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学类文本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塵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塵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着,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1.文段第三段在刻画人物时整体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请写在横线处。
2.请指出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
3.文段善用动词表现人物,请从湘云、黛玉、宝玉中任选两个动词简要分析。
2023-10-2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塵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塵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着,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请指出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文段第三段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其好处是什么?
3.文段善用动词表现人物,请从中选择两个动词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旬高龄的吴冠中,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邻居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却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卖过成百上千次。万贯家产吧?却“穷”得布衣素食。老头倔,价值几百万、几千万的传世名画一捐就是百多幅,消费却极端平民化。当理发店的老板娘得知这个老头的画卖到十多亿人民币的时候,她惊呆了,知道老人来小店理发绝非省钱图便宜。我问过吴老:“有消息称,你的一幅画又拍了四千多万元,创下新的纪录……”他不动声色,然后说了句:“这都与我无关。”

他和相濡以沫的她又从公园的林间小道缓缓走来,不认识的人都把他们当作退休多年的老职工。她三次患脑血栓,严重失忆。他伴着她,寸步不离,肩并肩搀扶着,平和而亲昵。我遇上他,总是聊上几句,她也总是和我的小孙儿说几句话。

1.根据语境,解释文中“人气”一词的含义。
2.第二段画波浪线句子中“小”和“大”的对比很有意味,请简要分析。
3.请比较第三段画横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改句:他平和而亲昵、寸步不离地伴着她,肩并肩搀扶着。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巴金

高觉新是觉民弟兄所称为大哥的人。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并不相同。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

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

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关于李家的亲事,他事前也曾隐约地听见人说过,但是人家不让他知道,他也不好意思打听。给他做媒的人常常往来高公馆。后来经他的父亲同继母商量、选择的结果,只有两家姑娘的芳名不曾被淘汰,因为在这两个姑娘之间,父亲不能决定究竟哪一个更适宜做他儿子的配偶,而且两家请来做媒的人的情面又是同样地大。于是父亲只得求助于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姓氏写在两方小红纸片上,把它们揉成两团,拿在手里,走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诚心祷告了一番,然后随意拈起一个来。李家的亲事就这样地决定了。拈阄的结果他一直到这天晚上才知道。

是的,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

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不到半年,新的配偶果然来了。

(选自巴金小说《家》,有删改)

文本二:

曹禺

[是午后二时的光景,宾客们正在用喜酒,新娘的花轿就快要抬进来了。]

觉 新:(沉浸在苦痛的思索里,几乎未留心她们已经出去,恍恍惚惚地踱来踱去,顺手取起一枝梅花,望了望,又苦痛地掷在桌上。沉闷而忧郁的声音,低低说出来)啊,如果一万年像一天,一万天像一秒,那么活着再怎么苦,也不过是一睁眼一闭眼的工夫。做人再苦,也容易忍受啊!(略顿)因为这一秒钟生,下一秒钟就死,睁眼是生,闭眼就是死。那么不都是一样的糊涂?就随他们怎么摆布去吧!反正我们都是早晨生,晚晌死,连梦都做不了一个的小蠓蠓虫。唉,由了他们也就算了。(到此仿佛完全静止,突又提起精神。)不过既然活着,就由不得你想的这么便宜。十年的光阴。能自由的人也许觉得短促,锁在监牢里面的。一秒钟就是十几年见不着阳光的冬天哪!(深深地)活着真没有一件如意的事:你要的是你得不到的,你得到的又是你不要的。哦,天哪!

[觉慧抱着一大束梅枝,由正中门生气勃勃地走过来。]

觉 慧:大哥,鸣凤呢?

觉 新:出去了。(长嘘一声)

觉 慧:(笑着)大哥,我就怕看你做成这么一副受苦受难的耶稣相。

觉 新:(苦笑)是做么?

觉 慧:(鼓动地)那么,你为什么不闯一下呢?

觉 新:(沮丧地)有什么个值得?死就死了,我们生下来就为着死的。

觉 慧:(不觉放下梅花,同情而兴奋地)就这么悲观?大哥你就这么看得透?生下就为着死?(突然愤慨地)我们活都没活够,祸都没闯够,我们……

[远处忽然鞭爆大发,一阵非常热闹的琐呐声,夹杂远远人们的喧嚣。]

觉 新:(不觉立起)这是什么声音啊?

觉 慧:(讽刺地)这就是活着的声音,大哥的新娘子大概是到了。

女仆们:轿到了!……新娘子来了!……快去看!走啊!到了!到了!

黄 妈:(一路嚷嚷着)好了,好了,新娘子到了,花轿到了。(对觉新笑嘻嘻地)大少爷,这可该吃你喜酒了。快出去,快戴上花,接新人吧。(走近要为觉新戴上)

觉 新:(不觉闪避着)黄妈,我,我有点闷气。你,你先出去给我倒杯茶来。

黄 妈:(连忙)也好。(立刻由偏门下)

觉 慧:(方才己跑到正门外望,现在忽然跑回来。急促而痛切地)大哥,大哥,你再想想吧!这是你一生的事情啊!(急切)你,你,你就闯一下吧!我劝过你四次了,我给你预备过!(匆促地望了一下)你,你现在决定走。还来得及……

[由正中门跑进觉民和琴小姐。两个人也都是气愤愤的。]

觉 民:(欣喜地)大哥,你在这儿!我们到处找你,你好一点了么?

