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注】①岳阳:湖南洞庭湖边岳阳城。这首诗为诗人途经岳阳所写。②苍茫:旷远迷茫的样子。③失江路,指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④清辉:皎洁的月光。⑤阕:乐曲终止。⑥短楫:小船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途经岳阳而暂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诗人闲卧舟中,心中不由生发思绪。
B.“空江”,写出了洞庭湖口冷寂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从遐想中回过神来的茫然。
C.诗人的视线由明月转向江面,江面云水茫茫,烟霭沉沉,诗人探寻那归去的水路。
D.当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夜已深,诗人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
2.这首诗的后四句与杜甫《登岳阳楼》的后四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达的情感和情感抒发的方式均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性宽仁,袭封唐公。炀帝征辽东,遣高祖督运粮于怀远镇。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征辽者皆逃归,高祖先觉以闻。炀帝遽班师,以高祖为弘化留守,以御玄感,诏关右诸郡兵皆受高祖节度。是时,隋政荒,天下大乱,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尝以事召高祖,高祖遇疾,不时谒。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宫,炀帝问之,王氏对以疾。炀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纳赂以自晦。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而敛其尸以筑京观,尽得其箭于其尸。又击绛州贼柴保昌,降其众数万人。突厥犯塞,高祖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击之。隋兵少,不敌,高祖选精骑二千为游军,居处饮食随水草如突厥,而射猎驰骋示以闲暇,别选善射者伏为奇兵。虏见高祖,疑不敢战,高祖乘而击之,突厥败走。

(节选自《新唐书·本纪·卷一·高祖》)

材料二: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大业中,突厥围炀帝雁门炀帝从围中以木系诏书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太宗时年十六,往应募,隶将军云定兴,谓定兴曰:“虏敢围吾天子者,以为无援故也。今宜先后吾军为数十里,使其昼见旌旗,夜闻钲鼓,以为大至,则可不击而走之。不然,知我虚实,则胜败未可知也。”定兴从之。军至崞县,突厥候骑见其军来不绝,果驰告始毕可汗曰:“救兵大至矣!”遂去。高祖击历山飞,陷其围中,太宗轻骑取之而出,遂奋击,大破之。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

(节选自公众号山城学术圈)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突厥A围炀帝B雁门C炀帝从围中D以木E系诏书F投汾水G而下H募兵I赴援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右,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过秦论》中“叩关而攻秦”的“关”即函谷关。
B.钲鼓,古代行军或歌舞时指挥进退、动静的两种乐器。“摐金伐鼓”中的“金”即为“钲”。
C.“遂引去”中“引”意为退,《苏武传》中虞常谋反“果引张胜”的“引”也是此意。
D.且,意为将要,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且”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渊、李世民父子在隋朝为官,建功立业,功勋卓著,后隋朝君主昏庸,猜忌杀戮,天下大乱,最终君臣分裂。
B.李渊曾因生病没能按时觐见隋炀帝,听闻被隋炀帝问起,就放纵自我,以喝酒、收受贿赂来掩藏自己对朝廷的异心。
C.合理使用真假虚实的策略、打心理战能取得克敌制胜的效果。太宗以此让突厥相信救援大军来到,成功救出隋炀帝。
D.成功从来艰难,除了大量的人才储备、物资支撑,还需要政策路线的指引,高祖与太宗也曾意见相左,但最终走向统一。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征辽者皆逃归,高祖先觉以闻。
(2)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
5.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唐高祖、太宗两位君主开国建功共同的综合素养。
2023-12-1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巡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困厄归者,倾资振护无吝。巡长七尺,须髯每怒尽张,大小四百战,斩将三百、卒十余万。每战,不亲临行阵,有退者,巡已立其所,谓曰:我不去此,为我决战。士感其诚,皆一当百。令狐潮以贼众四万城,人大恐。巡设百楼,栅城上,束刍灌膏以焚焉,贼不敢向,巡伺击之。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士带甲食,裹疮斗,潮遂败走,追之,几获。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合。远自以材不及巡,请禀军事而居其下,巡受不辞,远专治军粮战具。巡欲击陈留,子琦闻,复围城。巡语其下曰:吾蒙上恩,贼若复,正有死耳!巡、远亲鼓之,贼溃,追数十里。有大酋被甲,引拓羯千骑麾帜乘城招巡。巡阴缒勇士数十人隍中,酋恃众不为备,城上噪,伏发禽之。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使南霁云射,一发中左目,贼还。贼将李怀忠过城下,巡问:君事胡几何?曰:巡曰:君祖、父乎?曰:然。巡曰:君世受官,食天子粟,奈何从贼?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旦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怀忠掩涕去,俄率其党数十人降。巡前后说降贼将甚多,皆得其死力。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巡西向拜曰:孤城备竭,弗能全,臣生不报陛下,死为鬼以疠贼。城遂陷,与远俱执。子琦谓巡曰: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答曰: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子琦怒,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三四。巡骂曰:我为君父死,尔附贼,乃犬彘也,安得久!子琦服其节,将释之。或曰: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乃以刃胁降,巡不屈,亦不肯降,乃遇害。巡年四十九。

