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6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丰村三面环山,南面水口,形成天然圈椅,洙溪河蜿蜒穿村而过。村中的古宅由西北的高地向东南的低地依次而建,错落有致。整个村落古宅群村西多而集中,村东少而分散。村中古道均为青红两种石板铺成,纷繁有序,由南向北缓缓上升,台阶、石栏依山而建,依势而构,设计独具匠心。目前,永丰村所有古建一律不再拆除及易地迁移;已经划定古村落的功能分区与建设控制带,不得在古建筑中心区域建新房。如此一来,永丰村古宅、古河、古道、古桥相映成趣,浑然天成,可谓处处小桥流水人家。路边一片花海,迈步进入,总会惊起群群飞鸟。天一黑,灯光渐渐熄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天星光和蛙声一片。

闫峰放弃在上海从事的设计工作,在这里建设了融合民宿、染坊、酿酒、陶艺等功能的“山里研工社传统手艺研习基地”。他说,永丰村有一种潜藏的美丽,这里的文化底蕴、淳朴民风、山水风光都深深吸引着他,这里有设计的源泉。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段中“花海”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步入一片花海,惊起群群飞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改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3-10-1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孤魂”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C.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是不可能的”中的“这”指什么?这句话能删去吗?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12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随行下舱的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空间应用系统,其中就包括了经过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的水稻种子。

专家在培育新品种时,都是先挑选优质种子,再通过特定的环境使种子产生一定的变异,然后根据变异结果进行研究培育,形成新的品种。众所周知,太空环境和地球环境不同,太空环境中不仅没有重力、没有空气,而且充满了各种宇宙辐射,这些宇宙辐射容易让地球生命发生基因变异,因此人类经常在进行航天任务时,将农作物种子放在飞船上,让它们随飞行器的步伐进行一次太空遨游,回返地球后再进行研究。据统计,一般种子在太空中的突变率仅为0.05%-0.5%,没有变化的种子有很多,只有被宇宙粒子击中的“幸运儿”才会在返回地面后被挑选出来。变异的种子经培育后,生长而成的农作物便可称为“太空农作物”。

而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期间,完成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这一“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经过太空诱变培育出来的“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植株比一般的水稻要矮,从出苗到收获的时间也比正常减少了13天,而产量却可以增长5%-10%:更矮的植株可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更短的生长周期可以让水稻提前收获,并且还能够增加水稻的产量。

1.下列句子中,与文中划横线句子中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地笑着呢。”
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B.福林路工房的两千个左右的包身工人,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夏衍《包身工》)
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D.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孙犁《荷花淀》)
2.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育种中心和中国农科院准备合作开展“太空玉米”的研究,下面是“太空玉米”获得的流程图,请根据材料完成甲、乙处的内容,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那中国诗歌定将黯然失色,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令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
B.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C.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D.想到藤野先生,鲁迅就感觉增加了勇气,于是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2.对上文使用的修辞手法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     对偶     比喻B.引用     比喻     对比
C.比喻     夸张     对比D.对偶     借代     对比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少安踏着一片银白,淌过淙淙流水的东拉河,从枣林里穿过一条小土路,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像先前那样卷起一根旱烟棒,一边抽着,一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①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总之,就他而言,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他将踏上新的生活历程。只有一点不能改变: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波倦的歌……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不用说,这非凡之举博得一片赞扬之声。许多村民出罢修庙宇的钱,也要为建校多少出一点钱。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是天使!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出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
2.在文学作品中,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以下对画横线句子省略号表达效果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处的省略号引发读者思考并走入人物内心,说明这笔钱对经历坎坷的孙少安来说数目不小。
B.第①处的省略号所表达的含义与分号前的句子形成对比,直接写出他真挚而深沉的乡土情结。
C.第②处的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产生代入感,让读者对后文故事有所期待。
D.第②处的省略号展现了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向往,也舒缓了叙事的节奏。
3.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却”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1)如今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
(2)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是天使!
2023-09-26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面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风霜岁月改变了历史的印痕,但湮没不了诸葛亮曾经铸造的荣耀。在世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是奇谋巧计的策略家,是雄才大略的外交家,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是运筹帷幄、能谋善断的军事家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可以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向阳草木青,明媚春光兴,万物已更新。中国人不能徘徊、彷徨,要凝心聚力,去跨过“疫情倒春寒”,去拥抱“安疫”的春天。

2023-09-24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机器翻译到智能教育,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已渗透人类生活各领域,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     ① 。不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担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      ②      。未来,一些亚复性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

人工智能不是谁都能够驾驭的,它是能为人类的发展插上翅膀,还是将人类重重摔在地上,现在还不得而知。正如霍金所说: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       ③      既不沉迷于科技带来的红利,也不低估风险因子的破坏能力,对科技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将发展的钥匙紧紧操在我们手里。

虽然在当下家庭生活中,漫天飘过小爱”“小度,但很难产出那种兼具自主目的、情感、联想和想象力的人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属于弱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发展,人工自为者或许在未来会出现。

1.下列各句中的“谁”和“人工智能不是谁都能够驾驭的”中的“谁”,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D.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链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博物馆北大门门口,舞龙舞狮队在喜庆的鼓声中同步起舞,拉开了钟鸣楚天元宵夜灯会游园的序幕。一双“蛟龙”空中翻飞,五头“雄狮”地面奔走。它们闹的是对新春的展望,舞的是对幸福的期盼,收获的是观众的掌声。

几位舞狮队的少年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在不少观众看到这些“狮子的真实面孔后,感慨我们的非遗项目后继有人。舞狮队“掌门”说,高台舞狮一直是群众     ①     的非遗项目,每年元宵节他都会带队在各地演出,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肩负着文化传承意义的民俗活动。

看完舞龙舞狮表演,沿着博物馆的中轴线南行,便进入了灯明如昼的“花灯集市”。抬眼望,饱含巧思的元宵花灯与悬在天际的十五圆月     ②     ,如斯美景,难怪千百年来让无数文人留下了动人佳句。比此景更动人的,是文化长廊里300多位身着汉服的青年男女和稚嫩孩童。他们穿梭于人群中,或在集市流连,体验极具荆楚特色的年俗表演,或在花灯畔集思广益猜字谜。踏歌而行,移步换景。穿过的文化长廊,省博广场中心的石桥进入眼帘。桥上,传统楚剧、黄梅戏等剧种的经典唱段次第上演。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除了使用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并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对今天的人们而言,透过方方圆圆的窗口可以窥见古人的生活、科技、艺术和审美情趣。甄选的200多面形态各异、风格精绝、涵盖从战国到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镜种的院藏铜镜的展览展示出铜镜延续数千年的旺盛生命力。

华夏先祖临水照影,所用的水鉴逐渐演变为青铜制作的镜鉴。在隋唐时期,中国迎来铜镜发展史上的鼎盛期。隋代铜镜     ①      ,其中十二生肖纹镜、团花纹镜最有特点,前者脱胎于新莽时期,而后者又为唐朝铜镜业争相模仿。宋金时期,商业发达,市井生活丰富多彩,铜镜采用含锡量较低的黄铜,同时增加铅和锌的含量,这就使得铜镜更注重实用。在纹饰表现上,随着政治的清明,民间商业的繁荣,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化艺术发展的 ②     ,铜镜上出现了商标铭文等内容,展现出的现实生活题材活泼生动,并富有人文气息。

明清时期的铜镜铸造呈     ③     之势,缺乏汉唐镜的神韵。清代中晚期,更加明亮的玻璃镜逐渐取代铜镜,进入。然而,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源自镜鉴的思想光芒一直映照至今。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窗口”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