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注】①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由临安赴湖北任转运副使,舟行江上,过采石矶时创作了这首词。采石矶位于安徽马鞍山市,高约50米,峭壁临江,山石嶙峋。②镕金:熔化金属。亦特指熔化黄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丈”运用夸张手法表现悬崖之高,“削”则体现悬崖之陡峭。
B.“一川落日镕金”描绘落日照在江面上,使江面泛起金光的美丽景象。
C.词的上片中色彩丰富,“翠”“金”“白”交相辉映,展现出自然风光。
D.上片全是江行所见,下片全是江行所感,全词以写景引出抒情,意韵深远。
2.有人说辛弃疾写此词是故作旷达,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

辛弃疾

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的农村生活,与陆游《游山西村》所描写的时节和表达的情感一致。
B.作者隐居于此,有松竹为伴,饱含赞赏之意,同时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
C.社日四邻相聚,分享祭肉,又恰逢白酒刚刚酿成。侧面写出生活上的“足”。
D.“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装模作样,让人忍俊不禁。
2.陆游乡居时曾说“身闲诗简淡”。请简要分析本词是如何体现“简淡”这一特点的。
2024-03-31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颔联使用反问的方法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劝告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B.杜诗中,作者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还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措辞直接,入情入理。
C.“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上句写景,使人想见山园林木葱茏,环境清幽。下句言情,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
D.辛词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语一样,将主人公的神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耐人寻味。
2.这两篇作品都写到了扑枣者,试比较杜甫和辛弃疾对扑枣者的态度和情感的异同点。
2024-03-29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但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注】①同父:陈亮的字。②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③渠侬:对他的称呼,指南宋当权者。④离合:分裂和统一。此为偏义复词,谓分裂。⑤中宵舞:东晋名祖逖“闻鸡起舞”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答之”可知,本词是写给朋友的唱和之作,词人用两个典故表明朋友具有元龙、孟公般的气质,且与自己志趣相投。
B.“记当时”回忆词人患病、朋友探望的情形:二人痛饮高歌、彻夜谈论雄文,但无人欣赏,只有窗外的月亮照着二人。
C.下片词人对当政者进行批判: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收买骏马的骸骨,表现了统治者对人才的不珍惜。
D.结尾用“我最怜君”直抒胸臆,表达对朋友闻鸡起舞、坚决抗金北伐的同情;同时期待朋友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贡献。
2.这首词的上片除用典外,还运用哪些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2024-03-27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辛弃疾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注】①这首词是辛弃疾为时任漕司的皇室宗亲赵介庵写的祝寿词。②渥洼种:出自《汉书·武帝纪》,后世常用其形容天马。③流霞:传说中的仙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运用“渥洼种”的典故,喻指自己是天马,曾经才气非凡,声名惊动朝廷。
B.“带得无边春色”以下三句,既赞美赵介庵如春风般造福于民,也祝福他年华不老。
C.下片描绘了宾主欣赏歌舞、众人为赵介庵敬酒祝寿畅饮的场面,整体氛围欢快轻松。
D.本词不落俗套,词人以神采飞驰的笔触,表达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笔调高昂委婉。
2.这首词借祝寿寄托了作者积极入世的情怀,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2024-03-2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

辛弃疾

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

注释:①此诗作于镇江知府任上。②山草:小草。《世说新语·排调篇》: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安:“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及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按:药之根名“远志”,埋于土中为“处”,即谓隐居;药之叶名“小草”,长于土上为“出”,即谓出仕。③杜德机:用典,谓关闭了生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藏与愿违”,写尽诗人的英雄不遇之苦,前两句是全词抒情的总纲。
B.作者说自己由旧日“山草”而成为今日“远志”,自嘲自痛之情,十分明显。
C.“何人”二句写自己的心思徘徊难安,以简省的笔墨表达丰富的意思。
D.本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点是灵活用典,开阔和提升了词的空间及意境。
2.词的结尾两句意蕴深远,请简要分析。
2024-03-2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郑守厚席上谢余伯山,用其韵)①

辛弃疾

梦断京华故倦游。只今芳草替人愁。阳关莫作三叠唱,越女应须为我留。

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江州。君家兄弟真堪笑,个个能修五凤楼②。

【注】①余伯山将到江州赴任,辛弃疾在宴席上写诗相赠。②五凤楼:据载,“韩浦、韩洎能为古文,洎常轻浦,语人曰:‘吾兄为文,譬如绳缚草舍,庇风雨而已。予之文,能造五凤楼。’浦闻其言,因人遗蜀笺,作诗与洎曰:‘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溪头。老兄得此全无用,助尔添修五凤楼。’”后因以造五凤楼喻文才杰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是一首应和之作,首句表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对继续待在京城已然厌倦的失意和落寞的情感。
B.“阳关莫作三叠唱”一句借用阳关三叠,表现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不舍与伤感。
C.词作最后两句,作者以艳羡的口吻表现了对友人家族个个是文章好手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自谦。
D.词作没有一般离别诗的缠绵悱恻,诗人反客为主,诗词风格疏放。
2.本词“青衫司马且江州”一句运用了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其与“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注】这首词作于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已酉),是辛弃疾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当时他已五十岁了。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三句写的是辛弃疾罢官后在江西上饶附近山冈上游览、栖居的生活。
B.“醉扶”三句具体写了当天发生的事情,主要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C.“酿成”三句运用想象,描绘出田野里风露飘洒,酝酿出稻香千顷的美好画面。
D.词的下阕主要描写村民纯朴农村生活,情景交融,意境显得十分清新、旷逸。
2.有人认为这首词上片并非只是闲情逸趣的表现,它隐含着被迫纵情山水的身世之痛。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2024-03-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鼎山林”如梦,“古来往事”如水,本词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于送别时以议论明心志。
B.词人以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宽慰族弟,不必在意一时的荣辱得失,只需要清静自在地度过此生。
C.词人回忆二人过去相聚的温馨:秋来露重时一起饮酒赋诗,风雨之夜窗前闲坐畅谈,只觉灯火多情。
D.不作悲戚忧伤之态,不抒哀怨缠绵之情,也不同于词人豪迈悲壮的爱国之作,本词和谐冲淡、自然舒缓。
2.这首词最后三句最能体现“诗句夜裁冰”,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4-03-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廓之,辛弃疾的门人范开,字廓之。②禹门,龙门,相传为大禹所凿,后以鱼跃龙门比喻考试得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为门人赴乡试而作,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豪放刚健的特点。
B.词作中应试者着新袍,携书剑,在迷茫忐忑中踏上前路,却仍抱有必胜的信心。
C.首句以“嫩”字准确地表现了初秋天气的清新微凉,用词出人意表又不落俗套。
D.词作巧妙运用“禹门”“月殿”等与科考中举有关的典故,表达对门人的祝福。
2.虚实结合是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的特点,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