琴小姐:(踌躇地)大哥,新娘子已经在大门口啦,你,你还不去?

觉 慧:(认真地)琴表姐,你忘了跟我们一块儿在这屋里读书的人啦?

琴小姐:(诚挚地)我,我怎么会忘记梅姐姐?(深切的同情,望着新)不过事情已经延迟到现在,我,我简直看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觉 慧:(固执地)有,有办法,有!只要有决心!(忽然)大哥,你不能再犹疑了,(恳切地)这不是人家的事啊!

觉 新:(仿佛自语,长嘘一声)怎么样呢?

觉 慧:(冲动地)走,走,现在还不太晚,还来得及。你可以先到我的同学家里……

觉 民:(忍不住叫出)这是不可能的。觉慧,你这是……

觉 慧:什么叫不可能?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你……

沈 氏:(由正门探出身来)新郎官预备好了么?

琴小姐:(连忙)好了,就好了。

王 氏:(也探出身)快出来吧,外面人等着呢!

觉 民:是啊,就出来。

[沈、王二氏立刻匆匆又走开。]

觉 慧:怎么样,大哥?

觉 新:(立起)不,没有这种办法。

觉 民:觉慧,你那是纯粹小孩子的话,这件事只有慢慢……

觉 慧:(性急)慢慢,慢慢,现在事情都遇到头上,你还叫大哥……

[克明仓促由正中门上,后随袁成与苏福,衣服穿得十分整齐,袁成手中捧着一顶两边各插一条金花的博士帽。]

高克明:明轩,你怎么还不出来?

觉 新:就来。

[外面老太爷的声音:克明啊!]

高克明:是,爹!

觉 民:(不得已)大哥,你去吧!

觉 慧:大哥,你不去!(更激烈地)大哥,你要大胆,大胆,大胆,永远的大胆!

觉 新:(苦笑)大胆,大胆?我要想到这个家呀,觉慧,我不能够随便一个人大胆的。

(选自曹禺话剧《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父亲用“拈阄”的办法来决定儿子婚配对象这一情节,体现了旧社会封建家长的独断与荒谬。
B.“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看似矛盾,实则表现了这一消息给觉新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C.觉新的悲剧是他懦弱隐忍造成的性格悲剧,也是由他特殊的出生环境造成的命运悲剧,更是社会悲剧。
D.“死就死了,我们生下来就为着死的”表明觉新对自己的婚姻充满了失望与无奈,已抱定了必死之心。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写觉新“用铺盖蒙住头痛哭”,这一细节生动地反映了觉新痛心不满却不敢让人知道,体现了他性格的隐忍懦弱。
B.文本二中觉慧反复劝说大哥“出逃”,先是直接反问,晓之以理;接着回忆往昔,动之以情;最后给出策略,鼓励出走。
C.文本二中的人物对话多处使用了省略号,都表现了人物说话时欲言又止的情态,体现了戏剧语言含蓄委婉的特点。
D.文本二中多次写到“梅花”,这既暗示着觉新正在思念的是钱家表妹梅小姐,也是对他们二人纯洁美好感情的象征。
3.根据文本二的内容,概括觉新、觉慧的形象特点。
4.这两个文本内容相近文体不同,艺术效果也不一样,读书小组要为此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从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两个角度,任选其一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①……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③不要取笑!”“取笑?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②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①处的省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说说②处“跌断,跌,跌”和“跌断,跌断,跌断”相比,语意上有什么不同。
3.说说③处的两个“取笑”在表意上的不同。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病还没好透,我也病了,高烧昏睡。弟弟做了汤,父亲切了最细的面条,邻居送来了老母鸡汤。母亲强撑着叫人扶起来,做了我最喜欢的鸡蛋汤,端到我的面前。当母亲那冰冷的手触到我火一样烫的前额时,我在昏沉中哭了!我的病很快好了,与其说是药物的功效,倒不如说是母爱的滋补更确切些。但母亲却因受凉、劳累,再度病危,又躺了一个多月才能下地。这次大病,母亲元气大伤,再也没能恢复过来。

后来我参军、转业,到县城、省城、京城工作,每每稍有时间,总不由自主地跑回家陪陪母亲。九十年代初深圳热时,我得到一个极其难得的工作机会,风烛残年的母亲一听说我要去的深圳在几千公里之外,便寝食难安。我虽真心不舍,却也坚决地放弃了这次调动,相当于放弃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机遇。朋友每每为我惋惜,我却至今不悔——母亲的安心足以弥补一切。

1.下列选项中的“像”,与文中加点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像翠翠这样善良、朴实的女孩子,我们都愿意和她相处。
B.年近八旬的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C.荷花淀的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D.更加上夜夜常起的狂风,像要把一切都给刮走。
2.文中多处出现“母亲”二字,但没有一处用“她”来代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中第二段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却把“孝”描绘得情真意切,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3-07-1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它是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它的眼睛像向日葵那么明亮,它会唱歌。

