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穷苦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渔民住的茅屋里,渔夫的妻子冉娜坐在灯下缝补旧渔帆。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天气又黑又冷,但渔夫的茅屋里却温暖如春,炉火还没有熄灭。挂着白蚊帐的床上有五个小孩在大海的咆哮声中熟睡。冉娜的丈夫,一大早就出海了。现在还没有回来。她倾听着波涛的喧嚣和狂风的呼啸,心里忐忑不安。

旧式的木制钟嘶哑地敲过了10点、11点……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冉娜直嘀咕。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鱼。她从早到晚忙着干活,又怎样呢?一家人勉强糊口而已。孩子们连鞋都穿不上,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都光着脚跑路。吃的不是白面包,要是黑面包够吃,就算不错了。下饭的只有鱼。“咳,总算命好,孩子们没灾没病,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这样想道,又留心听着风暴的呼啸。“他在哪儿呢?上帝保佑他,救救他,可怜他吧!”她一边说,一边画着十字。

睡觉还嫌太早。冉娜站了起来,往头上披了一块厚头巾,点着提灯,走出门外,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一些了,灯塔上的灯是不是还亮着,能不能看得见丈夫的小船。但是,海上什么也看不见,风使劲地刮着她的头巾,一块掉下来的什么东西叩打着街坊小屋的门,于是冉娜突然想起来,从傍晚起她就想去看望生病的街坊。“还没有人去照料过她呢!”冉娜想道,敲了敲房门仔细听着……没有人应声。

“寡妇的处境真难啊!”冉娜站在门口想道,“孩子虽然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一切都得她一个人操心。而她自己又有病!唉,寡妇的处境真艰难啊!我进去看看她。”

冉娜又敲了敲门,还是没有人应声。

“哎,街坊!”冉娜喊了一声。“出了什么事情了?”她想道,推了一下门。门开了,冉娜走进了屋。

小木屋又潮又冷,冉娜提起灯,看看病人在哪儿。首先映入她眼帘的是正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躺着她的街坊。她如此安静地、一动也不动地仰卧着,好像刚刚咽气一样。冉娜把提灯再靠近一些,不错,她脑袋向后仰着,在那张冰凉发青的脸上呈现出死的安详。死者一只苍白的手仿佛要去拿什么东西,落了下来,垂在草垫上,而就在死去母亲的旁边,睡着两个胖脸蛋、卷头发的娃娃,身上盖着件破衣裳,蜷着腿,两个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靠在一起。看来,母亲在临终前还曾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他们的小腿,用自己的衣服把他们盖上。他们呼吸得匀称而平静,睡得香甜而酣畅。

冉娜取下摇篮,用头巾把他们裹好,抱回家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不知道,她怎么会这样做,又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能不做她已经做了的事。

回到家,她把没醒的孩子放在床上自己孩子的旁边,急忙把帐子拉好。她激动得脸色发白,好像受到良心的折磨。“他会说些什么呢?”她自言自语道,“养活五个孩子可不是闹着玩的事,还不够他操心的……是他回来了?不是,他还没有回来,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孩子领回来呢……他会揍我一顿!那也活该,我该挨揍。他回来了!不是……唉,不回来更好。”

门吱呀响了一下,仿佛有人进来了,冉娜颤抖了一下,从椅子上欠起身子。

“没人,还是一个人也没有!上帝啊!我干吗要做这件事?我现在怎么还敢看他的眼睛?”冉娜心事重重,久久坐在床边,默不作声。

雨停了,天亮了,但是风还在呼啸,海仍在咆哮。

突然大门开了,一股新鲜的海上空气冲了进来,一个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漉漉的剐破了的鱼网走进小屋,说道:

“我回来了,冉娜!”

“哎,是你!”冉娜说道,没有勇气抬头看丈夫。

“嘿,夜真黑啊,可怕极了!”

“是呀,多可怕的天气!咳,打了多少鱼?”

“真是糟透了,糟透了,什么也没有打着,鱼网还剐破了。情况很坏啊……我告诉你,碰上了倒霉的天气。我好像从来没碰见过这样的黑夜。还说打什么鱼!能活着回来就算万幸了。得啦,我不在家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事?”

渔夫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火炉旁。

“我?”冉娜说,脸色苍白,“我干了什么事……我在家缝缝补补……大风呼叫得我都有点害怕了。我真为你担心。”

“对,对,”丈夫低声说,“天气坏透了!有什么办法呢!”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你知道吧,”冉娜说,“街坊西玛死了。”

“真的?”

“不知是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吧,看来死时很痛苦。想必是心疼孩子。两个孩子还都是小不点呢……一个不会说话,而另一个刚刚会爬……”

冉娜沉默下来。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而忧虑。

“是呀,这倒是件事!”他说道,不时地搔搔后脑勺,“好吧,又有什么办法呢!得把他们抱过来,要不他们就醒了,孩子们怎能同死人在一起呢!好吧,就这么办吧,咱们总能熬得过去。快去领他们吧!”

但冉娜没有动地方。

“你是怎么啦?不愿意吗,冉娜?”

