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薛居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敬义,本名延古,太尉卫公李德裕之孙。初随父李炜贬连州,遇赦得还。尝从事浙东,自言遇涿道士,谓之曰:子方厄运,不宜仕进。敬义以为然,乃无心仕宦,退归洛南平泉旧业。为河南尹张全义所和,岁时给遗特厚,出入其门,欲署幕职,坚辞不就。初,德裕之为将相也,大有勋于王室,出藩入辅,绵历累朝。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光化初,中使有监张全义军得此石,置于家园。李敬义知之,泣渭张全义曰:平泉别业,吾祖戒约甚严,子孙不肖,动违先旨。因托张全义请石于监军。昭宗迁都洛阳,以敬义为司勋员外郎。柳璨之陷裴、赵诸族,希梁祖旨奏云:近年浮薄相扇,趋竞成风,乃有卧邀轩冕,视王如土梗者。司空图、李敬义三度除官,养望不至,咸宜屏黜,以劝事君者。翌日,诏曰:司勋史外郎李延古,世荷国恩,两叶相位,幸从筮仕,累忝宠荣,多历岁时,不趋班列。而自迁都卜洛,纪律载张,去明庭而非遥,处别墅而无惧,罔思报效,姑务便安。为臣之节如斯,贻厥之谋何在!须加惩责,以肃朝伦,九寺勾稽,尚谓宽典,可责授卫尉寺主簿。司空图亦追停前诏,任从闲适。时张全义既不能庇护,乃密托杨师厚,令李敬义潜往依之,因挈族客居卫州者累年,师厚给遗周厚。十二年,庄宗定河朔,史建瑭收新乡,李敬义谒见。是岁,上遣使迎至魏州,置北京留守判官,承制拜工部尚书,奉使王镕。敬义以远祖赵郡,见镕展维桑之敬,镕遣判官李翥送《赞皇集》三卷,令谒前代碑垅,使还,归职太原。监军张承业尤不悦本朝宰辅子孙,待敬义甚薄,或面折于公宴,或指言李德裕过恶。敬义不得志,郁愤而卒。

(节选自《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
B.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
C.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
D.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
B.爵,爵位,君主国家对贵族封的等级,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九寺,“寺”官署,“九寺”是包括大理寺、光禄寺、宗正寺等在内的九卿官署。
D.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朔”还可以表示时间,朔日是农历每月月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敬义最初在浙东任职,听完涿州道士的言论,便无心进入仕途,回到平泉旧宅。
B.李敬义恪守孝道,光化初年他恳请张全义,向监军求回祖父采置在平泉别墅的怪石。
C.唐昭宗迁都洛阳,敬义被任命为司勋员外郎,后受到构陷,被降级做卫尉寺主簿。
D.王镕和敬义同乡,对敬义怀有故乡人的敬重,送他《赞皇集》三卷并让他拜祭祖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河南尹张全义所知,岁时给遗特厚,出入其门,欲署幕职,坚辞不就。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5.昭宗“惩责”李敬义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1-12-2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乳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符习,赵州昭庆县人。少从军,事节度使王镕,积功至列校。自庄宗经略河朔,与镕连衡,常令习率师从庄宗征讨。镕为张文礼所害,时习在德胜寨,文礼上书请习等归镇。习雨泣诉于庄宗曰:“臣本赵人,家世事王氏,故使尝授臣一剑,俾臣平荡凶寇。自闻变故,徒怀冤愤,欲以自到,无益于营魂。且张文礼乃幽、沧叛将,赵王知人不尽,过意任使,致被反噬。臣虽不武,愿在霸府血战而死,不能委身于凶首。”庄宗曰:“尔既怀旧君之爱,可复仇乎?吾当助尔。”习等举身投地,号恸感激,谢曰:“王必以故使辅翼之劳,雪其冤耻,臣不敢期师旅为助,但悉本军可以诛其逆竖。”庄宗即令阁宝、史建瑭助习讨文礼,乃以习为成德军兵马留后。及文礼诛,将正授节钺,习不敢当其任,辞曰:“臣缘故使未葬,又无嗣息,臣合服斩缞,侯臣礼制毕听命!”及庄宗兼领镇州,乃割相、卫二州置义宁军,以习为节度使。习奏曰:“魏博六州,见系霸府,不宜遽有割隶。但授臣河南一镇,臣自攻取。”乃授天平军节度、东南面招讨使。

