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莫泊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不敢肯定父亲对于这个计划是不是进行了商谈。

我大姐那时28岁,二姐26岁。她们老找不着对象,这是全家都十分发愁的事。 

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决定在举行婚礼之后全家到哲尔赛岛去游玩一次。哲尔赛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这个小岛是属英国管的。路并不远,乘小轮船渡过海,便到了。因此,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船的船员,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文章一开始便写“我”家拮据的生活环境,其作用是什么?
2.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大变化,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也有三次变化,而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请用简洁的话分别概括这些变化。
3.“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
4.在给于勒10个铜子小费这件事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
5.“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6.赏析下列语句:在我们面前,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7.课文中写吃牡蛎一节的主要作用是(       
A.让菲利普夫妇有登场亮相的机会。
B.让故事的内容更有波澜。
C.让故事情节得以向前发展。
D.让“我”看得清父母虚伪的真面目。
8.“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母亲“暴怒”起来是因为:(       
A.看到孩子们花钱买牡蛎吃。
B.她的希望成了泡影,气急败坏的表现。
C.听说若瑟夫给了买牡蛎的十个铜钱小费。
D.表现母亲对强盗、流氓的鄙弃,不愿同流合污。
9.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散文B.记叙文C.小说D.说明文
2022-07-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拉莱中尉的婚事

[法]莫泊桑

战役一开始,拉莱中尉就从普鲁士人手中缴获了两门大炮。卡莱尔将军授予他荣誉勋章。

但是,入侵者从边界全线涌入。卡莱尔将军的这个旅,脱离了师主力,不停地后撤,每天都要作战,但是靠着拉莱中尉,这个旅得以保全。

一天早晨,将军把他招来。

“中尉,”将军说,“这是拉塞尔将军来的一封急电,如果我们不能在明天日出以前赶到援助他,他就完了。他在布兰维尔,离这里八法里。你天黑时带三百人出发。我两小时以后就跟去。你要仔细探明沿路的情况。”

两点钟,开始下起雪来。

六点钟,小分队上路了。

雪,下个不停,给黑暗中的他们扑上一层白粉。

他们不时地停下来。每当队伍重新启动时,就留下一个白色的幽灵站在雪地里。那是些活人扮的路标,用来为大部队指引方向。

侦察兵们放慢了行进的脚步。有什么东西兀立在他们前方。

“向右转!”中尉说,“这是隆菲树林,树林左边就是城堡。”

一道命令传来:“停止前进!”小分队停下来,就地等候中尉。中尉仅带着十个人一路侦察,往城堡方向推进。

他们在树丛下匍匐前行。突然,大家都静止不动了。在很近的地方,传出一个年轻人清脆、悦耳的声音:

“父亲,我们要在雪地里迷路了,永远也到不了布兰维尔啦。”

一个洪亮一些的声音回答:

“完全不用担心,女儿,我对这一带了如指掌。”

中尉说了几句话,四个战士悄无声息地离去。

两个俘虏被带过来:一个老人和一个女孩。中尉始终低声地询问老人。

“您是做什么职业的?”

“隆菲伯爵的膳食总管。”

“她是做什么的?”

“她是伯爵府洗衣服的。”

“你们去哪儿?”

“我们在逃难。”

“为什么?”

“今晚来过十二个普鲁士枪骑兵。他们枪杀了三名守卫,吊死了园丁。”

“你们去哪儿呢?”

“去布兰维尔。”

“为什么?”

“因为那里有一支法国军队。”

“您认识路吗?”

“非常熟悉。”

“很好,那就跟我们走吧。”

他们回到纵队,开始在田野中前进。老人沉默不语,和中尉并肩而行。女儿走在他的旁边。她突然停下来。

“爸爸,”她说,“我实在走不动了。”

说着她就坐了下来。她冻得发抖。

“中尉,”他啜泣着说,“我们要耽误你们行军了。别管我们啦。”

军官下了一道命令。几个人出发了。他们抱着一些砍下的树枝回来。片刻间,一副担架做成了。整个小分队都向他们汇拢过来。

“这儿有一位女士快要冻死了,”中尉说,“谁愿意把自己的大衣给她盖上?”

两百件大衣脱了下来。

“现在,谁愿意抬她走?”

所有的手臂都伸了出来。年轻女子裹在温暖的军大衣里,舒适地躺在担架上。队伍又继续前进。

走了一个小时,队伍又停下来,所有人都卧倒在雪地里。那边,平原中央,有一个巨大的黑影,时而横冲直撞,时而静止不动,然后又继续狂奔,反复不停。一道命令在战士中间小声传递着。那游荡的怪物猛然向这边移近,原来是十二个枪骑兵。一阵急速的枪声在寂静的雪原响起,那十二个枪骑兵,全部倒下。

小分队又继续前进。他们遇到的那位老人为他们做向导。

终于,很远处有一个声音吆喝:“口令!”

另一个声音回答了口令。

双方接洽。雪已经停止飘落。东方的天空已露出红润。

不久,卡莱尔将军到了。九点钟,普鲁士人发起进攻,结果中午就被击退。

当晚,拉莱中尉精疲力竭,倒在一捆麦秸上正要入睡,卡莱尔将军派人来找他。他来到将军的营帐,只见将军正在和他夜间遇到的那个老人谈话。他刚走进去,将军就拉过他的手,对这个他还不知道真实身份的人说:

“亲爱的伯爵,这就是您刚才和我谈到的那个年轻人,我手下的一名优秀军官。”

他微笑着,压低了声音,接着说:

“最优秀的军官。”

然后,他又转身朝着大吃一惊的中尉,介绍“隆菲-奎迪萨克伯爵”。

老人双手紧握着中尉的手,说:

“亲爱的中尉,您救了我女儿的命,我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感谢您……请您几个月以后来告诉我……如果您喜欢她……”

一年以后,拉莱中尉娶了隆菲-奎迪萨克小姐。人们都说,她是那一年人们见到的最美的新娘。

(有删改)

文本二:

莫泊桑在写作中正视现实,尊重历史,尤其不让自己在作品中出现。阅读他的作品,你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几乎感觉不到说教成分的存在。

莫泊桑曾说,人物心理活动应该隐藏在文本当中,正如在现实中,人的心理活动是隐藏在存在的事实下的。用这种方式构思而成的小说会有趣味,有动作,有色彩,有生活的气息。

这种隐藏并不是真正的隐藏,它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比那些平铺直叙的陈述和冗长的道理更耐人寻味。莫泊桑从来不告诉你他所写的究竟要反映什么,他要每个人用自己的头脑、结合自己或者他人的遭遇去思考。

