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光(1019-108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陵传》)

材料二:

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向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间隔符号/将句子划分。

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期限,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的”期”字意思不相同。
B.引,退却,与“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绝,断绝,与“秦伏兵绝其后”的“绝”字意思相同。
D.陈,陈列,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说,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说,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辎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
B.材料二写李陵与匈奴作战时,让前行队伍拿戟与盾牌,后行队伍握弓弩。他挥师进攻,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然后汉军追击杀死几千敌人。
C.材料一写汉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杀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写后来汉武帝对没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劳赏赐得以逃脱的李陵余部。
D.对于李陵兵败投降一事,材料一简述了李陵被单于兵围击、最终被招降的过程;材料二详写了李陵英勇作战的情节,表现了他失败投降的无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5.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3-11-1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以分其权,媚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我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挚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既、莱数茎而已,此外俯然无力。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怀慎与崇A同为相B自以C才不及崇D每事推之E时人谓之F“伴食宰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告”在文中是请假的意思,姚崇为了给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多天假。
B.“管晏”在文中指的是管仲和晏婴的并称,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名相。
C.“固”在文中的意思与《离骚》中“固前圣之所厚”的“固”意思不相同。
D.“相与”在文中的意思与《赤壁赋》里的“相与枕藉乎舟中”的“相与”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请假为儿子办丧事,假满回来,很快就把积累的政事办完了,可见其理政的才能极高,深得皇上信任。
B.齐浣认为姚崇作为宰相,比不上古代“管晏”那样的名相,是因为姚崇制订的法度总是随时更改,所以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救时宰相”。
C.卢怀慎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儿还经常挨饿受冻,所以他的亲朋好友经常慷慨地接济他们。
D.司马光与“时人”的观点不一样,认为唐明皇的盛世基业,是姚崇和卢怀慎两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对卢怀慎给予了肯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2)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
5.世人对卢怀慎褒贬不一,综合材料,你觉得卢怀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2023-11-1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待之?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傒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齐王不听。

已而燕人叛。齐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乃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陈贾曰:然则圣人亦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三》,有删改)


【注】①傒(xī):同“篌”,等待。②苏:文中指解救,拯救。③旄倪(máoní):老人和幼儿。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陈贾曰A周公使B管叔C监商D管叔以商E畔也F周公知G其将畔H而使之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谓寡人取之”与“惟觉时之枕席”(《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之”用法不同。
B.“五旬而举之”与“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举”字意思相同。
C.“何以待之”与“何以解忧”(《短歌行》)两句中的“以”字意思相同。
D.重器,古代君王所铸造的作为传国宝器的鼎之类的器物。迁其重器,意味着灭亡其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跟孟子说,有人建议他不要攻占燕国,也有人建议他攻占燕国,还说如果不攻占燕国的话就会有天灾。
B.各国策划援救燕国。齐王问孟子该怎么办,孟子劝齐王停止战争,施行仁政,但齐王没有采纳孟子的建议。
C.燕国人纷纷反叛齐国,齐王叹息地说后悔没有听孟子的话,陈贾宽慰了齐王,并拜见孟子,为齐王犯错找借口。
D.孟子说,哪个国家更强大,燕国百姓就认为哪个国家能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百姓就欢迎哪个国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2023-11-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武夷山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龙朔二年,百济来犯。秋,熊津都督刘仁愿、方州刺史刘仁轨大破百济于熊津之东,拔真岘城。

龙朔三年,九月,戊午,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等破百济余众及倭兵于白江,拔其周留城。

初,刘仁愿、刘仁轨既克真岘城,诏孙仁师将兵,浮海助之。百济王扶余丰南倭人以拒唐兵,仁师与仁愿、仁轨合兵,势大振。诸将以加林城水陆之冲,欲先攻之,仁轨曰: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于是仁师、仁愿与新罗王金法敏将陆军以进,仁轨与别将杜爽、扶余隆将水军及粮船自熊津入白江,以会陆军,同趣周留城。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脱身至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帅众降,百济尽平,唯别帅迟受信据任存城,不下。