习有器度,性忠壮,自庄宗十年沿河战守,习常以本军从,心无顾望,诸将服其为人。同光初,以习为邢州节度,明年,移镇青州。四年二月,赵在礼盗据魏州,习受诏以淄、青之师进讨,至则会军乱,习乃退军渡河。明宗自邺赴洛,遣使召之,习不时而至。既至,谒明宗于胙县。霍彦威谓习曰:“主上所知者十人,公在其四,何犹豫乎!”习乃从明宗入汴。明宗即位,加兼侍中,令归本镇。

四年,移汴州节度使。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授太子太师致仕,求归故里,许之,乃归昭庆县。习飞扬痛饮,周游田里,不集朋徒,不过郡邑,如此累年,中风而卒。赠太师。

(节选自《旧五代史·符习传》)


【注】①斩缞(cuī):丧服名,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②藁:gǎo,草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B.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C.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D.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衡,本义是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的策略。文中是指“结盟、联合”。
B.庄宗,后唐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特起的名号。
C.节钺,即符节与斧钺的合称,古代由君王授予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未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习在年轻时即跟随王镕,屡立战功,后受王镕之命经常跟随庄宗征战,王镕被害后,他哭着向庄宗表达了誓死为其效命的决心。
B.符习首先婉拒了庄宗助其复仇的建议,仅凭自己的军队就诛杀了张文礼,后又以替王镕服丧为由推辞了庄宗对他委以重任的想法。
C.符习有才能度量,性格忠勇,心无旁骛地追随庄宗,魏州兵变后,明宗派使者招降他,他故意拖延,后在霍彦威的劝说下才归附。
D.符习在太子太师的职位上退休回到故里昭庆后,经常放纵豪饮,闲逛田园,不招朋聚友,也不结交官绅,持续好多年后,中风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镕为张文礼所害,时习在德胜寨,文礼上书请习等归镇。
(2)赵在礼盗据魏州,习受诏以淄、青之师进讨,至则会军乱,习乃退军渡河。
2021-12-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冬季联赛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朱宏昭,太原人也。闵帝即位,宏昭以为由己得立,故于庶事高下在心,及赦后覃恩,宏昭首自平章事超加中书令。素猜忌潞王,致其衅隙,以致祸败。潞王至陕,闵帝惧,欲奔,驰手诏宏昭图之。时将军穆延辉在宏昭第,曰:“急召罪我也其如之何吾儿妇君之女也可速迎归无令受祸。”

(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十八》)