(摘编自张仲英《莫泊桑小说的隐藏艺术》)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隆菲-奎迪萨克小姐冻得发抖,实在走不动了,拉莱中尉的队伍给她做担架,给她提供大衣,抬着她走,体现出军人的风采。
B.文本一中“雪已经停止飘落。东方的天空已露出红润”这处环境描写匠心独运,既交代天气转晴,也暗示战争将取得胜利。
C.卡莱尔将军是文本一的线索人物,虽然文本一对他着墨不多,但由相关内容可见,他是一位知人善任、不吝夸赞下属的将领。
D.文本一叙写了临危受命、路遇父女、爱护女士、击毙“怪物”、伯爵感谢等情节,结尾处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文本一是怎样塑造拉莱中尉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3.请根据对文本二的理解,以“《拉莱中尉的婚事》的隐藏艺术”为主题,结合文本一写一段简评。要求指出文本一隐藏艺术的体现角度,并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2022-06-21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青海省海东市一中高考模拟(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场决斗

莫泊桑

战争结束了,普鲁士军队仍旧驻在法国。

从那座饥饿不堪而百般失望的巴黎市里,几列火车出发了,开向新定的国界。有着富商式大肚子的杜步伊先生在巴黎被围的整个时期中,一直在城里的国民防护队服务,现在他乘了列车到瑞士去找他的妻子和女儿。在敌人侵入以前,出于谨慎,她母女俩早已到了国外。

车厢里还有两个来游历的英国人,正用好奇的眼光向四处巡视。他们也都是胖子,有时打开旅行指南高声读着,有时辨认那些记在书上的地名。

忽然,列车在一个小城市的车站上停住了,一个普鲁士军官,在佩刀和客车的两级踏脚板相触的巨大响声里上了车。他高大的身材紧紧裹在军服里,胡子几乎连到了眼角,眼光有几分寒气。下额的长髯红得像是着了火;上唇的长髭须的颜色略微淡些,分别斜着脸儿的两边翘起。

列车又开动了。两个英国人继续谈天,突然,他们指向远处一个小镇,那个普鲁士军官伸长了他那双长腿,把身子在座位上向后仰着,说:“在那个小镇里,我杀死过十二个法国兵。我俘虏过两百多个。”

英国人都显得很有兴致,立刻就问:“噢!它叫做什么,那个小镇?”

普鲁士军官答道:“法尔司堡。”

他接着说:“那些法国小子,我狠狠地拧他们的耳朵。”

普鲁士军官瞧着杜步伊先生,一面骄傲地在胡子里露出笑容来。

他继续往下说道:“20年后,整个儿欧洲,整个儿,都要属于我们了。普鲁士,比任何国家都强大。”

两个英国人再也不答话了。这时候,普鲁士军官开始笑起来,忽然伸出了那双长筒马靴靠着杜步伊先生的大腿,抽出了自己的烟斗,瞧着这个法国人说:“小子,你身上带烟了吗?”

杜步伊先生答道:“没有,先生!”

普鲁士人接着说:“等会儿车子停了的时候,你去给我买点来。”

列车呜呜地叫了,速度渐渐地降低了。列车到了一座被火烧毁了的车站,随即完全停住了。普鲁士人打开了车厢的门,随即抓住了杜步伊先生的胳膊对他说:“去,替我跑腿吧!快点,快点!”

杜步伊先生向月台上一跳,又紧跑几步,钻进这辆客车的一个邻近的车厢里了。他解开了坎肩的钮子,心房真跳得厉害,于是又喘着气去擦额上的汗。

列车在另一个站里停住了。那个军官忽然又在杜步伊先生的车厢门口出现并且进来了。立刻,那两个被好奇心驱使的英国人也跟着进来了。普鲁士人在法国人的对面坐下,始终带着笑容:“你刚才不肯替我去跑腿?”

杜步伊先生回答:“不肯,先生!”

列车又开动了。

军官说:“那么,我拔掉您的胡子来装我的烟斗吧。”

于是他向着他面前的这一位的脸伸过手来。

两个英国人始终是镇静自若的,都目不转睛地瞧着。

普鲁士人抓住了杜步伊先生嘴唇上的一撮胡子拔起来。在这当儿,杜步伊先生反手一下就托起了普鲁士人的胳膊,抓住了他的脖子,把他推倒在座位上。他睁圆着两只冒火的眼睛,一只手始终扼住他的脖子,另一只手握成拳头向他脸上打个不住。普鲁士人猛力挣扎,但是杜步伊先生用自己那个大肚子的重量压住了他,使他不能动弹,然后不住手,不换气,也不管什么地方,老是打着。血出来了,那个被扼的普鲁士人只是干喘,咬牙切齿。

两个英国人挺直地站着,满腔的快乐和惊奇,预备从这两个打架的人当中,各选一个来赌胜负。末了,杜步伊先生被这样一个劲的狠打弄乏了,他忽然站起来,一言不发地重新坐到了原来的座位上。

那个普鲁士人缓过气来之后,说:“倘若你不肯用左轮手枪来和我决斗,我就要宰掉你!”

杜步伊先生回答:“只要您愿意,我完全同意。”

普鲁士人接着说:“我们立刻就要到斯特拉斯堡了,我可以找两个军官来做公证人,在这趟车子离开斯特拉斯堡以前,我是来得及的。

杜步伊先生向那两个英国人说:“您两位可愿意替我做公证人?”

他们俩齐声用英国话回答:“噢,是的。”

列车停住了。

在一分钟之内,普鲁士人找到了两个带着左轮手枪而来的同事,于是这一干人证都走到了城墙底下。

有人问杜步伊先生:“您预备好了吗?”

他口里回答:“预备好了,先生。”他看见了那两个英国人中间的一个已经撑开了雨伞力他遮住阳光。

一个声音发出了命令:“放!”

杜步伊先生不等瞄准,信手放了一枪,接着便莫名其妙地看到那个站在他对面的普鲁士人摇晃了一两下,直挺挺地扑着倒在地下,死了。一个英国人喊了一声“噢”。这声音因为喜悦而发抖。另一个英国人本来始终握着自己的表,这时候挽住杜步伊先生的胳膊,用体操步儿拉着他向火车站走。

他们回到了列车上,两个英国人都摘下了他们头上的旅行小帽举在空中,接着就大声喊:“嗨!嗨!嗨!万岁!”