“他们就在这儿。”冉娜说着,把蚊帐拉开了。

(节选自《外国微型小说名篇鉴赏》,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体现出当时天气和环境的恶劣,烘托了冉娜丈夫出海时的凶险。
B.“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劳勇敢、不畏艰辛的人。
C.冉娜一家人勉强糊口,她也从早到晚都忙着干活,但她认为还算“命好”,没什么可抱怨的,体现出她的乐观。
D.冉娜在街坊寡妇西玛去世以后将她遗留的两个孩子带回了家,可见这里民风淳朴和谐,居民平时也会互相帮助。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块掉下来的什么东西叩打着街坊小屋的门”这一细节设置巧妙,自然地引出下文冉娜去查看街坊的情况,使情节更连贯。
B.天气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构成了文章的一条线索,虽然波涛仍汹涌、风仍呼啸,但“雨停了,天亮了”,渔夫平安归来。
C.冉娜的丈夫主动提出收养邻居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已经多处埋下相应的伏笔。
D.“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而忧虑”运用神态描写,渔夫听到街坊去世的消息后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也符合现实逻辑。
3.将街坊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冉娜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请简要概括。
4.有学者认为本文体现了“富与穷的矛盾冲突”,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

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

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有什么办法呢!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他是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但人群并没有停下来,仍押着他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不要再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

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

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

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

“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

“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

“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

“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

“你几岁啊,孩子?”

“你们想把爸爸怎样?”男孩问。

“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

“他没有母亲!”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吊死他!枪毙坏蛋!”

“你干嘛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

“你这么办。”父亲说。“什么?”“你认识卡秋莎吗?”“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

“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

“你不去,我也不去。”男孩说着哭起来。“你为什么不去?”“他们会打你的。”

“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随你们。”

领头的人同意了。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

“你呢?”“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你去吧,乖孩子。”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

“去吧,好孩子,我就来。”“你一定来吗?”男孩听从父亲的话。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带出去。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这时候发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一个女人说:“我说,把他放了吧。”

“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 ”

“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

刚才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

(选自《哈吉穆拉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警察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并且对着人民开枪,杀死了人,被人民群众俘获。
B.儿子的出现,使事态发生变化,不仅让警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而且也使得愤怒的群众生发悲悯情怀。
C.“同一个神灵”是指亲情与爱、同情和怜悯,也正是孩子对父亲的爱使人们改变了先前的态度,唤醒了人们内心的善良与博爱。
D.“脸色越发阴沉了”表现了警察对儿子的担心,“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表现了他被谅解后内心的愧疚、悔恨以及惊喜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情节从起初的剑拔弩张逆转为后来的充满温情,情节跌宕起伏。
B.结尾“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突出人们的善良、宽容,彰显人性的光芒。
C.“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等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形象。
D.从警察起初的执拗到最后的落泪,从百姓起初的怒不可遏到最后的宽容谅解,小说在巨大的落差中凸显了人性的力量。
3.小说的开头写人群大声叫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
4.莫言说:“人性是复杂的,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善恶。”请结合小说中警察的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7-22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心不在焉的陪审员聂赫留朵夫忽然睁大了眼睛。是的,是她!往事如烟,早已散去,但人在眼前,他和她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重又飘来。那时,他不得不抛下她奔赴前程;此刻,他不得不审视自己的灵魂。

宣判后的玛丝洛娃又回到监狱。无论如何,他要去监狱看看她。

玛丝洛娃,有人找你!监狱女看守叫道。

玛丝洛娃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

聂赫留朵夫远远看到玛丝洛娃,带着他所熟悉的温顺表情,只是他们之间有几道铁栅栏隔着,那边还有其他犯人的嘈杂声。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

我想见见您……我……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我来是……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我来是要请求您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在这大庭广众中,他再也说不下去,就请求副典狱长允许他和玛丝洛娃单独会面。

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儿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没有,没有认出来。当时我根本没有看。玛丝洛娃说。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真的吗?是怎么死的?

我当时自己病了,差一点儿也死掉。玛丝洛娃说,没有抬起眼睛来。

姑妈她们怎么会放您走的?

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留在家里呢?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

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①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然后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我也想,可是得花很多钱……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怒,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

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聂赫留朵夫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他内心激起重新活过来的浪花。

(草婴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玛丝洛娃“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因为她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
B.“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写出玛丝洛娃复杂的内心,“可怜”既是她的现实处境也是有所企图的表现。
C.从“您”到“你”“卡秋莎”的称呼变化,表明聂赫留朵夫想拉近与玛丝洛娃的关系,期待得到宽恕。
D.聂赫留朵夫没敢开口说结婚,但他用“比妹妹还亲”暗示了对玛丝洛娃的态度,表明帮助她的决心。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聂赫留朵夫审视自己的灵魂,与结尾“内心激起重新活过来的浪花”形成照应。
B.小说采用全知视角直接展示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历程,与《大卫·科波菲尔》的叙事视角相同。
C.“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是玛丝洛娃内心创伤的细节流露,“突然”表明情绪波动剧烈。
D.小说的对话描写,使情节集中紧凑,同时暗示了俄国社会现实,有助于表现作品主题。
3.小说三处画横线的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心理同中有异,请指出其不同之处。
4.小说末尾画波浪线的句子说“他内心激起重新活过来的浪花”,就节选内容看,你认为玛丝洛娃是否也有激起这种“浪花”的可能?请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俄罗斯性格

〔苏联〕阿·托尔斯泰

当德国鬼子已经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的时候,我的朋友叶戈尔·德略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上的一片麦地里中了弹,机组有两名战士当场牺牲。中了第二弹后,坦克着起火来。驾驶员丘维略夫拖着他爬过一个又一个弹坑到救护站去。

