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湖南部曲

宋·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部属。此诗是辛弃疾调离湖南时赠别部下所作。②明珠成薏苡,《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在交趾常食薏苡,以其能胜瘴气。及还朝,带回一车薏苡。马援卒后,有人上书皇帝诬陷说马援从交趾运回的都是明珠文犀等宝物。喻指管军被谤。③於菟,虎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的部属官阶低微,但急军令所急,跨马横刀、腾跃冲锋、英勇无畏,令人敬佩。
B.颔联两句以描写心理的字起笔,把诗人与部属的交心之语融入—“愧”一“负”当中。
C.颈联诗人夸赞部属年纪虽老但眼光明亮,敢于挺身而出、直言论事,绝不畏首畏尾。
D.全诗既申明己志,又慰勉部属,诗中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苍凉、雄健沉郁。
2.辛弃疾善于用典暗讽时事,抒写襟怀。请结合《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送别湖南部曲》中的典故,简要分析两首诗歌所讽之事、所抒之怀有何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题冷泉亭

辛弃疾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

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注】①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之一。②琅玕(lánggā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③吾家,指作者的家乡历城(今济南),素有“泉城”美誉。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风景,下片写游亭的活动及由此生发的感情。
B.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树木整齐挺立的雄伟之势。
C.“谁信”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
D.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翠竹”“鸾凤”等意象表达词人高洁的情操、美好的理想。
2.此词的词眼为“恨”,词中体现了哪些“恨”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赠杜鹃花

辛弃疾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

恰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 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

【注】①这首词作于词人被革职闲居瓢泉之时,词人虽赋闲在家,仍存恢复之志。②海棠魂,此处指杜鹃花。海棠含苞未放之时特别红艳,与火红的杜鹃花相似。③唐人司空曙《杜鹃行》一诗中有句云:“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岂思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入笔起波澜,明确了时序的变化,以此构成春天到来又归去的两个层次。
B.用“海棠魂”体现杜鹃花的精神,表现杜鹃花在风雨中盛开彰显的高洁品格。
C.词的下片,在上片的基础上,着重描绘杜鹃花的姿色,并引出词人自己的议论。
D.词人问究竟谁能为花做主,此处“花”不仅是自然界的花,“惜花人”也另有深意。
2.本词上片第二句“杜鹃声苦不堪闻”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都以“杜鹃”这一意象抒发悲伤之情,但二者感情颇不相同。请结合两首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两首作品所抒感情的不同。
4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万兜鍪,千军万马。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望中犹记”中的“望中”意义不同,前者指中国,后者指中原地区。
C.《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中的“千古”与《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千古”意义相同,都是“久远的年代”的意思。
D.《南乡子》中的“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永遇乐》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的小名。
2.辛弃疾在本词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都提到了孙权,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两处用典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①更筹:古时夜间计时工具,即更签。此指时间。②鲸饮未吞海:化用了杜甫《饮中八仙歌》中“饮如长鲸吸百川”的诗句。③中州:指当时沦陷的中原地区。④蕞尔:微小。⑤扶头:指饮酒。
(1)下列对本词的解说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题目中的“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做诗词。
B.上阕中词人用“冰雪”“百川”比喻自己的胸怀,用“吞海”“剑气”寄语着壮志。
C.下阕中“浮”“迥”“幽”等词描绘了月光浮动、天空高远、景色清幽的画面。
D.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细腻柔美,抒情真切动人。
(2)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之词豪”。请结合本词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简要赏析辛弃疾的词风。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

辛弃疾

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

绕屋人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


[注]①三山:辛弃疾在瓢泉闲居近十年,此时被起用,为官三山。②老头皮:宋真宗召隐士杨朴作诗,杨朴提及妻子的送别诗中有“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将他放还。后以“老头皮”为年老男子的戏称。③鹧鸪啼:鹧鸪啼叫的声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回忆在瓢泉隐居时的生活,作者沉醉于饮酒赋诗,非常逍遥快活。
B.上阕结尾“蓦地”一句化用典故,写出作者闲居将近十年又被起用的心情。
C.作者因为年迈体弱,无力关心政事,所以闲来无聊时在窗下学习鹧鸪啼叫。
D.本词多用口语,风格清新自然,下笔看似随意,实则寓庄于谐,意蕴深厚。
2.请从“戏作”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永遇乐•投老空山

辛弃疾

(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注】①投老,将老,临老。②政,通“正”。尔,如此,这般。③停云,停云堂,是词人在铅山居所的西北隐湖山上修建的一处建筑,按陶渊明诗意,取名为“停云”。陶渊明的《停云》诗为思念亲友而作。④催诗雨,杜甫诗中有“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主要抒发了由新种杉松和修书未成而引起的感慨,表现了词人此时的处境和复杂的心情。
B.“政尔堪叹”,词人感慨自己将来恐怕看不到杉松成荫,更感叹繁华和欢娱多么令人留恋。
C.“万事不关心眼”,词人想要归隐后不再理会闲事,欲以超然物外的态度来摆脱内心的挣扎。
D.词人梦醒后,起身欲给亲友写信。片刻间狂风怒号,倒翻纸笔;又突然片云昏暗,急雨催诗。
2.这首词思想情感丰富,词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20-21高一上·浙江·期末
8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南宋】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②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三句,用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冒失出兵、结果败涂地的古事影射现实,告诫当权者北伐须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表达了作者的忧愤: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老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南宋统治者应立定决心谋求收复中原。
C.“惜春长恨花开早”二句,揭示词人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甚至于遗憾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更一深层的描写。
D.《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以比兴手法写出了词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更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黯淡前途的担忧,其情感不同于一般词作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尾句与《摸鱼儿》的下阕均用典,简析其内涵。
2021-03-06更新 | 7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绍兴高中语文00062-156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意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渴望追随叶衡,挥戈跃马驰骋疆场。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
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情感挣扎。
D.全词借用眼前青山、万马、烟雨、白发、沙鸥等自然之物,写出情感的变化:愁由无到有,由有到浓得无法消解。
2.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022-01-12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

辛弃疾

用些语再赋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皆为之釂。

听兮清珮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块予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风,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箪瓢些


[注]①《铅山县志》:“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辛弃疾得而名之。”②宋玉《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甘人:食人以为甘美。③团龙、片凤:茶名。云膏:形容茶之软滑温氤。④乐箪瓢:《论语·雍也》云:“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一、二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对瓢泉进行了形象的描写,展现了瓢泉的美。
B.上阕三、四、五句,劝瓢泉不要离开,不要与虎豹为伍,流入江海也不要助狂涛兴风作浪。
C.下阕作者叙述自己块然独处有些无聊,瓢泉回来后能给自己带来很多乐趣。
D.下阕末句,反用颜回甘居陋巷的典故,表现了词人不甘贫穷、积极有为的思想。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2022-06-05更新 | 31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三)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