A.急召罪/我也/其如之何吾儿/妇君之女/也可速迎/归无令受祸
B.急召罪/我也/其如之何吾儿/妇君之女也/可速迎归/无令受祸
C.急召/罪我也/其如之何/吾儿妇/君之女也/可速迎归/无令受祸
D.急召/罪我也/其如之何/吾儿/妇君之女/也可速迎/归无令受祸
2021-09-03更新 | 363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任务群三 传统文化阅读·文言文(考点部分)——侧重文意理解的文化素养阅读 任务组三 核心突破 落实比方法更重要-高考真题-1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珂,河中人。父重荣,河东节度使,破黄巢有大功,封琅邪郡王。珂本重荣兄重简之子,出继重荣。唐僖宗光启三年,重荣为部将常行儒所害,推重荣弟重盈为蒲帅,以珂为行军司马。及重盈卒,军府推珂为留后。时重盈子珙为陕州节度使,瑶为绛州刺史,由是争为蒲帅,瑶、珙连上章论列,又与太祖[注]书云:“珂非吾兄弟,盖余家之苍头也,小字忠儿,安得继嗣!”珂亦上章云:“亡父有兴复之功。”又遣使求援于太原,李克用为保荐于朝,昭宗可之。既而珙厚结王行瑜、李茂贞、韩建为援,三镇互相表荐,昭宗诏谕之曰:“吾以太原与重荣有再造之功,已俞其奏矣。”及克用驻军于渭北,昭宗以珂为河中节度使,正授旄钺,克用因以女妻珂;珂至太原谢婚成礼,克用令李嗣昭将兵助珂,攻珙于陕焉。光化末,太祖谓张存敬曰:“珂恃太原之势,侮慢邻封,尔为我持一绳以缚之。”天复元年春,存敬兵下晋、绛,令何絪守晋州以扼太原援师。二月大军逼河中珂妻书告太原曰敌势攻逼朝夕为俘囚乞食于大梁矣大人安忍不救克用曰:“前途既阻,众寡不敌,救则与尔两亡。可与王郎归朝廷。”珂复求救于李茂贞,茂贞不答。珂势穷蹙,即登城谓存敬曰:“吾与汴王有家世事分,公宜退,俟汴王至,吾自听命。”存敬即日退舍。三月,太祖自洛阳至,先哭于重荣之墓,蒲人闻之感悦。珂欲面缚牵羊以见,太祖曰:“太师阿舅之恩,何时可忘,郎君若以亡国之礼相见,黄泉其谓我何!”及珂出迎于路,握手獻欷,联辔而入。乃以存敬守河中,珂举家徙于汴。后入觐,被杀于华州传舍。

(选自《旧五代史·王珂传》,有删改)


[注]太祖:即后梁太祖朱温,唐末曾依附于王重荣,因母亲姓王,故称王重荣为舅,后篡唐自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月/大军逼河中珂妻/书告太原曰/敌势攻逼朝夕/为俘囚乞食于大梁矣/大人安忍不救/
B.二月/大军逼河中/珂妻书告太原曰/敌势攻逼朝夕/为俘囚乞食于大梁矣/大人安忍不救/
C.二月/大军逼河中/珂妻书告太原曰/敌势攻逼/朝夕为俘囚/乞食于大梁矣/大人安忍不救/
D.二月/大军逼河中珂妻/书告太原曰/敌势攻逼/朝夕为俘囚/乞食于大梁矣/大人安忍不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B.僖宗,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追尊的名号。
C.旄钺,“旄”是古代的旗子,“钺”是古代的兵器,旄钺常用来借指军权。
D.舍是古时行军计程单位,一舍为十里,退避三舍就是退让三十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珂身担要职。他因养父王重荣平叛黄巢有大功,被封为琅邪郡王;王重荣死后,又做了行军司马;后来又担任留后、河中节度史等官职。
B.王珂求救无果。天复元年,张存敬领兵攻下晋州、绛州,命令何絪守卫晋州以阻扼太原的援军,形势危急,王珂向李茂贞求援,未能成功。
C.王珂巧妙解围。王珂在形势窘迫的时候,登上城墙对张存敬说与汴王有世家的情分,让张存敬后退等汴王过来,张存敬听后当日就后退了。
D.王珂准备请罪。天复元年三月,太祖从洛阳赶到,王珂打算以牵羊礼前去请罪,太祖没有允许;王珂出城到路上迎接太祖,两人握手叹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珂非吾兄弟,盖余家之苍头也,小字忠儿,安得继嗣!
(2)珂恃太原之势,侮慢邻封,尔为我持一绳以缚之。
2021-07-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盖寓,蔚州人。武皇起云中,寓与康君立等推毂佐佑之,因为腹心。武皇节制雁门,职为都押牙,领岚州刺史。洎移镇太原,改左都押牙、检校左仆射。武皇与之决事,言无不从,凡出征伐,靡不卫从。

