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不恤雕瘵,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久之,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知制诰。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

(摘编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注】①蠲(juān)贷:免除租税,借放钱粮。②灾沴(lì):自然灾害。③雕瘵(zhài):凋残病困,泛指民生疾苦。④裒(póu)割:搜括,搜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B.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C.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D.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对人称字,表示尊敬。
B.冠,古代男子20岁成年,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试者,称为“进士”。
D.谥,即谥号,是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顾况是个自恃才华的人,而白居易未成年时写的文章就受到他的推崇赞许。
B.白居易心系百姓,直言进谏。元和四年,旱灾严重,白居易上书建议全免江淮两赋,赈救离散贫瘠百姓。
C.白居易超越职权,遭受贬谪。白居易因第一个上书要求倾全力追捕刺杀武元衡的凶手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D.白居易随遇而安,得以善终。白居易在被贬之后,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若忘形骸,后又被启用。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
②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5.白居易为什么反对李师道用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第?请简要分析原因。
2024-03-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德林子也。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七岁能属文,父友陆乂等共读徐陵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语,叹不得其事。百药进曰:“《春秋》‘鄅子藉稻’,杜预谓在琅邪。”客大惊,号奇童。引荫补三卫长。乃性疏说,喜剧饮。开皇初,授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谗,辄谢病去。十九年,召见仁寿宫,袭父爵安平公。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爱其才,署礼部员外郎。奉诏定五礼、律令、阴阳书。

初,疾去舍人也,炀帝在扬州,召不赴,衔之。及即位,夺爵,为桂州司马。官废,还乡里。大业九年,戍会稽,管崇乱,城守有功,帝顾其名谓虞世基曰:“是子故在,宜斥丑处。”乃授建安郡丞。至乌程,江都难作,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更相灭,百药转侧寇乱中,数被伪署,危得不死。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伏威诒书辅公祏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公祏反,授吏部侍郎。

贞观元年,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明年,除礼部侍郎。时议裂土与子弟功臣,百药上《封建论》,理据详切,帝纳其言而止。四年,授太子右庶子。太子数戏媟无度,乃作《赞道赋》以讽。它日,帝曰:“朕见卿赋,述古储贰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耳!”赐彩三百段。帝尝与偕赋《帝京篇》,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卒,年八十四,谥曰康。

百药,名臣子,才行世显,为天下推重。侍父母丧还乡,徒跣数千里。服虽除,容貌癯瘠者累年。好奖荐后进,得俸禄与亲党共之。翰藻沈郁,诗尤其所长,樵厮皆能讽之。所撰《齐史》行于时。

(选自《新唐书·李百药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会高祖A遣使招B伏威C百药D劝朝E京师F既至G历阳H中悔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文中指因父李德林荫庇补官三卫长,这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官制度。
B.被,指遭受、遭遇,与《琵琶行并序》“妆成每被秋娘妒”中的“被”词义不相同。
C.“以疾去舍人也”与“挟飞仙以遨游”(《赤壁赋》)两句中“以”的含义相同。
D.望,指希望,与《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中的“望”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百药聪慧多知。父亲的朋友共读文章时,不知“刈琅邪之稻”的故事,却被李百药说出是杜预所说的,父友十分震惊。
B.李百药才华出众。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欣赏李百药的才华,安排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后来又命李百药修订五礼、律令、阴阳书。
C.李百药历经危难。隋末江都发生叛乱,李百药辗转寇乱,后多次被伪政权任命官职,还曾差点死于杜伏威之手。
D.李百药深受推崇。他赤足护父母灵柩还乡,好奖掖年轻人,又将自己的俸禄分享给亲朋幕僚,他的才能和品行彰显于世,深得天下人推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威诒书辅公祏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
(2)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
5.从炀帝和太宗对待李百药的事件中反映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2024-02-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曾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旧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B.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C.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D.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是指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
B.“会禄山乱,天子入蜀”中的“会”,同“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中的“会”含义相同。
C.行在,亦称“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指皇帝行幸所至的地方。
D.“绝言者路”中的“绝”,同“而绝江河”(《劝学》)、“不绝如缕”(《赤壁赋》)中的“绝”含义都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多次向皇上进献文章,还常自己夸耀自己,说自己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光大《六经》,但还是可以比得上扬雄、枚皋的。
B.杜甫和房琬曾是贫贱之交,房琯被罢免了宰相后,杜甫上奏章为房琯说情,惹得皇上大怒,皇上让三司会审他。
C.杜甫流落剑南,于是依附世交节度使严武,严武对他非常亲善。但杜甫性格有时褊狭浮躁,经常酒醉登上严武床,严武怀恨在心。
D.杜甫和李白、高适交往颇深,曾经相伴旅行,一起在汴州,酒酣后登台怀古,抒发慷慨之志,人们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愤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
(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5.请结合文本及教材中《登高》一诗,简要概括杜甫五十九岁时去世的原因。
2024-02-29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玉楼春·子规

