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明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20-21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异乡

(美)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在院子里举行。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赛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

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

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不久,我感到意大利语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都不敢同他交谈了。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当我学不好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

“回美国。”

“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把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

“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注】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②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③“RATELLANZA”“ABNEGAZIONE”:意大利语,意为“友爱”“克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故事真实可信,同时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
B.很多伤兵都得了勋章,意大利为了表示友谊,授予了“我”这个美国兵勋章,其他人因此改变了对“我”的态度,“我”感到很伤心。
C.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少校怒气冲冲地告诫“我”,表情可怕,少校这种看似不近情理的言行,表达了他的无限悲愤。
D.作者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洗练传神的语言、简单白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精心对死狐、死鹿和一串串的死鸟进行逼真描绘,意在与四肢残疾的伤病形象形成对照,具有生动的象征意义。
B.少校因遭受悲痛的丧妻之苦,所以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才流露出看似不近情理的言行,显得非常恼怒。
C.小说结尾写少校对墙上的那些照片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这一细节表现了他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
D.小说以《在异乡》为题,揭示了战争的创伤导致那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主题。
3.小说开头所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小说的标题“在异乡”含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2-12-16更新 | 579次组卷 | 32卷引用:(新教材)单元综合测评3—2020年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①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鲨鱼上来得那么快,毫无预兆地划破蓝色的海水,出现在太阳底下。随后,它又回到水里,捕捉到血腥味,开始顺着小船和鱼的航道游来。

②有时候,鲨鱼会找不到气味,但又会重新捕捉到它,也许不过是蛛丝马迹,鲨鱼却会游得很快,紧追上去。这是一条很大的灰鲭鲨,生来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样快。除了鱼嘴,浑身都很漂亮。它的背像箭鱼的背那么蓝,肚皮为银色,鱼皮光滑漂亮。它的体态像箭鱼,就是那张大嘴不一样。这时它嘴巴紧闭,贴着水面游得很快,高高的背鳍刀子一般在水里穿行,毫不抖动。在紧闭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向内倾斜。这不是大多数鲨鱼常见的金字塔形牙齿,样子倒像卷成爪子模样的人的手指。它的牙齿跟老人的手指差不多长,两侧有着像剃刀般锋利的刀口。这种鱼生来就是捕食海里所有鱼的,速度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壮,又是全副武装,所以没有其他敌人。现在,它闻到了新鲜的血腥味,便开始加速,蓝色的背鳍划破了海水。

③老人看着鲨鱼过来,知道它天不怕地不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鲨鱼靠近,一面准备好鱼叉,把绳子系紧了。可是绳子太短,缺了一截,就是割下来捆鱼的那一截。

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好景不长,他想。瞧着鲨鱼逼近,他看了看那条大鱼。也许这只是一场梦,他想。我不可能阻止它攻击我,但也许我能逮住它。登土鲨(原文为西班牙语,此处为音译,用于称呼灰鲭鲨),他想。叫你妈倒霉。

⑤鲨鱼快速靠近船尾,在袭击大鱼的时候,老人见它张开大嘴,眼睛怪怪的,牙齿咔嚓一声插进鱼尾上方的鱼肉。鲨鱼的头钻出水面,背也露了出来,老人听见鲨鱼撕开大鱼皮肉的声音,他把鱼叉猛地往下刺向鲨鱼头部,插进两眼之间那条线与从鼻子笔直往后的那条线的交点上。其实那些线是不存在的。只有厚重尖利的蓝色脑袋,巨大的眼睛,咔嚓作响、吞噬一切的攻击性的嘴巴。不过那是鱼脑所在,老人刺中了这个地方。他用血汁模糊的双手使出全身力气,把鱼叉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⑥鲨鱼翻过身来,老人看见它的眼睛已没有了生气。随后鲨鱼又翻了个身,身上裹了两圈绳索。老人知道鲨鱼已经死了,但它不愿接受死亡。接着,鲨鱼肚皮朝天,甩动着尾巴,咯咯地咬着嘴巴,像一艘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尾巴击水的地方泛起了白色的水花,绳索绷紧了,颤抖着,最后断掉了。这时,鲨鱼四分之三的身体完全露出水面,在那儿静静地躺了一会儿,老人瞧着它。随后,鲨鱼慢慢地下沉了。