乾宁二年,从入关讨王行瑜,特授检校太保、开国侯,令邑一千户,领容管观察经略使。寓性通黠,多智数,善揣人主情。武皇性严急,左右难事,无委遇者,小有违忤,即置于法,惟寓承颜希旨,规其趋向,婉辞顺意,以尽参裨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中外将吏,无不景附,朝廷藩邻,信使结托,先及武皇,次入寓门;既总军中大柄,其名振主,梁祖亦使奸人离间,暴扬于天下,言盖寓已代李,闻者寒心,武皇略无疑间。

初,武皇既平王行瑜,还师渭北,暴雨六十日,诸将或请入觐,且云:天颜咫尺,安得不行觐礼?武皇意未决,寓白曰:车驾自石门还京,寝未安席,比为行瑜兄弟惊骇乘舆,今京师未宁,奸宄流议,大王移兵渡渭,必恐复动宸情。君臣始终,不必朝觐,但归藩守,姑务勤王,是忠臣之道也。武皇笑曰:盖寓尚阻吾入觐,况天下人哉!即日班师。

天祐二年三月,寓病笃,武皇日幸其第,手赐药饵。初,寓家每事珍膳,穷极海陆,精于府馔,武皇非寓家所献不食,每幸寓第,其往如归,恩宠之洽,时无与比;及其卒也,哭之弥恸。庄宗即位,追赠太师

(节选自《旧五代史·盖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
B.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
C.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
D.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毂,有助人推车前进的意思,也比喻助人成事,又比喻推荐人才。文中指盖寓协助武皇起事。
B.署,暂任、代理官职。类似的词有摄、权、假、领。其中“领”表示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
C.庄宗,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古代皇帝被供奉在宗庙时的名号,多用“祖”或 “宗”。
D.太师,官名,始于商。历代沿袭,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寓深受重用。武皇与盖寓商议事情,对盖寓所说的话没有不听从的。他还被任命为检校太保、开国侯。
B.盖寓一心为国。他擅长揣测武皇的心意,窥测武皇的倾向,或用委婉的言辞,或以实际行动,尽力辅佐。
C.盖寓颇受推重。朝廷文武官员依附盖寓,朝廷邻近的藩国也攀附巴结盖寓。盖寓病重,武皇的恩惠尤甚。
D.盖寓劝谏有方。武皇对官员发怒,他便假装生气去斥责武皇;有需要劝谏的事情,他会用近期的事比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寓承颜希旨,规其趋向,婉辞顺意,以尽参裨。
(2)武皇意未决,寓白曰:“车驾自石门还京,寝未安席,比为行瑜兄弟惊骇乘舆。”
5.在平定王行瑜后,盖寓为什么不赞同武皇觐见天子?请简要说明。
2021-06-02更新 | 28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高三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思同,幽州人也。年十六,武皇命为飞腾指挥使。从庄宗平定山东,累典诸军。思同性疏俊,粗有文,性喜为诗什,与人唱和,自称蓟门战客。明宗在军时,素知之,即位后,用为同州节度使,未几,移镇陇右。思同好文士,无贤不肖,必馆接贿遗,岁费数十万。在泰州累年,边民怀惠,华宁息。长兴元年,入朝,见于中兴殿。明宗问秦州边事,思同手指画秦州山川控扼处,陈其利害。明宗曰:人言思同不管事,岂及此耶!时两川叛,欲用之,且留左右,故授右武卫将军。八月,授西南面行营马步都虞侯。九月,迁京兆尹、西京留守。伐蜀之役,为先锋指挥使,以曾获剑门之功,移镇山南西道。三年八月,复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时潞王镇凤翔,与之邻境,不禀朝旨,欲起事,乃令小伶安十十以五弦伎见思同,因欢讽动。又令推官郝昭、府吏朱延乂以书檄起兵。思同遣其子入朝言事,朝廷嘉之,乃以思同为凤翔行营都部署,起军营于扶风。应顺元年二月,潞王反凤翔。三月二十二日至昭应,前锋执思同来献。王谓左右曰:思同计乖于事,然尽心于所奉,亦可嘉也。思同曰: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乘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衅鼓膏原,缧囚之常分也。潞王为之改容,欲用之,而杨思权之徒耻见其面,屡启刘延朗,言思同不可留,虑失士心。又,潞王入长安时,尹晖尽得思同家财,故尤恶思同,与刘延朗亟言之。属王醉,不待报,杀思同并其子德胜。潞王醒,召思同,左右报已诛之矣。潞王怒延朗,累日嗟惜之。及汉高祖即位,诏侍中。

