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隋唐作者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阆山歌

杜甫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注】①公元764年春,杜甫第二次到阆州,其间,参加了阆州地区清明前后被唐玄宗赐名“仙穴山”的灵山祭祖祭神活动,写了本诗。②“阆州”二句:点出阆州名山及其方位,灵山在阆州城东北十里,玉台山在阆州城北七里,上有玉台观。③根:石根,即山根。④嵩华:嵩山与华山。⑤中原格斗:指安史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二两句写阆中清明祭祀活动之盛,灵山和玉台山上都挂满了白花、白幡和青绿色的纱幔。
B.诗歌三四两句写景,动静结合,“云”实指挂在松树上的白花和青纱,“江动”意为江水涌动。
C.诗歌第三句写山上的白花和青纱存在时间之长,诗歌第四句写出山脚下震撼人心的祭祀场面。
D.诗歌五六两句把灵山、玉台山的气象和嵩山、华山的气象进行对比,突出祭祀活动的磅礴气势。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2021-01-26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旅怀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对本诗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写东风送我过楚城,表明春已逝去。
B.颔联扣紧“春夕”二字,写出梦中归乡之乐与醒后的孤单,抒发诗人凄楚之情。
C.颈联写诗人思乡念亲,忧心如焚,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联诗人赞家乡山水美景,有归隐之意,而上句又透露出诗人欲罢难休的苦闷。
2.本诗中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舍二首(其二)

许浑

尚平多累自休难,一日身闲一日安。

山径有云收猎网,水门无月挂鱼竿。

花间酒气春风暖,竹里棋声暮雨寒。

三顷水田秋更熟,北窗谁拂旧尘冠。


【注】①指东汉尚长。尚长字子平。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出句,反用典故,说明诗人先前为俗务所累,难得清闲。
B.首联对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暂得清闲时恬静自适的心情。
C.颔联,写诗人白天捕猎、月夜钓鱼,表现了他村居生活的充实愉快。
D.颈联,写诗人在花间饮酒,在竹林下棋,诗人的洒脱不羁充分展现。
2.说说尾联的意思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铜柱朱崖道路艰,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风寒。

由来此物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铜柱:汉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兵南征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朱崖,今海南省琼山县一带。汉马援曾为伏波将军,韩说曾为横海将军,两人都曾率兵南征。獬豸冠:御史所服之冠,獬豸,类似羊的神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铜柱”“朱崖”代指穷荒僻壤、道路阻险而遥远的南方,在这暗指杜侍御出使的地点。
B.颔联以“珊瑚树”与“獬豸冠”对举,互文见义,写这些珍贵的东西以此来显示汉唐国力强盛。
C.颈联详写险远难行,情景交融,马精疲力尽,还要爬山涉水,船,孤帆无伴,还要冲波鼓浪。
D.全诗紧扣御史职责和其卑鄙行为,构成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增强了感染力,起到辛辣讽刺的效果。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020-08-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宇文孝伯宇胡王,其生与武帝同日,文帝甚爱之,养于第内。及长,又与武帝同学。武帝即位,欲引置左右。时政在冢臣不得专制乃托言少与同业受经思相启发由是护弗之猜得入为右侍上士恒侍读及遭父忧,诏令服中袭爵

皇太子既无令德,孝伯言于帝曰:“皇太子德声未闻,请妙选正人为其师友,调护圣质,不然,悔无所及。”帝敛容曰:“卿世载鲠正,竭诚所事,观卿此言,有家风矣。”孝伯拜谢曰:“非言之难,受之难也,深愿陛下思之。”帝曰:“正人岂复过君?”于是以尉迟运为右宫正,孝伯仍为左宫正、宗师中大夫。累迁右宫伯。尝因侍坐,帝问:“我儿比进不?”答日:“皇太子比惧天威,更无罪失。”及王轨因内宴捋须,言太子之不善。帝罢酒,责孝伯曰:“公常谓我云太子无过,今轨有此言,公为诳矣。”孝伯拜曰:“臣闻父子之际,人所难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情忍爱,遂尔结舌。”帝知其意,默然久之。

宣帝即位,授小冢宰。帝之西征也,在军有过行,郑译时亦预焉。军还,孝伯及王轨尽以白武帝。武帝怒,挞帝数十,乃除译名。至是,帝追憾被杖,乃问译:“我脚上杖痕谁所为也?”译日:“事由宇文孝伯及王轨。”译又说轨将帝须事,帝乃诛轨。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日:“吾徒必不免祸,奈何?”孝伯日:“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宜且远之。”于是各行其志。后稽胡反,令孝伯为行军总管,从越王盛讨平之。及军还,帝将杀之,乃托以齐王之事诮之曰:“公知齐王谋反,何以不言?”孝伯对曰:“臣知齐王忠于社稷,为群小媒孽,加之以罪。臣以言必不用,所以不言。且先帝属微臣辅陛下,今谏而不从,实负顾托。以此为罪,是所甘心。”帝大惭,俯首不语。令赐死于家。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列传四十五》)