⑦“它叼走了近四十磅肉。”老人大声说。还带走了我的鱼叉和全部的绳索,他想。现在我的大鱼又在淌血了,而且还会有其他鲨鱼来袭的。

⑧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鱼受到袭击时,仿佛他自己受到了袭击。

⑨不过,攻击我那条鱼的鲨鱼被我给宰了,他想。我见到过的登土鲨就数它最大。天主知道,我是见过大鲨鱼的。

⑩好景不长,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根本没有钓到过这条鱼,希望独个儿在床上躺在报纸上。

⑪“但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不过我还是很难过,我竟宰了这条鱼,他想。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与海》(节选)叙述了这样的故事:在老人捕到大鱼后,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的袭击,老人与鲨鱼进行搏斗,并杀死了它。
B.海明威主张创作既要忠实于他所了解的生活的知识,又要有合理的想象。《老人与海》(节选)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创作主张。
C.《老人与海》是自传体小说,节选部分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以期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D.第⑧段 “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老人的痛惜和无奈。
2.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侧重点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1)第④段: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
(2)第⑤段: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3.选文中的“鲨鱼”代表了什么?文中关于鲨鱼的描写对刻画老人形象有什么作用?。
2021-03-13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完成下列有关《老人与海》的各题。

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鲨鱼上来得那么快,毫无预兆地划破蓝色的海水,出现在太阳底下。随后,它又回到水里,捕捉到血腥味,开始顺着小船和鱼的航道游来。

有时候,鲨鱼会找不到气味,但又会重新捕捉到它,也许不过是蛛丝马迹,鲨鱼却会游得很快,紧追上去。这是一条很大的灰鲭鲨,生来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样快。除了鱼嘴,浑身都很漂亮。它的背像箭鱼的背那么蓝,肚皮为银色,鱼皮光滑漂亮。它的体态像箭鱼,就是那张大嘴不一样。这时它嘴巴紧闭,贴着水面游得很快,高高的背鳍刀子一般在水里穿行,毫不抖动。在紧闭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向内倾斜。这不是大多数鲨鱼常见的金字塔形牙齿,样子倒像卷成爪子模样的人的手指。它的牙齿跟老人的手指差不多长,两侧有着像剃刀般锋利的刀口。这种鱼生来就是捕食海里所有鱼的,速度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壮,又是全副武装,所以没有其他敌人。现在,它闻到了新鲜的血腥味,便开始加速,蓝色的背鳍划破了海水。

老人看着鲨鱼过来,知道它天不怕地不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鲨鱼靠近,一面准备好鱼叉,把绳子系紧了。可是绳子太短,缺了一截,就是割下来捆鱼的那一截。

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好景不长,他想。瞧着鲨鱼逼近,他看了看那条大鱼。也许这只是一场梦,他想。我不可能阻止它攻击我,但也许我能逮住它。登土鲨(原文为西班牙语,此处为音译,用于称呼灰鳍鲨),他想。叫你妈倒霉。

