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百米长的沙墙伴随着狂风席卷而来,顿时       ,空气中弥漫着扬沙,狂风呼啸,仿佛天塌地陷,末日来临。这是一段关于沙尘暴的描述。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较大危害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沙尘暴危害极大。它影响交通,破坏建筑物,其携带的大量沙粒会        农田、破坏生态环境。空气中的各种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随着沙尘大面积扩散,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火星上的沙尘暴也曾给人类的科学探索带来影响。2018年,正在火星上执行探测任务的机遇号"探测器突遭沙尘暴,被迫        所有任务,进入最低功率状态。后经多次尝试,故障无法消除,机遇号''彻底结束了它的使命。

面对沙尘暴的威胁,各国都在       进行治理。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地跨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对防治沙尘暴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施风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多项重点工程,使得沙化治理成效显著,已经大大减少了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暗无天日       湮没       中止       殚精竭虑
B.天昏地暗       掩埋       中止       想方设法
C.天昏地暗       湮没       终止       殚精竭虑
D.暗无天日       掩埋       终止       想方设法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第二段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一一长不了。
B.我想借此唤起人们热爱生活的希望一一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无论如何,“雷锋精神”都不会离开他的家乡一一中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施风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多项重点工程,沙化治理的成效显著,已经大大地降低了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B.实施风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多项重点工程,使得沙化治理成效显著,已经大大减少了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C.通过实施风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多项重点工程,沙化治理成效显著,已经大大降低了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D.通过实施风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多项重点工程,使得沙化治理成效显著,已大大降低了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军从东西两路呈钳型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直逼朝鲜政府的临时所在地,            声称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面对战局的突然变化,中央军委急调第9兵团入朝作战,10余万志愿军,            翻山越岭,隐蔽接敌,开进长津湖战场。

1950年11月下旬,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积雪达40厘米厚,气温骤降到零下30度,个别地区降到零下40多度。11月27日晚,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志愿军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中。随后以            扑向美军,将美军分割包围于下碣隅里、柳潭里、新兴里和古土里地区。在整夜的伏击作战中,6连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高地上,他们一个个身着单薄的军装,持枪俯卧在战壕里,保持着战斗姿势,怒目注视前方,随时准备冲锋。他们化成一群冰雕,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洁白的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细小而又坚硬的冰凌。

这就是“冰雕连”的由来。“冰雕连”成为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昭示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的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精神。“长津湖之战”,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挥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灵活顽强作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彻底            了东线战场的局面。

1.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狂妄   昼伏夜行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扭转
B.叫嚣   昼伏夜行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改变
C.叫嚣   昼伏夜出   犹如猛虎下山之势   扭转
D.狂妄   昼伏夜出   犹如猛虎下山之势   改变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冰雕连”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
B.“希望工程”的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C.孔子是以读书人的形象彪炳千秋的,可真实的孔子无论从身形、力气、武功,还是将兵杀伐都可以用“勇武矫健”来形容。
D.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而奉献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3.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冻饿交加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B.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武装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C.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武装严重落后、运输补给严重不足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D.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运输补给严重不足、冻饿交加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2022-05-1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5年冬奥申办成功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办奥,就要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绿色办奥理念,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从筹办到申办再到举办,一路走来,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北京冬奥盛会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的标杆,中国的大国担当得到展现。

