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隋唐作者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旅怀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对本诗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写东风送我过楚城,表明春已逝去。
B.颔联扣紧“春夕”二字,写出梦中归乡之乐与醒后的孤单,抒发诗人凄楚之情。
C.颈联写诗人思乡念亲,忧心如焚,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联诗人赞家乡山水美景,有归隐之意,而上句又透露出诗人欲罢难休的苦闷。
2.本诗中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遇,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七年,代王琏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B.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C.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D.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洗马,是太子属官。即东宫官,主要负责教导太子言行,给予太子指导。
B.公,是表示对别人尊敬的称呼。“秦孝公”和文中的“郑国公”都是这个意思。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C.贞观七年,魏征因为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D.太宗看到魏征家没有正厅,就留下自己准备建小殿的材料替他建造正厅。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020-11-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蓟门:在今北京西南,盛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是诗人自称,诗人一到燕台,游目纵观,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诗人独特的感受。
B.第二句描写汉将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肃穆的气氛衬托出守边将士浓浓的思乡之愁。
C.颔联和颈联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
D.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
2.诗的尾联用典抒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2020-11-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孚,宇秀和,少有令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孚,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累迁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迁左丞

后拜冀州刺史。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邻州号曰神君。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所陷,为荣所执。兄祐为防城都督,兄子礼为录事参军。荣欲先害子礼,孚请先死以赎子礼,叩头流血,荣乃舍之。又大集将士,议其死事。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为死,孟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荣曰:“此魏之诚臣义士也。”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颢平,封孚万年乡男。

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孚上曰:“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太常卿刘芳请别营造,久而方就。复召公卿量校合否,论者莫有适从,登被旨敕,并见施用。往岁大军入洛,戎马交驰,所有乐器,亡失垂尽。臣至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云承前以来,器象差位,调律不和。臣今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奏可。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太傅、录尚书长孙承业妙解声律,特复称善。

孚性机辩,好酒,貌短而秃。周文帝偏所眷顾,尝于室内置酒十瓨,瓨余一斛,上皆加帽,欲戏孚。孚适入室,见即惊喜,曰:“吾兄弟辈甚无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因持酒归。周文帝抚手大笑。后迁太傅。薨,帝亲临,百官赴吊。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


注:①葛荣:北魏时期河北起义军领袖。②瓨:长颈的瓮坛类容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B.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C.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D.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丞”和“右丞”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从文中看,尚书左丞官职应高于尚书右丞,与古代以右为尊位不同。
B.“农桑”指耕种和种桑养蚕等,泛指农事;“劝课农桑”即勉励、督促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C.“表”和章、奏、议都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但功用略有区别:表以陈情,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议以执异。
D.文中“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金石学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孚享有美名,深受他人赞赏。他年少时,游肇、高聪、崔光等人就夸奖他会成为榜样人物,他的敌人也称赞他是魏国的诚臣义士。
B.元孚关心时局,治政赢得民心。朝政混乱时,他通过献书想匡救时政;担任冀州刺史时,一些原先对抗官府的人也都主动为他效命。
C.元孚履职尽责,工作得到肯定。任职监仪注,他实地调查,亲自校验,解决了乐器缺损的问题,连通晓音乐的官员也称赞他做得好。
D.元孚机敏善辩,妙语解除窘境。他身材矮小且秃头,喜欢喝酒,在周文帝想借此戏弄他的时候,他巧妙避免了兄弟无礼带来的尴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为死,盂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020-11-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六郡雄:原指六郡一带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这里立功的赵充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二句暗用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犹”“复”表现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B.诗歌第三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三河道”,抒发诗人与朋友离别的惆怅心情。
C.诗歌第四句用西汉时在边境立过功的“六郡雄”赵充国典故,对友人寄托期望。
D.五六句虚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横”“接”两字写出了山隘险峻,地理位置重要。
2.诗歌七八句用典,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也用了相同的典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请分析两首诗用这个典故,在表达的情感方面的不同。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红白牡丹

吴融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①吴融: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②鲁阳戈:鲁阳公挥戈退日的故事,此处是说希望能留住美好的春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实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切。
B.颔联首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红艳娇嫩的特点,又暗用比喻,以天空中美丽的红霞来写牡丹红得惊艳、开得绚烂的情态之美。
C.颔联次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映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来衬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
D.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和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在对牡丹凋残景象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2.这首诗颈联两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 望

吴 融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②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有相似之处。
2.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0-10-07更新 | 566次组卷 | 15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颔联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叹”,用借代手法,诗意委婉含蓄,代指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C.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这一联用虚写的手法,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需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草书屏风

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注】①怀素,唐代书法家,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以狂草著名。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题,表达出诗人看到怀素草书屏风之后惊喜的感情。
B.颔联生动地描述了怀素草书虽浸染尘色却仍笔酣墨饱的特色。
C.颈联奇石藤松的古朴环境,与草书屏风相映衬,二者相得益彰。
D.诗歌以问句陡起,以神奇的想象结尾,留下回味不尽的余意。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怀素草书有什么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后庭花》。②石燕,《浙中记》:“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③江豚,《南越志》:“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从陈后主亡国说起,“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
B.颔联通过描写眼前成百上千座达官贵族的坟冢、高低错落的宫殿来体现金陵的繁荣景象。
C.颈联中“石燕”和“江豚”是传说中神奇怪诞的动物,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
D.最后一句与刘禹锡的“山形依旧枕寒流”用意相同,都表达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之意。
2.诗人通过哪些手法展开抒情,请选择其中的两种手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