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至唐代起,历经秦汉、魏晋,各地相继发明合适制砚的石料,开始制作以石为主的砚台。

砚要经常保养它,才会容光焕发,若是冷落了它,就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砚如果放置于窗前案头,              ,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日晒过久砚匣也容易出现干裂。在养砚时,有人将蜡涂遍砚身,还有的涂抹植物油,更有的涂抹墨,以为可以养砚。蜡可以涂于砚四周,底部要薄而适中,最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地方;砚上抹植物油的也是不妥的,因为植物油属慢干性油脂,砚面有油多招尘土,使砚污秽不堪,并散发出一种怪味或产生霉变。

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
D.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3.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否定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月的许多生机,是聚在菜园子里的。①俗话说:“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天再冷,园子冻不死,那一园子的青葱总是鲜活着。“冰冻响,萝卜长”,萝卜坚决和严寒叫板,把自己往高处举,往土里深掘,最后,身板被锤炼得结结实实,而甜嫩脆的品质,②更叫我们充满了期待——萝卜炖羊肉,馋人哟。

③菠菜、包菜、黄心菜、芫荽、胡萝卜、大蒜、冬苋菜等等……也都是勇敢地和季节抗衡的斗士,这些寻常的蔬菜,其实是腊月里蛰伏的许多小小的幸福,④不惊天动地,却把每一个日子点缀得不凝滞、不呆板。当然,它们能够在腊月里天天向上,长得滋润,还是农人们日常细心呵护照料的结果。每一户农家,对菜园子的拾掇,其实和对待四季里的每一项劳作是一样的,心底含了实在的念想,手里攥着绵韧的劲道。

“腊七腊八,腌鱼腌鸭。”腊月一项要紧事,就是准备吃货。月初,鱼鸭就差不多腌透了,晴好的日子,每家每户的屋檐下,油汪汪晾着那一串一串的,受用着阳光温和的咂摸。整整一个月,农家的灶间难得消停,磨豆腐、蒸米酒、做糍粑,弥漫的香气,抵消了寒冷侵袭,人心,被烘得暖暖的。

——陈爱民《腊月》《人民日报》(2020年01月18日08版)

1.文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以下列举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对比、排比B.夸张、对比、对偶
C.比拟、比喻、对偶D.夸张、比拟、排比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2021-04-12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枸杞到处都有。枸杞头是春天的野菜。采摘枸杞的嫩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夏末秋初,开淡紫色小花,谁也不注意。随即结出小小的红色的卵形浆果,即枸杞子。

我在玉渊潭散步,在一个山包下的草丛里看见一对老夫妻弯着腰在找什么。他们一边走,一边搜索。走几步,停一停,弯腰。

“您二位找什么?”“枸杞子。”

老同志把手里一个罐头玻璃瓶举起来给我看,已经有半瓶了。看样子这对老夫妻是离休干部,穿得很整齐干净,气色很好。

他们捡枸杞子干什么?是配药?泡酒?看来都不完全是。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

人老了,是得学会这样的生活。看来,这二位中年时也是很会生活,会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的。

从钓鱼台到甘家口商场的路上,路西,有一家的门头上种了很大的一丛枸杞,秋天结了很多枸杞子,通红通红的,礼花似的,喷泉似的垂挂下来,一个珊瑚珠穿成的华盖,好看极了。这丛枸杞可以拿到花会上去展览。这家怎么会想起在门头上种一丛枸杞?

1.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分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B.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
C.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D.有一种意见认为,爱国主义有四种特点:①时代性;②阶级性;③民族性;④包容性。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在走了几步后,他们停下来弯腰去捡枸杞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4-07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问爸爸啥叫“口外”。爸爸说“口外”就是张家口以外,又叫“坝上”。“为啥叫坝上?”他以为“坝”是一个水坝。爸爸说到了就知道了。

敢情“坝”是一溜大山。山顶齐齐的,倒像个坝。可是真大!汽车一个劲儿地往上爬。汽车爬得很累,好像气都喘不过来,不停地哼哼。上了大山,嘿,一片大平地!真是平呀!又平又大,像是擀过的一样。怎么可以这样平呢!汽车一上坝,就撒开欢了。它不哼哼了,“唰——”一直往前开。一上了坝,气候忽然变了。坝下是夏天,一上坝就像秋天。这是个什么地方!不长一棵树!就是一大片大平地,碧绿的,长满了草。有地。这地块真大。从这个小山包一匹布似的一直扯到了那个小山包。

汽车到了一个叫沽源的县城,这是他们的最后一站。一辆牛车来接他们。这车的样子真可笑,车轱辘是两个木头饼子,还不怎么圆,骨碌碌,骨碌碌,往前滚。他仰面躺在牛车上,上面是一个很大的蓝天。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口外”这一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诗只是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B.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C.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
D.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
2.下列各项中,与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车轱辘是两个还不怎么圆的木头饼子,骨碌碌地往前滚。”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5 .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A.譬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首歌吧,从苏区开始,就一直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的先遣部队。
B.荞麦正开花,远远望去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地毯的边缘上长着森林一般的大麻和玉米。
C.甬道两旁那婀娜多姿的垂柳,雄赳赳地站在路边,仿佛是在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
D.他想到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坚决要求火速去工地。
2021-03-03更新 | 32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汉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a)梧桐叶大,易受风。(b)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c)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歘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梧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d)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梧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