随后,他们挨次庄重地向杜步伊先生伸出右手,握手之后就折转了身躯,仍然一个挨一个地坐在他们的座位上了。

(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几列火车从巴黎开向了新定的国界,暗示出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土地,国家的边界被改变了。
B.小说描写普鲁士军官的相貌,特地突出了他红红的长髯和向脸两边翘起的长髭须,借此表现了他冷酷横蛮的个性特征。
C.杜步伊先生先是在受辱时退让,不肯惹祸,以至于逃到别的车厢,但在被逼无奈中终于忍无可忍,教训了这个侵略者。
D.为杜步伊撑伞遮阳的细节表现了英国人对杜步伊的关心,拉着杜步伊用体操步向火车站走的细节表现了英国人的喜悦。
2.小说写普鲁士军官的佩刀和客车的脚踏板猛烈相碰,又写他“狠狠地挖他们的耳朵”,这样的描写暗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
3.两个英国人在小说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甘草露,甘草露,清凉的甘草露[1]

法·莫泊桑

(1)我听人说过我叔叔奥利维埃临死时的情形。

(2)我知道,那是在七月,骄阳似火,百叶窗紧闭的大卧室里一片昏暗。当他慢慢地、静静地咽气时,在那炎热的夏日午后令人窒息的宁静中,忽然街上传来清脆的铃声,一个响亮的声音划破闷人的溽暑,喊道:“清凉的甘草露!太太们,快来解热消暑呀!甘草露,甘草露,谁要甘草露?”叔叔身子动弹了一下,某种类似微笑的东西让他的嘴唇嚅动了一下,一缕最后的喜悦在他眼里闪亮了一下,紧接着就闭目长辞了。

(3)我参加了遗嘱启封的仪式。堂兄雅克理所当然地继承了他父亲的财产。作为纪念,赠给我父亲几件家具。最后一个条文是关于我的,内容如下:“我给侄子皮埃尔留下几页手稿,该手稿可在我写字桌左边的抽屉里找到;另有五百法郎给他买一支猎枪,还有一百法郎请他替我交给他遇见的第一个卖甘草露的小贩!……”

(4)这最后一条让满座的人大惑不解。不过交给我的那份手稿对这项令人惊讶的遗赠做出了解释。

(5)我就原原本本把它抄录如下:

(6)“人类总是生活在迷信的桎梏之下。他们过去认为世间出生一个孩子,天上就会有一颗星星点亮;这颗星将追随他一生的祸福荣辱,它明亮表示他幸福,它暗淡表示他受苦。他们现在则相信彗星、闰年、星期五以及‘十三’这个数字的影响。他们认为某些人会施魔法,抛毒眼[2]。有人说:‘每次遇到他总给我带来不幸。’这一切千真万确。我对此深信不疑。——我要说明的是:我不相信有什么生物或无生物的神秘影响力,但我相信有鬼使神差般的巧合。可以肯定,正是巧合让一些重大事件在彗星造访我们天空时,或者在闰年里发生;某些天灾人祸要么落在星期五,要么和‘十三’这个数字碰在一起;同某些人相遇往往同某些现象的反复出现不谋而合。诸多迷信就是由此产生。迷信所以形成,就因为人们看事情片面而又肤浅,把巧合本身当成了原因,而不作深入的探究。

(7)“至于我,我的星宿,我的彗星,我的星期五,我的‘十三’,我的巫师,却千真万确是一个卖甘草露的小贩。

(8)“听说我出生的那一天,有个卖甘草露的,在我家窗前叫卖了一整天。

(9)“八岁时,有一天我跟保姆去香榭丽舍林阴大道散步,当我们横穿大街时,有个干这一行的人突然在我背后摇响铃铛。保姆正在看远处走过的一队士兵;我回过头去看那卖甘草露的小贩。就在这时,一辆闪电般耀眼和迅疾的两驾马车,向我们冲过来。车夫叫喊了一声,保姆没有听见,我也没有。我觉得自己被撞倒,翻了几个滚儿,伤得不轻……但是,我至今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竟然到了那卖甘草露小贩的怀里;而他为了安抚我,还把我的嘴对准龙头,灌了我几口甘草露……这样一来我就完全好了。

(10)“我的保姆却撞断了鼻梁骨。即使她继续看那些士兵,那些士兵也不会再看她了。

(11)“十六岁那年,我刚刚买了我的第一支猎枪;开猎的前夕,我挽着老母亲去公共马车站。她患风湿病,走得很慢。忽然,我听见我们身后有人叫喊:‘甘草露,甘草露,清凉的甘草露!’喊声越来越近,像在跟着我们,追赶我们!我感到它似乎是冲我来的,是对我的一种人身攻击,一种侮辱。我相信人们正在看着我,笑话我呢。而那小贩仍然连声叫喊着:‘清凉的甘草露!’分明在嘲笑我的锃亮的猎枪、新的猎物袋和崭新的栗色丝绒猎装[3]

(12)“坐进马车,我还听见他在吆喝。

(13)“第二天,我一只猎物也没打到,倒把一条奔跑的猎狗错当成野兔击毙,把一只小母鸡误以为山鹑打死。有一只小鸟落在树篱上,我立马开了一枪,它飞了;不过一声凄厉的哞叫吓得我呆若木鸡,这叫声一直持续到深夜……唉!我父亲不得不赔一个穷苦农夫一头母牛。

(14)“二十五岁那年,一天早上,我看见一个卖甘草露的老人,满脸皱纹,腰弯背曲,步履维艰,拄着一根木杖,仿佛快被水罐压垮了似的。在我看来,他就像一个神灵,世上所有甘草露小贩的族长、始祖、大首领。我喝了一杯甘草露,付给他二十苏[4]。一个深沉的声音,就好像从老人背着的马口铁水罐里发出来似的,呻吟着说:‘这会给您带来好运,亲爱的先生。’

(15)“就在那一天,我认识了我妻子,她让我生活得总是那么幸福。

(16)“最后说说一个甘草露小贩如何妨碍我成为省长的。

(17)“一场革命刚刚过去。我忽然萌生出做公众人物的欲望。我家道富足,颇有人望,又认识一位部长;于是我请求他惠予接见,并说明拜访所为何事。部长十分爽快地允诺。

(18)“到了约定的日子(那是夏天,酷热难当),我穿着一条浅色长裤,戴着一副浅色手套,脚上是一双漆皮包头、浅色呢高帮的皮鞋。路面晒得发烫。人行道都融化了,脚踩在上面就往下陷。笨重的洒水车把马路变成了污水坑。清洁夫每隔一段把这人造热泥浆堆成一堆儿,然后推到阴沟里。我心里只想着接见的事,走得很快,遇到一条夹带着垃圾滚动的污流,我使足劲,一……二……突然一声尖叫,吓人的尖叫,刺进我的耳膜:‘甘草露,甘草露,甘草露,谁要甘草露?’像所有受了意外惊吓的人一样,我不由自主地晃动了一下,滑倒了……这真是件可悲而又难堪极了的事……我一屁股坐在稀泥浆里……裤子变成了深色,白衬衫溅满泥浆,帽子在我身边漂浮。那撒疯般的、嘶哑的声音依然在喊叫:‘甘草露,甘草露!’而在我面前有二十来人,笑得前仰后合,还冲我做出各种可怕的鬼脸。

(19)“我连忙跑回家,换了衣裳,但接见的时间已经过了。”

(20)手稿结尾这样写道:

(21)“我的小皮埃尔,交一个卖甘草露的朋友吧。至于我,只要在临死那一刻听到一个甘草露小贩吆喝,就可以心满意足地离开这个世界了。”

(22)第二天我在香榭丽舍林阴大道遇到一个苍老的背着罐儿叫卖甘草露的小贩,看上去十分可怜。我把叔叔那一百法郎给了他。他惊讶得打了个哆嗦,然后对我说:“非常感谢您,少爷,这会给您带来好运的。”


