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网络社交平台不断涌现,在满足人们社交需求的同时,也带来类似的网络社交诈骗问题。聊天有剧本、情节靠虚构,以熟人关系为幌子的诈骗更加隐蔽、更易成功,也更需提防、更要监管。

网络社交平台多建立在虚拟、开放的基础上,除了现实中的熟人外,使用者很难了解其他虚拟ID的真实情况,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更重要的是,一些社交平台不善监管、缺乏自律,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丢失了诚信的本色,必然问题百出,行之不远,网络社交,应以诚信为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进程。从乡土中国变为流动中国,从熟人社会转为陌生人社会,社会急剧转型,人口大量流动,这一进程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社交习惯:社交工具更便捷,社交半径在扩大,社交对象在增多,熟人社会的社交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在网络社交平台因为满足人们的交际需求而快速发展之时,更需要注重相关风险,不要让类似的诈骗行为,淡漠了人与人的信任,稀释了整个社会的诚信风气。

网络诈骗问题的出现,其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人专注于个人一已之利,是对诚信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的缺失。中华民族一直有崇尚诚信的优良传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将守信视为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认为诚实是天道人伦的法则。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致亡国的教训为后世所铭记,商鞅徙木立信的做法为后世所传颂。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正因此,我们一直大力倡导和践行诚信价值观,高度重视诚信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诚信就像空气,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须臾不可离。对个人如此,对社交平台也是如此。构建以诚信为基础的网络社交平台,应找回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而不是个体为中心的社会观念,深远地影响中国社会的组织、运行与延续。在迅猛发展的社交新趋势中,人们仍然希望在陌生人社区里找到熟人社会的信任。所以,不妨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引入的理念。只有让每个人都自觉守住规则底线、维护人际和谐,才能构建既承载传统文化精髓,又能满足现代人社交渴望的、值得信赖的网络社交平台。诚信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让诚信成为社会的底色,仍然任重而道远。网络社交平台和使用者须把诚信放在首位,建设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交平台,让人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与日俱增。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畅游网络世界的前提就是确保网络空间清朗,这离不开以诚信建设守护网络家园。同时,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地嵌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网络诚信建设也将提升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是现代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石,更应成为网络空间的基本共识。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诚信犹如空气和水,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的空间。互联网既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失信之所,只有让网络空间充满信任、积极健康,才能使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互联网越是向前发展,双刃剑效应越是引人注目,就越需要扬长避短、兴利除害,把互联网的正向效应发挥到最大。就诚信建设而言,网络带来了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但同时虚拟空间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也容易产生负外部性,为失信行为提供了客观上的可乘之机。无论在技术、利益还是机制层面,擦亮互联网的诚信底色,让守信者处处受益、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才能用良好的诚信环境护佑互联网健康发展。

如果网络空间失去信任,那么每个接入网络的个体都将是受害者;网络空间信任度高,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也会降低经济社会运行的交易成本。正因此,加强网络诚信建设,也需要坚持共建原则,网络诚信需要全社会共建,离不开每一个人上网的自律行为,也离不开对不诚信行为的打击。让政府部门、网络媒体、社交平台和网民个体形成强大合力。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如今,中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应该成为贡献者。以诚信为帆,让互联网健康发展,让网络之舟行稳致远,更好地造福人民。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以及网络平台缺乏有效的监督是网络诈骗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B.材料一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揭示诚信的重要性,为网络社交要讲诚信提供了理论依据。
C.讲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成为人们利用网络空间的基本共识。
D.互联网是把“双刃剑”,既带来了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也必然会导致失信行为的产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引入“群”的理念能够让每个人都自觉守住规则底线。
B.只要构建起以诚信为基础的网络社交平台,就能有效地找回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C.网络空间信任度高,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反之,每个上网个体都将成为受害者。
D.以诚信建设守护网络家园,保持网络空间清朗,能够有利于提升社会的诚信水平。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二“坚持共建原则”措施的一项是(     
A.政府部门,坚持依法治网,用法治划定诚信的红线,开展“净网”“剑网”等治理行动。
B.网络媒体,开展活动,唤起网络诚信,鼓励网络参与者恪守道德底线,积极传播正能量。
C.网络平台,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从监管,加强诚信自律。
D.网民个体,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提高网络操作水平,做好上网自我防护,谨防上当受骗。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论证思路。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诚信上网的问题,但在问题解决层面却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