叶戈尔·德略莫夫活了下来。他在医院里躺了八个月,做了一次又一次整形手术,医生给他重新做了鼻子、嘴唇、眼睑和耳朵。八个月之后拆掉绷带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面孔。那个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的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

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

他下了车后步行了十八俄里。四面是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周围阗无人迹。冰冷的风不停地吹开他军大衣的下摆,在他耳边孤独凄凉地呼啸。等他进得村来,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他忽然停下脚步,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摇了摇头,转过身斜插着走到父母住的房子侧面,站在齐膝深的雪里弯下身子往窗里探望。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

他打开篱笆门进了院子,走上台阶敲起门来。母亲在门里应声问道:是谁呀?他回答说: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

他的心剧烈地跳起来,使他不由得一肩头靠到了门框上。是呀,母亲并没有听出他的声音来,就连他自己也好像是头一回听到自己的声音。动了多次手术之后,他的嗓音变了,变得嘶哑不清了。

玛利娅·波莉卡尔波芙娜的儿子德略莫夫上尉托我给他母亲捎口信问好来了。母亲立即打开门,扑到他跟前,握着他的双手问道:我的叶戈尔活着吗?他身体好吗?您这位大哥请进屋去吧!

叶戈尔·德略莫夫在桌子旁边的长凳上坐了下来,他开始对母亲讲她儿子的情况,也就是讲自己的情况,讲得很详细:讲他吃得怎样,喝得如何,什么也不缺,身体一直很好,总是快快活活;同时也讲了他和他那辆坦克参加过的战斗,但是讲得很简单。

请您告诉我,打仗是不是挺可怕的?母亲打断他的话这样问道,一面用那双黑黝黝的、此刻对他视而不见的眼睛直盯着他的脸。

是的,老妈妈,当然是挺可怕的。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

他的父亲叶戈尔·叶戈罗维奇回来了。他对客人瞧了几眼,在门槛上跺了跺已经穿破了的毡靴,不慌不忙地解下围巾,脱掉短皮大衣,然后走到桌子跟前和客人握手问好。啊,这是他多么熟悉的手啊,这就是他小时候每当犯了错误父亲用来惩罚他的那只又宽又大的手啊!父亲什么也没有问便坐了下来,半闭着眼睛,也开始听着他讲的那些事。

德略莫夫上尉坐的时间越长,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讲得越多,就越是没有办法把真相和盘托出,坐在父母的桌子面前,他既觉得幸福温暖,又感到委屈心酸。他们就像当年那样坐下来吃晚饭,在吃饭的时候,德略莫夫上尉才发觉母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时母亲抬起头来,脸上的肌肉痛苦地抽动着。

父母在火炕上腾了一个地方给他睡。在隔扇的那一边,父亲不时轻轻地打着鼾;母亲翻来覆去,唉声叹气,睡不着觉。上尉用双手捂着脸趴在那里,心里想道:妈妈呀,我的妈妈呀!难道到这会儿你还认不出我来!难道你就认不出这是我?……

就在这一瞬间他下定决心要走,而且明天就走。

他回到了原来所在的团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这就使他卸下了那个把他折磨得吃不下、睡不着、喘不过气来的精神包袱。

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母亲来了一封信:

你好,我最最亲爱的儿子。我真怕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想才是。有一个人从你那儿到咱家来过,这个人好极了。他本来打算要住几天的,可不知为什么收拾起东西说走就走了。打那以后,我就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总觉得那是你回来过。你爹为了这个尽骂我,他说:‘你这个老婆子发疯了吧,要是这个人是咱们的孩子,难道他不会明说吗?……他干嘛要瞒着呢?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你爹老是想要把我说服,可是我这颗做娘的心呀,却还是一个劲地认准了。小叶戈尔呀,你给我写封信来,告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莫非我真是疯了不成?……

叶戈尔·德略莫夫把这封信给我看了。我对他说:傻瓜呀,你这个傻瓜!快给你母亲写封信请罪吧!别把她折腾疯了……她就那么稀罕你的脸蛋子了?!因为你的脸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还会更疼你哩!

他当天就写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双亲:请原谅我糊涂不懂事,回过咱家的那个人确实是我——你们的儿子……

过了几天,我和德略莫夫正站在靶场里,一个士兵跑来对他说:大尉同志,有人找您。这个士兵虽然站得规规矩矩,可是脸上那副表情好像打算去喝二两庆祝什么喜事似的,我们动身回镇上去,当走近我和他合住的房子时,我看见他六神无主,无缘无故地一个劲儿地清嗓子……我想:坦克手呀,你这个坦克手,怎么还会这样紧张!我们走进屋去,他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他说了一声:妈妈,你好哇!这是我呀!……于是我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扑上去紧贴在他的胸前。

