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自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从1人1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的不断跨越,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航天人飞天逐梦的勇敢和执着,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这表明(     
①在实践基础上追求真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人们对太空的探索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探索太空的实验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④载人飞船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2年3月31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预定海域。该飞船在轨运行期间,按计划完成了飞船绕飞等多项试验,与空间站分离后,成功实施了与空间站2小时交会试验,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经验。这说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过程
②意识能直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实践是获得真理性认识的来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3 .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人民日报微博发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如下图),引发网友热议。从中可以看出(     

①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②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
③运动是绝对、无条件和永恒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历时183天,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新时代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心怀伟大梦想,接续迎难前行,让“长征”“神舟”“嫦娥”“天宫”等一次次进入公众视线,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把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写入了浩瀚太空,并凝结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四个特别”的宝贵精神财富。

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特别的梦想、特别的精神,不可能有特别的业绩,“特别能吃苦”是由载人航天领域的特别工作环境锤炼而成的。“特别能战斗”是由载人航天事业的高风险挑战历练而成的。“特别能攻关”是在抢占载人航天技术制高点奋斗过程中磨砺而成的。“特别能奉献”是由航天人秉持的精忠报国理想信念铸就而成的。载人航天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实践经验、它的伟大精神,无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激励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笃定前行。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载人航天精神与时代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载人航天精神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3)某校组织开展以“弘扬航天精神,实现青春价值”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列出两条演讲提纲。
5 .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搭载三名航天员结束长达183天的“太空出差”,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乘组顺利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创造了首次实施径向交会对接、首次执行应急救援发射待命任务、首次实施快速返回流程、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等多项“首次”成就。这些首创成就(     
①是人意识直接现实性的必然结果
②必须先在人的精神世界中被创造出来
③印证了实践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④完成了对相关科学理论真理性的检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09更新 | 301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历经183天太空“旅行”后成功返回地球,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开展载人航天研究。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升空,20多年过去,共有6艘载人飞船、5艘无人飞船和2个空间实验室被送入太空,有11名中国航天员、14人次飞出地球,留下了中国人邀游太空的身影。

半年“出差”,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创造了多项“首次”。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首次实施径向交会对接,首次执行应急救援发射待命任务,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等。神舟十三号进行多项科学技术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将迈得更大、更远。


20多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拉开建造大幕、祝融号火星车完成火星巡视探测、航天发射次数再创历史新高……刚走过的2021年,中国航天的成就举世瞩目,交出了一份让国人振奋、世界赞叹的兆眼“成绩单”。这份精彩答卷彰显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的能力,展现出新时代大国自信的豪情。

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国家科技水平和能力跃升的生动例证。在党和国家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不断攻坚克难,航天领域一次次传来捷报,令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中国空间站建造大幕全面拉开,两批航天员先后进入空间站,中国进入空间站时代;玉兔二号在月球上已经行驶965.85米,不断刷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行驶的纪录;天问-号成功着陆火星,祝融号火星车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总次数超过400系列重大任务的完成,使得2021年的中国航天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在中国航天史乃至世界航天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代代航天人始终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为载人航天事业接力“点火",将青春化作燃料,谱写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壮丽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2022-04-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8 . 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三号在空间站停留了六个月,在这期间,宇航员们在空间站展开一系列的航天任务。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由此可见(     
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②物质决定意识
③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9 . 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从“嫦娥奔月”的美妙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烈实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此次“嫦娥二号”拍摄的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与“嫦娥一号”相比,掀起了月亮的红盖头,看得见石头看得见坑。“飞得更快,离月球更近,‘看’得更精细”的“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作为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嫦娥系列卫星探月工程将更好地满足国家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


结合材料,阐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0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发射受到地日月的运动规律、发射场的气候、火箭运载能力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大科研人员密切协同、反复试验,为发射做好了充分准备。嫦娥二号卫星实现了“零窗口”(在定好的发射时间正负一秒内发射出去)成功发射。随后,顺利实施了飞行过程中的近月制动,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嫦娥二号的成功升空,在认识月球和卫星发射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起着极大地推动作用。


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辨证关系的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2022-04-28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阳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