(选自《新唐书·张巡传》,有改动)

[注]①麾帜:将帅的旗帜。②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隍:没有水的城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B.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C.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D.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以困厄归者”的“以”和《短歌行》中“慨当以慷”的“以”意思相同。
②“令狐潮以贼众四万薄城”的“薄”是迫近、逼近的意思。
③“贼若复来”的“来”和《琵琶行》中“去来江口守空船”的“来”意思相同。
④“追北数十里”的“北”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赢得仓皇北顾”的“北”意思不同。
⑤“二期”的“期”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的“期”意思相同。
⑥“君祖、父官乎”中的“官”与“君世受官”中的“官”意思相同。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巡外放做地方官时政绩突出,很讲节义,带兵打仗时,虽不亲临一线作战,但依然亲自督战,鼓舞士气,很好地激发了士兵的战斗力。
B.张巡面对令狐潮带重兵侵犯时,想方设法坚守城池,历经大小百次战斗,最终击败贼兵,并且乘胜追击,几经挫折终于将令狐潮抓住。
C.张巡接受主持睢阳军事的重担,暗中埋伏勇士,抓获企图招降的贼兵头目,采用奇谋,射中尹子琦的左眼,迫使围城的贼兵退去。
D.张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为国效忠、为家尽孝等角度说服贼将李怀忠带兵前来投降;这样的事例很多,并且降将们都拼死效力。
4.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旦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简要说明敌人最终没有释放张巡的原因。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琳,字方庆。武后时,累迁广州都督。南海岁有昆仑舶市外区琛琲,前都督路元睿冒取其货,舶酋不忿,杀之。方庆至,秋毫无所索。始,部中首领沓墨民诣府诉府曹素相饷谢未尝治方庆约官属不得与交通,犯者痛论以法,境内清畏。议者谓治广未有如方庆者,号第一,下诏赐瑞锦、杂彩,以著善政。神功初,清边道大总管武攸宜破契丹凯还,且献俘,内史王及善以孝明帝忌月,请鼓吹备而不作,方庆曰:晋穆帝纳后,当康帝忌月,时以为疑。荀讷谓《礼》有忌日无忌月,自月而推,则忌时忌年,愈无理据。世用其言。臣谓军方大凯,作乐无嫌。诏可。方庆尝以令期及大功丧,未葬,不听朝贺;未除,弗豫享宴。比群臣不遵用,颓紊教谊,不可长。有诏申责,内外畏之。是岁,真拜左庶子,进封公,兼侍太子读书。方庆奏:人臣于天子未有斥太子名者,晋山涛《启事》称皇太子不名。孝敬为太子,更‘弘’为‘崇’;沛王为太子,更‘贤’为‘文’。今东宫门殿名多嫌触,请一改之,以协旧典制可。长安二年卒,赠兖州都督,谥曰贞。方庆博学,练朝章,著书二百余篇,尤精《三礼》。学者有所咨质,酬复渊诣,故门人次为《杂礼答问》。家聚书多,不减秘府,图画皆异本。方庆殁后,诸子不能,随皆散亡。