是啊,这就是俄罗斯性格!看来,一个人是平凡的,但是,当严峻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他的心中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略莫夫回家时,“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冰冷的风”等内容既交代了当时的环境,也暗示了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B.德略莫夫为了不让父母受到惊吓,对自己的遭遇感到绝望,他伪装嗓音,假称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来看望他们。
C.被当做客人与父亲握手时,德略莫夫虽然想到的是“小时候犯了错误父亲用来惩罚他”的手,但内心仍是温暖激动的。
D.回到家的德略莫夫只待了一个晚上,就下决心要离开温暖幸福的家回部队,原因包括父母认不出自己而感到心酸。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勾画德略莫夫受伤后的相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B.吃饭时母亲留神地盯着德略莫夫握勺子的那只手,表明母亲对这个动作的熟悉,为下文猜测来访者是自己儿子埋下伏笔。
C.小说的叙述视角富于变化,如开头和结尾以第一人称视角增强抒情性,德略莫夫回家的故事以第三人称视角展开故事全貌。
D.这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受伤——回家——归队——相认”组织情节,情节没有巨大的波澜,却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3.小说中的“我”除了是故事的叙述者,还有哪些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处“伟大的力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注]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有一种迷信流传很广,它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实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说,有些人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笨的时候,热情的时候多于冷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但要是我们说一个人善良或者聪明,说另一个人凶恶或者愚笨,那就不对了。可我们往往是这样区分人的。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人好像河流,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

在法庭审判以后,在第一次探望玛丝洛娃以后,他体会到一种获得新生的庄严而欢乐的心情。如今这种心情已一去不返,代替它的是最近一次会面后产生的恐惧甚至嫌恶她的情绪。他决定不再抛弃她,也没有改变同她结婚的决心,只要她愿意的话,然而现在这件事却使他感到痛苦和烦恼。

在走访玛斯连尼科夫后的第二天,他又坐车到监狱去看玛丝洛娃。

典狱长准许他同她会面,但不在办公室,也不在律师办事室,而是在女监探望室里。典狱长虽然心地善良,但这次对待聂赫留朵夫的态度不如上次热情。聂赫留朵夫同玛斯连尼科夫的两次谈话显然产生了不良后果,上级指示典狱长对这个探监人要特别警惕。

见面是可以的,典狱长说,只是有关钱的事,请您务必接受我的要求……至于阁下写信提出要把她调到医院里去,那是可以的,医生也同意了。只是她自己不愿意,她说:要我去给那些病鬼倒便壶,我才不干呢……’您瞧,公爵,她们那帮人就是这样的。典狱长补充说。

聂赫留朵夫什么也没回答,只要求让他进去探望。典狱长派一个看守带他去。聂赫留朵夫就跟着看守走进一间空荡荡的女监探望室。

玛丝洛娃已经在那里。她从铁栅栏后面走出来,模样文静而羞怯。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眼睛不看他,低声说:请您原谅我,德米特里·伊凡为奇,前天我话说得不好。

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聂赫留朵夫想说,但没有说下去。

不过您还是离开我的好。玛丝洛娃补充说,用可怕的目光斜睨了他一眼。聂赫留朵夫在她的眼睛里又看到了紧张而愤恨的神色。

究竟为什么我得离开您呢?

就该这样。

为什么就该这样?

她又用他认为愤恨的目光瞅了瞅他。嗯,说实在的,她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我受不了。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她嘴唇哆嗦地说,接着沉默了一下。我这是实话。要不我宁可上吊。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这样拒绝,表示她因为他加于她的屈辱恨他,不能饶恕他,但也夹杂着一种美好而重要的因素。她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

喀秋莎,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他特别认真地说,我求你同我结婚。要是你不愿意,现在不愿意,那么,我继续跟着你,你被发送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

那是您的事。我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她说,嘴唇又哆嗦起来。

聂赫留朵夫也不作声,觉得说不下去了。

不撤销也没有关系。我就算不为这事,也该为别的事受这个罪……玛丝洛娃说,他看见她好不容易才忍住眼泪。

那么,您看到明肖夫了吗?她突然问,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激动。

他们没有犯罪,是吗?

我想是的。

那个老太婆可好了。她说。

聂赫留朵夫把从明肖夫那儿打听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她。

他问她还需要什么,她回答说什么也不需要。

他们又沉默了。

哦,至于医院的事,她忽然用那斜睨的眼睛瞅了他一眼,说,要是您要我去,那我就去。酒我也不再喝了……

聂赫留朵夫默默地瞧了瞧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在微笑。

那很好。他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说完就同她告别了。

是啊,是啊,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聂赫留朵夫想。他消除了原来的种种疑虑,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感觉,那就是相信爱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有删改)

[注]聂赫留朵夫在狱中与玛丝洛娃见面后,决定为她提出上诉,经典狱长同意在办公室里再次与玛丝洛娃见面。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被诬告为纵火犯的明肖夫母子,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但聂赫留朵夫坚持帮助玛丝洛娃,打算将玛丝洛娃调到医院工作;同时找到明肖夫了解情况。为此他求助副省长玛斯连尼科夫,征得其同意后第三次到监狱会见玛丝洛娃。本文写的就是这次会面。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节选部分详细描写了玛丝洛娃的遭遇,通过玛丝洛娃体现了俄罗斯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
B.小说节选部分讲述了聂赫留朵夫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的经过,没有复杂的情节和众多的人物。
C.玛丝洛娃最终拒绝聂赫留朵夫要求她和他结婚的建议,这表现出玛丝洛娃的崇高品质。
D.看见玛丝洛娃的眼睛在微笑,聂赫留朵夫由之前的痛苦、疑虑到产生了崭新的感觉。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帮助玛丝洛娃的决心。
B.小说节选部分主要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
C.玛丝洛娃“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激起了聂赫留朵夫的猜疑之心,甚至不满。
D.玛丝洛娃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变化,使他更加相信爱的力量。
3.小说第一段用大量的篇幅来议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2024-03-30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①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我想见见您……我……”

“你别跟我啰唆了。”他旁边那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叫道。

“你到底拿过没有?”