(节选自《旧五代史·王思同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
B.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
C.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暝目之/后无面见先帝
D.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州,古代的行政区划,治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广安门附近。
B.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C.戎,文中指古代我国对西部的少数民族的称呼。
D.赠,赐给朝中立功的官吏或其父祖官爵或封号,以示奖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思同屡有战功,很受君王赏识。王思同因功多次主管各军;因攻下剑门有功首次担任京兆尹兼西京留守。
B.王思同性格疏俊,经常与人唱和。王思同性格疏放洒脱,略有文气,喜欢作诗,常与人唱和,自称蓟门战客。
C.王思同文韬武略,治理百姓有方。王思同在秦州多年,边民感激他的恩惠,汉族与少数民族也能够平安相处。
D.王思同立场坚定,侍君忠心耿耿。潞王起事时想拉拢王思同,他不为所动,派儿子去朝中言事,得到朝廷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同好文士,无贤不肖,必馆接贿遗,岁费数十万。
(2)思同计乖于事,然尽心于所奉,亦可嘉也。
5.刘延朗为什么要杀掉王思同?请简要说明。
2021-05-2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桑维翰,洛阳人。身短面广,非常人,既壮,每对鉴自叹:“七尺之身,安如一尺之面!”试进士,有司嫌其姓,黜之。或劝勿试,翰持铁砚示人:“铁砚穿,乃改业。”唐同光中,登进士第。高祖领河阳,辟为掌书记,历数镇皆从,及建义太原,首预其谋。复遣为书求援于契丹,果应之。及高祖建号,知枢密院事。幸夷门,范延光据邺叛,人心恟恟。翰从容谈论,怡怡如也,时皆服其度量。杨光远平邺,朝廷虑兵骄难制,翰请速散其众,寻移光远镇洛阳。因授翰检校司空,兼侍中,出为相州节度使。吐浑都督白承福为契丹所迫,举众内附,高祖方通好于契丹,拒而不纳。镇州节度使安重荣患契丹之强,密与吐浑结,是时,荣有飞扬跋扈之志。荣抗表请讨契丹,且言吐浑之请。高祖览表,犹豫未决。翰知荣畜奸谋,乃密上疏。高祖传密旨于翰:“今省所奏,释然如醒。朕计已决,卿可无忧。”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由是浇竞辈得以兴谤,间言稍入,翰渐见疏忌。寻以冯玉为枢密使,以分翰之权。后因帝微有不豫,翰曾密遣中使达意于太后,请为皇弟重睿择师以教道之,帝疑之。俄玉作相,与翰同在中书。会舍人卢价秩满,玉乃下笔除价为工部侍郎,翰不暑名,玉竟除之,自此翰与玉不相协。帝以重睿择师傅言于玉,玉遂以词激帝。寻出翰为开封府尹。开运三年,王师降契丹。张彦泽以前锋骑陷都城,利翰家财,遣兵守之,终为彦泽所害,年四十九。