【注】①冢臣:指宰相宇文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政在冢臣/不得专制/乃托言少与同业/受经思相启发/由是护弗之猜/得入为右侍上士/恒侍读
B.时政在冢臣/不得专制/乃托言少与同业受经/思相启发/由是护弗之猜得入为右侍上士/恒侍读
C.时政在冢臣/不得专制/乃托言少与同业受经/思相启发由是/护弗之猜得入/为右侍上士/恒侍读
D.时政在冢臣/不得专制/乃托言少与同业/受经思相启发由是/护弗之猜得入/为右侍上士/恒侍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具备刚强正直、能平定祸乱或能以法服民等特点之一的帝王死后获得的谥号。
B.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爵位。一般是嫡长子世袭爵位,其他子孙则降级袭爵。
C.小冢宰,大冢宰卿的副职,佐其掌宫廷供奉、侍卫以及全国财政收支、百官俸给等事务。
D.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古时君主祭祀社稷以祈求丰收太平,后用来指代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伯颇受信任,多次升迁。孝伯常陪武帝读书,其父去世后,朝廷命他在守丧时继承父亲的爵位,后多次升官至右宫伯。
B.孝伯心怀社稷,忧心国本。因皇太子不具备美好的品德,孝伯劝皇上应为太子选择正直的老师和朋友,于是武帝命孝伯等人教授太子。
C.孝伯得罪宣帝,不惧生死。宣帝西征时,在军中犯有过错,孝伯和王轨将此事告知武帝;郑译想劝孝伯躲避,他不惧生死,愿以身殉义。
D.孝伯心怀忠义,甘心赴死。孝伯与越王讨平叛兵回来,宣帝想杀掉他,借口齐王的事情责问,他坦陈心志,并表明有负先帝重托,甘心领罪受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还,孝伯及王轨尽以白武帝。武帝怒,挞帝数十,乃除译名。
(2)且先帝属微臣辅陛下,今谏而不从,实负顾托。以此为罪,是所甘心。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塘路中

李群玉

山连楚越复吴秦,蓬梗何年是住身。

黄叶黄花古城路,秋风秋雨别家人。

冰霜想度商於冻,桂玉愁居帝里贫。

十口系心抛不得,每回回首即长颦。


[注]①李群玉(808-862),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晚唐诗人,工书能诗,不乐仕进。开成初,东游吴越,又曾西入三峡。大中八年,裴休为相,荐之,徒步入京,进诗三百首,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请告东归,复东游,卒于洪州。此诗为李群玉离乡赴京之作。②商於:为古代秦楚边境地域名。③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即景抒情。诗人看着远处峰峦叠嶂,山路漫漫,不禁感慨自身漂泊流离,犹如飞蓬断梗,飘荡无定。
B.颔联紧承首联,对仗工整。第三句承接第一句,第四句承接第二句,“黄叶黄花”对应“秋风秋雨”,上句写路途环境,下句寓离人心情。
C.颈联两句指明时间。“冰霜”二字写出诗人在秋日离家后于寒冷的冬日抵京,因清贫无居处而心情苦闷。
D.尾联两句和首联相呼应,并照应诗题,表明缘由。诗人的频频回首、蹙眉长叹的动作和神态颇具画面感。
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雁

【唐】陆龟蒙①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②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①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②岳:指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
B.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照应首联,言归雁行程之远。
C.颈联以“暗缴”“风滩”“惊涛”等意象,描绘雁群所处的环境,暗寓了归雁的悲剧色彩。
D.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而是意在形外,着力于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
2.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瞩

韩偓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注】①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当时宫廷斗争激烈,诗人受牵连,一生三次被贬,此诗写于初贬之时。②老成:年高有德之臣。③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④经济:经国济世。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晚凉中诗人在江边散步、看书,交代了诗题“有瞩”的具体情境。
B.颔联写“有瞩”之景,描绘风劲帆动、潮来水寂的景象,象征当时政局的动荡。
C.“棼丝”,原指乱丝,这里喻指纷乱之事,暗含了诗人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
D.本诗写景与抒怀有机结合,状物绘景,气势壮阔,借景抒情,借典抒怀,蕴含深厚。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尾联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异中有同,请简要分析。
2020-03-1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柳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

张祜

少年金紫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注】,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刀笔并用,因此历代文职官吏也被称做“刀笔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边塞诗,诗题“从军行”是乐府旧题,此类诗作多写军队征旅作战相关之事。
B.首联前句写少年的神采光辉,“金紫”即“金印紫绶”;后句写其在边塞战场的风采。
C.领联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了少年的形象,前句写其战功,后句写其突出重重包围。
D.颈联写出了边塞环境的荒凉,又写出少年有家难归的苦闷,表达出对征人的同情。
2.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少年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03-16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易水

陈子龙

并刀①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①并州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宝刀。

塞上曲

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①。


[注]戴叔伦:唐代中期著名诗人。①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渡易水》前两句言志,展现燕赵之士疾恶如仇,面对强敌,敢于拔剑而起的特点。
B.《渡易水》后二句即景抒倩,从眼中所见易水实景,引出对国事的无限隐忧。
C.《塞上曲》表达彻底的报国之志一——班超其实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才是最重要的。
D.两首诗语言深沉,苍凉悲切,均可见出诗人激荡的内心情感和饱满的爱国激情。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作谈谈你的理解。
2020-03-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