欧阳修

江南三月春光老,月落禽啼天未晓。露和啼血染花红,恨过千家烟树杪

垂玉枕屏山小,梦欲成时惊觉了。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归合早。

[注]①禽啼,此处指子规(杜鹃鸟)啼叫。②杪,树枝细梢。③云,云髻,代指头发。屏山,屏风。④若解思归,杜鹃鸟啼声若“不如归去”,后人常用来写思归之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以“江南三月春光老”的暮春景象开头,奠定了凄凉、伤感的情感基调。
B.杜鹃鸟在月亮落下、天还没有亮时发出凄厉的叫声,为下文写“惊梦”做铺垫。
C.词人将鲜红的花朵看成是子规“啼血”拌和露水染成的,由花及鸟,思绪飞动。
D.这首词看似写杜鹃鸟,实则是借杜鹃鸟起兴,表达了女主人公思人的愁怨之情。
2.有评论认为,这首词的结尾不落窠臼,内涵丰富。请简要赏析。
2024-02-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浞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辨》,然卒亦不就举。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与游者权璩、杨敬之、王恭元,每撰著,时为所取去。贺亦早世,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节选自《新唐书·李贺传》)

材料二:

愈与李贺书,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饥”也,惟宦官宫妾不敢言“机”及“谕”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耶?

(节选自韩愈《讳辩》)


【注】①周文王名昌、武王名发,周公有诗曰“在昌厥后”“骏发尔私”。②孔子曾说过“守不足徵”“某在斯”。孔子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时不说“在”,说“在”时不说“征”。③唐高祖名虎、太宗名世民、世祖名晒、玄宗名隆基、代宗名豫。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辞尚A奇诡B所得C皆惊迈D绝去E翰墨F畦迳G当时无能效者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丙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指完成,在句子“援笔辄就如素构”与“然卒亦不就举”中词义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劝学》一文中标题“劝学”中的“劝”词义相同。
C.乃,指才,与《师说》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乃”意义不同。
D.讥,指讥刺、指责,与齐威王的昭告“谤讥于市朝”中的“讥”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二第一段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写信劝李贺参加进士考试,且认为他必将考中。
B.朝野众口一词地提倡避讳,韩愈却明确地反对避讳。
C.皇甫湜认为:韩愈不明白劝李贺举进士的严重后果。
D.“然”表达了对获罪的清醒认识和反对避讳的态度。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贺亦早世,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2)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5.根据两则材料,你认为李贺没有考进士的原因是什么?请说出你的结论及理由。
2024-02-1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卷(五)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        

欧阳修

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

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


【注】①景祐三年(1036)作,时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夷陵,今属湖北省宜昌。元珍、表臣,分别是诗人的两位友人丁宝臣、朱处仁的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楚先贤多胜迹”写荆楚地区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名胜,引发诗人想要深入了解的心理。
B.本诗语言悲凉婉转、幽深绵长,综合运用典故,对比,于景物描写中寄寓深沉情感。
C.首联中“乱”字突出夷陵群山环绕、闭塞荒远的特点,“时节峥嵘”照应题目中的“岁暮”。
D.颔联描绘出了一幅古朴的夷陵丰收画卷:游女梳着古代发髻,野巫载歌载舞,庆祝丰收。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2024-02-1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调四门博士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注]①讦牾(jié   wǔ):攻击或指责别人的话。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涧讽百姓A遮索军顿B役直C后D刺史恶之E按其狱F贬涧房州司马。
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师说》中“六艺经传”的“六艺”也指这六部经书。
B.博士,古为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迁,有迁移、搬换、转变等意思,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文中“迁监察御史”指韩愈官职提升。
D.天宝,唐玄宗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历朝历代每位皇帝只使用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晋做宣武节度使时,上表章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护送灵柩。
B.韩愈被贬为阳山令时,因爱护百姓而受拥戴,当地百姓生了孩子大多用他的姓起名字。
C.韩愈因上疏直陈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谏迎佛骨而激怒宪宗被贬潮州。
D.镇州动乱时,韩愈主动请命前往招抚,与王廷凑及其士兵唇枪舌剑,最终顺利完成使命。
4.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2)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
5.根据文本,请简要概括韩愈如何说服王廷凑归顺朝廷。
2024-02-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