(节选自《旧五代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B.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C.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D.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洛阳,因地处洛水之南而得名,又称洛邑、雒阳、洛京等,历史上多个王朝在此建都。
B.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C.契丹,发源于我国东北的游牧民族。唐末,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后称帝,国号契丹。
D.节度使,古代官名,在唐时可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财政,北宋以后职能逐渐弱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维翰相貌奇特,胸怀大志。他长相不同于一般人,身材短小面部宽长,在科举道路上虽遇挫折却矢志不渝,最终高中。
B.桑维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范延光占据邺城造反时,众人都心神不定,人心浮动,而桑维翰却面不改色,淡然处之。
C.桑维翰追随高祖,深得信任。他做掌书记时就在高祖阵营,首先参与谋划高祖登基,后秘密上书助高祖决断安重荣一事。
D.桑维翰被人陷害,遭到猜忌。少帝时,因受宵小之辈离间而被少帝疏远,又因少帝生病时为皇弟出谋划策而被少帝怀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劝勿试,翰持铁砚示人:“铁砚穿,乃改业。”
(2)张彦泽以前锋骑陷都城,利翰家财,遣兵守之,终为彦泽所害,年四十九。
2021-05-1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镕,其先回鹘部人也。唐至德中,其先事镇州节度使王武俊为骑将。武俊嘉其勇干,畜为假子,其后子孙以王为氏。父景崇位至太尉,中书令,中和二年卒。时镕年十岁,三军推袭父位。大顺中,李存孝连年出师以扰镇之属邑。镕苦之,遣使求救于幽州。自是燕帅李匡威频岁出军,以为镕援。时匡威兵势方盛,以镕冲弱,将有窥图之志。

景福二年春,匡威率精骑数万,再来赴援,会匡威弟匡俦夺据兄位,匡威退无归路,镕乃延入府第,馆于宝寿佛寺。镕以匡威因己而失国,又感其援助之力,事之如父。五月,镕谒匡威于其馆,匡威阴遣部下伏甲劫镕,抱持之。镕曰: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梁先遣亲军三千,分据镕深、冀二郡,以镇守为名,镕遣使告急庄宗(晋王李存勖),庄宗命周德威率兵应之,于是镕归庄宗。

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镕宴安既久,惑于左道,有阉人石希蒙者,奸宠用事,为镕所嬖

天祐八年冬十二月,镕自西山回,宿于鹘营庄,将归府第,希蒙劝之他所。宦者李宏规谓镕曰:“方今世道未夷,人心多梗,久虚府第,远出游从,如乐祸之徒,翻然起变,拒门不纳,则王欲何归!”镕惧,促归。希蒙谮宏规专作威福,多蓄猜防,镕由是复无归志。宏规闻之怒,使偏将苏汉衡率兵擐甲遽至镕前,露刃谓镕曰:“军人在外已久,愿从王归。”镕不听。宏规因命军士聚噪,斩希蒙首抵于前。镕大恐,遂归。是日,令其子昭祚与张文礼以兵围李宏规及行军司马李蔼宅,并族诛之,诖误者凡数十家。又杀苏汉衡,收部下偏将下狱,穷其反状,亲军皆恐。文礼密谕之曰;“王将坑尔曹,宜自图之。”众皆掩泣。是夜,亲军十余人,自子城西门逾垣而入,军士二人突入镕居室,断其首,袖之而出,遂焚其府第。

(节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B.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C.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D.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官名,在唐代是重要地区管理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原只在边境重要地区设置,后内地也多有设置。
B.中书令,古代官职名称。最初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负责传宣诏命及奏章中的“封事”(密奏),责任重大。
C.天祐,这里是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一般由君主发起。如“开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一位帝王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朝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帅李匡威连年出动军队去救援王镕,他认为王年幼弱小,而自己兵势正强盛,便产生了谋夺之心。
B.王镕从小聪明,然而讲仁义不习武,征伐之事由手下人干,不亲自处理军政,多以宦官掌权,最终也因此而丧命。
C.宦官李宏规劝王不要远出游玩,如果有生事兴祸之徒,突然作乱,没有归处,王镕害怕,马上听从他的规劝回到府第。
D.王镕回到府第的当天,令他儿子昭祚与张文礼领兵包围行军司马李蔼和曾经劝谏自己的李宏规的住宅,杀掉全族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镕宴安既久,惑于左道,有阉人石希蒙者,奸宠用事,为镕所嬖。
(2)收部下偏将下狱,穷其反状,亲军皆恐。文礼密谕之曰;“王将坑尔曹,宜自图之。”
2021-05-11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