“对你说,人都快死了,你还要什么?”对面有一个人嚷道。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我来是……”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对你说:你去管闲事干什么……”这边有人喝道。

“老天爷在上,我连知道也不知道。”那边有个女犯大声说。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

“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把聂赫留朵夫领到女监来的副典狱长,显然对他发生了兴趣,这时走了过来。他看见聂赫留朵夫不在铁栅栏旁边,就问他为什么不同他要探望的女犯谈话。聂赫留朵夫擤了擤鼻涕,提起精神,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回答说:

“隔着铁栅栏没法说话,什么也听不见。”

副典狱长沉思了一下。

“嗯,好吧,把她带到这儿来一下也行。”

“马丽雅-卡尔洛夫娜!”他转身对女看守说,“把玛丝洛娃带到外边来。”

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儿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可以在这里谈话。”副典狱长说完就走开了。

聂赫留朵夫走到靠墙的长凳旁边。

玛丝洛娃困惑地瞧了瞧副典狱长,然后仿佛感到惊讶,耸耸肩膀,跟着聂赫留朵夫走到长凳那儿,理了理裙子,在他旁边坐下。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没有,没有认出来。我没有工夫认人。当时我根本没有看。”玛丝洛娃说。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真的吗?是怎么死的?”

“我当时自己病了,差一点儿也死掉。”玛丝洛娃说,没有抬起眼睛来。

“姑妈她们怎么会放您走的?”

“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留在家里呢?她们一发现这事,就把我赶出来了。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

“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②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到玛丝洛娃后,聂赫留朵夫犹豫之后选择用“您”称呼,因为两人之间没有了以往的亲切、熟悉感,更重要的是,他是来请求她饶恕的。
B.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对话是不顺畅的,外在原因主要是探监环境的恶劣、铁栅栏的阻碍,内在原因主要是两人社会地位和境遇的差异。
C.节选文段集中于聂赫留朵夫探视玛丝洛娃这一充满戏剧冲突的场景,空间就在监狱之内,从长凳到铁栅栏,再回到长凳。
D.当问起玛丝洛娃为他生下的那个孩子时,聂赫留朵夫“感到脸红了”,不安、悔恨、内疚和羞耻,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狱中其他人物的对话描写,为两人第一次见面提供了背景,正因为吵闹影响了二人交谈,才有下文两人近距离的谈话,推动了情节发展。
B.“乌黑的鬈发”“乌黑发亮”的眼睛“特别有神”,运用肖像描写,可见玛丝洛娃是个可爱的姑娘,让人无法讨厌她,激起人们对她遭遇的同情。
C.聂赫留朵夫坦诚自己罪行的内心挣扎过程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和内心独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独到的细节描写,如人称的选择,音调的变化,更使人物心态毕露。
D.19世纪俄国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善于抓住人物思想感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用不同手法从不同侧面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度概括为“心灵辩证法”。
3.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玛丝洛娃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班级将举办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活动,经讨论,读书小组提出一组关键词:细节·心理·讽刺。请围绕关键词为《复活》写一段推荐语。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竞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 ”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吸。”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忌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真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于,”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热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文本二:

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我想见见您……我……”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咪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我来是……”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

(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首段描写人群和各种车辆通过浮桥逃命的景象,表现了战前的紧张慌乱,也突出了老人无力行走的艰难处境。
B.圣卡洛斯是老人的故乡,他对故乡怀有深挚的感情,因为放不下家中需要照顾的小动物,而坐在桥边,不肯动身离开。
C.“我”是一个侦察兵,老人长时间坐在桥边引发了“我”的关注,“我”希望老人尽快动身,同时对老人的未来感到担忧。
D.文章最后写到,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和猫会照顾自己是老人仅有的幸运,这为整篇小说笼罩了一层浓厚的悲剧气氛。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抓住环境与人物的典型特征进行描写,并力求真实客观,文中各处描写都没有流露出作者的感情。
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写老人始终坐在桥边并多次提及需要照看的动物,凸显了他的身体状况和心灵世界。
C.小说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桥边老人个体命运的密切关注,有力地谴责了摧残美好人性的战争。
D.小说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简单的情节、简洁的对话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蕴含着深刻的主题思想。
3.《桥边的老人》采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文本一划线部分与文本二在叙事视角、塑造人物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带着老婆子托付的玛丝洛娃走到门口,还没有看见典狱长,聂赫留朵夫却看见她了。她脸色红红的,精神抖擞的跟着看守走来,摇头晃脑,不住的微笑着。她一看见典狱长,脸上现出惊惶的神色盯住他,但立刻镇定下来,大胆而快乐地向聂赫留朵夫打招呼。

您好!她拖长声音说,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他的手,这跟上次大不一样。

喏,我给您带来了状子,您来签个字。聂赫留朵夫说,对她今天见到他时表现出来的那副活泼样子,感到有点奇怪。

行,签个字也行。干什么都行。她眯缝着一只眼睛,笑嘻嘻地说。他指点她该怎么签,签在什么地方。

她拿起笔,用心在墨水缸里蘸了蘸,抖掉一滴墨水,写上自己的名字。我有些话要跟您说。聂赫留朵夫接过他手里的笔,说。好,您说吧。她说。典狱长站起来,走了出去,屋子里剩下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