注释:[1]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七八年九月十四日的《马赛克》周刊,作者署名“吉·德·瓦尔蒙”。甘草露是将甘草浸泡在柠檬水中制成的清凉饮料,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盛行一时。[2]抛毒眼:用目光给别人带来厄运。[3]此句中的“清凉”,法语为frais,也可作“崭新”解,因此被理解为影射。[4]苏:旧时法郎硬币,一个苏相当于1/20法郎。
1.第(6)段和(18)的语言呈现不同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2.下面关于小说中插入的遗稿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由第三人称叙述转向第一人称叙述,提升了故事可信度。
B.呼应了开头的情节,再一次设疑,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C.小说以叔叔的遗嘱、书稿方式讲述故事,构思新颖巧妙。
D.书稿内外故事融为一体,丰富了小说内容,使情节曲折。
3.对小说主人公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主人公是皮埃尔,因为小说的开头结尾都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
B.主人公是叔叔,因为全文都是以他的手稿内容为主,形成故事情节。
C.主人公是小商贩,因为是小商贩的群像刻画引发了叔叔的变化。
D.主人公是叔叔,因为最后是以他生命感悟结束,来表达作品的思想主旨。
4.评析小说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2022-06-0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5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步舞

【法】 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作者在小说结尾处说对老舞蹈师夫妇的回忆“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这句话呼应了小说开头的议论,能够看出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 “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2.“老舞蹈师”是本文的重要角色,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塑造这一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3.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老舞蹈师夫妻跳完“小步舞”为什么“相拥着哭起来”?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对此有着怎样的复杂情感。
2022-09-30更新 | 6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散步

莫泊桑

记账员勒腊从店里出来的时候,他的眼睛被夕阳的光辉照昏了好一会儿。原来他是整天在煤气灯的黄色火土下面工作的,工作地点在店房后面顶头的部分,刚好对着一个又深又窄像是一口水井的天井。那间小屋子正是他40年以来一直度过白昼的地方,即使在盛夏也只有11点到3点这段时间不必点灯。

40年以来,勒腊每天8点钟就走到这监狱里,接着就一直坐到傍晚7点钟,对着账簿弯着腰,用一种忠实店员的勤奋作风记账。他一直过着单身生活,他的收入不容许他娶亲。他从来毫无享受,也没有什么大的欲望。

21岁那一年,他就进了公司。以后,他一直没有离开过。1856年,他死掉了父亲。他母亲是1859年死的。此后,他只在1868年搬了一次家,理由是他的房东要增加租价。

每天早上六点整,他的闹钟就用一阵如同船上放松铁锚链子一样可怕的喧躁,使他从床上跳起来。然后花一个半小时穿衣裳,铺被盖,揩桌椅,扫屋子。他一辈子的生活,简直完全在那间窄小晦暗而且壁上糊着同样颜色折花纸的办公室里消磨了。

所有的日子、星期、月份、季节、年岁,全是彼此相似的。

40年已经溜过去了,长久而又迅速,空虚得像是一个于发愁的日子或者简直就是失眠者的漫漫长夜!40年之间,他什么都没有留下,甚至连一个回忆也没有,甚至自从他父母去世以后,连一点噩运也没有。总而言之,绝对空虚。

这一天,勒腊先生在公司的大门口被夕阳的光辉照昏了好一会儿,后来,他想起暂时不必回家,可以在晚饭之前去兜一个小圈子。这种兴致他一年中大约有五六次。

他走到城基大街上了,那一带,人潮在新绿的树荫下流着。时候正是暮春的一个黄昏,一个使人陶醉,使人心弦动荡的黄昏。勒腊先生用他那种老翁式的小而急促的脚步走着,他带着愉快的眼光走着,由于大地的欢欣和空气的温暖,他感到幸福了。

他走到香榭丽舍大街了,微风中荡漾着的青春气息恢复了他的活力,他继续走了下去。凯旋门隔着地平线上的绯红背景浮出它的乌黑的体态。等走到了这座巨丽的建筑物跟前,这个年老的记账员觉得自己的肚子饿了,于是他走进一家酒馆吃晚饭。

等到付过账以后,他觉得自己很快乐,很活泼,并且略带醉意。末了他暗自说道:"今晚真是一个好天气。我索性继续散步直到布洛涅森林的入口为止吧。这于我的身体是有益的。

他重新走动了。一首在从前被他一个女邻居唱过的古老曲子,总是萦绕在他的脑子里:

林子新绿时,情人向我语:我望吾爱来,同往花棚下。

他不停地哼着这首曲子,哼完了又哼。夜已经降到巴黎上空了,勒腊先生沿着布洛涅森林大道向前走,瞧着大道上的那些马车走过去。车子带着一对眼睛样的风灯,一辆跟着一辆走到近边,使人在一刹那间望得见车子里成对儿的人搂在一处,女的穿着浅颜色裙袍,而男的穿着黑颜色礼服。

那是一个由情侣们组成的长行列,在一个满是星星而且很热的天空之下兜风。他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像是受着喜悦、快乐,幸福地陶醉在他跟前排成了队伍走过。他自己是个孤零零的,完全孤零零的旁观者。到明天,他也许依旧是孤零零的,始终孤零零的,孤零零到谁也没有尝过这样孤零零的滋味。

勒腊先生走到末了有点倦了,如同他新近赶完了一个长距离的徒步旅行一样,他重新又在第二条长凳上坐下了。

他等待什么﹖他指望什么?什么也不等待什么也不指望。他想起一个人在年老的时候,回到家里,看见许多小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话,应当是有滋味的。

后来,他想起了自己那间空的卧房,想到了自己那间清洁而愁惨的小卧房,除了自己从来没有谁进去过的那间卧房。谁也没有到那儿去过,也从来没有谁在那儿谈过天。它是死了的,哑了的,没有人声的回响的。他那间卧房正同他的人生一样,是绝没有任何纪念的。后来,想到要回到那间卧房里,孤零零地躺在自己的床上,照着老样子重新去做每天夜晚的种种行动和工作,真使他很害怕。末了,他又站起来了,并且,忽然遇见了树荫下的第一条小径……

他听见了他的周遭,他的头上,四面八方,有一种模糊的、无限际的、连续不断的声浪,一种不确定的和巨大的生命活动:那正是巴黎的鼻息,呼吸得像是一个巨灵。

已经上升的太阳在布洛涅森林上面罩着一层光浪。三五辆车子开始流动了。

有一对人儿在一条没有游人的树荫小径上散步。突然间,那青年妇人抬起脑袋,望见了枝叶当中有一件棕黑色的东西。她吃惊了,不放心了,伸起手指着:

你瞧……那是什么?