诏刘仁轨将兵镇百济,召孙仁师、刘仁愿还。百济兵火之余,比屋凋残,僵尸满野。仁轨始命瘗骸骨,籍户口,理村聚,署官长,通道途,立桥梁,补堤堰,复陂塘,课耕桑,赈贫乏,养孤老,立唐社稷,颁正朔及庙讳,百济大悦,阖境各安其业。然后修屯田,储糗粮,训士卒,以图高丽。

刘仁愿至京师,上问之曰:卿在海东,前后奏事,皆合机宜,复有文理。卿本武人,何能如是?仁愿曰:此皆刘仁轨所为,非臣所及也。上悦,加仁轨六阶,正除带方州刺史,为筑第长安,厚赐其妻子,遣使赍玺书劳勉之。上官仪曰:仁轨遭黜削而能尽忠,仁愿乘节制而能推贤,皆可谓君子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
B.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
C.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
D.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朔”是年号纪年法,与《赤壁赋》“壬戌之秋”的“壬戌”纪年法不同。
B.“引”意思是招来,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的“引”含义不同。
C.“间”意思是抄小路,与《鸿门宴》“道芷阳间行”的“间”含义相同。
D.“筑第”意思是建造宅第,“第”与古代科举考试中“及第”的“第”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仁愿、刘仁轨攻克真岘城以后,与孙仁师会合,军队士气大振,但在下一步进攻目标上产生了分歧,最终众人采纳了刘仁轨的建议。
B.百济率先起兵进犯,唐兵在刘仁轨等人的正确领导下,于白江口大破敌军,百济王逃走,诸王子投降,除任存城外,百济全部平定。
C.唐高宗命令刘仁轨领兵镇守百济。战后的百济满目疮痍,刘仁轨在安抚百姓,大力恢复生产生活的同时,训练士卒,大举进攻高丽,
D.刘仁愿回京后,向高宗坦言刘仁轨的功绩,唐高宗听了非常高兴,给刘仁轨丰厚的赏赐。上官仪也赞美刘仁轨、刘仁愿两人皆是君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轨与别将杜爽、扶余隆将水军及粮船自熊津入白江,以会陆军,同趣周留城。
(2)卿在海东,前后奏事,皆合机宜,复有文理。卿本武人,何能如是?
5.请结合文本,简述刘仁轨的才干。
2023-11-0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大学附中深圳学校2023-2024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癸巳,王晏球以王都反状闻,诏削夺王都官爵。壬寅,以王晏球为北面招讨使,以张虔钊为都监,发诸道兵会讨定州。是日,晏球攻定州,其北关城。都以重赂求救于奚酋秃馁。五月,秃馁以万骑突入定州;晏球退保曲阳,都与秃馁就攻之。晏球与战于嘉山下,大破之,秃馁以二千骑奔还定州。晏球追至城门,因进攻之,得其西关城。定州城坚,不可攻,晏球增修西关城以为行府,使三州民输税供军食而守之。

王晏球闻契丹发兵救定州,将大军趣望都,遣张延朗分兵退保新乐。延朗遂真定,留赵州刺史朱建丰将兵修新乐城。契丹已自他道入定州,与王都夜袭新乐,破之,杀建丰。乙丑,王晏球至曲阳。王都乘胜击之,悉其众与契丹五千骑合万余人,邀晏球等于曲阳。丁卯,战于城南。晏球集诸将校令之曰:“王都轻而骄,可一战擒也。今日,诸君报国之时也。悉去弓矢,以短兵击之,回顾者斩!”于是骑兵先进,直冲其阵,大破之,僵尸蔽野。契丹死者过半,余众北走。都与秃馁得数骑,仅免。卢龙节度使赵德钧邀击契丹,北走者殆无孑遗。王晏球知定州有备未易急攻张虔钊宣言大将畏怯有诏促令攻城。晏球不得已,攻之,杀伤将士三千人。

壬戌,契丹复遣其酋长惕隐将七千骑救定州,王晏球逆战于唐河北,大破之。甲子,追至易州。时久雨水涨,契丹为唐所俘斩及陷溺死者,不可胜数。契丹走,道路泥泞,人马饥疲,入幽州境。八月,壬戌,赵德钧遣牙将武从谏将精骑邀击之,分兵扼险要,生擒惕隐等数百人;余众散投村落,村民以白梃击之,其得脱归国者不过数十人。自是契丹沮气,不敢轻犯塞。