对于聂赫留朵夫来说,关键性的时刻到了。他一直在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对她说出主要的话,也就是没有说他要和她结婚,现在他下定决心要告诉她。她坐在桌子的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对面。屋里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内看清了她的脸,看到了她眼角、嘴边的皱纹和浮肿的眼皮。他比以前更怜惜起她来。

他用臂肘支着身子,紧紧靠在桌子上,说:要是这状子不顶事,那咱们就告御状。凡是能做的,咱们都要做到。

唉,要是当初有个好律师就好了……她打断他的话说,要是当初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

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可是有人控告她放火,她就坐了牢。她呀,说实在的,知道我跟您认识。怎么样?好人儿,您就给她帮个忙吧!玛丝洛娃说,对他瞧瞧,又垂下眼睛笑笑。

好的,我来办,我先去了解一下。聂赫留朵夫说,对她的态度那么随便,越来越感到惊奇,但我自己有事要跟您谈谈。您还记得我那次对您说的话吗?他说。

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我觉得我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做。

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上帝?什么上帝?咳,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

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您安静点儿!他说。

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喝醉了吗?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还是找您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聂赫留朵夫说,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副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他们该分手了。玛丝洛娃站起来。

您今天有点激动。要是可能,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

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女人说,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趁他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

怎么样,我的事你提了没有?那个老婆子问。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聂赫留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痛苦了。④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

(节选自《复活》第一部:第二次探监。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丝洛娃身陷囹圄也不忘老婆子托付,急于求助聂赫留朵夫,说明她原本的善良不曾泯灭过,有“复活”的可能性。
B.玛丝洛娃两次强调自己是苦役犯,聂赫留朵夫是公爵,反映了她思想中深刻的阶级意识成为两人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C.选文用人物对话讲述故事,有利于直接展示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叙事更集中更简洁,便于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D.选文不限于描写玛丝洛娃心理过程的结果,更关注心理变化本身,她经历了一个媚笑、恐惧、激动、愤怒的过程。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两个“当初”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权贵当道,底层百姓受人主宰,任人欺凌的社会现状,引人深思。
B.句子②中“恐惧的神色”表明聂赫留朵夫曾经对玛丝洛娃的感情伤害之深,以致她至今未走出心灵的阴影。
C.句子③聂赫留朵夫面对玛丝洛娃的指责和驱逐,无所适从,此处情节设计真实,自然引出下文此次探监的结束。
D.句子④照应了前文聂赫留朵夫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表现了玛丝洛娃与同伴们安于堕落、醉生梦死的生活。
3.选文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反映出聂赫留朵夫怎样的心理。
4.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随着“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已结束,后面三个语段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聂赫留朵夫回到莫斯科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监狱医院去,把参政院裁定维持法庭原判的不幸消息告诉玛丝洛娃,要她做好准备上西伯利亚去。律师已经替他写好呈送皇上的状子,现在他就带到监狱里让玛丝洛娃签字,不过他对告御状抱的希望很小。而且说来也奇怪,他现在倒是不希望这事成功。

医院看门人一认出聂赫留朵夫,马上就告诉他,玛丝洛娃已经不在他们这儿了。

“为什么又把她调回去了?”聂赫留朵夫问道。

“她本来就是那号儿人嘛,老爷,”看门人鄙夷地笑着说,“她和医士勾搭起来了,主任医师就打发她走了。”

聂赫留朵夫怎么也没有想到,玛丝洛娃及其精神状态和他这样相似。这个消息使他震惊。他这时心中出现的是大祸临头时的感觉。他十分痛心。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的第一个感觉是羞惭

首先,他觉得自己是非常可笑的,因为他竟然高高兴兴地认为她的精神状态似乎发生了变化。

现在他心想,所有她那些不愿接受他的牺牲的话,她的责备,她的眼泪,所有那一切都是一个变态女人的狡猾手段,是想尽可能更好地利用他。现在他觉得,上次探监时他在她身上看到的种种不可救药的迹象,如今表现得很清楚了。

“可是现在怎么办呢?”他问自己。“我还有必要跟她拴在一起吗?她既然干出这种事,我不是可以从此不管了吗?”他问自己。

不过他刚刚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就立刻明白了,他认为可以丢开她不管,这样并不能惩罚他希望惩罚的她,惩罚的倒是他自己,于是他感到害怕起来。

“不行!出了这种事,不能改变我的决心,只能增强我的决心。她的精神状态决定着她要干什么事,就让她干好啦……我应该做的是良心要我做的事。”他对自己说。“我的良心是要我牺牲我的自由来赎我的罪,我已经下决心跟她结婚,哪怕是形式上的结婚,不论她被流放到哪里,我都要跟她走,这个决心还是不能改变。”他发着狠心对自己说,等他走出医院,便迈着坚定的步子朝监狱大门口走去。

典狱长果然在监狱里,很快就出来见聂赫留朵夫。新典狱长是一个瘦骨嶙峋的高个儿,颧骨凸出,动作慢腾腾的,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要在规定的日子里在探监室里见面。”他这样说,眼睛也不看聂赫留朵夫。

“我有省长的许可证。”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掏皮夹子。

“请让我看看。”典狱长依然没有看他的眼睛,说过这话,便伸出又长又干瘦、食指上戴着金戒指的白白的手,接过聂赫留朵夫递过去的许可证,慢吞吞地看了一遍,“请到办公室来吧。”