鲨鱼快速靠近船尾,在袭击大鱼的时候,老人见它张开大嘴,眼睛怪怪的,牙齿咔嚓一声插进鱼尾上方的鱼肉。鲨鱼的头钻出水面,背也露了出来,老人听见鲨鱼撕开大鱼皮肉的声音,他把鱼又猛地往下刺向鲨鱼头部,插进两眼之间那条线与从鼻子笔直往后的那条线的交点上。其实那些线是不存在的。只有厚重尖利的蓝色脑袋,巨大的眼睛,咔嚓作响、吞噬一切的攻击性的嘴巴。不过那是鱼脑所在,老人刺中了这个地方。他用血汁模糊的双手使出全身力气,把鱼又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鲨鱼翻过身来,老人看见它的眼睛已没有了生气。随后鲨鱼又翻了个身,身上裹了两圈绳索。老人知道鲨鱼已经死了,但它不愿接受死亡。接着,鲨鱼肚皮朝天,甩动着尾巴,咯咯地咬着嘴巴,像一艘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尾巴击水的地方泛起了白色的水花,绳索绷紧了,颤抖着,最后断掉了。这时,鲨鱼四分之三的身体完全露出水面,在那儿静静地躺了一会儿,老人瞧着它。随后,鲨鱼慢慢地下沉了。

“它叼走了近四十磅肉。”老人大声说。还带走了我的鱼又和全部的绳索,他想。现在我的大鱼又在淌血了,而且还会有其他鲨鱼来袭的。

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鱼受到袭击时,仿佛他自己受到了袭击。

不过,攻击我那条鱼的鲨鱼被我给宰了,他想。我见到过的登土鲨就数它最大。天主知道,我是见过大鲨鱼的。

好景不长,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根本没有钓到过这条鱼,希望独个儿在床上躺在报纸上。

“但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不过我还是很难过,我竞宰了这条鱼,他想。

1.对画线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写出了老人身处的环境恶劣(对手强大),以及老人坚强的意志,同时为下文鲨鱼吞食大鱼作铺垫。老人面对鲨鱼时的决心与恶意,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
B.“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写出了老人拼尽全力去刺,表现了老人的勇敢和不屈,但遗憾的是最终并没能杀死鲨鱼。
C.“现在我的大鱼又在淌血了,而且还会有其他鲨鱼来袭的。”通过老人的独白,交代与鲨鱼搏斗的结果,预示着后面应对鲨鱼的袭击将更加艰难。
D.“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写出老人对大鱼的痛惜和无奈,对捕获大鱼的后悔,以及劳动成果被掠夺后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挫败感。
2.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鲨鱼意味着困难、对手、厄运等,选文中对鲨鱼生动形象的刻画和老人面对鲨鱼时的决心与恶意,衬托出老人面临困境永不言弃、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
B.鲨鱼代表着破坏性的力量:被人蔑视、自卑、悲观等。海明威也借指评论家,选文中的灰鳍鲨相比于食腐肉的鲨鱼而言,指具有真知灼见的评论家。
C.老人因为出海太远,所以长途归程中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面对鲨鱼,老人和大鱼都成为了牺牲者,鲨鱼成为复仇之神,老人正是他自己悲剧的创造者。
D.大马林鱼和鲨鱼一样,都是老人奋力想要战胜的敌人,是恶势力的象征。老人顽强地和一切反对他的强大力量展开搏斗,最终顺利将其捕获并宰杀。
3.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老人与海》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作者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B.《老人与海》中,老人辛辛苦苦钓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围攻多次,每一次都是致命的袭击,这是在告诉我们:命运时常捉弄人,厄运是不可抵挡和战胜的。
C.《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有意识地把老人比作基督的化身,同样表达着一种基督精神,直面一切,毫不退缩,最后完成作为一名渔夫的“自我救赎”。
D.《老人与海》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老人的英勇正在于“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已经成为海明威式硬汉精神的标志。
2020-11-29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下列对《老人与海》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结构上有单纯性,情节不枝不蔓,人物少到不能再少,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B.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C.《老人与海》代表了海明威对作家和写作的一些看法。老人就是作家的象征,捕鱼的技巧就是创作的方法与艺术,而大鱼则象征伟大的作品。
D.《老人与海》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E.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2020-11-27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三下枪声