赞曰:李德裕著书称:方庆为相时,子为眉州司士参军。武后曰:‘君在相位,何子之远?’对曰:‘卢陵是陛下爱子,今尚在远,臣之子庸敢相近?’以比仓唐悟文侯事。嗟乎,君子哉!虽造次不忘悟君于善。及建言不斥太子名,以动群臣,示中兴之渐,所谓人难言者,于方庆难乎哉!德裕之称,为不诬矣。

(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一》,有删改)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部中首领沓A墨B民C诣府D诉E府曹F素相G饷谢H未尝治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受得住,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中的“胜”的词义是相同的。
B.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如成语“明察秋毫”。
C.旧典,旧时的制度、法则。文中具体指东宫的门、殿名称要符合旧时制度。
D.业,继承祖业,与“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中的“业”的用法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庆的前任路元睿担任广州都督时,侵夺船主所卖的外域珠宝等货物,船主很生气就把路元睿杀了。
B.武攸宜击破契丹后凯旋,王及善以忌月为由主张陈设鼓乐却不演奏,王方庆引经据典加以劝说,皇帝同意了演奏。
C.王方庆认为,群臣都不遵守礼法,不能放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于是皇帝下诏申斥责备不遵守礼教的人。
D.王方庆藏书比皇家秘府还多,图画也都有不同版本,但他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不能保护好,导致收藏的书画散失。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庆约官属不得与交通,犯者痛论以法,境内清畏。
(2)学者有所咨质,酬复渊诣,故门人次为《杂礼答问》。
5.作者称赞了王方庆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即位,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材料二: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如唐魏郑公。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节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左右有毁A征阿B党C亲戚者D帝使温彦博E按讯F非是G然H俾彦博行I让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与《陈情表》中“拜臣郎中”的“拜”意思相同。
B.陛下,即“殿下”,是古时对帝王的尊称。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疾,此处是疾病的意思。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
D.莫,此处是“没有谁”的意思。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莫”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曾恳请陛下让自己做良臣而非忠臣,太宗询问良臣与忠臣的区别,魏征援引古例解释两者的不同。
B.魏征虽然平时不熟悉法律,但凭借依照实情的原则,为尚书省处理久拖不决的案件,人人都心悦诚服。
C.魏征被提拔为左光禄大夫、郑国公,他以生病为由,多次推辞,态度坚决,最终被改任他职,负责门下省事务。
D.苏洵高度肯定魏征,并且强调之前的谏臣在进言理政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根本原因是魏征掌握了劝谏的方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
(2)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
5.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魏征的形象特点。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诊。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断句,写出断句处的序号。
今若假①以名器②四方③闻之④皆谓陛下⑤得所献⑥与宰相
2.下列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居易以为”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以为”含义相同。
B.文中“出为州刺史”与“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的“出”含义相同。
C.文中“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去”含义相同。
D.文中“虽中被斥,晚益不衰”与“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中的“益”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D.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按内容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5.白居易身居“言路”,多次进谏,请简要概括其每次进谏的原因。
2023-11-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

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

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战!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古代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时期,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
C.浮屠,亦作浮图,都是梵语音译。它可指佛教,也可指佛塔,还可指和尚。本文中浮屠指佛教。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未成年时写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很少推崇赞美他人的著名诗人顾况的高度赞赏。
B.白居易是成就斐然的诗人,也是关心民生的好官员。江淮之地旱灾严重时,他就上奏请求朝廷免除江淮之地的全部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
C.白居易是“达、穷”之时都能泰然处之之人。在京为官时,他为君王民生多次进谏;受当权的大臣们弹劾被贬江州之后也能随遇而安。
D.对白居易的诗世人颇有争议。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似淫言秽语,影响很坏,难以消除。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5.文章最后一段白居易对自己的诗歌做了哪些方面的概括评价?请概括说明。