(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王晏球知定州A有备B未易C急攻D张虔钊宣言E大将F畏怯G有诏H促令攻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其北关城”与“过蒙拔擢”(《陈情表》)两句中“拔”的含义不同。
B.“延朗遂之真定”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之”的含义相同。
C.节度使,官名。唐初承北周及隋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
D.“契丹北走”和“追亡逐北”(《过秦论》)两句中“北”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知道王都谋反的情况后不仅罢免了其官爵,还任命王晏球为北面招讨使,张虔钊为都监,调集各路军队联合起来讨伐王都。
B.王晏球攻打定州攻势猛烈,但后来因为王都用厚礼请来的奚人首领秃馁率领的一万骑兵的援救,王晏球只好撤退,一直撤到了曲阳。
C.尽管王都和契丹军队合兵一起来阻击王晏球所率领的军队,但最终落得惨败的下场,契丹军队损兵过半,王都军中被杀死的人也很多。
D.契丹出兵定州失败后,又派骑兵来救援。王晏球除了在正面迎战,还派精锐骑兵在他们回国路上阻击,逃脱的契丹人不过几十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球与战于嘉山下,大破之,秃馁以二千骑奔还定州。
(2)时久雨水涨,契丹为唐所俘斩及陷溺死者,不可胜数。
5.请概括王晏球能够多次战胜敌人的原因。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陵传》)

材料二:

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馀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这三处的字母并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复A得B数C十D矢E足F以G脱H矣I今J无K兵L复M战N天O明P坐Q受R缚S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期,与“如期而至”的“期”字意思不相同。
B.引,退却,与“旁征博引”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绝,断绝,与《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字意思相同。
D.陈,阵列,与《过秦论》中“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说,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说,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辎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
B.材料二写李陵与匈奴作战时,让前行队伍拿戟与盾牌,后行队伍握弓弩。他挥师进攻,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然后汉军追击杀死几千敌人。
C.材料一写汉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杀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写后来汉武帝对没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劳赏赐得以逃脱的李陵余部。
D.对于李陵兵败投降一事,材料一简述了李陵被单于兵围击、最终被招降的过程;材料二详写了李陵英勇作战的情节,表现了他失败投降的无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5.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3-11-0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德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1)乙丑,上(唐太宗)问房玄龄、萧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2)康国求内附。上曰:“前代帝王,好招来绝域,以求服远之名,无益于用糜弊百姓。今康国内附,傥有急难,于义不得不救。师行万里,岂不疲劳!劳百姓以取虚名,朕不也。”遂不受。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B.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C.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D.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置百官                         多识于鸟兽草木
B.朕不                            国以礼
C.谁敢不竭心力修职业     作《师说》贻之
D.无益于用糜弊百姓        不仁,如礼何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023-11-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待之?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傒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齐王不听。

已而燕人叛。齐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乃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陈贾曰:然则圣人亦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三》,有删改)

【注】①傒(xī):同“徯”,等待。②苏:文中指解救,拯救。③旄倪(máo ní):老人和幼儿。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陈贾曰A周公使B管叔C监商D管叔以商E畔也F周公知G其将畔H而使之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谓寡人取之”与“惟觉时之枕席”(《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之”用法不同。
B.“五旬而举之”与“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举”字意思相同。
C.“何以待之”与“何以解忧”(《短歌行》)两句中的“以”字意思相同。
D.重器,古代君王所铸造的作为传国宝器的鼎之类的器物。迁其重器,意味着灭亡其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跟孟子说,有人建议他不要攻占燕国,也有人建议他攻占燕国,还说如果不攻占燕国的话就会有天灾。
B.各国策划援救燕国。齐王问孟子该怎么办,孟子劝齐王停止战争,施行仁政,但齐王没有采纳孟子的建议。
C.燕国人纷纷反叛齐国,齐王叹息地说后悔没有听孟子的话,陈贾宽慰了齐王,并拜见孟子,为齐王犯错找借口。
D.孟子说,哪个国家更强大,燕国百姓就认为哪个国家能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百姓就欢迎哪个国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2)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5.孟子是如何反驳陈贾的观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3-11-0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癸巳,王晏球以王都反状闻,诏削夺王都官爵。壬寅,以王晏球为北面招讨使,以张虔钊为都监,发诸道兵会讨定州。是日,晏球攻定州,其北关城。都以重赂求救于奚酋秃馁。五月,秃馁以万骑突入定州;晏球退保曲阳,都与秃馁就攻之。晏球与战于嘉山下,大破之,秃馁以二千骑奔还定州。晏球追至城门,因进攻之,得其西关城。定州城坚,不可攻,晏球增修西关城以为行府,使三州民输税供军食而守之。