等玛丝洛娃走进办公室,典狱长抬起头来,却既不看玛丝洛娃,也不看聂赫留朵夫,只是说:“可以谈啦!”就又埋头看起文件。

玛丝洛娃的穿着像以前那样,白裙、白女褂、白头巾。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看到他那冷冰冰的、恼怒的脸,她的脸就涨得通红,一只手摩挲着女褂的边,垂下了眼睛。聂赫留朵夫很想像上次那样对待她,但却不能照他想的那样把手伸给她。

“我给您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他既不看她,也没有伸手给她,只是用平平的声音说,“参政院驳回了上诉。”

“我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她用奇怪的声音说,就好像憋得喘不上气来。

如果像往常那样,聂赫留朵夫就会问问她,她为什么说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现在他却只是看了看她。她的眼睛里汪着泪水。

但这不仅没有使他心软,反而使他对她更恼火了。

典狱长站起来,在办公室里来来回回踱了起来。

“您不必灰心丧气,”他说,“告御状也许能行,我希望……”

“我不是在想这事呀……”她说着,带着十分委屈的神气用泪汪汪的斜眼睛看了看他。

“那又是什么事?”

“您去过医院,想必有人对您说起过我……”

“哦,那有什么,那是您的事了。”聂赫留朵夫皱起眉头冷冷地说。

他那种强烈的自尊心受辱感本来已经平息下去,可是她一提起医院,这种受辱感又重新涌了起来。“他这样一个上流社会的人,任何一个上等人家的姑娘都会认为嫁给他就是幸福,他却情愿做这样一个女人的丈夫,可是这个女人等不及,跟医士勾搭起来。”他恨恨地望着她,心里想道。

“那您就在这状子上签个字吧。”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信封,把状子抽出来,放在桌上。她用头巾的角儿擦了擦眼泪,在桌边坐下来,就问在哪儿写,写什么。

他告诉她写什么,在哪儿写,她就用左手捋着右手的袖子,在桌边坐定。他就站在她身后,默默地看着她那俯在桌上、因为憋着哭泣不时在颤动的脊背,于是他心里有两种感情斗争起来,一种是恶的感情,一种是善的感情,也就是自尊心受辱感和对这个受苦女人的怜惜之情,结果后者得胜了。

她签了字,把沾了墨水的手指头在裙子上擦了擦,就站了起来,抬眼看了看他。

“不论结果怎样,不论什么样的情形,我的决心不会改变。”聂赫留朵夫说。

“这可用不着。”她急忙打断他的话,并且一张脸放出光来。

典狱长走到他们跟前,于是聂赫留朵夫不等他说什么,就和她告别,走了出来,心里有一种从来不曾有过的无所忧虑的高兴心情、泰然自若的心情和爱一切人的心情。

其实,所谓玛丝洛娃跟医士勾搭因而被逐出医院,连聂赫留朵夫都信以为真的,不过是这么一回事:玛丝洛娃到走廊尽头的药房里拿药,医士乌斯季诺夫纠缠她,主任医师走廊上看到,当天他就告诉典狱长,要他另派一个帮忙的人,来接替玛丝洛娃。

(节选自《复活》力冈译第二部第 29 章,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到聂赫留朵夫“对告御状抱的希望很小”,预示了后文玛丝洛娃的命运可能并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B.玛丝洛娃因为委屈而泪眼汪汪,暗示了医院之事必有隐情,也说明她心灵已不再麻木,纯真的天性开始复苏。
C.“憋着哭泣不时在颤动的脊背”表现出玛丝洛娃因误会而内心不平静、想解释又不好开口的矛盾复杂心理。
D.“一张脸放出光来”表现出玛丝洛娃因听到聂赫留朵夫不改变与她结婚的决心而内心激动万分的心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通过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写出看门人对玛丝洛娃的歧视,是为后文聂赫留朵夫产生复杂的心理做铺垫。
B.作者擅长将心理描写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心理变化既符合人物的性格,也体现了“复活”的主旨。
C.选文中的典狱长、医师等次要人物形象各具特点,他们作为旧秩序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D.选文采用插叙的方式,揭开玛丝洛娃与医士勾搭的“真相”,点明了误解产生的原因,这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3.第5段中哪个加点的词语最能代表聂赫留朵夫在听到医院看门人的话后最初的心理感觉?请说明理由。
4.讽刺艺术是《复活》的主要特点之一,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作者如何进行讽刺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浪的怪老头

聂赫留朵夫站在渡船边上,眼睛望着宽阔湍急的河水。两个形象在他的头脑里一交一替出现着:一个是垂死的克雷里卓夫。他满脸怒容,脑袋被大车颠得直摇晃;一个是精神抖擞地同西蒙松一起在路边走着的卡秋莎。一个形象使他沉重而悲伤,那就是濒临死亡而不愿死去的克雷里卓夫。另一个形象是生气勃勃的卡秋莎,她获得西蒙松这样好人的爱,走上了稳当可靠的善的道路,这本是件喜事,但聂赫留朵夫却觉得难受,而且无法克服这样的感觉。

城里教堂的大铜钟敲响了,颤动的钟声荡漾在水面上。站在聂赫留朵夫身旁的马车夫和所有赶大车的一个个脱下帽子,在胸前画了十字。只有站在栏杆旁的一个个儿不高、头发蓬乱的老头儿没有画十字,只是抬起头来,眼睛直盯着聂赫留朵夫,而聂赫留朵夫起初并没有注意到他。这老头儿身穿一件打过补钉的短褂和一条粗呢裤,脚蹬一双补过的长筒靴。他的肩上背着一个不大的口袋,头上戴着一顶破皮帽。

老头子,你怎么不做祷告?聂赫留朵夫的马车夫戴上帽子,拉拉正,问他说。莫非你不是基督徒吗?