看公园的警士立刻被人找来了,他们解下了一个用背带自缢的老人。

有人证明自杀是在前一天晚上完成的。那些从他身上找出来的证件,表明了他是拉比时公司的记账员勒腊。

(有删改)

文本二

在成功的小小说的结构中,往往把金子般的情节放在结尾部分,好像相声抖包袱。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余味,小小说篇幅有限,只有余味可以无限。杜甫有句诗咫尺应须论万里,这句话虽然说的是画,但说出一个艺术共通的道理,就是:艺术作品的篇幅总是有限,但意蕴深广却应该追求无边无际。小小说不仅要把余味拿来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也作为小小说自己重要的特征。

——冯骥才《小小说特立独行》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细致描写勒腊的工作环境——狭窄、潮湿、霉臭的办公室,客观真实地展现出了他堪忧的生活状态。
B.文章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就将主人公一生的生活状态概括出来,精准勾勒出了主人公的单调和刻板。
C.恋人们的喜悦快乐,有钱人的热闹幸福与勒腊的孤单落寞形成对比,以小见大,揭露出社会的弱肉强食。
D.从被唤醒后的喜悦,到觉醒后的逃离,莫泊桑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层进式地演示出来,刻画生动形象。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黎暮春傍晚的微风令人陶醉,使得勒腊欢欣鼓舞,也点燃了他原本麻木的内心,唤醒了他对幸福的渴望。
B.主人公的麻木看似是个人的生活状态,其实更是社会的缩影,是个人对上层社会压榨、剥削的一种消极反抗。
C.觉醒后的勒腊开始害怕原来麻木、单调和孤独的生活,于是开始逃离,选择了不回家,而是要到草地上去坐。
D.“勒腊先生走到末了有点倦了”,其实也是因为外界给了勒腊内心的冲击,使他产生了对生活的绝望和诅咒。
3.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写到了太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本二强调“金子般的情节”放在结尾部分的效果,请结合文本一作简要分析。
2022-05-09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玩笑

莫泊桑

①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②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杂。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③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④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⑤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找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⑥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⑦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1.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来讲述“一个我经历的玩笑”,使用第一人称的最大好处是_____。
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我”,策划着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
B.“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
C.“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
D.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
3.下列对于小说结尾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思考。
B.“我”之所以笑话的原因在于我开过别人玩笑却又怕被人开玩笑,以及我敏感多疑和胆小谨慎的性格,与当时的社会无关。
C.从小说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
D.小说结尾这样写,表现了“我”在这样病态社会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
4.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文,从两个方面赏析本文在情节设置上的艺术性。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蛮子大妈

普法之间已经正式宣战的时候,小蛮子的年纪正是三十三岁。他从军去了,留下他母亲单独住在家里。

某一天,普鲁士的队伍到了。有人把他们分派给居民去供养,人数的多寡是根据各家的贫富做标准的。大家都晓得这个老太婆有钱,她家里派了四个。

那是四个胖胖的少年人,毛发是金黄的,胡子是金黄的,眼珠是蓝的,尽管他们已经熬受了许多辛苦,却依旧长得胖胖的,并且虽然他们到了这个被征服的国里,脾气却也都不刁。这样没人统率地住在老太太家里,他们都充分地表示对她关心,极力设法替她省钱,教她省力。早上,有人看见他们四个人穿着衬衣绕着那口井梳洗,那就是说,在冰雪未消的日子里用井水来洗他们那种北欧汉子的白里透红的肌肉,而蛮子大妈这时候却往来不息,预备去煮菜羹。后来,有人看见他们替她打扫厨房,揩玻璃,劈木柴,削马铃薯,洗衣裳,料理家务的日常工作,俨然是四个好儿子守着他们的妈。但是她却不住地记挂她自己的那一个,这个老太太,记挂她自己的那一个瘦而且长的、弯钩鼻子的,棕色眼睛,嘴上盖着黑黑的两撇浓厚髭须的儿子。每天,她必定向每个住在她家里的兵问:

“你们可晓得法国第二十三边防镇守团开到哪儿去了?我的儿子在那一团里。”

他们用德国口音说着不规则的法国话回答:“不晓得,一点不晓得。”后来,明白她的忧愁和牵挂了,他们也有妈在家里,他们就对她报答了许多小的照顾。她也很疼爱她这四个敌人;因为农人们都不大有什么仇恨,这种仇恨仅仅是属于高等人士的。至于微末的人们,因为本来贫穷而又被新的负担压得透不过气来,所以他们付出的代价最高;因为素来人数最多,所以他们成群地被人屠杀而且真的做了炮灰;因为都是最弱小和最没有抵抗力的,所以他们终于最为悲惨地受到战争的残酷祸殃;有了这类情形,他们所以都不大了解种种好战的狂热,不大了解那种激动人心的光荣以及那些号称具有政治性的策略;这些策略在半年之间,每每使得交战国的双方无论谁胜谁败,都同样变得精疲力竭。

当日地方上的人谈到蛮子大妈家里那四个德国兵,总说道:

“那是四个找着了安身之所的。”

谁知有一天早上,那老太太恰巧独自一个人待在家里的时候,远远地望见了平原里,有一个人正向着她家里走过来。不久,她认出那个人了,那就是担任分送信件的乡村邮差。他拿出一张折好了的纸头交给她,于是她从自己的眼镜盒子里,取出了那副为了缝纫而用的老光眼睛;随后她就读下去:

蛮子太太,这件信是带一个坏的消息给您的。您的儿子威克多,昨天被一颗炮弹打死了。差不多是分成了两段。我那时候正在跟前,因为我们在连队里是紧挨在一起的,他从前对我谈到您,意思就是他倘若遇了什么不幸,我就好当天告诉您。

我从他衣袋里头取出了他那只表,预备将来打完了仗的时候带给您。

现在我亲切地向您致敬。

第二十三边防镇守团二等兵黎伏启

这封信是三星期以前写的。

她看了并没有哭。她呆呆地待着没有动弹,很受了打击,连感觉力都弄迟钝了,以至于并不伤心。她暗自想道:“威克多现在被人打死了。”随后她的眼泪渐渐涌到眼眶里了,悲伤侵入她的心里了。各种心事,难堪的,使人痛苦的,一件一件回到她的头脑里了。她以后抱不着他了,她的孩子,她那长个儿孩子,是永远抱不着的了!保安警察打死了老子,普鲁士人又打死了儿子……他被炮弹打成了两段,现在她仿佛看见那一情景,教人战栗的情景:脑袋是垂下的,眼睛是张开的,咬着自己两大撇髭须的嘴巴,像他从前生气的时候一样。

他的尸首是怎样被人拾掇的,在出了事以后?从前,她丈夫的尸首连着额头当中那粒枪子被人送回来,那么她儿子的,会不会也有人这样办?