王晏球闻契丹发兵救定州,将大军趣望都,遣张延朗分兵退保新乐。延朗遂真定,留赵州刺史朱建丰将兵修新乐城。契丹已自他道入定州,与王都夜袭新乐,破之,杀建丰。乙丑,王晏球至曲阳。王都乘胜击之,悉其众与契丹五千骑合万余人,邀晏球等于曲阳。丁卯,战于城南。晏球集诸将校令之曰:王都轻而骄,可一战擒也。今日,诸君报国之时也。悉去弓矢,以短兵击之,回顾者斩!于是骑兵先进,直冲其阵,大破之,僵尸蔽野。契丹死者过半,余众北走。都与秃馁得数骑,仅免。卢龙节度使赵德钧邀击契丹,北走者殆无孑遗。王晏球知定州有备未易急攻张虔钊宣言大将畏怯有诏促令攻城。晏球不得已,攻之,杀伤将士三千人。

壬戌,契丹复遣其酋长惕隐将七千骑救定州,王晏球逆战于唐河北,大破之。甲子,追至易州。时久雨水涨,契丹为唐所俘斩及陷溺死者,不可胜数。契丹走,道路泥泞,人马饥疲,入幽州境。八月,壬戌,赵德钧遣牙将武从谏将精骑邀击之,分兵扼险要,生擒惕隐等数百人;余众散投村落,村民以白梃击之,其得脱归国者不过数十人。自是契丹沮气,不敢轻犯塞。

(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晏球知定州A有备B未易C急攻D张虔钊宣言E大将F畏怯G有诏H促令攻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其北关城”与“过蒙拔擢”(《陈情表》)两句中“拔”的含义不同。
B.“延朗遂之真定”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之”的含义相同。
C.节度使,官名。唐初承北周及隋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
D.“契丹北走”和“追亡逐北”(《过秦论》)两句中“北”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知道王都谋反的情况后不仅罢免了其官爵,还任命王晏球为北面招讨使,张虔钊为都监,调集各路军队联合起来讨伐王都。
B.王晏球攻打定州攻势猛烈,但后来因为王都用厚礼请来的奚人首领秃馁率领的一万骑兵的援救,王晏球只好撤退,一直撤到了曲阳。
C.尽管王都和契丹军队合兵一起来阻击王晏球所率领的军队,但最终落得惨败的下场,契丹军队损兵过半,王都军中被杀死的人也很多。
D.契丹出兵定州失败后,又派骑兵来救援。王晏球除了在正面迎战,还派精锐骑兵在他们回国路上阻击,逃脱的契丹人不过几十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球与战于嘉山下,大破之,秃馁以二千骑奔还定州。
(2)时久雨水涨,契丹为唐所俘斩及陷溺死者,不可胜数。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问之。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下令,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楚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乃归子”的“归”指“让……回去”,与《师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的“下”字用法不同。
B.与,意为“赐予,施予,给予”,同《六国论》中“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字含义相同。
C.玉声,原来是指佩玉相击之声,后来引申为美妙的声音。这里作敬辞,是臣子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
D.“倍王命”的“倍”指“违背”,与《鸿门宴》“愿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怀王死后,在齐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向齐王请辞回楚,但齐王提出了放归条件,楚太子采纳了慎子的建议,答应了齐王的条件。
B.楚太子回国继位后,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襄王不愿献地,向群臣问计,集思广益,最后解除了危机,说明楚襄王善于纳谏。
C.子良告诉齐王此行是受王命来献地,子良还认为昭常驻守献地的行为是假托王命,之后秦兵大军压境,最终楚国不战保全了东地。
D.材料一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应献地给齐国。材料二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
(2)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吾为王杀太子。
5.楚襄王不愿献地给齐王,向子良、昭常、景鲤三人问计,三人在割让东地的问题上有何不同意见和对策?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3-11-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