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鹧鸪天·代人赋[注]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南宋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本词即作于辛弃疾隐居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的情景,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萌发的情状,能够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B.三、四句的斜日、寒林、暮鸦构成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旷的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全词定下了基调。
C.五、六、七句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村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充满生活气息。
D.辛弃疾的词本以浑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2.赏析词的最后两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颜老矣,尚能饭否?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遇乐》的首句,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极其宽广的胸襟。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打破传统语序,满足了押韵需要,写出了作者因怀念战场而引发的悲愤之情。
C.“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月光比作重磨的飞镜,形象地描绘出中秋节月光的明亮,继而引出把酒问月。
D.《太常引》运用神话传说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怀,对姮娥的发问表现了作者年事已高但不忘收复失地的豪情。
2.范开的《稼轩词序》开篇说:“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请结合这两首词分析辛弃疾的高远志意是如何体现的。
2022-11-07更新 | 324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瓢泉时所作。②锦襜(chān)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③娖(c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䩮(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④金仆姑,箭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富有感染力。
B.第三、四句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的战斗场面,“夜娖银胡䩮”正面写义军进兵神速。
C.下片开头二句今昔对照,从忆旧引出叙今,突出了经历的岁月之长及遭受的挫折之多。
D.这首词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
2.清代陈廷焯评价这首词“哀而壮”,有“烈士暮年”之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4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往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2022-06-09更新 | 8549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辛弃疾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1】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2】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3】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释:【1】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2】黄阁:借指宰相官署。【3】芗:同“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
B.词人以兰、杜若等香草自喻,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
C.“莫击磬门前”一句,词人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想求仕之心。
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形象不尽相同。
2.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请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怀念廉颇,痛感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射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引用了哪两个人物的典故?作者通过这三句诗要表达什么观点?
2022-04-07更新 | 386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①

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志西窗②眠不得,卷地西风。


【注】①本词创作于作者闲居带湖、瓢泉时期,其间除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至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一度被起用为福建安抚使外,一直赋闲在家。②西窗:思念,代指抱负。
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沉郁悲凉。
B.“雨打风吹”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此处表达出作者舍身报国决心的坚持。
C.下阕写少年梦被山僧撞破,惊醒后难眠,只有西风呜咽。写出了词人渴望逃避现实的悲凉之感。
D.在写作手法上,本词结构整齐严密,通过联想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具有开阖顿挫的跌宕气势。
2.辛弃疾诗歌创造中特别崇尚英雄,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曾感慨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比较分析两首词中词人对英雄有着怎样共同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生查子·独游雨岩[注]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作于词人削职闲居、退居带湖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的是词人在溪边行走,倒影从溪水中照出,可见溪水的清澈。
B.上片以溪为中心,用天、人、云三个意象烘托出一幅色调清雅的图画。
C.下片前两句另辟新境,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希望有相和者。
D.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虽抗金志向无法实现,但在山水之间找到归宿的豁达之情。
2.赏析词作上片“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两句。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①此词作于辛弃疾遭谗被贬,闲居带湖期间。
1.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四句描绘词人夜宿的王氏庵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上片一、二句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三、四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C.下片抒写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难以安睡,浮想联翩,虽已白发苍颜,却仍心系江山。
D.本词语言平浅,擅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2.本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2)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2022-02-17更新 | 260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