8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②,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③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释: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③靧(hui):洗脸。

材料二

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 ①于当涂,公疾亟②,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谓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节选自清代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 试弦歌:代指任县令。     ②亟:病危。亟,急。

1.下列各项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母梦长庚星,以命之        为长句,歌以赠之
B.先隋末以罪徙西域            知章见文,叹曰
C.帝赐食,亲调羹               君故,沉吟至今
D.白犹与饮徒醉               今漂沦憔悴,转徙江湖间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B.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C.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D.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天宝”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
C.“翰林”在唐代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玄宗时期。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担当起草诏书职责的翰林学士;一种是供职于翰林院无甚实权的翰林供奉。
D.“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2)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谓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5.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综合两则材料内容找到相关依据。
2023-11-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力迈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

材料二: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而A学琴B于友人C受宫声D数引E久F而乐之G不知其疾H之I在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指的是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B.布策,即布列算筹。策,是我国古代的计算工具,与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的“策”意思不同。
C.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的“度”意思相同。
D.俯仰,在文中指“一举一动”;与《兰亭集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中的“俯仰”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意在说明古学者学习和掌握六艺是非常困难,多数学者难以做到。
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闲居时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
C.材料一作者引经据典,着眼于义理的阐述,以此说明“礼乐”在教化上对人的作用。
D.材料二中,作者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运用比喻和联想修辞,语言生动形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
(2)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
5.孔子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曾巩和欧阳修的两则材料中同样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两人观点是否一致?请结合文章简要阐述。
2023-10-3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俭,字士廉,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皆宿臣显重,与为忘年友,繇是有名。斛斯政奔高丽,坐与善,贬为硃鸢主簿,以母老不可居瘴疠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会世大乱,京师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司法书佐。时钦州俚帅宁长真以兵侵交趾,和惧,欲出迎,士廉曰:“长真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城中胜兵尚可战,奈何受制于人?”和因命为行军司马,逆击破之。进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人畏鬼而恶疾,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又引诸生讲授经艺,学校复兴。秦时李冰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冒。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帝伐高丽。皇太子监国驻定州,又摄太傅,同掌机务。太子令曰:“寡人资公训道,而比听政,据案对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设按奉太傅。”士廉固辞。还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问之。贞观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为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临吊,房玄龄以帝饵金石,谏不宜近丧。帝曰: “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即从数百骑出。长孙无忌伏马前,陈士廉遗言,乞不临丧,帝犹不许,无忌至流涕,乃还入东苑,南向哭。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文献,陪葬昭陵。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及遗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袭与平生所好书,示先王典训可用终始者。

(节选自《新唐书》)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句,遂取楚之汉中地。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节选自《屈原列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断句是正确的,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士廉进A止详华B凡有献纳搢绅C皆属以目奏议D未尝不焚稿E家人无见者少F识太宗非常人G以所出女归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经艺,儒家经书的统称,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经传”意义相同。
C.从亲,指的是秦国和楚国两国合纵相亲,“从”同“纵”,合纵,就是联合抗秦。
D.婚,本义是女子出嫁到男人家。古时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候进行,以此谐音而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显赫。他年少时过目成诵,敏于对答,一些位高势重之臣与他结为忘年之交,他因此声名显扬。
B.高俭善断形势,临危不乱。宁长真入侵,他认为敌兵虽多,但孤军深入,势难持久,不足为惧,最终果然击败了敌军。
C.高俭理政有方,措施得力。他带领诸生讲授经艺,复兴教育,易风移俗;他沿着旧渠新开土地,扩宽渠道,当地百姓因此受益。
D.高俭为君解难,深得器重。太宗讨伐高丽时,他暂代太傅,与太子一同掌管机要事务;他病重期间,太宗亲临探望并为之流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
(2)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5.课内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023-10-29更新 | 28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