但是这时候,她听见一阵嘈杂的说话声音了。正是那几个普鲁士人从村子里走回来,她很快地把信藏在衣袋里,并且趁时间还来得及又仔仔细细擦干了眼睛,用平日一般的神气安安稳稳接待了他们。

他们四个人全是笑呵呵的,高兴的,因为他们带了一只肥的兔子回来,这无疑是偷来的,后来他们对着这个老太太做了个手势,表示大家就可以吃点儿好东西。

她立刻动手预备午饭了;但是到了要宰兔子的时候,她却失掉了勇气。然而宰兔子在她生平这并不是第一次!那四个兵的中间,有一个在兔子耳朵后头一拳打死了它。

那东西一死,她从它的皮里面剥出了鲜红的肉体;但是她望见了糊在自己手上的血,那种渐渐冷却又渐渐凝住的温暖的血,自己竟从头到脚都发抖了;后来她始终看见她那个打成两段的长个儿孩子,他也是浑身鲜红的,正同那个依然微微抽搐的兔子一样。

她和那四个兵同桌吃饭了,但是她却吃不下,甚至于一口也吃不下,他们狼吞虎咽般吃着兔子并没有注意她。她一声不响地从旁边瞧着他们,一面打好了一个主意,然而她满脸那样的稳定神情,教他们什么也察觉不到。

忽然,她问:“我连你们的姓名都不晓得,然而我们在一块儿又已经一个月了。”他们费了好大事才懂得她的意思,于是各人说了各人的姓名。这办法是不能教她满足的;她叫他们在一张纸上写出来,还添上他们家庭的通信处,末了,她在自己的大鼻梁上面架起了眼镜,仔细瞧着那篇不认得的字儿,然后把纸折好搁在自己的衣袋里,盖着那封给她儿子报丧的信。

饭吃完了,她向那些兵说:

“我来给你们做事。”于是她搬了许多干草搁在他们睡的那层阁楼上。

他们望见这种工作不免诧异起来,她对他们说明这样可以不会那么冷;于是他们就帮着她搬了。他们把那些成束的干草堆到房子的茅顶那样高,结果他们做成了一间四面都围着草墙的寝室,又暖又香,他们可以很舒服地在那里睡。吃夜饭的时候,他们中间的一个瞧见蛮子大妈还是一点东西也不吃,因此竟担忧了。她托词说自己的胃里有些痛。随后她燃起一炉好火给自己烘着,那四个德国人都踏上那条每晚给他们使用的梯子,爬到他们的寝室里了。

那块做楼门用的四方木板一下盖好了以后,她就抽去了上楼的梯子,随后她悄悄地打开了那张通到外面的房门,接着又搬进了好些束麦秸塞在厨房里,她赤着脚在雪里一往一来地走,从容得教旁人什么也听不见,她不时细听着那四个睡熟了的士兵的鼾声,响亮而长短不齐。

等到她判断自己的种种准备已经充分以后,就取了一束麦秸扔在壁炉里。它燃了以后,她再把它分开放在另外无数束的麦秸上边,随后她重新走到门外向门里瞧着。

不过几秒钟,一阵强烈的火光照明了那所茅顶房子的内部,随后那简直是一大堆骇人的炭火,一座烧得绯红的巨大焖炉,焖炉里的光从那个窄小的窗口里窜出来,对着地上的积雪投出了一阵耀眼的光亮。

随后,一阵狂叫的声音从屋顶上传出来,简直是一阵由杂乱的人声集成的喧嚷,一阵由于告急发狂令人伤心刺耳的呼号构成的喧嚷。随后,那块做楼门的四方木板往下面一坍,一阵旋风样的火焰冲上了阁楼,烧穿了茅顶,如同一个巨大火把的火焰一般升到了天空;最后,那所茅顶房子整个儿着了火。

房子里面,除了火力的爆炸,墙壁的崩裂和栋梁的坠落以外,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屋顶陡然下陷了,于是这所房子烧得通红的空架子,就在一阵黑烟里面向空中射出一大簇火星。

雪白的原野被火光照得像是一幅染上了红色的银布似地闪闪发光。

一阵钟声在远处开始响着。

蛮子大妈在她那所毁了的房子跟前站着不动,手里握着她的枪,她儿子的那一杆,用意就是害怕那四个兵中间有人逃出来。

等到她看见了事情已经结束,她就向火里扔了她的枪。枪声响了一下。

许多人都到了,有些是农人,有些是德国军人。

他们看见了这个妇人坐在一段锯平了的树桩儿上,安静的,并且是满意的。

一个德国军官,满口法国话说得像法国人一样好,他问她:

“您家里那些兵到哪儿去了?”

她伸起那条瘦的胳膊向着那堆正在熄灭的红灰,末了用一种洪亮的声音回答:

“在那里面!”

大家团团地围住了她。那个普鲁士人问:

“这场火是怎样燃起来的?”

她回答:“是我放的。”

大家都不相信她,以为这场大祸陡然教她变成了痴子。后来,大家正都围住了她并且听她说话,她就把这件事情从头说到尾,从收到那封信一直到听见那些同着茅顶房子一齐被烧的人的最后叫唤。凡是她料到的以及她做过的事,她简直没有漏掉一点。

等到说完,她就从衣袋里面取了两张纸,并且为了要对着那点儿余火的微光来分辨这两张纸,她又戴起了她的眼镜,随后她拿起一张,口里说道:“这张是给威克多报丧的。”又拿起另外一张,偏着脑袋向那堆残火一指:“这一张,是他们的姓名,可以照着去写信通知他们家里。”她从从容容把这张白纸交给那军官,他这时候正抓住她的双肩,而她却接着说:“您将来要写起这件事的来由,要告诉他们的父母说这是我干的。我在娘家的名姓是威克多娃·西蒙,到了夫家旁人叫我做蛮子大妈。请您不要忘了。”

这军官用德国话发了口令。有人抓住了她,把她推到了那堵还是火热的墙边。随后,十二个兵迅速地在她对面排好了队,相距约莫二十米。她绝不移动。她早已明白;她专心等候。

一道口令喊过了,立刻一长串枪声跟着响了。响完之后,又来了一声迟放的单响。

这个老婆子并没有倒在地下。她是弯着身躯的,如同有人斩了她的双腿。

那德国军官走到她的跟前了。她几乎被人斩成了两段,并且在她那只拘挛不住的手里,依然握着那一页满是血迹的报丧的信。

选自《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集》有删节

1.文中多次出现“报丧信”,请分析其作用。
2.结合文中划线句“他们看见了这个妇人坐在一段锯平了的树桩儿上,安静的,并且是满意的”,分析蛮子大妈此时的心理状态。
3.评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4.学校文学社公众号拟推一期以“战争与苦难”为主题的作品选,并配发一段推荐语。作为该栏目编辑,请你为本文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语。
2022-03-22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复旦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家子

[法]莫泊桑

三十年来,没有什么能改变卡拉望先生的生活规律,因为除了升职和奖金,任何事件都与他无关。

这天,卡拉望回家时,晚饭已准备好,他拿起扫帚把,往天花板上捅了三下,通知他母亲下来吃饭。老太太九十岁了,卡拉望想到母亲的高寿就很激动,因为母亲高寿也是他长寿的预兆。可是左等右等,不见老太太下来,卡拉望让女儿玛丽去叫奶奶。

门开了,只有女儿一个人回来:“奶奶倒在地上了。”

