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游(1125-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项羽

(南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9-11更新 | 283次组卷 | 4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场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伐北魏,屡立战功,后遭猜忌被杀。

书愤

宋•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外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释]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题诗就是题目相同或是写作内容相同,这两首《书愤》诗属于同题诗,均为七言律诗,按押韵的不同来区分,均为平声韵。
B.“早岁……”一诗对比手法精妙,主要有两个方面,“中原北望气如山”的理想和“塞上长城空自许”的现实,早年的豪迈与如今的鬓先斑对比。
C.“山河……”一诗的首联运用了借代、衬托手法,极写“愤”,突出金兵入侵北宋都城的野蛮行径为世所罕见,令人发指,也交代了战祸的惨烈。
D.综合两首诗来看,“空自许”“已先斑”和“疏报国”“尚凭精意”等词语流露出主观上一厢情愿与客观上不被重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消极情绪溢于言表。
2.两首诗同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所抒之“愤”是否相同,并分析抒发了什么“愤”?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朝无人①(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碛②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③。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②碛():沙石堆积之地。③降款:投降的文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大丈夫驰骋疆场,正赶上边塞战机,“立可乘”表现其求战心切,斗志旺盛。
B.五、六句从听觉方面来写,身披铠甲的勇士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
C.七、八句描绘了胜利后的场景,敌人势穷力竭,连夜送来降书,缴下的铠甲堆积如山。
D.“汗血马”“霜毛鹰”代指贡品,诗人借以表达“四夷宾服”“天下定一”的理想。
2.诗歌三、四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2020-10-14更新 | 1475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