海明威

尼克正在帐篷里脱衣服。他看见篝火在帐篷上投下他父亲和乔治叔叔的影子。他感到好生不安和羞愧,便尽快地脱下衣服,整整齐齐叠好。他感到羞愧是因为脱衣服使他想起了上一晚的事。整天来他都把这事抛置脑后了。他父亲和叔叔吃过晚饭就走了,带着盏篝灯过湖去钓鱼。他们把小船推下水之前,他父亲吩咐他,万一他们不在时出了什么紧急情况。他只要开三下枪,他们就马上赶回来。

尼克从湖边穿过林子回到营地。他听得见黑暗中的船桨声。他父亲在划桨,他叔叔坐在船尾拉饵钓鱼。他父亲把小船推下水时,他叔叔已经早拿着钓竿坐好了。尼克留神听他们在湖面上的动静,到再也听不见桨声才罢。

尼克一路穿过林子走回去,倒害怕起来了。夜间他对林子总不免有点害怕。他掀开帐篷门帘,脱了衣服,摸黑悄消钻进毯子里躺着。帐篷外的篝火烧剩一推木炭了。尼克躺着一动不动,想法入睡。到处都没动静。尼克感到只要能听到一声狐狸叫,或者猫头鹰啼啊什么的,就放心了。到目前为止还没什么明确的东西让他害怕。可是眼下他却大大害怕起来。蓦地他怕起死来了。

才两三个礼拜前,他们在家乡的教堂里,刚唱过一首赞关诗,“生命总有一天会断送”。他们唱这首赞美诗时尼克明白了自己总有一天必定会死。这使他感到非常难受。这是他头一回明白自己迟早难逃一死。那天晚上,他坐在过道夜明灯下看《鲁滨孙历险记》,想借此忘却生命总有一天会断送这一事实。保姆看见他在过道上,吓唬他说要是他不去睡觉,就要去告诉他父亲了。他进房去睡了,但等保姆进了她自己的房间,他又出来,在过道夜明灯下看。

昨晚,他在帐篷里就有过同样的恐惧。他只是到了晚上才有这种恐惧。开头倒不算是恐惧,而更像是一种体会。但总是处在恐惧的边缘,而且一旦开了头,一下子就害怕起来。他只要心里真的一吓坏,就马上拿起枪,把枪口从帐篷口伸出去,开上三枪。枪杆朝他反冲得够呛。他听见枪子在林间摧枯拉朽,一掠而过。他只要一开了枪就没事了。他躺下来等他父亲回来,但他父亲和叔叔在湖对面还没吹灭篝灯,他就睡着了。

“这混小子,”他们往回划时,乔治叔叔说。“你干吗吩咐他叫我们回去啊?他没准儿被什么弄得大惊小怪了。”乔治叔叔是他父亲的弟弟,一个钓鱼迷。

“啊,得了,他还小呢。”他父亲说。

“这可不是带他跟我们一起到林子里来的理由啊。”

“我知道他胆子特小”他父亲说,“可我们在他那年龄胆子都小。”

“我真受不了他,”乔治说。“他鬼事情特多。”

“啊,得了,别提了。反正今后你钓鱼的机会多的是。”

他们走进帐篷,乔治叔叔拿手电直照着尼克的眼睛。

“怎么啦,尼克?”他父亲说。尼克在床上坐起身。

“听上去像是狐狸和狼的杂种,就在帐篷四下转悠,”尼克说,“有点儿像狐狸,但更像狼。”当天他刚从叔叔那儿学会“既……又……”这词儿。

“他没准儿听到了猫头腐啼叫吧。”乔治权叔说。

早上,他父亲发现有两棵大树长得彼此靠拢,在风中会摩擦发抖。

“你看是这个声响吗,尼克?”他父亲问。

“兴许是吧。”尼克说。他不愿再想这事了。

“今后你在林子里可不要害怕了,尼克。没一样伤得了你。”

“连闪电也伤不了?”尼克问。

“对,连闪电也伤不了。碰上大雷雨就驰到空地上去。躲在山毛榉树下也行。它们从没挨过雷击。”

