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7 道试题

1 .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回答下列小题。

1.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满腔赤诚,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再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爱国,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②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③民族精神的全部内容       ④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全面落实宪法规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这说明(       
A.任何法律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B.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
C.我国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D.法的内容由社会物质条件决定
2024-04-0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等。

材料二无数英雄模范用炽热的报国志和爱国情谱写了中华民族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雷锋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用行动铸就了雷锋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被称为“科研疯子”“拼命黄郎”的黄大年不断求索、刻苦钻研,几十年如一日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有不忘初心、勇担扶贫大任,奋斗在脱贫战场,把最美的韶华留给大山的驻村书记黄文秀;有成就学生、擎起教育大旗,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燃灯校长”张桂梅。以杨利伟、景海鹏为代表的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释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进校园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从英雄模范中汲取精神力量,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3 . 【精神传承】

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在世代传承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其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深刻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正是在反抗列强侵略斗争中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艰苦斗争,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一系列伟大民族精神,书写了爱国主义的辉煌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征程上,要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我们应如何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奏响新时代爱国奋斗的最强音。

【精神动力】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任的中心任务,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继续高举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旗帜,充分激发中国人骨子里的爱国奋斗情怀,才能交出一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合格答卷。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知识,分析高举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暑假,研学旅游市场火爆。在我国义务教育“双减”背景下,父母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改变,让孩子“出门看世界”代替了补习班、兴趣班,家长们带着孩子走向祖国大好河山,在行走中收获了不同于书本的知识与感悟。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不少研学机构在假期推出了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研学产品,不仅将自身特色资源融入研学课程中,还更加注重实践、互动和创新,真正让孩子们“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据统计,当前研学活动受热捧的项目主要是红色研学、博物馆(图书馆)研学、国防夏令营研学、乡村劳动研学等。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今年暑假出现“研学热”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暑假研学活动受到热捧的主要项目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
2024-04-04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

【勿忘历史·缅怀先辈】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的“左倾”错误指导下失败,被迫长征。为了保存革命火种、实现革命理想,红军将士们克服重重阻碍,先后翻越了10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进行殊死搏斗。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顽强战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腊子口,取胜直罗镇……进行重要战役战斗600余次,击溃了国民党数十万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围追堵截……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1)长征的胜利是人类意志的伟大胜利。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加以说明。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从巧渡金沙江到强渡大渡河,从飞夺泸定桥到翻雪山、过草地,90年来,长征故事广为流传。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新时代再出发,长征永远在路上。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新时代我们应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为纪念长征胜利90周年。某社区随机抽取100位成年人,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内容如下(部分):

调查项目了解长征
历史事件
能够基本准确
表述长征精神
立足本职工作
弘扬长征精神
如果再来一次长征
你会选择吗
调查结果占比100%占比90%占比100%占比65%
调查结论长征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永不过时,长征精神后继有人
(3)说明上述得出结论的方法属于哪种推理以及如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性。
2024-04-04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系国家发展大局。

材料一   【稻蟹共生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近年来,东北各地积极探索稻蟹共生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传统模式下,水稻生产需要用大量农药杀虫除草,而蟹的生存需要减少农药的使用。在稻蟹“共生种养”的新模式下,河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的生长;水稻生长中由于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稻蟹共生模式是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

材料二   【产业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3年是“一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一汽”始终与中国汽车工业同频共振,守正创新。

2017年以来,“一汽”全面评估企业发展困境,广泛开展调研,集思广益,研判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前瞻设计,最终形成品牌发展战略,实现转“危”为“机”°公司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赋能,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多款新能源汽车在国外热卖;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海外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形成了全球化的产业布局;在新媒体平台开设官方社媒账号,搭建品牌与用户的即时沟通平台,通过传播品牌理念、产品品质、前沿技术、东方文化,聆听用户声音,赢得海外用户的好感;在海外市场设立基金,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关注女性权益等一系列公益活动。截至目前,中国一汽海外业务已覆盖8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出口销量实现了较高增长,总体呈现加速突破的良好态势。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阐述“一汽”是如何塑造品牌形象拓展海外市场的。
(3)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概括“一汽”公司运用创新思维方法确立品牌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传承红色基因凄续精神血脉】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是东北抗联将士崇高精神风貌和高尚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革命精神的彰显,是人类为了正义事业挑战自身极限的传奇典范。

(4)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将东北抗联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支撑。某校团委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重走抗联路”主题教育活动,请为这次主题活动写一份宣传稿。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7 . 中国Z世代是一群出生于1995年到2009年间,生活、学习和工作高度互联网化的年轻人。他们成长于中国高速发展的时代,对国家的认同感很强,看待世界的角度也从“仰视”变为“平视”。由此可见,中国Z世代(     
①是一个爱国、自信的群体
②易受互联网信息的影响
③是一个理性、友善的群体
④能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4-03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8 . 近年来,多地红色景区创作凸显红色主题的故事剧本,为参观者打造如同革命先辈所处的艰难环境那样的拟态氛围,使参观者在红色故事的“叙事语境”与“角色感”中重新认识中国革命,重新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从而完成从参观者到参与者再到传承者的身份转变。这表明(     
①活化历史场景更能激发参观者的情感共鸣
②主体的角色转换取决于环境的变化与创设
③参观者深层体验的建构是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弘扬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国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日益显著,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密码和动能。

材料二   近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古老的文化遗产在中华大地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相关知识,说明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多重价值的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对“如何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提出两点建议
2024-03-31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新形态,汲取奋进力量。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地球上既没有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任何国家都有选择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自己现代化梦想的权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汲取奋进力量

走过辉煌百年,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鲜明地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

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走向百年大党强党,源于伟大建党精神。一切精神皆有来源,追根溯源,必源于人民、源于实践、源于斗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精神品格。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围绕“我们应如何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符合主题;②正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③条理清楚。
2024-03-29更新 | 1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