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6 道试题
1 . 阅读《论语》节选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①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⑤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⑥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谐?求善贾而沽诸?
2.《论语》善于把深刻的道理隐含在具体的形象之中。请任选以上材料中的两则,简析其艺术表达效果。
2022-11-02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1·8)

(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16·3)

(3)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13·21)

1.“无友不如己者”中的“如”,杨伯峻解释为“及”,而钱逊在《论语浅解》中解释为“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此句的意思。
2.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孔子的交友标准。
2022-10-26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任选一组,回答问题。
A组:
①子曰:“________________,鲜矣仁。”(《论语·学而》)
②子曰:“________________,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雍也》)
B组: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_,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子曰:“君子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③子曰:“君子_____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横线处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其填写完整,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022-10-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八十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论语》,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


注释:1齐,同“斋”,斋戒。
上面三则《论语》中,孔子对“食”的态度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请简要概括。
2022-10-1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5 . 《论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君子的论述,请阅读以下章节,用四字词语或成语概括“君子”的基本品格(至少四个角度)。

①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③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④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⑤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⑥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0-16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6 . 阅读《论语》材料,完成题目。

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上述材料中,孔子谈及哪些学习智慧?请简要概括。(每则限4个字)
2022-10-1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论语》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②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③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

④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论语·宪问》

⑤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注释:①,此处是拘囚的意思。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匡地。匡地曾遭受鲁国阳货的侵扰暴虐。孔子的相貌很像阳货,匡人以为是仇人阳货来了,便将他包围,拘禁了五天,想杀他。后来弄清真情,才放了他们。匡,今不详何处。一说即河南省长垣县西南十五里的匡城。②兹:这,此。这里指孔子自己。③后死者:孔子自称。与:给予。于:介词,把,拿。与于:即把斯文给予…。④如予何:把我如何,能把我怎么样。,我。⑤八佾:佾,行,列。指古代奏乐舞蹈的行列。一佾,是八个人的行列;八佾,就是八八六十四个人。按周礼规定,天子的乐舞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按季氏的官职,只有用四佾的资格,但他竟敢用了天子才能用的八佾的规格,在孔子看来这是不可饶恕的僭越行为。

1.“深则厉,浅则揭”意思是水深就穿着衣服涉水,水浅就提起衣襟涉水。这两句出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请分析荷蒉者引用该诗句有何深意?
2.结合上面几则材料,概述孔子是如何“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2022-10-1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论语》相关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各于其             人焉
(4)结合上述四则《论语》,说一说了解一个人两条途径,以及与人相交的两条原则。
2022-10-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请结合上述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如何才能成为“君子”?
2022-10-14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1)请解释“讷”。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是如何看待“言”与“行”的关系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2022-10-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