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坚持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时空和作用上的差异,但在内容领域、观点见解、思维方式等方面又有诸多通达相融之处。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进行改造,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将《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实证与考据方法进行创新转化,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用以揭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与理论论述中,巧用中华文化名言名句,激活其内蕴的合理因素,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如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等。这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嫁接联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呈现出愈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以唯物辩证法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应有的当代气韵与时代风采。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第二个结合”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至上性和优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强调“实践”的古语,请你列举两句。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恢弘斗争实践史和方法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奋力探索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空前的伟大斗争。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斗争”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备战28年,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整个中国社会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状况,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新生人民共和国的打压,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建设实践,为中国的“富起来”“强起来”打下了坚实根基。

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斗争精神,以“摸着石头过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斗争勇气,抓住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实现了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和风险挑战增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帶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国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重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斗争方法的正确性。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诸多激励人们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名言警句。请你列举两句。
2023-08-23更新 | 3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3届高中高三毕业班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书香找到归宿,让一切美好发生”,为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提升全体师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品味,我校与省新华书店合作建设了“衍林书屋”。营造崇尚阅读的良好氛围,让诗书在师生的心中开花,让远方在师生的脚下延伸,让书香为个人成长助力,为学校发展增底蕴。


(1)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谈谈我校建设“书香校园”的理由。

材料二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塞罕坝三代人近56年发扬塞罕坝精神,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使当地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随着绿色发展的提速,塞罕坝积极发展以森林为主体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塞罕坝林场坚持合理种植,建立了8万多亩绿化苗木基地,每年收益过千万。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为202亿元。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联合国和感动中国组委会分别授予2017年“地球卫士奖”和“感动中国”团体奖,让塞罕坝人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塞罕坝精神对于创造美好生活的作用。
(3)爱国主义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奋斗。请你在这一观点中提取关于民族精神的二个关键词,并列举相对应的名言警句。
2022-10-1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当前,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民主法治、人格尊严的保护、环境的保护、民事权利的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等等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之后,民法典的编纂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推进和创新。如,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主体在信息收集、保存、利用中享有知情权、同意权等权利。此规定为更好地保护公民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为全面治理广告电话、垃圾邮件、偷拍等侵犯隐私权的社会顽疾提供了法律保障。

民法典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汇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新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反映出一个民族对生存发展民生关键问题的基本立场。


(1)民法典的编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原则,实现了体民情、聚民意、保民生的统一。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古代民本思想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们今天的治国理政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理念就汲取了大量古代民本思想的营养。请你列举两句能够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名言警句。
2020-07-2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自古尊崇仁德博爱。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蒙内铁路对肯尼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中欧班列累计运输货值超3000亿美元,菌草技术在100多个国家创造了数十万个绿色就业机会,澜湄甘泉行动计划为7000多名居民提供安全饮水保障,中老铁路实现了老挝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夙愿,“鲁班工坊”帮助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年轻人掌握了职业技能…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如何彰显文化自信的。
(2)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证明,“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予以说明。
(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请列举两个与此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见下图),防止党变质、变色、变味,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赢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号召“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号召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号召为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分析加强思想建党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的。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团结奋斗精神,请列举两条体现团结奋斗精神的名言名句。
2023-08-18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团结奋斗精神。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启迪中国人民精诚团结、不懈奋斗,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这种远大志向和抱负赋予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团结奋斗鲜明写在自己的历史答卷上,形成了党的团结奋斗优良传统,同时结合新形势不断开创出团结奋斗的新局面。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赢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号召“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号召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号召为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传承和弘扬团结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义重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的。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团结奋斗精神,请列举两条体现团结奋斗精神的名言名句。
2023-05-25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2018年“五一”期间,习近平强调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材料二:1979年,旧口镇曙光村曾出了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康兰英,书写了一段传奇故事。在如今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曙光村以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为主线,将劳模精神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催化剂,把劳模精神深深印在了每个村民的心中。曙光村以劳模精神为主题,打造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劳模活动广场建有劳模纪念碑、事迹长廊和综合活动中心,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健身休闲的场所,更是成为一个向村民宣扬劳模精神的阵地。村风村貌两手抓,曙光村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净化保持、绿化提升、村民素质提高,让村民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崭新变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劳模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劳模精神在曙光村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反映劳模精神的名言警句,试列举两个。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近年来,西部S村加强乡村德治建设,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形式,健全完善乡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深入挖掘和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上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倡文明树新风、革除陈规陋习等活动,实现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基层自治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指明了方向。


(1)结合材料和政治知识,以“S村”为例说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对实现“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西部S村加强乡村德治建设举措的合理性。
(3)请为S村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写两句相关的名言、警句。

10 .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平“语”近人》系列视频作品在阿根廷、西班牙等多国西语主流媒体和网站推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西语电视、广播、客户端等也线上推出。该作品精心选取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文章和谈话中所引用的中国古代经典中的名言名句和历史故事,围绕“为民”“立德”“修身”“家风”“孝道”“廉政”等不同主题,生动展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从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的理念。


(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据此,请你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22-07-23更新 | 208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