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1)请分别结合下列语录,概括“刚”“毅”“木”“讷”四种品德的特点。
《论语》语录特点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公冶长》)刚: ①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毅: ②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木: ③
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讷: ④
(2)请从“刚”“毅”“木”“讷”四种品德中任选两种,结合下列语录(任选)分析它们为什么“近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颜渊》)

2 .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1.对上面两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理解了《诗经》中诗句的道理:人有了好的品质,还要致力于更高的精神追求。
B.子夏探寻出《诗经》中诗句的言外之意:人要有美好的品质,礼是建立在美好品质之后的。
C.孔子认为子贡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联想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道理是举一反三。
D.孔子认为子夏从“绘事后素”联想到“礼后”是能由此及彼,是善于学习的表现。
2.从上面两则材料,我们能看出孔子什么样的教育观?
2023-01-0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东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材料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材料三】季康子问败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思考: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孔子的为政理念。
2023-01-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论语》语录,完成小题。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②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⑦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

1.孔子称赞子贡学习能“告诸往而知来者”。上面语录与之相反的学习情状是:“__________。”
2.阅读以上《论语》语录,写一段话来分享你的阅读体会。要求:至少引用上面2条语录,150字左右。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公冶长》)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


(1)孔子对“直”的阐释丰富。请结合上述语句中有关微生高、史鱼的内容,解释“直”的含义。
(2)上述叶公和孔子的对话与下面材料中的法律条文,有怎样的内在联系?请说说你的看法。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6 . 阅读下面《论语·公冶长》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的学者译为(我的志向是,)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轻人使他怀念我,有的学者译为老年人得到安顿,朋友间相互信任,年轻人得到关怀爱护


你认为哪一种译法更好?请结合儒家的思想比较这两种译法的不同,并谈谈你的观点。
2022-12-0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按照提示和要求答题。
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请将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语(四个字)概括出来。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_____________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_____________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_____________
2022-12-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几则《论语》中的语录,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为政》)

②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公冶长》)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④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先进》)


注释:【1】愈:胜。
1.因为对“与”的理解不同,文中画线句有两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请用“/”划出这两种断句,同时分别说明两种断句中“与”的含义,并解释全句的意思。
(1)断句: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词义:与(        
全句意思:_______________
(2)断句: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词义:与(        
全句意思:_______________
2.结合以上四则材料,概括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2-12-01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师大二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篇》)


【注释】①六言:六个字。这是下文说的仁、智、信、直、勇、刚六种品德。 ②居:坐。 ③贼:害,危害。 ④绞:指说话尖刻。 ⑤乱:小指捣乱闯祸,大指犯上作乱。
孔子用“六言六蔽”教导子路,这是针对子路进行的“因材施教”。阅读表格中分解的这段话的内容,你认为子路具有怎样的品性?孔子对子路强调的品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见下表)
孔子教导子路的“六言六蔽”
仁(仁德)

愚(愚蠢)
知(聪明)荡(放荡)
信(诚实)贼(伤害自己和亲人)
直(直率)绞(说话刻薄,不通情理)
勇(勇敢)乱(闹出乱子,闯祸)
刚(刚强)狂(狂妄)
2022-11-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10 . 孔子的教诲,生活的磨砺,让子路最终成长为一个知“礼”的人,而最能体现子路知“礼”的一句话是(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B.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C.子路宿于石门。
D.子路拱而立。
2022-1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