卡拉望猛地站起来,楼梯上响起他沉重而急促的脚步声。老太太趴在屋子中间,翻过身来,只见她两眼紧闭,牙关紧咬,干瘦的身躯已经发硬。卡拉望跪在她身边,一边呜咽一边喊:“妈妈呀,我可怜的妈妈呀!”卡拉望太太端详了一会儿,肯定地说:“得啦,她又晕过去了,没什么大事,不过是耽误咱们一顿饭罢了。”

他们把老太太抬到床上,给她揉搓身子,费了半天劲,也不见她苏醒。随后赶来的舍奈医生给老太太量了脉搏,听了心脏,然后宣布:“人不行了。”卡拉望扑在母亲身上,伤心痛哭,眼泪像水滴似的洒在死者的脸上。卡拉望太太也适可而止地哭嚎了几声。

在卡拉望太太的挽留下,舍奈医生留下来吃了晚餐。里昂风味的牛肚散发着洋葱的香味,卡拉望太太也决定尝一点。卡拉望喝了好几杯酒,他那被打击和悲伤搅乱了的头脑,已经变得轻飘飘的。医生喝起酒来更像个无底洞,临走时他抓住卡拉望的胳膊说:“出去走走,新鲜空气对您有好处。”对方听从了劝告,两人臂挽着臂,在星光下向塞纳河走去。

河水迎面送来清风,对面堤岸上漂浮着淡淡的白雾。卡拉望戛然止步,河流的气息将他内心深处的记忆搅动起来。他蓦地又看见母亲,在他童年的时候,在流经园子的小溪边洗一大堆衣裳。悲情哀思重又袭上心头,他扒着医生的肩膀,肥胖的身躯随着哭声哆嗦着:“妈妈,我可怜的妈妈呀!……”但是,他那个醉醺醺的同伴,被他猛然发作的哀伤弄得很不耐烦,借口给人看病,撇下他走了。

卡拉望哭了很久,眼泪哭干了,也可以说痛苦全流走了,他感到一种轻松。月亮升起了,高大的白杨树泛着银光,河面仿佛铺满了珍珠。空气和煦,微风馥郁,大地进入温柔的梦乡。卡拉望深深地呼吸着,一股清新宁静的感觉,似乎也随之渗透他的全身。

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妻子身穿睡衣等着他:“你妈立过遗嘱吗?”

他迟迟疑疑地说:“我……我看没有……大概没有,她没有立过。”

卡拉望太太盯着丈夫的脸,愤愤不平:“真不像话!我们辛辛苦苦服侍她,供她住,供她吃!我是白辛苦、白忙活了!真卑鄙!啊!真卑鄙!”

卡拉望心烦意乱。

她数落了半天,渐渐平静了下来:“明天上午应该通知你妹妹了。”

他一下子蹦了起来:“我居然没有想到,天一亮我就去发电报。”

“不,10点至11点之间再发;在你妹妹到来以前,咱们得有时间把要做的事情安排好。”

卡拉望太太忽然又变得烦恼起来:“你妈已经把她的座钟给你了,对不对?”

他想了一会儿,说:“是的,她确实说过,‘如果你待我好,这个座钟将来就归你了。’”

卡拉望太太吃了定心九,愁眉顿时舒展了,说:“既然说过,就应该拿过来;等你妹妹来了,她就不让我们拿了。”

他有些迟疑,说:“你真的这样想吗?……”

她生气了:“当然!只要神不知鬼不觉搬到这儿来,就是我们的了。她屋里的那个大理石面的五斗拒也一样。有一天她脾气好的时候答应过给我。”

他就这样被说服了,于是两人悄悄上楼,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老太太在那里直挺挺地躺着,佣人罗萨丽躺在扶手椅上早睡着了。

卡拉望捧起座钟。“给我,”他的妻子说,“你搬五斗柜的大理石面。”他遵照吩咐,气喘吁吁,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大理石面扛到肩上。

夫妇二人往外走,卡拉望抖着腿,提心吊胆地下楼梯;他妻子倒退着走,一手拿着蜡烛给他照亮,一手抱着座钟。

到了自己的屋里,她松了一大口气。“最难的办完了,”她说,“再去搬剩下的。”

他们把五斗柜抽屉里老太大的衣裳取出来,放进一个松木箱里,接着先把抽屉都搬下去,然后又一人抬一头把拒体搬下去。他们花了很长时间琢磨五斗柜的摆放位置,最后决定放在卧室里。五斗柜刚摆好,卡拉望太太就把她的衣物放了进去。座钟放在饭厅的壁炉台上,两口子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布置的效果,他们感到满意极了。

卡拉望睁开眼时,天已经大亮了。等他办完相关手续,已是晚上八点钟光景。卡拉望上楼来看母亲,已经很平静了,他看惯了那具尸体。

吃晚饭时,没有灯油了,于是玛丽上楼去拿蜡烛。

突然,玛丽急急忙忙地跑下楼,脸色煞白:“爸爸,奶奶在穿衣裳!”

卡拉望一下子蹦了起来,疯了似的奔向楼梯,大惊失色的妻子紧随其后。屋子中间一个高瘦的人影在走动,是老太太。她从昏睡中醒来,见五斗柜不翼而飞,有些迷惑,后来在木箱里找到了她的衣裳。儿子和儿媳进来的时候,她穿好了衣裳,正准备下楼。

卡拉望冲过去,抓住她的手,拥吻她,热泪盈眶;他妻子在他背后虚情假意地连声说着:“太好啦,真是太好啦!”

但是老太太的脸绷得像一座雕像,目光冰冷冷:“晚饭好了吗?”他已经昏了头,结结巴巴地说:“早好了,妈,我们正等你吃饭呢。”他殷勤地挽住她的胳膊。卡拉望太太端起蜡烛,像夜间替扛大理石柜面的丈夫照路一样,一级一级地倒退着引路。

到了二楼,她差点跟正在上楼的人撞个满怀。原来是卡拉望的妹妹到了,布罗太太见此情景,吓得目瞪口呆,她丈夫却没有大惊小怪,只是低声说:“咦,怎么回事?活过来啦!”

卡拉望打个圆场说:“老太太有点不舒服;不过现在好了,完全好了。是不是,妈妈?”