中国言必信、行必果,以“绿色脚本”_________冬奥。在延庆赛区施工前,首先进行生态环境本底_________,_________“生态底线”,_________“工程避让、工程减缓、工程补偿”三大原则。大力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治理,从2015年到2021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已下降59%,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一项项有力举措,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用绿色描绘未来的创新力和行动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筹办       调查       划出       制定
B.筹备       调查       画出       制订
C.筹备       调察       划出       制订
D.筹办       调察       画出       制定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绿色脚本”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你居然在课堂上传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
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年了。
C.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D.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筹办到申办再到举办,一路走来,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北京冬奥盛会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的标杆,中国的大国担当得到展现。
B.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一路走来,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北京冬奥盛会对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的标杆,中国的大国担当得到展现。
C.从筹办到申办再到举办,一路走来,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北京冬奥盛会让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的标杆,展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
D.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一路走来,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北京冬奥盛会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的标杆,展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碳水化合物,总容易让人联想到垃圾食品,①______。碳水化合物是人们最早发现的营养素之一,与脂类、蛋白质一起被人们称为三大产能营养素,人体一天需要摄入的能量大约有50%-65%都是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许多爱美人士视碳水化合物为“洪水猛兽”,这是因为食用碳水化合物过多,容易造成能量过剩,从而产生肥胖。事实上,碳水化合物②______。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足,会导致大脑血糖供应不足,容易感觉到疲惫、情绪不稳定、工作效率降低、记忆力下降等。长期不吃碳水化合物,更有早死的风险。其实你只要选对食物和吃法,愉快吃碳水的同时也能保持身材和活力。③______?全谷物、薯类、杂豆、南瓜、藕、荸荠等高淀粉蔬菜,以及大部分水果等,这些食物中给我们所补充的碳水化合物都是比较健康的。

1.与文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包身工”的身体,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带工的老板。
B.学生会组织领导体制是学生会组织能够顺畅运行的“导航系统”。
C.还有人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2.请在文中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2-05-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国美学的灵魂。无论是创作还是传播的过程,书法艺术都体现出________的文化价值。在艺术上,书法强调审美意境和艺术情境的和谐统一;在文化上,书法艺术表现出多重的文化内涵。

书法不仅有书写规律和法则,还有着独特的语言意义。书法中结构与章法的运用巧妙依靠的是由书写者娴熟的技巧与审美水平决定的。在书法艺术作品中,结构与章法表现得越好,就越能体现出作品的意境。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书写的轻重、快慢、强弱在纸上留下浓淡、干湿、刚柔等________的线条,能够充分体现书法的和谐美和动态美。书法家通过线条把真挚、强烈的感情________到作品中去,使观赏者感动,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因此,蕴含着作者深厚感情的书法作品,向来备受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估量        五花八门        贯注        青睐
B.不可限量        千变万化        贯注        热捧
C.不可限量        五花八门        灌注        热捧
D.不可估量        千变万化        灌注        青睐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霍金被科学界公认为用手指“说话”的天才巨人。
B.“可恶!然而……”四叔说。
C.“木叶”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作者最钟爱的艺术形象。
D.南仁东因突出贡献被授予“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予以改正。
2022-05-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以学术而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        ,相承不辍;以文学而言,由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发其端,汉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续其绪,高峰迭起,        。而一代代延续中华文化        的传统,就是读书。

历史上,对读书,我们有读《易》“韦编三绝”的先贤孔子,有“头悬梁”的孙敬和“锥刺股”的苏秦,有凿壁借光的匡衡,有映雪读书的孙康,有借萤读书的车胤……他们以自己的刻苦和坚毅传承着中华文化,也为世代的读书人树立了榜样。

十几年前,读苏轼写的《答王庠书》中关于读书的论述,感慨颇深,大意是:读书实无捷径可谈,要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看来读书没有捷径,读书不是        的事情,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积累才能有所受益的艰苦过程,读书是要扎扎实实、锲而不舍地下工夫的。