平山阑槛[注]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平山阑槛,即平山堂的栏槛,欧阳修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守扬州,任职期间修建了平山堂。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友即将出任远行,词人借酬赠之机,追忆起昔日所建的扬州平山堂,表达拳拳之情。
B.上片第一句“倚晴空”一词,实写平山堂,突出其凌空矗立、拔地倚天、气势磅礴的特点。
C.下片头三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
D.下片最后两句以情作结,直抒胸臆,传递出人生短暂、光阴易逝、要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2.有评论认为此词豪迈清旷,突破了唐、五代以来词作红香翠软的风格,请简要分析。
2024-02-16更新 | 10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执政览其文而怜之,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坐是改官。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然时有恃才肆意,亦有整孔、孟之旨。若南人妄以柳宗元为罗池神,而愈撰碑以实之;李贺父名晋肃,不应进士,而愈为贺作《讳辨》,令举进士;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缪者。时谓愈有史笔,及撰《顺宗实录》,繁简不当,叙事拙于取舍,颇为当代所非。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材料二:

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至它文,造端置辞,要为不袭蹈前人者。然惟愈为之,沛然若有余,至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投文于公卿间A故相郑余庆B颇为之延C誉D由是知名E于时F寻G登进士第。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于从父兄”和《师说》中“吾从而师之”中的“从”意思不同。
B.“无以过之”和《劝学》中“无以成江海”中的“无以”意思不同。
C.“拙于世务”和《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的句式特点相同。
D.《师说》是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说”是文体标志,另如《马说》。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三岁时父亲去世,他在亲戚家长大,因为自己年少失怙,所以从小学习非常刻苦,而且不需要别人的奖励来督促。
B.韩愈认为,“业”和“行”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告诉人们治学要勤奋不辍、研习不止,修身要独立思考、不流于俗。
C.宰相欣赏韩愈文章,同情他的遭遇,改任了他的官职;可不喜欢韩愈的人却搜集他过去降职任掾曹时的事来诬蔑他。
D.韩愈仕途通达、名声显贵之后,对待孟郊和张籍的态度还和原来一样;可当他看到豪门贵族时却瞪起眼睛不予理睬。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
(2)均子锷凡鄙,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坐是改官。
5.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二在评价韩愈时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
2024-02-0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与孟轲、扬雄相表里而佐佑《六经》云。它文造端置辞,要为不袭蹈前人者。然惟愈为之,沛然若有余,至其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唐兴,承五代剖分,王政不纲,文弊质穷,蛙俚混并。天下已定,治荒剔蠹,讨究儒术,以兴典宪,薰釀涵浸,百余年,其后文章稍稍可述。至贞元、元和间,愈遂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障堤末流,反刓以朴,刬伪以真。然愈之才,自视司马迁、扬雄,至班固以下不论也。当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陈言,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要之无牴牾圣人者。其道盖自比孟轲,以荀况、扬雄为未淳,宁不信然?至进谏陈谋,排难恤孤,矫拂媮末,皇皇于仁义,可谓笃道君子矣。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诸儒倚天下正议,助为怪神。愈独喟然引圣,争四海之惑,虽蒙讪笑,跲而复奋,始若未之信,大显于时。昔孟轲拒杨、墨,去孔子才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余岁,拨衰反正,功与齐而力倍之,所以过况、雄为不少矣。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B.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C.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D.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与《登泰山记》中“至于泰安”的“至”意义不同。
B.徒,在本文中的意思与《师说》中“郯子之徒”的“徒”意义相同。
C.殆,有接近、几乎之义,文中“殆百余年”意思是接近一百多年。
D.卒,意为最终,与《赤壁赋》中“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意义相同。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自幼聪颖勤奋,每天能记诵大量的文字。长大后,他贯通多门学问。他曾深入探究名家文章,形成独特见解,建立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
B.韩愈的文章内容博大精深,措辞匠心独运,不抄袭前人作品。他的文风对革除当时文坛上内容空洞、淫邪俚俗之语混杂的不良风气有积极作用。
C.韩愈是信守道义的正人君子,他曾经向君王进言献策,希望君王为百姓排忧解难,关心体恤孤弱的人,纠正鄙薄衰败的风气,弘扬仁义之道。
D.在众多儒生帮助宣传鬼怪邪说,道教和佛教盛行的情况下,韩愈坚持援引圣人学说,与那些受到迷惑的人辩论,在当时形成很大的影响力。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
(2)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
(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5.文中韩愈看待孟轲与荀况二人思想学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024-02-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