老太太一边继续往前走,一边回答:“一下子昏过去了。不过你们做的事我都知道。”她说话的声音那么微弱,就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似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卡拉望对母亲的高寿感到激动,一方面是因为他深爱母亲,另一方面因为母亲的长寿对他来说是个好预兆。
B.面对变故,卡拉望太太“适可而止地哭嚎”和“决定尝一点”牛肚的举动,表现出了她冷静与理性的一面。
C.舍奈医生真诚善良、乐于助人,他替卡拉望着想,建议他出去走走,虽然已有醉意,但依然不忘给人看病。
D.卡拉望太太嘱咐10点至11点间发电报这一情节,既刻画了她的形象,也和后文布罗太太的到来形成照应。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围绕老太太的昏厥展开,讲述了卡拉望家一天两夜的故事,在情节发展中铺叙了一家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B.小说画线部分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营造了温馨宁静的氛围,烘托了卡拉望在痛哭之后轻松平静的心情。
C.小说中物具的安排富有匠心,如布设“座钟”“大理石面的五斗柜”来写出卡拉望夫妇二人争夺遗产的丑态。
D.小说以“一家子”为标题,打破了读者对一家人相亲相爱、美满幸福的情感期待,看似寻常,却饱含讽刺意味。
3.小说以老太太“死而复苏”为结局,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4.关于小说创作,莫泊桑曾说,“莫做珍奇辞藻的收集者”“避免一切复杂的解释和一切关于动机的议论,限于使人物和事件在我们眼前通过。”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2-01-30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个朋友

[法]莫泊桑

巴黎陷入重围,忍饥挨饿,痛苦呻吟。屋顶上的麻雀显著地稀少了,连阴沟里的老鼠也数量骤减。莫里索先生,职业是钟表匠,因为时局变化成了家居兵。一月里的一个早晨,天气晴朗,他两手揣在制服的裤袋里,肚子空空,在环城林荫大道上溜达。他突然在一个同样身穿军服的人面前站住,因为他认出对方是他的一个朋友。那是索瓦热先生,他在洛莱特圣母院街开服饰用品店,也是个钓鱼迷。

他们常常手执钓鱼竿,两只脚在水面上摇晃着,并排坐在那里度过半天的时光。他们就这样互相产生了友情。即使一言不发,他们也能彼此心领神会,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爱好和一样的情怀。

春天,上午十点钟左右,恢复了青春活力的阳光,在静静的河面上蒸起一层薄雾,顺水漂移;也在两个痴迷的垂钓者的背上洒下新季节的一股甜美的暖意。偶尔,莫里索会对身旁的伙伴说:“嘿!多舒服啊!”索瓦热先生会回答,“真是再舒服不过了。”

秋天,白日将尽的时候,在夕阳照射下天空如血,猩红的云彩倒映在河面上,整个河流变成了紫红色,天际仿佛燃起了大火,两个朋友被笼罩在火一样的红光里,预感到冬天将至而瑟瑟发抖的枯黄的树木也披上了金装。索瓦热先生微笑着看看莫里索,慨叹道:“多美的景致啊!”而心旷神怡的莫里索,眼睛不离浮子,回答道:“比林荫大道美多了,嗯?”在这样迥然不同的情况下不期而遇,他们都十分激动地用力握了握手,然后他们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地并肩走着。莫里索接着说:“还记得钓鱼吗?回想起来多么有趣呀!”

索瓦热问:“咱们什么时候再去?”

莫里索停下来,说:“咱们现在就去。”没多久,他们就越过前哨阵地,来到几小块葡萄园边上。下面就是塞纳河。

索瓦热先生指着河对面那些山岗,低声说:“普鲁士人就在那上头。”面对荒无人烟的原野,一阵莫名的恐惧令他们毛骨悚然。

莫里索结结巴巴地说:“喂!万一碰上他们呢?”

尽管情况险恶,索瓦热先生依然以巴黎人特有的幽默口吻回答:“咱们就请他们吃一顿生煎鱼。”

但是周围是那么寂静,是否还冒险穿越田野,他们被吓得犹豫不决了。

最后,索瓦热先生还是下了决心。他们弯着腰,利用葡萄藤作掩护,睁大眼睛,竖直耳朵,从一片葡萄园里爬了下去。

莫里索把脸紧贴地面,当确定只有他们后,于是放下心来,开始钓鱼。

他们小心翼翼地把一个个银光闪闪、活蹦乱跳的鱼放到一个织得很密的网兜里,内心喜滋滋的;这种喜悦,是一个人被剥夺了某种心爱的乐趣,时隔很久又失而复得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的。

突然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仿佛是从地下传来一样,大地都应声发抖。那是大炮又轰鸣起来了。

莫里索正在紧张地望着他的一次又一次往下沉的浮子;突然,这个性情平和的人,对这些如疯子般热衷于战争的人怒从中来,低声抱怨道:“一定是傻瓜才会这样自相残杀。”

索瓦热先生接着他的话说:“连畜生也不如。”

但是他们突然被吓得打了个寒战,因为他们真切地感觉到有人在他们身后走动。他们回过头去一看,只见四个全副武装的彪形大汉,手中端着枪指着他们的面颊。

两根钓鱼竿从他们手中滑落,掉进河里。

几秒钟的工夫,他们就被抓起来,绑起来,带走,然后扔进一只小船里,划到对面的岛上。

一个满脸胡须的巨人似的家伙,用一口纯正的法语说:“我认为,你们两个是间谋,是派来侦察我的。你们假装钓鱼,是为了更好地掩盖你们的企图。你们是从他们的前哨阵地过来的,肯定知道回去用的口令。把口令告诉我,我就饶了你们。”

两个朋友脸色煞白,并排站在那里,紧张得两手微微颤抖,但他们一句话也没说。

那军官接着说;“谁也不会知道的。说出来,你们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了。可是如果你们拒绝交出来,那就是死,而且马上就死。由你们选吧。”

他们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普鲁士军官依然平心静气,伸手向河那边指了指,说:“你们想想看,再过五分钟你们就要淹死在这条河里了。再过五分钟!你们想必都有亲人吧?”

两个钓鱼人始终站在那里,沉默不语。

那军官又说:“我再给你们一分钟,多一秒都不给。”

然后,他猛地站起来,走到两个法国人跟前,抓住莫里索的胳膊,把他拉到一边,低声对他说:“快说,口令是什么?你的伙伴绝对不会知道的;我就假装心软了。”

莫里索先生没有回答。

普鲁士人于是又把索瓦热先生拉到一边,向他提出同样的问题。

索瓦热先生没有回答。

他们又并排站在一起了。

那军官开始发令。士兵们举起武器。

莫里索先生说:“再见了,索瓦热先生。”

索瓦热先生回答:“再见了,莫里索先生。”

他们握了握手。

那军官喊了声:“开枪!”

十二支枪同时响起。

索瓦热先生脸朝下,一头栽倒。比较高大的莫里索晃了几晃,身子打了个半旋,仰面倒在他伙伴的身上。他们被打穿的制服的前胸涌出一股股鲜血。

一八八三年二月五日

(有删改)


【注】①指普法战争(1870一1871)期间,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②家居兵:普法战争期间巴黎的国民自卫军,因不执行任务时住在家里,故有此俗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宏大的背景中叙述了一波三折的故事,在简洁的语言中塑造人物形象,在典型的细节中表现人物心理,震撼了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
B.在战争中,作为钟表匠和服饰店老板的普通市民,因时局变化而成了家居兵,显示出战争的残酷,突出了反战、反侵略的主题。
C.小说中插叙了战争发生之前的两次垂钓生活,恬静美好的环境,让人感到轻松愉悦,与下文钓鱼的环境形成巨大的反差。
D.“钓鱼”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在隆隆的大炮轰鸣声和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垂钓,又可以表现出两个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小说善于表现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两个朋友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3.文学之所以能够引人入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它对人性的深入探究与挖掘。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的本性的赞美和歌颂。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人性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