(郭宗忠《读书的境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此起彼伏    声势浩大    经久不衰    一蹴而就
B.此消彼长    声势浩大    经久不息    一蹴而就
C.此消彼长    波澜壮阔    经久不息    一朝一夕
D.此起彼伏    波澜壮阔    经久不衰    一朝一夕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
B.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不仅文化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
C.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
D.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不仅文化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
B.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C.儒家不谈鬼,“祭神如神在”,可以说对于切身生活之外都漠然没有兴趣。
D.“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典籍里的中国》运用电视化、通俗化表达,将遥不可及的古典书籍变得         。高冷的历史故事在电视里变得活了起来,成为滋养当代读书人永不枯竭的源泉。节目把图书馆里的典籍搬上电视,采用今人和古人相遇的方式,跨越时空界限,实现舞台对话。在表现形式上,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为受众打造“沉浸式”的视听。在舞台置景方面,节目采用“全包围式”的舞台设计,场景布置和灯光效果         ,产生了一种仿佛         的审美体验。在故事讲述和情景再现方面,节目采用主持人与演员对话的手法,通过实景拍摄表现与情景再现还原,找到联结“过去”与“当下”的情感纽带,为当代人认知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多种可能。节目         的构思,实现了视听语言技术和舞台空间表演艺术的完美结合。节目播出后,收视率高涨,一跃成为现象级传播产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唾手可得        相辅相成        设身处地        自出机杼
B.触手可及        相得益彰        身临其境        别具匠心
C.唾手可得        相得益彰        设身处地        别具匠心
D.触手可及        相辅相成        身临其境        自出机杼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语“全包围式”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为高扬正能量创造了机遇。
B.剧场科技、智能舞台的应用成为一些地方的宣传噱头和引以为豪的“亮点”。
C.《典籍里中国》第一期选择了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
D.节目《世界听我说》,讲述了华人为传承中华文化各显“神通”的独特经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表现形式上,通过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为受众打造“沉浸式”的视听。
B.在表现形式上,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节目形式,为受众打造“沉浸式”的视听。
C.在表现形式上,节目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为受众营造“沉浸式”的视听体验。
D.在表现形式上,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节目为受众营造“沉浸式”的视听体验。
2022-05-0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才华、情怀、文化修养,是使得一个作家可持续写作的三要素。要持续性地进行高水平的写作,这三者        ,但却又并非具备了这三者就一定能保证写作的持续性。还有一种内在因素,即与现实的文学性关系,也影响着作家的可持续性写作。所谓与现实的文学性关系,指对现实所具有的那种文学性的感受、文学性的情思。这里的现实,当然        眼前发生的事,        记忆。在文学史上,在文坛上,常有这样一种作家,他非常具有才华,在几年的时间里,写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然后便         。这样的作家,他在几年时间内        写出的一系列作品,往往具有某种“家族相似性”,即都是对某一类或某几类人物的描绘,都是对作家人生经历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记忆的叙述。这说明,这个作家只与记忆中的这些人和事,有着一种密切的文学性关系。他渴望文学的方式以把这些人和事的文学性情思、文学性感受表达出来,而一旦他把这一记忆中的人和事写完,他的文学性感受和文学性情思也就消失,不再转移到记忆中别的方面或转移到当下的人和事上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或缺   不仅指   也包括   戛然而止   陆续
B.缺一不可   不仅指   也包括   戛然而止   连续
C.缺一不可   不是指   而是指   江郎才尽   连续
D.不可或缺   不是指   而是指   江郎才尽   陆续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的一项是(     
A.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有物有序”
B.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都私下叫他“北京话”
C.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
D.“同是天涯沦落人”道出了作者与琵琶女共同的人生困局——落差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以文学的方式渴望把对这些人和事的文学性感受、文学性情思表达出来。
B.他把这些人和事的文学性感受、文学性情思渴望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C.他渴望以文学的方式把对这些人和事的文学性感受、文学性情思表达出来。
D.他渴望把这些人和事的文学性感受、文学性情思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我把目光转向大自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我才开始______________到真正的美。它像是挟有万钧之力的迅电,从天而降,使你震惊而______________;它又像______________的细雨,点点滴滴,使你温润而青春;它又像和煦宣人的风,丝丝缕缕,使你平和而诗意。它时而显得这样深奥,时而又像是一场梦。它似乎无所不在,却又这样难以捕捉。

为了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我曾经长途跋涉,不惜辛劳。我曾站在泰山之巅,迎着凛冽的山风,苦苦地等待着朝阳。我也曾漫步在月光下的西子湖畔,夜阑人静,仰望那深不可测的星空。长江三峡的雄伟奇观令我赞叹,阳朔山水的空灵飘渺使我迷醉。在尼亚加拉,万马奔腾倾泻而下的大瀑布使我在______________状态下感受到大自然伟大力量的美;在那玻利,宁静的碧海和旖旎的风光把我带进了梦幻般的世界。我曾在西奈的荒漠里欣赏到大漠孤烟直的苍凉之美,更曾领略到红于二月花新英格兰连绵数百里的枫林的辽阔之美。

