,使赛场内外尽显“科技范”。从“智能亚运一站通”实现吃住行游购一站式解决,到活跃在赛场上的机器狗,再到智能服务机器人为观众提供全方位赛事服务……的新技术新应用给杭州亚运会装上科技之眼、创新之翼。文明的盛会,令竞技体育充盈“文化味”。呈现杭州山水景观的亚运奖牌“湖山”,融入世界文化遗产元素的亚运吉祥物“江南忆”组合,以人文历史和山川风物为主干的亚运火炬“薪火”,提供热情周到服务的赛会志愿者“小青荷”……透过杭州亚运会这一独特窗口,人们看到了亚运与人文双向奔赴、体育与文明

亚运会是竞技的赛场,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一段段坚毅笃行的艰辛历程,健儿们勇于挑战直面“生死”对决,一次又一次战胜自我不断砥砺超越。亚运会也是促进交流和友谊的重要平台。各国各地区健儿携手同行,一幕幕团结友爱的温馨场景,构成了令人动容的“杭州画卷”,讲述着震撼人心的奋斗故事,诠释着体育精神的永恒价值。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在杭州,共叙友情,团结的纽带越来越紧。(             )同一次亚运,同一个亚洲,杭州亚运会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坚持交流互鉴,为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注入了新动力。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3.请运用反问与排比修辞,改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要求语意完整连贯。
4.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A.“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杭州亚运会还呈现了不少亮点,请结合链接材料,从“简约”“惠民”“精彩”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要求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链接材料:

亚运会场馆和配套设施将简约办赛落到实处,56个竞赛场馆中有44个是改建成临建场馆;水上运动中心的临时板房和上百台空调从街道租赁;会场不使用一次性纸杯,减少采购一次性签字笔,推广使用可再生纸张……同时,各个场馆提前面向大众开放,一批场馆设施的建成丰富了群众体育的场景选择,有利于缓解老百姓去哪里健身的问题。杭州亚运会累计产生482枚金牌,累计15次打破世界纪录,37次打破亚洲纪录,70次打破亚运会赛会纪录。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盛赞:本届亚运会精彩绝伦、令人难忘,取得了空前成功

2024-01-11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一诊)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每集讲述一幅画作与画家的故事,以艺术与技术的完美邂逅阐释画作的艺术价值,展现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品格。

节目致力于用3D建模技术活化”2D作品,让平面二维的美术作品变得生动立体起来,网友纷纷称赞其展现了唯美中国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的视觉盛宴。在第一集中,齐白石的名画《虾》被分解成了不同的局部,游动的虾们恢复了现实世界里的生机活力,自如地穿梭在池塘中,配合着第一人称的解说词,让观众,仿佛走进了水草青青的世界

该纪录片用3D技术手段满足了观众感官体验的同时,也带观众一起走进作品所处的那段历史,让观众从中汲取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它还注重讲述画家创作美术作品的历程。首期节目通过情景的方式再现将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展示在观众面前,在动人的生命故事中观众得以基本充分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和人生追求。齐白石画螃蟹讽刺侵略者,画寒鸟鼓舞激励大众,这种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艺术表达最终走进了人民心底,齐白石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与时代精神的指向相得益彰。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句子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4-01-08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①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__________地美丽。

②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灵,是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

③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部长篇巨著。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__________。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日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才华实在太__________了。

④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扉页上,有时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

⑤托尔斯泰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副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主动放弃“伯爵”头衔的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

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__________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莫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人称为“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异乎寻常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B.与众不同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C.与众不同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D.异乎寻常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2.下列关于文段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都可以换成“他”。
B.文中加下划线的两处引号,用法相同。
C.文中加点的两个“等”字,用法不同。
D.将第⑥段置于③④段之间,全文会更连贯。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早起,父亲上班,父亲下班,父亲早睡。父亲很穷,父亲足不出户。但有一天例外。

儿童节来临的那天早上,总有一双擦得很干净的旧皮鞋整齐地放在我的床前,我一张开眼便能看见。等我吃完早点,换上新洗过的衣服,套上大头皮鞋,稳稳地绑好鞋带,父亲便安静地出现在我小房间的门口,手上提着一个帆布旅行袋,里头必定有一个铝制的水壶,几个大馒头,一个装着香肠、卤蛋、素鸡和海带的圆形便当盒,一包苏打饼干、一条口香糖、一大叠卫生纸和两条手帕。

我们走进客厅里,母亲便仔细检点我的服装,再翻看旅行袋里的东西带齐了没有。然后,(2)像一件要紧的事,父亲挪过一张木椅子,抵在大玻璃橱前面,站到椅子上,费很大的劲从橱顶上搬下一个木箱子。那是少数几件专属他的东西之一。

父亲轻轻地掀开木箱,探出一个木纹优美浮雕花边的雪茄盒子,和一块紫色的绒布,兴冲冲地擦拭一番之后,才打开盒盖,取出一支深咖啡色的雪茄,插进衬衫口袋里露出一截来,像是一支顶好的钢笔。最后,盖上盒盖,阖上木箱,再扛回橱柜上。

1.文中“父亲早起,父亲上班,父亲下班,父亲早睡”多处重复叠加主语,和“父亲早起、上班、下班、早睡”相比,重叠主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横线部分,都有“像……”,说说二者在用法和表意上的不同。
(1)文化遗产像一颗明亮的星辰
(2)像一件要紧的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