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1】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


注释:【1】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上面文字蕴含了哪些关于“学”的道理,请分条概述。并结合其中一点,联系现实谈感悟。
2022-10-11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北京实验学校高三考前全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 .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材料二: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材料三: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1.材料一中,“弘毅”意思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写出两个成语。
3.“仁”离我们“远”还是“不远”,曾子和孔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述曾子、孔子这么说的原因。
2022-10-10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永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③。’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①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
2022-10-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而不怨。”(《里仁》)

②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

③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④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


【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②道:引导。
1.(1)“劳”有“劳累”和“忧虑”的意思,①句中“劳而不怨”的“劳”的意思应该是______。
(2)请解释③和④句的“不敬,何以别乎”与“民德归厚”。
2.综合①②句,简述孔子在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并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3.综合①③④句,简述选文中提到的“孝”包括几方面内容。
5 . 按要求答题。

①子曰:“        ,小人喻于利。”

(《里仁》)

②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③子曰:“                        ,然后君子。”

(《雍也》)


(1)在上面句中横线处填写《论语》原句。
(2)孔子认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上述章句分析。
2022-10-0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按要求答题。

①子曰:“人而不仁,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②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泰伯》)

③颜渊问仁。子曰:“                 ,天下归仁焉。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1)在上面句中横线处填写《论语》原句。
(2)怎样理解儒家倡导的“仁”?请结合上述章句分析。
2022-10-06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1.下列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达官显B.洛阳纸C.物以稀为D.春雨如油
2.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理解,正确的是(     
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3.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材料二: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


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_____________”。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8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1)解释这则语录。
(2)《论语》中的比喻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这则语录中比喻的妙处。
9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第11题。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罕》)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先进》)


(1)颜回从师学习有哪些特点?请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2)关于“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有人认为孔子表达了对颜回的遗憾,有人说“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也有人说是“遗憾而又深喜之”。对于此句中孔子的态度,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看法。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2)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3)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4)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子张》)

1.从(1)—(3)则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山东曲阜孔庙前的仰圣门上,题有四个大字:“万仞宫墙”。请结合第(4)则内容解释“万仞宫墙”的意思。并说明它题写在此处有何深意。

2022-04-08更新 | 43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