但是,大自然之是不一定要这样费力去寻找,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在似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一条无名的小溪,一丛带着朝露的野花,沐浴在阳光下的原野,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晚霞,有时同样能给予你非凡的美的享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领略             征服             润物无声             胆战心惊
B.领会             征服             潜移默化             胆战心惊
C.领略             慑服             润物无声             惊心动魄
D.领会             慑服             潜移默化             惊心动魄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写得不错。——他怎么还不来?
B.“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一块上猛咬了一口。
C.“——-哗——”,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保洁阿姨在扫银杏叶。
D.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它的荣誉和赞颂?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曾欣赏过西奈“大漠孤烟直”的苍凉之美,也曾在新英格兰连绵数百里的枫林中领略到“红于二月花”的辽阔之美。
B.我曾在西奈的荒漠里欣赏到“大漠孤烟直”的苍凉之美,更曾在新英格兰连绵数百里的枫林中领略到“红于二月花”的辽阔之美。
C.我曾在西奈的荒漠里欣赏到“大漠孤烟直”的苍凉之美,也曾在新英格兰连绵数百里的枫林中领略到“红于二月花”的辽阔之美。
D.我曾在西奈的荒漠里欣赏到“大漠孤烟直”的苍凉之美,也曾领略到“红于二月花”新英格兰连绵数百里的枫林的辽阔之美。
2022-05-0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北京冬奥会的大舞台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传统习俗与当代观念相互碰撞、彼此交融,为中外语言文化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互鉴提供了无限可能。

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因汉字元素而如虎添翼。两幅会徽均包括奥运标志、运动项目及场景、城市、年份,层次清晰、互为补充、寓意深远。的上半部分刚劲曲折,______地呈现了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会徽下半部分相对柔美圆润,既有赛场、跳台、滑道的轮廓,又似重峦叠嶂,绵延起伏。在绚烂的”“与抽象的奥运标识、残奥标识的映衬下,黑色的“BEIJING 2022”印鉴如同一锤定音,表达了中国对世界的坚定承诺。冬梦”“飞跃会徽堪称多种文化元素合璧的典范——______的书法字体、苍劲朴拙的中国剪纸与现代艺术的抽象风格,互为肌理,充满动感、力度和人文关怀。

此外,这次冬奥会的五个标志性竞赛场馆的别名,简洁晓畅、音义皆佳又______。如水立方作为国家游泳中心早已闻名遐迩,其设计理念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今水立方华丽转身冰立方,实现了两种运动的无缝衔接。的差异就在于是否有表意符号冰立方一名可谓______。冰丝带是世界上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首个的冬奥速滑,设计者受从老北京传统冬季游戏冰陀螺中获得启发,巧妙地设计出了冰丝带的外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惟妙惟肖   行云流水   名副其实   神来之笔
B.栩栩如生   响遏行云   名副其实   妙笔生花
C.惟妙惟肖   响遏行云   表里如一   神来之笔
D.栩栩如生   行云流水   表里如一   妙笔生花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冬梦”“飞跃”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B.有的人西装革履,却随地吐痰,真是“文明”人。
C.“523”项目的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
D.鲤鱼和我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冰丝带”是世界上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首个冬奥速滑场馆,设计者受从老北京传统冬季游戏“冰陀螺”中获得启发,巧妙地设计出了“冰丝带”的外形。
B.“冰丝带”是世界上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设计者受老北京传统冬季游戏“冰陀螺”的启发,巧妙地设计出了“冰丝带”的外形。
C.“冰丝带”是世界上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设计者从老北京传统冬季游戏“冰陀螺”中获得启发,巧妙地设计出了“冰丝带”的外形。
D.“冰丝带”是世界上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首个冬奥速滑场馆,设计者受老北京传统冬季游戏“冰陀螺”的启发,巧妙地设计出了“冰丝带”的外形。
2022-05-08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二中等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