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

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写字了而已。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用梧桐叶柄来磨墨,好像这样磨出的墨写出字来特别的好。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1.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适宜的位置是( )
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
A.(a)B.(b)C.(c)D.(d)
2.文中语言形象生动,没有使用的修辞是( )
A.引用B.比喻C.设问D.比拟
3.画线句子有语病,比较下列两种修改,你认为哪种更好一些?请从语意、逻辑、句式等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述理由,不超过100字。
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2021-02-04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是人格的流露,一个文人必须是一个人,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有了这个基础,他让所见所闻所感所触借文字很本色地流露出来,不装腔,不作势,(     ),他就成就了他的独到的风格,世间也只有这种文字才算是上品文字。

除了这个基点以外,(   )还另有什么资禀使文人成为文人的话,依我想,那就只有两种敏感。一种是 。事事物物的忧乐可以变成自己的忧乐,事事物物的奥妙可以变成自己的奥妙。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有了这种境界,自然也就有同情,就有想象,就有彻悟。其次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语言文字是流通到光滑污滥的货币,可是每个字在每一个位置有它的特殊价值,丝毫增损不得,丝毫搬动不得。诗人济慈说:看一个好句如一个爱人。在恋爱中,除了眼中的爱人以外,一切都无足轻重;在文艺创作中, ,也一切都无足轻重。在那一刻中,全世界就只有我所经心的那一点真实,其余都是()。在这两种敏感之中,对于文人,最重要的是第二种。世间也有许多人能够感受到生死是一件沉痛的事,或是偶尔发现墙角一片阴影是一幅美妙的景象,可是他们无法用语言文字把心中的感触说出来,或是说得不是那么一回事。文人的本领(   )在见得到,尤其在说得出。说得出,必须说得恰到好处,这需要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有这敏感,他才能找到恰好的字,给它一个恰好的安排。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水到渠成因为虚假不只B.水到渠成如果虚幻不只
C.迎刃而解如果虚假不是D.迎刃而解因为虚幻不是
2.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前后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21-02-04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8 .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中,将属于嗅觉的清香,巧妙比喻为属于听觉的歌声。下列句子中,没有采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从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B.风睡林眠,泉边传来的鸟声清晰可闻,就像是被清泉洗濯过的嫩叶。
C.马蹄声孤独又忧郁地自远至近,洒落在沉默的街上如白色的小花朵。
D.月光下,那低头思故乡的离愁在湖边浅水里静泊成一叶沉思的小舟。
2021-01-29更新 | 3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空碧澄澄、蓝晶晶,月亮像一面新磨过的天镜,亮铮铮的清辉银粉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洒下来,无声地落在场院里,新鲜纯净,散发一股淡淡的香气。场院以南,收割了苘麻的空地上,仿佛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那雪是松暄柔软的,踩上去能没了脚脖子。湾边的树,迎着月亮的一面,树峰镶了白银的花边;腰间一些地方似是挂着雾凇,重重的,压垂了叶子。树影却愈显黑了,一团一团,好像画家遗落的墨块。(                      ),这里涌动着一波波的浪花,那边摇曳着柔滑的丝织品的条纹。而这同时,哗哗的水声盈满两耳,间或还好像听到几声蛙鸣。平原尽头是逶迤的青龙山,它的轮廓清晰、圆润,山上的岩石宛若片片水淋淋的锦鳞,只是它停止了飞舞,它卧伏在那里,静静地守护着平原,让这明媚柔和的夜深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平原。

村庄已经睡熟,没有孩子的哭闹,没有牛哞,没有狗吠,月亮怕扰了人们的好梦,把穿过蚕丝似的云彩的脚步放轻,呼吸也屏住了,只以母性的眼睛和蔼地看着村庄,整个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温情的月光里,每一座房屋都__________________上了轻纱薄绡,麦草屋顶或弥漫淡淡的青烟,或浮动乳白色的雾气,红瓦屋顶上则叮当着月光金属质的脆响。这使村庄更为安详,梦更为甜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纷纷扬扬               浸润     沐浴     
B.纷纷扬扬               沐浴     浸润     
C.飘飘荡荡               浸润     沐浴     
D.飘飘荡荡               沐浴     浸润     
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对偶B.比喻、比拟、通感、排比
C.比喻、借代、比拟、互文D.比拟、比喻、互文、通感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融化了的月光,在远处田野里流淌,像一条明亮的大江,又像汪洋大海
B.融化了的月光,在远处田野里流淌,像汪洋大海,又像一条明亮的大江
C.远处田野里,融化了的月光在流淌,像一条明亮的大江,又像汪洋大海
D.远处田野里,融化了的月光在流淌,像汪洋大海,又像一条明亮的大江
2021-01-27更新 | 3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模拟调研卷(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格桑花属菊科植物,多为8片花瓣,中间是淡黄色花蕊。这块格桑花,一株株密密麻麻连成片。格桑花枝杆高一米左右,枝杆上下开满鲜花,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花,我被格桑花的美丽惊呆了。美丽的格桑花,①如天边的彩虹映 红了山岗,②似下凡的仙女靓丽了江岸。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格桑花为刚毅的雪山描绘出五彩柔美,增添了勃勃生机。

我喜欢格桑花,也喜欢格桑花的故事。西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格桑花演绎出许多美丽的传说。

关于格桑花的来源,有许多种传说。一说,元代时蒙古人把北方的格桑花种子带入西藏,在寺庙和家庭种植。人们把这种美丽的花叫格桑花,意为盛世之花。

另有一种传说是,很久以前,西藏地区暴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幸好一位远方的高僧云游至此,以高起的医术,夜以继日,战胜了瘟神,人们称他“格桑活佛”他圆寂后,人们把美丽的 花称为格桑花,表达缅怀之情。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B.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D.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2.请简要分析划横线①处比喻的相似性和②处比喻的新奇性。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枝杆上下开满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鲜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1-25更新 | 6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