它的歌声里,有夏季降落在森林中的骤雨的音韵,有马尾松在风中吹动的音韵,有山苍子的种子和杉果被风吹着,落在坡上的声音,在整座森林呼唤太阳的哗响。

呵,它是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沿着它的溪岸,一条傍着山腰,向闽北森林深处伸展而去的森林铁路兴建起来了。工程测量人员,掮着水平仪和标杆来了,四乡的民工来了,铁道兵来了,接着钢轨运来了。湍急的山溪,我们闽北深林中的山溪,我知道,这时候,你的心多么激动。你倾听着。又倾听着。你的眼睛像太阳那么明亮。你歌唱。

呵!它是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那森林铁路的小火车,第一次运载着一节一节堆迭得高高的木材,运载着林中的丰收,轰轰然地开来了。这时候,你唱着一支怎样激越的歌呢?你的眼睛比开花时的枇杷园还明亮。呵,我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当你歌唱的时候。

1.文中对山溪交替使用“它”和“你”两种称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掮着水平仪和标杆的工程测量人员、四乡的民工、铁道兵来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你觉得哪种表达更好?为什么?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除了比喻之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5-24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在致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时,又由年轻且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新追求的优秀艺术家为其注入了现代意义。

新编的“团圆”的尾声堪为代表。原著设定的是一个极悲伤的结局所有的欢声笑语,一朝覆灭所有的前尘往事,花飞花谢。那些命如花美的女子,死的死、散的散,令人唏嘘。而舞剧的最后一幕却借宝玉的想象,让十二正钗同归舞台。帷幕拉起,舞台上铺满了飘零的白色花瓣,伫立着椅背极长的十二张高椅,如十二座法相庄严的墓碑。舞者钗环尽褪,肃立,舞动,不息……交响乐突进,民族舞突变为现代舞,舞姿大胆而凌厉,她们在用挣扎、呼喊的身体语言表达出对埋葬自己的现实与命运的抗争。这就是最后一幕——《花葬》。十二正钗死而复生,只为告别自己的一生,正应了“万艳同悲”。你可以把这当作是梦中复活,是魂魄犹燃,是命数运数都尽了但美永存……

作家毕飞宇表示:“《花葬》极棒,体现了团队的创造力和美学勇气,这个小说里没有,但是,恰恰是红楼的本质和精神。”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标点,并说明其作用。
2.最后一幕命名为“花葬”有何用意?请联系材料和原著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2023-05-21更新 | 3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离乡时,故乡是青山绿水,让你魂索梦绕,恋兹念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诗经时代到信息时代,人世间经历了(①)的变化,从牛车土路到飞机高铁,从结绳记事到移动互联,从茹毛饮血到神舟飞天,人口也从过去的不流动、少流动到今天的大迁徙、常迁徙……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人们怎样迁移,中国人对故乡的依恋是(②)、亘古未变的。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特征之一,就是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不太有变动,即便社会变迁,浓厚的乡土情结不曾改变。曹雪芹的故乡在江南,《红楼梦》中,他(③)地提及江南风物,体现的是对故乡浓浓的思念:黛玉看到薛蟠从苏州带回的家乡之物,触物伤情;妙玉将苏州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收在瓮里带到京城,饮的是精致的乡情;贾琏陪黛玉回苏州,带回了家乡的惠泉酒,王熙凤高兴地给贾琏乳母品尝……故乡的特产,对长期离乡的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珍贵记忆。曹雪芹和他《红楼梦》里的主人公们既不基层,也非附着在土上的乡下人,但他们骨子里流淌的依然是乡下人的血液,那就是对故土的眷恋、对故乡的深情。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结合语境,仿照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续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3.有人说,阅读《红楼梦》,是了解“乡土中国”的一座桥梁。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重要概念,指在亲属、地缘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产生的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请结合《红楼梦》原著,以“差序格局”的概念来解读王熙凤与下列人物的人际格局。
人物:贾母、贾赦、邢夫人、贾琏、宝玉、林黛玉、巧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节是一个让人伤怀的节日,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去陵墓祭扫先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比喻这个节日最形象的诗句。其实,        ,清明节和民间的寒食节也不同。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到处一片生机勃勃,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因此民间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说法。           ,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而“清明节”则是指在“清明”这天以扫墓祭祖为主要内容的节日。清明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开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            ,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固定的习俗,民间的“寒食”是冷饭的意思,就是说,寒食节这天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由于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其内容又是祭奠,所以时间一长,许多人就把寒食节和清明节混淆,当成一个节日了。其实,寒食节祭奠的是介子推,清明节祭奠的是自己的亲人。

但不论如何,清明节这一天,是中华民族一个具有不寻常意义的日子。四海之内,回家路上,奔跑的,是一个个沉重的身影。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怀揣着一颗虔诚的灵魂。

1.下列句子与文中画线语句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A.雷打谷雨前,洼地种瓜甜
B.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
C.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D.大寒牛下塘,冻死早禾秧
2.请在文中标序号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