“从来没有?”尼克问。

“我从没听说过。”他父亲说。

“哎呀,听你说山毛榉树能行,我真高兴。”尼克说。

这会儿他又在帐篷里脱衣服了。虽然他没在看他们,可是他察觉到帐篷上有两个人影。随即他听到小船给拖上湖滩,两个人影便没了。

他听见父亲什么人在说话。可接下来他父亲大喝一声道,“穿上衣服,尼克。”他赶快穿好衣服。他父亲走进帐篷,在圆筒行李袋里面翻来找去。“穿上外衣,尼克。”他父亲说。

(节选自《尼克·亚当斯故事集》,陈良廷译)

1.下列对不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以各种方式渲染黑夜丛林的静谧,比如暗处的船桨声、连一声狐狸或是猫头鹰啼都听不到,为尼克的恐惧进行铺垫。
B.小说插叙部分交代了尼克在教堂的经历,说明生命意识的觉醒是导致尼克恐惧的深层原因,这拓展和深化了小说的思想意蕴。
C.作者强调“他刚从叔叔那儿学会‘既……又……这词儿’”,这是在暗示尼克年纪还小,体现了海明威对于细节的精心设计。
D.小说最后一段中,在第二天晚上临睡前尼克“听见父亲跟什么人在说话”,这一细节说明此次野营并非只有他们三人。
2.海明威的小说非常善于用精简凝练的对话展现人物灵魂。文中画线部分的对话就塑造了父亲和乔治叔叔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进行简要分析。
3.有评论者认为小说中的尼克是个“小小的硬汉”。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2020-11-02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百师联盟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二)语文试题
6 . 这段文字体现了老人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但是,到了半夜,他又上阵了,而且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鲨鱼成群结队地游了过来,直扑向大鱼,他只能看见鱼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痕,还有它们身上的鳞光。他用棍子朝鲨鱼的头直打过去,听到几张鱼嘴咬啮的声响,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大鱼,让小船来回摇晃的声音。他只能凭感觉和听觉拼死拼活地一顿棍棒打下去,觉得棍子被什么东西抓住了,就这么丢了武器。《老人与海》
7 . 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大鱼,弄得小船依旧摇摆不定,老人放松了帆脚索,让小船横过来,露出船底的鲨鱼。他一看见那条鲨鱼,就探过身朝它刺去。他刺中的只是鱼身,鱼皮生硬,刀子几乎戳不进去。这下子震得他的双手和肩膀生疼。不过,那鲨鱼很快就浮上来脑袋露出了水面,老人趁它的鼻子刚钻出水面挨上大鱼,对准它那扁平脑袋的正中间扎了下去。老人拔出刀,再朝同一个地方扎过去。它还是用嘴紧咬着大鱼不放,老人一刀戳进它的左眼,可它还是不肯走。《老人与海》
2020-10-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第10课 老人与海(节选)
8 . 这几段文字有何内涵?
于是他把舵柄夹在胳膊下面,一只脚踩住帆脚索,就这么做了。
“这下好了,”他大声说,“我还是个老头儿,但可不是手无寸铁了。”
这时候风更加强劲了,船航行得很顺利。他只看着鱼的前半部分,心里又燃起了一点儿希望。
不抱希望才愚蠢呢他想。还有,我把这当成了一桩罪过。别去想什么罪过了,他想。眼下不说罪过,麻烦就已经够多的了,况且我对这个一无所知。《老人与海》
2020-10-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第10课 老人与海(节选)
9 . 选自《老人与海》的文章开头的“他们”指什么?
2020-10-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第10课 老人与海(节选)
10 . 名著简答题。
(1)《老人与海》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对此你如何理解?
(2)《老人与海》中,在与鲨鱼搏斗后,老人为什么认为他“终于被击垮了”?你是怎么看的?
2020-10-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专项练 小题组合训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