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1)解释这则语录。
(2)《论语》中的比喻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这则语录中比喻的妙处。
2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注释:①执鞭之士:市场的守门卒。 ②疏食:粗粮。
(1)请解释: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2)以上材料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2022-07-1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宪问》

②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宪问》

③子夏曰:大德不逾闲[注],小德出入可也。 《子张》


【注】闲:界限
对于子夏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结合前两则内容谈谈你的思考。
2022-07-11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罕》)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


(1)请解释“小人穷斯滥矣”。
(2)综合以上材料,请概括孔子面对困苦环境的态度,选择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2022-07-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材料二: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

材料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

材料四:“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宪问》)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子夏和孔子分别从什么角度来阐述“仁”。
(2)从以上语录中任选三则,根据其内容,谈一谈你对“仁”的理解和认识。
2022-06-08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5月热身练习语文试题
6 . 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材料二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论语·子张》)

1.材料一中提到的“商”即材料二中的______。孔予以“过犹不及”的评论教育学生应该______。
2.有观点认为,第二则材料中两人交友观看似不同,实则都直接受教于孔子。结合两则材料,简析这样说的依据。
2022-06-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5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7 . 根据章句①②概括“忠信”的本质,根据章句③④概括“义”“勇”的关系。

①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

②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颜渊》)

③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④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022-05-26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朝阳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论语》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篇12.1)

②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篇13.19)

③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篇14.4)

④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篇15.10)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请根据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实行“仁”。
2022-05-24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八十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

1.材料一中“上智”的意思是________;材料二中有一个成语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孔子的“愚智”观。
2022-05-2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衢州市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第11题。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罕》)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先进》)


(1)颜回从师学习有哪些特点?请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2)关于“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有人认为孔子表达了对颜回的遗憾,有人说“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也有人说是“遗憾而又深喜之”。对于此句中孔子的态度,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