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8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意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渴望追随叶衡,挥戈跃马驰骋疆场。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
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情感挣扎。
D.全词借用眼前青山、万马、烟雨、白发、沙鸥等自然之物,写出情感的变化:愁由无到有,由有到浓得无法消解。
2.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022-01-12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

辛弃疾

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

此心无有亲冤。况抱瓮年来自灌园。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却怕青山,也妨贤路,休斗尊前见在身。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


【注】①宋孝宗淳熙十五年,辛弃疾因谗被劾落职已七年有余,邸报中突然出现其因病辞官的消息,词人百感交集,而作此词以自陈。②“抖擞……神武门”,《南史》载陶弘景身居要职但离群索居。后挂官服于神武门上,上表辞官。③《庄子》载,子贡过汉阴,见到一个老人一次又一次抱着瓮灌溉田圃,用力多而收效少,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后以“抱瓮灌园”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老子”自谓,既增添了词的口语化色彩,又突出了词人才高不羁的形象特点。
B.这首词开篇即声明看透人间恩怨的态度,“笑尽”二字极写词人的潇洒意态,旷达豪放。
C.“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三句用典,表明“早当勇退,不必待劾”之意。
D.这首词语言婉转多姿,句式上呈现散文化的特点;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抒情,风格沉郁。
2.下片描述了词人如今隐居的情状,其中蕴含了词人哪些复杂情感?请简要概括。
3 .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1】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秋晚莼鲈【2】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3】,留教视草【4】,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5】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释:(1)这首词是乾道九年秋天,作者在滁州任上,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范倅:即范昂。倅,副职。(2)《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操。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便归。(3)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4)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5)殢(tì)酒:沉溺于酒。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三句,写作者面对别酒,感慨流年,直抒胸臆,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
B.本词善于通过联想表达情感,如由“别酒”想到“中秋”“好月”“西风”“归船”。
C.词中“秋晚”二句,作者通过想象,描述范昂入朝前返乡,享受天伦之乐的情景。
D.词的下片,作者回想自己当年承明庐草拟诏书、奉命筹划边事的情景,感慨万千。
2.古诗中常借用典故来抒情达意,如“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翻用《战国策》“虚弓落病雁”的典故,抒发了内心深挚的情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是(     
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辛弃疾的诗词多为感时抚事之作。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人生感慨?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解说。
2021-12-28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国,帝锐意恢复,弃疾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宋史·辛弃疾传》)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蔡伯坚          师:以……为师
B.弃疾间与之       游:游玩
C.时虞允文       当:主持、掌管
D.京壮之             益:更加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
C.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
D.辛弃疾在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得到留守叶衡的赏识,认为他胸有大志谋略过人,叶衡做丞相后,大力举荐他,辛弃疾因此得到皇帝召见。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2)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5.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辛弃疾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请用原文回答)
2021-11-2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辛弃疾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②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居瓢泉之时悼念理学家、友人朱熹而作。朱熹卒于庆元六年(1200)三月,词中有“梅雨”句,当作于初闻噩耗之时。②子云:西汉大儒扬雄,后文“玄经”指扬雄的哲学著作《太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五句写自己平时不废吟咏,这与熟读老庄之书所知“忘言始知道”的玄理明显矛盾,读老庄书却不得其解,非常可笑。
B.“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两句景中含理,借说天气暗示词人对老庄哲学有了新的认识,仿佛雨过天晴,豁然开朗。
C.下片语淡情深,先写隐退山林的生活,其后“白发多时故人少”中的一“多”一“少”对比,表达了词人嗟己悼人的情感。
D.“子云何在”四句,把朱熹比作大儒扬雄,称道他“立言不朽”,他的思想将如江河流淌,万古不废。
2.朱熹是大儒,《庄子》是道家著作,但本词中辛弃疾却在读《庄子》时悼念朱熹,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注】①《世说新语》记载: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②《世说新语》记载: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词人运用夸张手法,写自己“曾识渊明”“梦中一见”,来吸引读者注意。
B.“觉来”三句直抒胸臆,词人一觉醒来满腔幽恨,致使酒也喝不下,歌也不想唱。
C.上片结尾处词人认为陶渊明“北窗高卧,东篱自醉”的隐居生活其实别有原因。
D.“吾侪”三句,词人化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来说明他同陶渊明之间灵犀相通。
2.下片“富贵他年……为苍生起”六句借谢安典故,表现了词人当时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①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②?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①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长期未得任用,闲居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②翁媪(ǎo):老翁、老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头两句点明环境和地点,勾画清新秀丽的农村环境。
B.上阕三四句老年夫妻借酒相互“媚好”,表现了和谐幸福的生活场面。
C.老年夫妻的三个儿子中,小儿子最为调皮,但深受父母喜爱。
D.理想的破灭,使词人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以此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2.有人评价这首词“平中显趣”,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
2021-11-1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宋)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钟鼎”“山林”二词分别比喻繁华与隐逸两种不同生活,指出两种生活皆如梦幻。
B.“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坦然面对人间得失荣辱,体现了词人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
C.下阕前两句不直写送别,而是回忆与族弟当年风雨之夜灯下畅谈的情景,更显情真意切。
D.下阕综合运用了虚写、设问、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族弟辛祐之的深厚情意。
2.这首送别词结尾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
9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2)简要分析“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11-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辛弃疾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麹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注】①一灯传:佛语谓灯能破暗,故称以法传人如同传灯。②萤雪:车胤囊萤,孙康映雪。③麹生: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风格鲜明,开门见山,作者直截了当地表明观点,体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B.“圣处一灯传”是说作者希望曹君刻苦学习,继承儒学之精义,体现了他对曹君的关爱。
C.“工夫萤雪边”一句,运用古人努力求学的典故,鼓励青年学子要下囊萤映雪的功夫求学。
D.下片开头运用借代手法,以“麹生”代指社会,说明社会险恶,提醒曹君注意防范。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成才?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1-10-26更新 | 26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