叫我向谁祷告?头发蓬乱的老头儿生硬地还嘴说。他说得很快,但每个字都说得很清楚。

当然是向上帝啰。马车夫含嘲带讽地说。

那你倒指给我看看,他在哪儿?上帝在哪儿?

老头儿的神气那么严肃坚决,马车夫觉得他是在同一个刚强的人打交道,有点心慌,但表面上不动声色,竭力不让老人的话堵住自己的嘴,在那么多人面前丢脸,就连忙回答说:在哪儿?当然是在天上。

那你去过那儿吗?

去过也罢,没去过也罢,反正大家都知道该向上帝祷告。

谁也没在什么地方见过上帝。那是活在上帝心里的独生子宣告的。老头儿恶狠狠地皱起眉头,急急地说。

看样子你不是基督徒,你是个洞穴教徒。你就向洞穴祷告吧!马车夫说,把马鞭柄插到腰里,扶正骖马的皮套。

有人笑起来。

那么,老大爷,你信什么教呢?站在船边大车旁一个上了年纪的人问。

我什么教也不信。除了自己,我谁也不信,谁也不信。老头儿还是又快又果断地回答。一个人怎么可以相信自己呢?聂赫留朵夫插嘴说。这样会做错事的。

我这辈子从没做过错事。老头儿把头一扬,断然地回答。

世界上怎么会有各种宗教呢?聂赫留朵夫问。

世界上有各种宗教,就因为人都相信别人,不相信自己。我以前也相信过人,结果像走进原始森林一样迷了路。我完全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出路。有人信旧教,有人信新教,有人信安息会,有人信数身教,有人信教堂派,有人信非教堂派,有人信奥地利教派,有人信莫罗勘教,有人信阁割派。各种教派都夸自己好。其实他们都像瞎眼的狗崽子一样,在地上乱爬。信仰很多,可是灵魂只有一个。你也有,我也有,他也有。大家只要相信自己的灵魂,就能同舟共济。只要人人保持本色,就能齐心协力。

老头儿说得很响,不住往四下里打量,显然希望有更多的人听他说话。

哦,您这样说教有好久了吗?聂赫留朵夫问他。

我吗?好久了。我已受了二十三年的迫害。

怎么个迫害法?

他们迫害我,就像当年迫害基督那样。他们把我抓去吃官司,又送到教士那儿,送到读书人那儿,送到法利賽人那儿。他们还把我送到疯人院。可是他们拿我毫无办法,因为我是个自由人。他们问我:‘你叫什么名字?’他们以为我会给自己取个名字,可我什么名字也不要。我放弃一切,我没有名字,没有居留地,没有祖国,什么也没有。我就是我。我叫什么名字?我叫人。人家问我:‘你多大岁数?’我说我从来不数,也无法数,因为我过去、现在、将来永远存在。人家问我:‘那么你的父母是谁?’我说,我没有父母,只有上帝和大地。上帝是我父亲,大地是我母亲。人家问我:‘你承认不承认皇上?’我为什么不承认。他是他自己的皇上,我是我自己的皇上。他们说:‘简直没法跟你说话。’我说,我又没求你跟我说话。他们就是这样折磨人。

那么您现在到哪儿去?聂赫留朵夫问。

听天由命。有活我就干活,没有活我就要饭。老头儿发现渡船就要靠岸,得意扬扬地扫了一眼所有听他讲话的人,结束说。

渡船在对岸停住了。聂赫留朵夫掏出钱包,给老头儿一点钱。老头儿拒绝了。

这我不拿,面包我拿的。他说。

哦,对不起。

没什么对不起的。你又没有得罪我。其实,要得罪我也办不到。老头儿说着,动手把放下的口袋背到肩上。这时聂赫留朵夫的驿车已套上马,上了岸。

老爷,您还有胃口跟他费话,马车夫等聂赫留朵夫给了身强力壮的船夫酒钱,坐上车,就对他说,哼,这个流浪汉不正派!

【注】①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复活》,题目为编者所加。②克雷里卓夫:和后文提到的西蒙松都是流放的政治犯、革命者。
1.下列对“流浪的怪老头”的描述,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个喜欢流浪的奇怪老人。
B.一个四处漂泊的神秘陌生人。
C.一个行为古怪的流浪者。
D.一个行踪不定的奇特老人。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头儿对马车夫生硬地回嘴,不只是因为他质疑自己不做祷告的事,还因为他语言、态度、称呼对人不敬。
B.聂赫留朵夫问宗教的事,实际是转移话题,他不想引起“做错事”的隐痛,也不想与老头儿起语言争执。
C.老头儿拒绝聂赫留朵夫给的钱,这是对他愿意听自己说教的回敬,并不是要显示自己的人格尊严。
D.这段选文主要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和塑造人物,对话更能凸显老头儿倔强的性格和爱说教的特点。
3.老头的“怪”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怎么看待这些“怪”?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
4.选文开端部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独白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